时艳强对话高承实: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

本期速览:高承实,密码学博士,区块链技术和商业模式设计专家,做客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以“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为主题,为大家带来精彩分享。

时艳强对话高承实: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


微信社群:布洛克-北京-140

对话嘉宾:

高承实

密码学博士

区块链技术和商业模式设计专家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区块链专业委员会通讯委员

时艳强

Block Global创始人

全球高校区块链爱好者联盟主席

 

本期速览:高承实,密码学博士,区块链技术和商业模式设计专家,做客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以“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为主题,为大家带来精彩分享。

 

他表示区块链技术对信息时代原有的发展轨迹的影响体现在:技术层面,未来一定是中心化和分布式同时存在,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在两极之间会出现不同的侧重和组合;应用层面,技术与应用的更紧密结合,相互驱动;思想层面,与原中心化方式下的产业互联网互相改造。

 

高博士认为区块链本身并不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也不存在安全问题,智能合约的引入给区块链系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从区块链改变生产关系的层面,通证是载体、媒介,未来更多是要在生产关系重塑、生产流程重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谈及现在区块链行业募资方式的快速迭代,他认为创新融资方式的健康发展需要实行:1报备,2沙盒监管,3资金托管。

 

此外,他表示区块链的产业时代远未到来。而关于2019年整体发展趋势,高博士预测了5个发展方向:技术融合、嵌入式区块链系统落地、币的改造、IPFS以及教育培训。

 

开场

 

时艳强:各位布洛克人,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到领先的区块链社群媒体【布洛克科技】,与5000+社群1000000+布洛克人一起参与【时点对话】节目,探讨区块链技术与行业发展。本期是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199期,主题: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嘉宾:高承实。

 

高承实,密码学博士,区块链技术和商业模式设计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区块链专业委员会通讯委员,中国密码学会会员,AKB项目联合创始人兼CTO,GBLS“全球区块链年度影响力学术专家”。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外导师。曾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副教授,研究生导师。让我们掌声有请今天的角儿:高承实。

 

【时点对话·第一问】

 

未来技术层面一定是中心化和分布式同时存在,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在两极之间出现不同的侧重和组合

 

时艳强:高博士,您曾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您最初是如何了解到区块链的?您认为区块链技术会对信息时代原有的发展轨迹产生哪些影响?

 

高承实:感谢时总,感谢布洛克科技的邀请。我本身是从事密码与信息安全工作的,由于工作原因,在2008年就读到了中本聪的白皮书,但当时仅仅是从纯粹专业和技术的角度来读的。

 

我们梳理中本聪的那个比特币白皮书,在技术层面主要是四个内容:非对称密码,哈希函数,对等网P2P以及安全多方计算,这四个技术内容没有一个是新的。中本聪构造的比特币都是已有技术的组合。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并不认为这个应用有多么重大的技术突破、创新或应用空间等。

 

但接下来的一件事深深地教育了我。我们大家现在都在使用移动互联网,如果单纯从技术层面来看,移动互联网与原来的互联网在技术上也没有本质性的突破。但是由于它的可移动性、可随身携带性等相关属性,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可以说创造了一个新产业。

 

错过移动互联网的,不单单是我们这一批做技术的人,也包括当时的百度。百度的老总李彦宏也是计算机博士。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当时曾有下属拿着手机跟他说,“李总,移动互联网以后应该会是发展方向”,李彦宏看了看说,手机的屏幕太小,可承载内容太少,当场就否决了。因此,如果仅从技术的单一视角出发,往往会产生判断错误。相对应的,对于现在的5G,据说网易的丁磊说过,5G就是速度快了一点。对此,有人评论说,“我觉得网易可能会重蹈某个大公司的覆辙”。

 

这就是我与区块链发生的最初关联。因此,在我重新回头再看区块链的时候,我肯定不会再从单一的技术层面来看。尽管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区块链在技术上并没有本质的创新,但是由于它是多种技术的有机组合,在商业、社会治理,甚至在哲学思想上,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东西,这些东西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大的价值。

 

区块链技术对信息时代发展轨迹产生哪些影响?在我看来可能影响并不是特别大。区块链更多是分布式概念,是从之前的中心化的方式向更加分布式的方向发展。实际上从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个过程一直在持续进行。中心化经过几年之后,就会向反中心化,也就是分布式方向发展;在分布式方向发展几年之后,由于各种因素又会回归到中心化的方式。

 

一开始的计算机网络,只是把几台计算机通过网线连接起来,这时没有主从之分,只起到信息连接的作用。之后由于商业介入等一系列原因,连接的不同计算机有了角色定位,包括一开始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在这个基础上又发展出瘦客户机/胖服务器,再到之后的三层服务器架构。服务器端功能越来越庞大,从一开始对等的概念,一直向中心化方式发展。

 

三层服务器的架构比较完整时,就开始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从90年代后期到2010年,计算机领域有一个比较热的研究方向是网格计算。网格计算GRID的概念来源于电力网。我们现在使用电力网,只需要标准插头插在标准的插座上就好,不需要知道电从哪里来。网格计算试图实现以下功能:有一个标准接口,按照接口接上后,不需要知道它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以及信息来源,所有内容都可以通过网络上的调度系统,自动按照需求输送和调度。

 

网格的概念在业界当时炒的比较热,但是由于这个理想过于庞大,实施起来有一系列的难度,之后就出现了现在的云计算。云计算在我们使用方看来是一个中心化的系统,但如果我们从云计算系统的内部来看,它的内部组织架构也必然是分布式的架构,要不然很难解决系统的扩容、备份。

 

如果从技术部署和应用层面来看,我认为将来的应用一定是中心化和分布式同时存在,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决定系统偏向于中心化或分布式,会在两个极点之间实现不同程度的组合,以实现不同的功能。

 

在信息时代的发展方向方面,区块链给我们创造了与应用结合更加紧密的契机。区块链没有自己独有的技术,更多是通过已有技术的组合,产生了新的应用空间。将来应该是应用牵引技术发展,技术发展驱动应用,是双向的相互作用。

 

区块链对信息时代发展轨迹的影响还有一个层面,即用区块链理念和思想与现在的中心化系统,包括产业互联网相结合,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内容,大体可能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通过区块链的分布式概念来改造中心化方式下的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的整体架构,使信息达到更广泛程度的分布和透明。

 

另一方面是用产业互联网的思维重新对区块链的底层技术进行架构。比如在区块链1.0时代,所有信息都要进行全网物理层面的存储和转发,会消耗大量的存储资源和带宽资源。EOS就设置了全球21个超级节点,我认为是把不同客户的物理存储和逻辑存储进行分离。

 

我们可以考虑是否能用产业互联网的中心化方式,对现在完全分布式、完全去中心的区块链系统进行重构,即仅仅给相关的人传送必要的信息,而不是向所有节点传送所有信息。

 

【时点对话·第二问】

 

通证未来更多是要在生产关系重塑、生产流程重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时艳强:您是AKB项目联合创始人兼CTO,您可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AKB。您创立AKB的初衷是什么?

 

高承实:AKB是基于我们对区块链整体认知的基础上,构建的区块链体系架构。它的创建源于以下几个考虑:

 

第一个,目前业界普遍认为,公链式是区块链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公链是未来区块链的操作系统。我们认为这一认识是有问题的。

 

第二个,目前在通证的使用方面,基本都停留在通过通证的使用,刺激终端消费客户,以达到社区社群的裂变。我们觉得通证的这一应用方向也是有问题的。

 

基于这两个认识,我们通过AKB系统,重构了区块链的系统架构。

 

目前区块链从类型上可分为三类: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公有链是非准许链,向所有人开放,只要认可它的共识就可以自由加入、自由退出。联盟链和私有链是准许链,需要经过批准才能进入。联盟链多适用于多主体客户,私有链多适用于单一主体客户。

 

从这个界定出发,区块链的每一个分类都有不同的使用场景和对应的目标群体。不能在公有链的底层架构上构造出联盟链和私有链的共识、智能合约和开发环境。

 

因此,我们把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这些不同系统架构的共性组件抽取出来放在底层,也就是一开始说到的非对称密码、哈希函数、对等网、安全多方计算等,我们称之为区块链的基础设施。

 

在基础设施之上把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所独有的内容专门打包做成相应的服务平台,把一些不适合放在基础设施层面上的组件,单独提取出来,给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的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在服务平台基础之上有不同的应用,在不同的应用上才会有各种跨链、跨域的系统,以及各种中间件。这是我们在技术层面上搭建的AKB体系架构。

 时艳强对话高承实: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

 

很多人在接触区块链一开始都认识到,“区块链要改造生产关系”。我们直到现在也仍然这样认为,区块链对经济的最大促进作用在于将要改变它的生产关系。但目前通证更多的是用于刺激消费端,以实现社区社群的裂变。这一点在实际中有它的应用领域,但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区块链应用最主要的场景和环节,进一步说,我们也不认为这是区块链的应用场景,这一应用更多是传统互联网在营销上的深化。

 

区块链最本源的作用是对生产关系进行改造,因此区块链更多的是要在联盟链上实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在私有链上再造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在公有链上实现消费端的激励和惩罚,实现社区社群的裂变。这三个场景合为一体,才是对区块链改造经济比较全面的认知。

 时艳强对话高承实: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

 

区块链中的联盟链是To B的,大多是在工业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层面。公有链更多是To C的,大多在消费互联网层面。基于这种认知,我们对目前通证的使用不是很满意,通证应该是载体、媒介,是区块链改变生产关系层面的重要载体,通证发挥作用的主要领域应该是生产关系重塑、生产流程重构,而不仅仅是刺激终端消费

 

AKB是我们做的一个比较大的冒险。我们从认知、路径,到内容,与目前绝大多数的区块链项目还是有区别的。尽管很难,但我们还是想一点点做出来,无论是在底层技术、应用模式、商业应用上,只要能做出一点点,我们认为都是对整个行业发展作出的贡献。

 

以上是从极其宏观的层面阐述了“区块链如何驱动经济发展”,实际上我们还有很多更深入的认知,包括区块链的哪些要素驱动经济发展,链改要怎么做,链改的突破路径是怎样的,区块链方式下的产品概念与传统方式、互联网方式下的产品有哪些区别?对此我们都有一些独有的认知。当然这些认知可能有问题,我们也一直在深化这方面的认知。通过认知上的迭代更新,以及实践上的反馈,我们相信有可能会趟出一条区块链驱动经济发展的路径。

 

【时点对话·第三问】

 

技术是更底层技术的组合和迭代,新的技术组合会产生新的功能

 

时艳强:有人说密码学是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您是密码学博士,您认为现代密码学与区块链技术结合都有哪些优势?是否可以解决一直被用户诟病的信息安全问题?

 

高承实:首先要回答什么是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的主要内容是分布式计算,还是密码学?我更倾向于认为区块链技术的主体是分布式计算。

 

对此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认知。包括什么是区块链,在行业内也有不同的认识。包括它的内涵、外延到现在也都不清晰。我们在参加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的会议上也谈到这一点,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教授说过一句话,“让子弹再飞一会”,所以现在下定义还有点早。

 

密码学本身在身份认证、确权、隐私保密、安全访问控制等方面,都给分布式计算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工具,能保护不同用户主体的权益,是实现区块链作用发挥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在区块链场景中实现不同主体责任与权利相结合的助推工具。

 

这涉及到对区块链的认知。我们认为区块链里密码学和分布式计算的结合,应该是后大工业化时代与后效率时代的资源组合方式,通过分布式计算可以实现点到点,通过密码学的非对称密码在身份认证等方面的独有作用,能够实现个性化服务。

 

这里需要提到一本书《技术的本质》,作者布莱恩•阿瑟,三十几岁就已经是知名大学的经济学正教授,之后一直在做复杂性理论研究。他从复杂性理论、从系统的角度研究经济问题,其中有一段时间专门研究了技术的发展。这本书给我们很多新的认知。我们一般认为科学产生技术,技术驱动应用,阿瑟的研究否定了这些。他指出,不是在科学的基础上产生技术,而是在技术的基础上产生了科学。阿瑟还认为技术是更底层技术的组合和迭代,新的技术组合会产生新的功能

 

这种认知对于我们深化区块链领域的体系架构可能是再合适不过的。区块链本身没有独有的技术,都是通过已有技术的组合,产生新的功能。

 

信息安全问题永远存在,是不可能根本得到解决的。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安全保密工作与反安全保密工作永远是矛和盾的关系。

 

区块链本身并不解决安全问题,区块链本身也没有安全问题,反倒是智能合约的引入给区块链系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交易所和钱包本身并不是区块链,只是区块链“币”的应用的衍生。所以现在所谓的区块链的安全性问题,并不是区块链的问题。

 

区块链通过几个已有技术的组合,再通过一些经济、金融、社会治理等层面的设计,实现了信息的透明、不可篡改,可溯源、去第三方信任等一系列功能。在比特币系统中,把相同的信息进行全网分发,之后还需要通过其他人的认证、确认才能够写入区块中,这实际上是一种经济金融手段和社会治理手段,并不是技术手段。这是通过技术手段和经济手段的结合,才实现的相对完整和丰富的功能

 

【时点对话·第四问】

 

区块链的三个核心要素:技术、通证、场景。

 

时艳强:您曾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区块链有三个核心要素,通证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其他两个要素分别是什么?这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高承实:这是我们以前的观点,之前我们认为技术、通证、社群是区块链的三个核心要素。

 

在我们看来,社群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比较松散的组织方式,更讲究民主和平等。可能跟大部分人的认识不同,我们认为社群有其内部的结构,尽管结构化程度比较弱,同时社群也有它的应用领域,并不是任何人类组织都能够被称为社群。社群能够匹配哪些场景,不能够匹配哪些场景,都需要进行专业性的研究。并不是所有区块链场景都能够匹配到社群上。比如我们一开始谈到的联盟链的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关系,私有链之间企业内部的主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这些关系不是社群的关系。

 

对比目前区块链当中的各种社群,现在的社群更多是对基于公有链的应用端或者消费端而言,大部分应用是对公有链的消费端进行激励、惩罚、奖赏、刺激以达到消费端社群裂变,这实际上是一种营销手段。我们认为在公有链落地应用这个方面,社群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因为我们并不认为公有链是区块链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我们也不认为社群是区块链的核心要素。

 

刚才讲到目前的通证更多是公有链应用落地的终端刺激载体,但我们认为这远远不是通证最重要的应用。区块链未来的应用重点在联盟链,在生产关系的重构,那么在这个场景下,区块链的通证将来应该更多地应用到联盟链、私有链,通过与密码技术相结合实现点到点的权利绑定和关系重塑。

 

如果目前我们再重新梳理总结区块链的核心要素,我们认为第一要素是技术,尽管区块链在本质上不是一个技术问题,但是技术能够为区块链的各种应用提供基础和保障。

 

第二要素是通证,但通证一定不是目前这种简单的通证。我觉得“通证”这个词翻译的特别好,“通”就要贯穿所有环节,“证”就要与各种相应的权利绑定。这在设计实现上有相当大的难度,并不是随便做一个通证设计就可以行得通的,至少需要精深的行业知识以及对体系内部商业逻辑、商业模式的深刻认知。我们认为这是对区块链系统价值发现、价值创造的重塑,也是通证的用武之地

 

第三个要素应该是场景。区块链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技术,它有它的应用场景和应用空间,这是其最基本的技术架构决定的。

 

再回到区块链的技术架构。区块链能够实现去中心化、去第三方信任、数据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等,但是数据全网分发并验证,说明高并发的场景不能够使用区块链,大数据的场景不能够使用区块链,这是区块链的应用局限。如果区块链要与实体经济结合,改造实体经济,有几个关系也是必须要处理的,这就涉及到区块链技术怎么跟其他的技术相融合,就涉及到我们一方面需要匹配到合适的场景,另外一方面也需要对相应的技术进行融合及改造。

 时艳强对话高承实: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

 

简单总结这个问题,找到合适的场景,配以科学的通证设计以实现生产关系的改造和价值的创造,最后通过技术实现落地,我们认为这应该是区块链目前比较全面的三个核心要素。

 

【时点对话·第五问】

 

从商业逻辑层面看,区块链的问题更多是场景的匹配以及与其他技术的有机融合。

 

时艳强:任何一项新技术出现,我们都要辩证地去看待及利用。抛开去中心化等光环,您认为区块链技术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的话有哪些问题?

 

高承实:首先是我们怎么看待区块链。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区块链是包含技术、经济、金融、社会治理以及哲学的一整套体系架构。我们不认为区块链系统本质上是技术问题,因此我们也不认为区块链系统里边存在大的技术问题。

 

目前经常提到区块链有些技术问题,包括性能问题、安全问题、隐私问题等等,我认为这些都不是区块链技术层面的本质问题。

 

第一个性能问题。由于区块链技术,尤其是底层技术架构,性能问题在短期内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为数据要全网分发,即使是相关节点分发,也需要消耗时间。分发的数据要经过其他人的认可认证才能够写入区块,这也需要时间。至少从这两点出发,性能问题短期内改变不了,除非对区块链的场景和底层技术进行重新架构。

 

关于安全问题。我们认为安全问题也不是区块链的本质问题。区块链反倒需要用传统的密码和安全手段来给其应用增加新的安全措施。同样,我们也不认为隐私问题是区块链的问题。因为从区块链的本质属性、技术架构来讲,我们要把数据写到区块上,要得到其他人的认可认证,这是一个数据公开的问题。如果在公开的同时又要保护隐私,就涉及到一个取舍问题,哪些数据公开,哪些数据不公开;公开的数据对哪一部分人公开,公开多少,这本质是一个场景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

 

但是如果把“技术”再拓展一下,从单纯的信息技术和IT技术,扩展到商业逻辑,我认为区块链领域确实存在一些技术问题。这个技术问题更多的是我们怎么找到合适的场景,通过区块链的技术以及与其他技术的有机融合达到技术和场景的匹配,以实现更大的作用,这个才是最大的问题,包括其中通证的设计、场景的匹配、作用的发挥、效率的提高等等

 

【时点对话·第六问】

 

创新融资方式的健康发展需要实行:1报备,2沙河监管,3资金托管

 

时艳强:最近行业又掀起一股IEO浪潮,您怎么看待IEO与其他募资方式的主要区别?“融资方式”快速迭代的背后反映出行业发展的哪些弊端?

 

高承实:这个问题我研究的不是很深入,大体谈一下我个人的认知。

关于IEO与其他募资方式的主要区别,我们先看一下其他募资方式都有哪些。传统的可能有VC、PE、IPO,区块链出来之后可能有数字货币募集、IMO、IEO、证券型Token发行等等。

 

从观察的角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看:一个维度是有没有管制;第二个是自主发行还是保荐发行,这个也是有区别的。如果我们从以上角度来观察,我个人认为IEO,与数字货币募集、IMO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没有管制情况下的自主发行,也就是平台利用自身地位进行一系列运作,充分利用了人的贪婪和投机心理,这能够使募资更加便捷,但是也极容易被人利用,用于其他不正式、不正规甚至恶意的一些用途上。

 

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觉得区块链出现之后,募资或融资方式的形势确实在变化,而且变化的很快。但如果我们把形式上的内容抛开,在实质上来看,我个人觉得变化内容并不是很多,相比之下变化内容比较多的,一个可能是证券型token发行。证券型token发行经过美国证监会相关法律条文法规的认可及审核,并有双重的信誉担保,美国证监会是一个信誉担保,证监会对IPO的企业资质的审核认证,自身也有行业上的资质上的许可。

 

从这些来看,我个人认为整个区块链现在在融资方面还处于野蛮时代,尽管很多聪明人可能也知道各种融资背后并没有本质上的项目或者价值做依托,但是由于人的投机心理,尤其一些做金融的可能会做些波段操作,先进先出获取更多的利益。这个确实是一个还没有被监管的荒芜之地。

 

如果要往下健康发展,原来我曾经提过几个观点。如果融资方式要实现真正创新,而我们的法律法规条文监管又跟不上的话,第一要实行报备,到主管部门进行报备;第二实行沙盒监管第三要实行资金托管,而不是自建资金池。目前的这种方式,极有可能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当然,我们从法律法规上来讲,也不可能要求法律法规完全能够跟得上现实情况的发展脚步。法律法规肯定是针对现实情况而后知后觉地建立、完善和改进,但是也并不是所有新的事情都要有新的法规进行规范。实际上在原有法律法规当中,有些原则性的条款也都可以用于新出现的事物。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还是赞同区块链的融资要纳入到现有监管体系当中,尽管现有监管体系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现有监管体系也需要随着现实情况的发展而逐步调整,而不是高高在上,自大与傲慢。

 

【时点对话·第七问】

 

2019年整体发展趋势的5个预测:技术融合、嵌入式区块链系统落地、币的改造、IPFS以及教育培训

 

时艳强:您曾著有《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如何理解区块链是下一个产业时代?您认为2019年区块链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是什么?

 

高承实:首先给大家汇报一下,这本书由于一些原因还没有公开出版。去年我们这本书就送到了出版社,出版社也觉得质量可以。但现在我们很多观念也在调整,这本书目前还在进一步的修订。

 

如何理解区块链是下一个产业时代?“产业”本身是经济学的概念,它本身是一个中观层面的概念,中观上面是宏观层面,中观下面是微观层面。

 

作为一个产业,就要有它独有的价值创造属性,因此目前区块链应该说还不是一个产业,但我们认为未来它会形成一个产业。或许很多人不同意这个观点,他们认为区块链产业已经初步形成,这个产业包括了技术开发、数字货币募集、IEO等代币发行,交易所、钱包、矿机生产和挖矿等等。

 

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我们不认为这个是产业?第一,因为它没有产生出新的价值,反倒是在一直消耗各种资源;第二,技术开发是IT部门,代币发行,交易所,钱包,这些也都不是区块链产业,他们某种程度上更多属于金融行业。矿机生产是制造业,挖矿是一个纯粹的消耗。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并不认为这是一个产业所应具备的内容和属性。

 

我们认为未来的区块链产业在某种程度上,应该跟我们现在互联网产业比较类似,它是另外一种产业生态,通过重塑生产关系和生产流程创造价值。这个产业可能要更加微观一些,它的层面比微观经济学要往上一些,但是比一般的中观经济学层次低一些,它会类似于现在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改造,目前发展出了消费互联网、信息互联网,未来还有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区块链产业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流程重塑,将来也会产生更多的细分领域出来。

 

2019年,从产业层面做个预判,我们做了五个方向的预判

 

第一点是技术融合,区块链技术本来就有它自身的应用场景和领域,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技术,如果要跟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强度关联,它一定要跟其他的技术,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等技术产生更加紧密的结合,通过各种技术不同的组合融合,使区块链这种理念、技术、思维,有更大的用武之地,这是其中一个发展趋势。

 

第二点是IPFS这是一个比较具体的技术。IPFS有可能是在区块链概念出现之后,在技术层面产生的最大的创新。它通过对闲散的存储资源的整合,然后通过对操作系统层面底层资源的管理和重新分布和重新架构,从而产生新的应用,这也是适合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它的发展空间。我们认为,在这个领域3~8年里,可能会产生一批世界级的企业。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讲的IPFS,是正儿八经做这种文件存储的底层设计和架构,而不是挖矿行为。

 

第三点是区块链嵌入式系统的落地。从前面的阐述,大家可能会认为,区块链对生产关系、生产流程的改造和塑造,一定是顶层的设计,或者用前几年吴敬琏老先生的话讲,是顶顶层设计。这点我们认可,区块链更多还要从顶层设计和顶顶层设计的高度,来做全盘布局。但这个并不否定我们可以从细微的地方做生产流程、生产环节上的改造。

 

这种改造通过信息的全网分发、相关人的一致认证,可以减少传统方式下的扯皮推诿现象,从局部上改变他组织为自组织,或者更大程度上的自组织。在这个领域,如果说切进的速度比较快,选择的点比较准,短期内通过单点突破,然后快速地推广复制,也可能会产生一批独角兽企业。

 

第四点是币的改造,我们把token翻译成代币,里面也包括了最近比较热的稳定币和摩根大通的代币。其重点还是要找到它应有的应用场景。针对应用场景和需求,对币进行改造,以达到它要实现的效果,而不是通过数字货币募集、IEO、IMO等,去做一些消耗资源对实体经济并没有促进的事情。在2019年,我们将会看到这个领域里具有更多的创新,且对经济具有正向的促进激励的作用的改造的币的出现。

 

最后,是在区块链教育培训方面,也会有些企业会脱颖而出。通过我们的调研和统计,全球现在知道区块链、比特币的人可能还不超过1%,这也说明其市场巨大的增量空间。还有一些人前期是通过挖矿、炒币、交易所等方式认识的区块链,这个认知的方向并不正确,它的内容也不全面,怎么对这些人进行再教育,这也是摆在教育培训机构面前的一个大的市场。

 

拥有对区块链的全面认知,有自身的专业性和传播性,在知识付费领域当中或许会出现第二个“得到”,我觉得这个也是可以期待的一件事。

 

以上的预判肯定不全面,欢迎大家补充。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前期各种炒币及其相关行为,我们认为还没有结束,其土壤和大的环境还在,不同的力量、不同的投资机构,还会变换新的方式继续收割大量的韭菜,这也是2019年到2020年完全会出现的情景。

 

【时点对话·传承问】

 

时艳强:高博士作为资深的区块链行业布道者,应该接触过很多圈内人士,其中是否有您欣赏和佩服的从业者,为什么?【布洛克科技】目前覆盖15个国家250个城市5000个社群节点用户100万+,希望通过【时点对话】邀请更多的大咖来社群分享区块链知识以推动整个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如果高博士引荐两位嘉宾,您会引荐谁来做客【布洛克科技】进行分享?

 

高承实:因为区块链本身也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具体的发展方向怎么样,它的技术怎么样,以及未来的前景怎么样,都需要大家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共同塑造。在这个领域,很多从业者都值得我们佩服。技术层面的,比如CCF的专家;经济金融层面的,比如肖风、白硕、袁煜明、于佳宁。但在社会治理和哲学层面,我们还没有看到观点比较鲜明、有深度的专家出现,很多人阐述的观点更多是对前人的观点的复述,甚至有时候复述的还是个人理解的错误的观点。

 

如果可能的话,我建议邀请央行的姚前和邹传伟。姚前是区块链研究局的局长。邹传伟是经济学博士,他在我们这个圈子里面可能名气不是特别大,但他有几篇很重要的文章,我觉得写的是相当到位。他们两个人为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了很多经得起推敲和研究的观点和观念。

 

【时点对话·提问一】

 

问题一:高博士您好,从技术角度分析,您认为区块链可以在哪些层面真正赋能实体经济,落地发展?——来自【布洛克—天津大学–002】

 

高承实:我从两个层面来分享我的认识。一个是纯粹的技术层面,不涉及到商业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生产流程中很多环节需要多方认可多方认证,这在以前很难做到。比如我们的设计图纸,不管盖楼还是建桥,从一开始项目立项,设计师就要有第一稿图纸。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施工方、监理方等都会这个图纸提出修改意见,就涉及到图纸和修改意见的流转和意见的传达,修改意见的再反馈等流程。如果按照传统线下传递方式进行,就有可能产生无数的扯皮现象,比如图纸到底送到了没有,修改意见提的对与不对,图纸有没有按照意见进行了没有。到最后哪个图纸是最终版,可能设计师本人也未必能够记得很清楚。如果我们把这个过程和环节通过区块链系统上链,每次意见送达,图纸传递都经过相关方的认可认证,我们就完全可以解决传统方式下的扯皮推诿现象。

 

如果我们把技术这个词拓展一下,从纯粹的信息技术、IT技术的角度,拓展到商业模式,那么我们可以梳理一下区块链到底有哪些的技术手段推动了经济发展。一是自身链技术,二是通证,三是生态,这是一个纯粹静态的层面。链改应该怎么去做?我们绝大部分做链改都是用通证去激励终端消费者,我们承认这个有作用,但我们更认为需要里边有一个最核心的东西,叫做产品内核。

 

再接下来,从想法到产品的成型过程当中,通证怎么激励,社群怎么组织,产品从设计成型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过程当中有哪些要素,我们把这个叫做链改的路径突破。还有就是关于产品概念的升级迭代,我们下面几张PPT供大家参考。

 时艳强对话高承实: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

时艳强对话高承实: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时艳强对话高承实: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时艳强对话高承实: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


【时点对话·提问二】

 

问题二:对于想要了解或研究密码学的技术人员,您都有哪些建议?——【布洛克—北京第二外语学院—002】

 

高承实:如果大家只是想了解密码学,市面上有很多密码学的书都可以看。比如《密码学基础》。《应用密码学》这本书也可以看,这是美国一个密码学家写的,书后面还有很多的源代码。据说这本书的出版在当年引起了很大的波折,此书在向外发布时,受到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阻挠,实际上在我们看来,书里也没有多少核心内容。

 

另外,大家也可以看一下从比较全面的信息安全角度写的书,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育民老师写的《通信网安全》。

 

密码和安全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但行外人可能会混为一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来研究的话,密码学更多的意义上是数学,它涉及到的数学更多是代数学、数论,概率、统计、随机过程等学科内容。信息安全实际上更多是计算机的内容,这两个路径取向也是不一样的,这就看个人的需求。如果不是专业的从业者,建议大体了解一下就可以。我们也编辑了一本《区块链里的密码学》,正在做最后的修订整理,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一下。

 

(感谢高承实的分享,感谢每一位布洛克人支持)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转载声明:本文 由CoinON抓取收录,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CoinON资讯立场,CoinON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若以此作为投资依据,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4月2日 下午6:12
下一篇 2019年4月2日 下午6:12

相关推荐

时艳强对话高承实: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

星期二 2019-04-02 18:12:11

时艳强对话高承实: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


微信社群:布洛克-北京-140

对话嘉宾:

高承实

密码学博士

区块链技术和商业模式设计专家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区块链专业委员会通讯委员

时艳强

Block Global创始人

全球高校区块链爱好者联盟主席

 

本期速览:高承实,密码学博士,区块链技术和商业模式设计专家,做客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以“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为主题,为大家带来精彩分享。

 

他表示区块链技术对信息时代原有的发展轨迹的影响体现在:技术层面,未来一定是中心化和分布式同时存在,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在两极之间会出现不同的侧重和组合;应用层面,技术与应用的更紧密结合,相互驱动;思想层面,与原中心化方式下的产业互联网互相改造。

 

高博士认为区块链本身并不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也不存在安全问题,智能合约的引入给区块链系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从区块链改变生产关系的层面,通证是载体、媒介,未来更多是要在生产关系重塑、生产流程重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谈及现在区块链行业募资方式的快速迭代,他认为创新融资方式的健康发展需要实行:1报备,2沙盒监管,3资金托管。

 

此外,他表示区块链的产业时代远未到来。而关于2019年整体发展趋势,高博士预测了5个发展方向:技术融合、嵌入式区块链系统落地、币的改造、IPFS以及教育培训。

 

开场

 

时艳强:各位布洛克人,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到领先的区块链社群媒体【布洛克科技】,与5000+社群1000000+布洛克人一起参与【时点对话】节目,探讨区块链技术与行业发展。本期是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199期,主题: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嘉宾:高承实。

 

高承实,密码学博士,区块链技术和商业模式设计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区块链专业委员会通讯委员,中国密码学会会员,AKB项目联合创始人兼CTO,GBLS“全球区块链年度影响力学术专家”。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外导师。曾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副教授,研究生导师。让我们掌声有请今天的角儿:高承实。

 

【时点对话·第一问】

 

未来技术层面一定是中心化和分布式同时存在,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在两极之间出现不同的侧重和组合

 

时艳强:高博士,您曾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您最初是如何了解到区块链的?您认为区块链技术会对信息时代原有的发展轨迹产生哪些影响?

 

高承实:感谢时总,感谢布洛克科技的邀请。我本身是从事密码与信息安全工作的,由于工作原因,在2008年就读到了中本聪的白皮书,但当时仅仅是从纯粹专业和技术的角度来读的。

 

我们梳理中本聪的那个比特币白皮书,在技术层面主要是四个内容:非对称密码,哈希函数,对等网P2P以及安全多方计算,这四个技术内容没有一个是新的。中本聪构造的比特币都是已有技术的组合。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并不认为这个应用有多么重大的技术突破、创新或应用空间等。

 

但接下来的一件事深深地教育了我。我们大家现在都在使用移动互联网,如果单纯从技术层面来看,移动互联网与原来的互联网在技术上也没有本质性的突破。但是由于它的可移动性、可随身携带性等相关属性,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可以说创造了一个新产业。

 

错过移动互联网的,不单单是我们这一批做技术的人,也包括当时的百度。百度的老总李彦宏也是计算机博士。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当时曾有下属拿着手机跟他说,“李总,移动互联网以后应该会是发展方向”,李彦宏看了看说,手机的屏幕太小,可承载内容太少,当场就否决了。因此,如果仅从技术的单一视角出发,往往会产生判断错误。相对应的,对于现在的5G,据说网易的丁磊说过,5G就是速度快了一点。对此,有人评论说,“我觉得网易可能会重蹈某个大公司的覆辙”。

 

这就是我与区块链发生的最初关联。因此,在我重新回头再看区块链的时候,我肯定不会再从单一的技术层面来看。尽管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区块链在技术上并没有本质的创新,但是由于它是多种技术的有机组合,在商业、社会治理,甚至在哲学思想上,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东西,这些东西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大的价值。

 

区块链技术对信息时代发展轨迹产生哪些影响?在我看来可能影响并不是特别大。区块链更多是分布式概念,是从之前的中心化的方式向更加分布式的方向发展。实际上从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个过程一直在持续进行。中心化经过几年之后,就会向反中心化,也就是分布式方向发展;在分布式方向发展几年之后,由于各种因素又会回归到中心化的方式。

 

一开始的计算机网络,只是把几台计算机通过网线连接起来,这时没有主从之分,只起到信息连接的作用。之后由于商业介入等一系列原因,连接的不同计算机有了角色定位,包括一开始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在这个基础上又发展出瘦客户机/胖服务器,再到之后的三层服务器架构。服务器端功能越来越庞大,从一开始对等的概念,一直向中心化方式发展。

 

三层服务器的架构比较完整时,就开始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从90年代后期到2010年,计算机领域有一个比较热的研究方向是网格计算。网格计算GRID的概念来源于电力网。我们现在使用电力网,只需要标准插头插在标准的插座上就好,不需要知道电从哪里来。网格计算试图实现以下功能:有一个标准接口,按照接口接上后,不需要知道它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以及信息来源,所有内容都可以通过网络上的调度系统,自动按照需求输送和调度。

 

网格的概念在业界当时炒的比较热,但是由于这个理想过于庞大,实施起来有一系列的难度,之后就出现了现在的云计算。云计算在我们使用方看来是一个中心化的系统,但如果我们从云计算系统的内部来看,它的内部组织架构也必然是分布式的架构,要不然很难解决系统的扩容、备份。

 

如果从技术部署和应用层面来看,我认为将来的应用一定是中心化和分布式同时存在,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决定系统偏向于中心化或分布式,会在两个极点之间实现不同程度的组合,以实现不同的功能。

 

在信息时代的发展方向方面,区块链给我们创造了与应用结合更加紧密的契机。区块链没有自己独有的技术,更多是通过已有技术的组合,产生了新的应用空间。将来应该是应用牵引技术发展,技术发展驱动应用,是双向的相互作用。

 

区块链对信息时代发展轨迹的影响还有一个层面,即用区块链理念和思想与现在的中心化系统,包括产业互联网相结合,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内容,大体可能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通过区块链的分布式概念来改造中心化方式下的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的整体架构,使信息达到更广泛程度的分布和透明。

 

另一方面是用产业互联网的思维重新对区块链的底层技术进行架构。比如在区块链1.0时代,所有信息都要进行全网物理层面的存储和转发,会消耗大量的存储资源和带宽资源。EOS就设置了全球21个超级节点,我认为是把不同客户的物理存储和逻辑存储进行分离。

 

我们可以考虑是否能用产业互联网的中心化方式,对现在完全分布式、完全去中心的区块链系统进行重构,即仅仅给相关的人传送必要的信息,而不是向所有节点传送所有信息。

 

【时点对话·第二问】

 

通证未来更多是要在生产关系重塑、生产流程重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时艳强:您是AKB项目联合创始人兼CTO,您可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AKB。您创立AKB的初衷是什么?

 

高承实:AKB是基于我们对区块链整体认知的基础上,构建的区块链体系架构。它的创建源于以下几个考虑:

 

第一个,目前业界普遍认为,公链式是区块链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公链是未来区块链的操作系统。我们认为这一认识是有问题的。

 

第二个,目前在通证的使用方面,基本都停留在通过通证的使用,刺激终端消费客户,以达到社区社群的裂变。我们觉得通证的这一应用方向也是有问题的。

 

基于这两个认识,我们通过AKB系统,重构了区块链的系统架构。

 

目前区块链从类型上可分为三类: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公有链是非准许链,向所有人开放,只要认可它的共识就可以自由加入、自由退出。联盟链和私有链是准许链,需要经过批准才能进入。联盟链多适用于多主体客户,私有链多适用于单一主体客户。

 

从这个界定出发,区块链的每一个分类都有不同的使用场景和对应的目标群体。不能在公有链的底层架构上构造出联盟链和私有链的共识、智能合约和开发环境。

 

因此,我们把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这些不同系统架构的共性组件抽取出来放在底层,也就是一开始说到的非对称密码、哈希函数、对等网、安全多方计算等,我们称之为区块链的基础设施。

 

在基础设施之上把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所独有的内容专门打包做成相应的服务平台,把一些不适合放在基础设施层面上的组件,单独提取出来,给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的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在服务平台基础之上有不同的应用,在不同的应用上才会有各种跨链、跨域的系统,以及各种中间件。这是我们在技术层面上搭建的AKB体系架构。

 时艳强对话高承实: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

 

很多人在接触区块链一开始都认识到,“区块链要改造生产关系”。我们直到现在也仍然这样认为,区块链对经济的最大促进作用在于将要改变它的生产关系。但目前通证更多的是用于刺激消费端,以实现社区社群的裂变。这一点在实际中有它的应用领域,但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区块链应用最主要的场景和环节,进一步说,我们也不认为这是区块链的应用场景,这一应用更多是传统互联网在营销上的深化。

 

区块链最本源的作用是对生产关系进行改造,因此区块链更多的是要在联盟链上实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在私有链上再造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在公有链上实现消费端的激励和惩罚,实现社区社群的裂变。这三个场景合为一体,才是对区块链改造经济比较全面的认知。

 时艳强对话高承实: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

 

区块链中的联盟链是To B的,大多是在工业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层面。公有链更多是To C的,大多在消费互联网层面。基于这种认知,我们对目前通证的使用不是很满意,通证应该是载体、媒介,是区块链改变生产关系层面的重要载体,通证发挥作用的主要领域应该是生产关系重塑、生产流程重构,而不仅仅是刺激终端消费

 

AKB是我们做的一个比较大的冒险。我们从认知、路径,到内容,与目前绝大多数的区块链项目还是有区别的。尽管很难,但我们还是想一点点做出来,无论是在底层技术、应用模式、商业应用上,只要能做出一点点,我们认为都是对整个行业发展作出的贡献。

 

以上是从极其宏观的层面阐述了“区块链如何驱动经济发展”,实际上我们还有很多更深入的认知,包括区块链的哪些要素驱动经济发展,链改要怎么做,链改的突破路径是怎样的,区块链方式下的产品概念与传统方式、互联网方式下的产品有哪些区别?对此我们都有一些独有的认知。当然这些认知可能有问题,我们也一直在深化这方面的认知。通过认知上的迭代更新,以及实践上的反馈,我们相信有可能会趟出一条区块链驱动经济发展的路径。

 

【时点对话·第三问】

 

技术是更底层技术的组合和迭代,新的技术组合会产生新的功能

 

时艳强:有人说密码学是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您是密码学博士,您认为现代密码学与区块链技术结合都有哪些优势?是否可以解决一直被用户诟病的信息安全问题?

 

高承实:首先要回答什么是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的主要内容是分布式计算,还是密码学?我更倾向于认为区块链技术的主体是分布式计算。

 

对此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认知。包括什么是区块链,在行业内也有不同的认识。包括它的内涵、外延到现在也都不清晰。我们在参加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的会议上也谈到这一点,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教授说过一句话,“让子弹再飞一会”,所以现在下定义还有点早。

 

密码学本身在身份认证、确权、隐私保密、安全访问控制等方面,都给分布式计算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工具,能保护不同用户主体的权益,是实现区块链作用发挥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在区块链场景中实现不同主体责任与权利相结合的助推工具。

 

这涉及到对区块链的认知。我们认为区块链里密码学和分布式计算的结合,应该是后大工业化时代与后效率时代的资源组合方式,通过分布式计算可以实现点到点,通过密码学的非对称密码在身份认证等方面的独有作用,能够实现个性化服务。

 

这里需要提到一本书《技术的本质》,作者布莱恩•阿瑟,三十几岁就已经是知名大学的经济学正教授,之后一直在做复杂性理论研究。他从复杂性理论、从系统的角度研究经济问题,其中有一段时间专门研究了技术的发展。这本书给我们很多新的认知。我们一般认为科学产生技术,技术驱动应用,阿瑟的研究否定了这些。他指出,不是在科学的基础上产生技术,而是在技术的基础上产生了科学。阿瑟还认为技术是更底层技术的组合和迭代,新的技术组合会产生新的功能

 

这种认知对于我们深化区块链领域的体系架构可能是再合适不过的。区块链本身没有独有的技术,都是通过已有技术的组合,产生新的功能。

 

信息安全问题永远存在,是不可能根本得到解决的。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安全保密工作与反安全保密工作永远是矛和盾的关系。

 

区块链本身并不解决安全问题,区块链本身也没有安全问题,反倒是智能合约的引入给区块链系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交易所和钱包本身并不是区块链,只是区块链“币”的应用的衍生。所以现在所谓的区块链的安全性问题,并不是区块链的问题。

 

区块链通过几个已有技术的组合,再通过一些经济、金融、社会治理等层面的设计,实现了信息的透明、不可篡改,可溯源、去第三方信任等一系列功能。在比特币系统中,把相同的信息进行全网分发,之后还需要通过其他人的认证、确认才能够写入区块中,这实际上是一种经济金融手段和社会治理手段,并不是技术手段。这是通过技术手段和经济手段的结合,才实现的相对完整和丰富的功能

 

【时点对话·第四问】

 

区块链的三个核心要素:技术、通证、场景。

 

时艳强:您曾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区块链有三个核心要素,通证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其他两个要素分别是什么?这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高承实:这是我们以前的观点,之前我们认为技术、通证、社群是区块链的三个核心要素。

 

在我们看来,社群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比较松散的组织方式,更讲究民主和平等。可能跟大部分人的认识不同,我们认为社群有其内部的结构,尽管结构化程度比较弱,同时社群也有它的应用领域,并不是任何人类组织都能够被称为社群。社群能够匹配哪些场景,不能够匹配哪些场景,都需要进行专业性的研究。并不是所有区块链场景都能够匹配到社群上。比如我们一开始谈到的联盟链的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关系,私有链之间企业内部的主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这些关系不是社群的关系。

 

对比目前区块链当中的各种社群,现在的社群更多是对基于公有链的应用端或者消费端而言,大部分应用是对公有链的消费端进行激励、惩罚、奖赏、刺激以达到消费端社群裂变,这实际上是一种营销手段。我们认为在公有链落地应用这个方面,社群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因为我们并不认为公有链是区块链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我们也不认为社群是区块链的核心要素。

 

刚才讲到目前的通证更多是公有链应用落地的终端刺激载体,但我们认为这远远不是通证最重要的应用。区块链未来的应用重点在联盟链,在生产关系的重构,那么在这个场景下,区块链的通证将来应该更多地应用到联盟链、私有链,通过与密码技术相结合实现点到点的权利绑定和关系重塑。

 

如果目前我们再重新梳理总结区块链的核心要素,我们认为第一要素是技术,尽管区块链在本质上不是一个技术问题,但是技术能够为区块链的各种应用提供基础和保障。

 

第二要素是通证,但通证一定不是目前这种简单的通证。我觉得“通证”这个词翻译的特别好,“通”就要贯穿所有环节,“证”就要与各种相应的权利绑定。这在设计实现上有相当大的难度,并不是随便做一个通证设计就可以行得通的,至少需要精深的行业知识以及对体系内部商业逻辑、商业模式的深刻认知。我们认为这是对区块链系统价值发现、价值创造的重塑,也是通证的用武之地

 

第三个要素应该是场景。区块链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技术,它有它的应用场景和应用空间,这是其最基本的技术架构决定的。

 

再回到区块链的技术架构。区块链能够实现去中心化、去第三方信任、数据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等,但是数据全网分发并验证,说明高并发的场景不能够使用区块链,大数据的场景不能够使用区块链,这是区块链的应用局限。如果区块链要与实体经济结合,改造实体经济,有几个关系也是必须要处理的,这就涉及到区块链技术怎么跟其他的技术相融合,就涉及到我们一方面需要匹配到合适的场景,另外一方面也需要对相应的技术进行融合及改造。

 时艳强对话高承实: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

 

简单总结这个问题,找到合适的场景,配以科学的通证设计以实现生产关系的改造和价值的创造,最后通过技术实现落地,我们认为这应该是区块链目前比较全面的三个核心要素。

 

【时点对话·第五问】

 

从商业逻辑层面看,区块链的问题更多是场景的匹配以及与其他技术的有机融合。

 

时艳强:任何一项新技术出现,我们都要辩证地去看待及利用。抛开去中心化等光环,您认为区块链技术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的话有哪些问题?

 

高承实:首先是我们怎么看待区块链。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区块链是包含技术、经济、金融、社会治理以及哲学的一整套体系架构。我们不认为区块链系统本质上是技术问题,因此我们也不认为区块链系统里边存在大的技术问题。

 

目前经常提到区块链有些技术问题,包括性能问题、安全问题、隐私问题等等,我认为这些都不是区块链技术层面的本质问题。

 

第一个性能问题。由于区块链技术,尤其是底层技术架构,性能问题在短期内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为数据要全网分发,即使是相关节点分发,也需要消耗时间。分发的数据要经过其他人的认可认证才能够写入区块,这也需要时间。至少从这两点出发,性能问题短期内改变不了,除非对区块链的场景和底层技术进行重新架构。

 

关于安全问题。我们认为安全问题也不是区块链的本质问题。区块链反倒需要用传统的密码和安全手段来给其应用增加新的安全措施。同样,我们也不认为隐私问题是区块链的问题。因为从区块链的本质属性、技术架构来讲,我们要把数据写到区块上,要得到其他人的认可认证,这是一个数据公开的问题。如果在公开的同时又要保护隐私,就涉及到一个取舍问题,哪些数据公开,哪些数据不公开;公开的数据对哪一部分人公开,公开多少,这本质是一个场景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

 

但是如果把“技术”再拓展一下,从单纯的信息技术和IT技术,扩展到商业逻辑,我认为区块链领域确实存在一些技术问题。这个技术问题更多的是我们怎么找到合适的场景,通过区块链的技术以及与其他技术的有机融合达到技术和场景的匹配,以实现更大的作用,这个才是最大的问题,包括其中通证的设计、场景的匹配、作用的发挥、效率的提高等等

 

【时点对话·第六问】

 

创新融资方式的健康发展需要实行:1报备,2沙河监管,3资金托管

 

时艳强:最近行业又掀起一股IEO浪潮,您怎么看待IEO与其他募资方式的主要区别?“融资方式”快速迭代的背后反映出行业发展的哪些弊端?

 

高承实:这个问题我研究的不是很深入,大体谈一下我个人的认知。

关于IEO与其他募资方式的主要区别,我们先看一下其他募资方式都有哪些。传统的可能有VC、PE、IPO,区块链出来之后可能有数字货币募集、IMO、IEO、证券型Token发行等等。

 

从观察的角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看:一个维度是有没有管制;第二个是自主发行还是保荐发行,这个也是有区别的。如果我们从以上角度来观察,我个人认为IEO,与数字货币募集、IMO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没有管制情况下的自主发行,也就是平台利用自身地位进行一系列运作,充分利用了人的贪婪和投机心理,这能够使募资更加便捷,但是也极容易被人利用,用于其他不正式、不正规甚至恶意的一些用途上。

 

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觉得区块链出现之后,募资或融资方式的形势确实在变化,而且变化的很快。但如果我们把形式上的内容抛开,在实质上来看,我个人觉得变化内容并不是很多,相比之下变化内容比较多的,一个可能是证券型token发行。证券型token发行经过美国证监会相关法律条文法规的认可及审核,并有双重的信誉担保,美国证监会是一个信誉担保,证监会对IPO的企业资质的审核认证,自身也有行业上的资质上的许可。

 

从这些来看,我个人认为整个区块链现在在融资方面还处于野蛮时代,尽管很多聪明人可能也知道各种融资背后并没有本质上的项目或者价值做依托,但是由于人的投机心理,尤其一些做金融的可能会做些波段操作,先进先出获取更多的利益。这个确实是一个还没有被监管的荒芜之地。

 

如果要往下健康发展,原来我曾经提过几个观点。如果融资方式要实现真正创新,而我们的法律法规条文监管又跟不上的话,第一要实行报备,到主管部门进行报备;第二实行沙盒监管第三要实行资金托管,而不是自建资金池。目前的这种方式,极有可能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当然,我们从法律法规上来讲,也不可能要求法律法规完全能够跟得上现实情况的发展脚步。法律法规肯定是针对现实情况而后知后觉地建立、完善和改进,但是也并不是所有新的事情都要有新的法规进行规范。实际上在原有法律法规当中,有些原则性的条款也都可以用于新出现的事物。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还是赞同区块链的融资要纳入到现有监管体系当中,尽管现有监管体系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现有监管体系也需要随着现实情况的发展而逐步调整,而不是高高在上,自大与傲慢。

 

【时点对话·第七问】

 

2019年整体发展趋势的5个预测:技术融合、嵌入式区块链系统落地、币的改造、IPFS以及教育培训

 

时艳强:您曾著有《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如何理解区块链是下一个产业时代?您认为2019年区块链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是什么?

 

高承实:首先给大家汇报一下,这本书由于一些原因还没有公开出版。去年我们这本书就送到了出版社,出版社也觉得质量可以。但现在我们很多观念也在调整,这本书目前还在进一步的修订。

 

如何理解区块链是下一个产业时代?“产业”本身是经济学的概念,它本身是一个中观层面的概念,中观上面是宏观层面,中观下面是微观层面。

 

作为一个产业,就要有它独有的价值创造属性,因此目前区块链应该说还不是一个产业,但我们认为未来它会形成一个产业。或许很多人不同意这个观点,他们认为区块链产业已经初步形成,这个产业包括了技术开发、数字货币募集、IEO等代币发行,交易所、钱包、矿机生产和挖矿等等。

 

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我们不认为这个是产业?第一,因为它没有产生出新的价值,反倒是在一直消耗各种资源;第二,技术开发是IT部门,代币发行,交易所,钱包,这些也都不是区块链产业,他们某种程度上更多属于金融行业。矿机生产是制造业,挖矿是一个纯粹的消耗。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并不认为这是一个产业所应具备的内容和属性。

 

我们认为未来的区块链产业在某种程度上,应该跟我们现在互联网产业比较类似,它是另外一种产业生态,通过重塑生产关系和生产流程创造价值。这个产业可能要更加微观一些,它的层面比微观经济学要往上一些,但是比一般的中观经济学层次低一些,它会类似于现在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改造,目前发展出了消费互联网、信息互联网,未来还有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区块链产业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流程重塑,将来也会产生更多的细分领域出来。

 

2019年,从产业层面做个预判,我们做了五个方向的预判

 

第一点是技术融合,区块链技术本来就有它自身的应用场景和领域,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技术,如果要跟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强度关联,它一定要跟其他的技术,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等技术产生更加紧密的结合,通过各种技术不同的组合融合,使区块链这种理念、技术、思维,有更大的用武之地,这是其中一个发展趋势。

 

第二点是IPFS这是一个比较具体的技术。IPFS有可能是在区块链概念出现之后,在技术层面产生的最大的创新。它通过对闲散的存储资源的整合,然后通过对操作系统层面底层资源的管理和重新分布和重新架构,从而产生新的应用,这也是适合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它的发展空间。我们认为,在这个领域3~8年里,可能会产生一批世界级的企业。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讲的IPFS,是正儿八经做这种文件存储的底层设计和架构,而不是挖矿行为。

 

第三点是区块链嵌入式系统的落地。从前面的阐述,大家可能会认为,区块链对生产关系、生产流程的改造和塑造,一定是顶层的设计,或者用前几年吴敬琏老先生的话讲,是顶顶层设计。这点我们认可,区块链更多还要从顶层设计和顶顶层设计的高度,来做全盘布局。但这个并不否定我们可以从细微的地方做生产流程、生产环节上的改造。

 

这种改造通过信息的全网分发、相关人的一致认证,可以减少传统方式下的扯皮推诿现象,从局部上改变他组织为自组织,或者更大程度上的自组织。在这个领域,如果说切进的速度比较快,选择的点比较准,短期内通过单点突破,然后快速地推广复制,也可能会产生一批独角兽企业。

 

第四点是币的改造,我们把token翻译成代币,里面也包括了最近比较热的稳定币和摩根大通的代币。其重点还是要找到它应有的应用场景。针对应用场景和需求,对币进行改造,以达到它要实现的效果,而不是通过数字货币募集、IEO、IMO等,去做一些消耗资源对实体经济并没有促进的事情。在2019年,我们将会看到这个领域里具有更多的创新,且对经济具有正向的促进激励的作用的改造的币的出现。

 

最后,是在区块链教育培训方面,也会有些企业会脱颖而出。通过我们的调研和统计,全球现在知道区块链、比特币的人可能还不超过1%,这也说明其市场巨大的增量空间。还有一些人前期是通过挖矿、炒币、交易所等方式认识的区块链,这个认知的方向并不正确,它的内容也不全面,怎么对这些人进行再教育,这也是摆在教育培训机构面前的一个大的市场。

 

拥有对区块链的全面认知,有自身的专业性和传播性,在知识付费领域当中或许会出现第二个“得到”,我觉得这个也是可以期待的一件事。

 

以上的预判肯定不全面,欢迎大家补充。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前期各种炒币及其相关行为,我们认为还没有结束,其土壤和大的环境还在,不同的力量、不同的投资机构,还会变换新的方式继续收割大量的韭菜,这也是2019年到2020年完全会出现的情景。

 

【时点对话·传承问】

 

时艳强:高博士作为资深的区块链行业布道者,应该接触过很多圈内人士,其中是否有您欣赏和佩服的从业者,为什么?【布洛克科技】目前覆盖15个国家250个城市5000个社群节点用户100万+,希望通过【时点对话】邀请更多的大咖来社群分享区块链知识以推动整个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如果高博士引荐两位嘉宾,您会引荐谁来做客【布洛克科技】进行分享?

 

高承实:因为区块链本身也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具体的发展方向怎么样,它的技术怎么样,以及未来的前景怎么样,都需要大家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共同塑造。在这个领域,很多从业者都值得我们佩服。技术层面的,比如CCF的专家;经济金融层面的,比如肖风、白硕、袁煜明、于佳宁。但在社会治理和哲学层面,我们还没有看到观点比较鲜明、有深度的专家出现,很多人阐述的观点更多是对前人的观点的复述,甚至有时候复述的还是个人理解的错误的观点。

 

如果可能的话,我建议邀请央行的姚前和邹传伟。姚前是区块链研究局的局长。邹传伟是经济学博士,他在我们这个圈子里面可能名气不是特别大,但他有几篇很重要的文章,我觉得写的是相当到位。他们两个人为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了很多经得起推敲和研究的观点和观念。

 

【时点对话·提问一】

 

问题一:高博士您好,从技术角度分析,您认为区块链可以在哪些层面真正赋能实体经济,落地发展?——来自【布洛克—天津大学–002】

 

高承实:我从两个层面来分享我的认识。一个是纯粹的技术层面,不涉及到商业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生产流程中很多环节需要多方认可多方认证,这在以前很难做到。比如我们的设计图纸,不管盖楼还是建桥,从一开始项目立项,设计师就要有第一稿图纸。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施工方、监理方等都会这个图纸提出修改意见,就涉及到图纸和修改意见的流转和意见的传达,修改意见的再反馈等流程。如果按照传统线下传递方式进行,就有可能产生无数的扯皮现象,比如图纸到底送到了没有,修改意见提的对与不对,图纸有没有按照意见进行了没有。到最后哪个图纸是最终版,可能设计师本人也未必能够记得很清楚。如果我们把这个过程和环节通过区块链系统上链,每次意见送达,图纸传递都经过相关方的认可认证,我们就完全可以解决传统方式下的扯皮推诿现象。

 

如果我们把技术这个词拓展一下,从纯粹的信息技术、IT技术的角度,拓展到商业模式,那么我们可以梳理一下区块链到底有哪些的技术手段推动了经济发展。一是自身链技术,二是通证,三是生态,这是一个纯粹静态的层面。链改应该怎么去做?我们绝大部分做链改都是用通证去激励终端消费者,我们承认这个有作用,但我们更认为需要里边有一个最核心的东西,叫做产品内核。

 

再接下来,从想法到产品的成型过程当中,通证怎么激励,社群怎么组织,产品从设计成型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过程当中有哪些要素,我们把这个叫做链改的路径突破。还有就是关于产品概念的升级迭代,我们下面几张PPT供大家参考。

 时艳强对话高承实: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

时艳强对话高承实: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时艳强对话高承实: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时艳强对话高承实:区块链,下一个产业时代


【时点对话·提问二】

 

问题二:对于想要了解或研究密码学的技术人员,您都有哪些建议?——【布洛克—北京第二外语学院—002】

 

高承实:如果大家只是想了解密码学,市面上有很多密码学的书都可以看。比如《密码学基础》。《应用密码学》这本书也可以看,这是美国一个密码学家写的,书后面还有很多的源代码。据说这本书的出版在当年引起了很大的波折,此书在向外发布时,受到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阻挠,实际上在我们看来,书里也没有多少核心内容。

 

另外,大家也可以看一下从比较全面的信息安全角度写的书,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育民老师写的《通信网安全》。

 

密码和安全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但行外人可能会混为一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来研究的话,密码学更多的意义上是数学,它涉及到的数学更多是代数学、数论,概率、统计、随机过程等学科内容。信息安全实际上更多是计算机的内容,这两个路径取向也是不一样的,这就看个人的需求。如果不是专业的从业者,建议大体了解一下就可以。我们也编辑了一本《区块链里的密码学》,正在做最后的修订整理,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一下。

 

(感谢高承实的分享,感谢每一位布洛克人支持)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