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大还是选小?

在面对危机时,为什么很难做出行动?除了认知上的风险,体制的缺陷带来的种种风险,还有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成本的考量。

今年春节,由于疫情爆发,电视剧业务停摆、艺人经纪收入减少导致商誉减值,北京文化亏掉了至少8部《流浪地球》带来的收益。

去年春节,《流浪地球》是业绩担当,创下了6个亿的票房。这部电影是中国本土近些年难得的一部的科幻片,但也能看出其中模仿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很多痕迹。其中,故事的结尾就十分好莱坞式。吴京饰演的刘培强是国际空间站中的中国航天员,为了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在最后关头,执行自杀式的营救计划,为了给地球提供燃料,把空间站推向木星。让人类幸免一场灭顶之灾。

故事十分的美式英雄主义,这种牺牲自己,成全全人类的桥段在好莱坞剧中是一种套路。这种套路本质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较量。

在一个实验中,心理学家提问:你们是否愿意把一个人推到失控的手推车前去,以阻止手推车伤害到更多人。被提问者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回答不愿意这样做。揭示了人性中的关键点:我们不愿意以牺牲一个人的代价去救助更多的人。

在另一个版本实验中,把大猩猩推到一输疾驰而来的火车前面,或是推动一个开关,这两种行为的可能性更多一些。

大多数人都宁愿不选择,除非死的是非人的生物。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途径对赴死的人进行适当的补偿,我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掉他,去拯救更多的人。

面对问题时,为什么这么难做出选择? 为什么看到危险却不躲避?

一个是认知上的风险,认为不是什么问题,这是认知盲区。

第二种情况,有人意识到了,而且有能力改变,但是仍然不作为,为什么?

抛开体制设置的严重缺陷,人力财力资源的严重匮乏,领导能力严重低下,优先处理看似严重的问题时阻力困难太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采取行动避免更大灾难发生所做的微小牺牲,是无法不去顾及的;而不作为的成本和代价,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就这是不作为的损失和作为损失之间的较量,我们之所以得过且过,是因为我们更不愿意对少数人造成伤害,认为比避免让多数人受到伤害更加重要。

如果能很好解释不作为的成本远远高于作为的成本,那么结果将会不同。

如果刘培强没有在最后关头,把空间站推向木星,避免地球坠入木星,结果是地球上的人类消失。成本是牺牲了刘培强和空间站,因为刘培强是一个人,他的牺牲显得可贵与动人。如果把刘培强换成一只猩猩,可能就会觉得理所应当。人与猩猩虽然都是生命,但是在人类眼中是不等价的。

你是选择现在就给你的车换机油,还是选择因为疏于保养维护而换掉发动机,这之间的利益权衡是非常明确的。出于费用考虑,不处理当下的潜在危险,必然会导致更大的经济损失。

是选择及时阻断当下的疫情,还是等疫情全面暴发后,进行管控。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在疫情初发时及时处理,所以导致现在用如此大的代价进行弥补,不能不说这是人祸。

在发现项目起初就壮士断腕,还是等归零后再维权。不在事发苗头初现时割肉离场,就可能在事成定局的时候血本无归。

选大还是选小?

总结:在面对危机时,为什么很难做出行动?除了认知上的风险,体制的缺陷带来的种种风险,还有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成本的考量,是选择维护少数人的利益,还是让大多数人受伤害?如果把不作为与作为的成本进行理性的计算,或许就该知道如何选择了。

(全文完)

转载声明:本文 由CoinON抓取收录,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CoinON资讯立场,CoinON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若以此作为投资依据,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0年2月6日 上午7:34
下一篇 2020年2月6日 下午1:32

相关推荐

选大还是选小?

星期四 2020-02-06 13:32:12

今年春节,由于疫情爆发,电视剧业务停摆、艺人经纪收入减少导致商誉减值,北京文化亏掉了至少8部《流浪地球》带来的收益。

去年春节,《流浪地球》是业绩担当,创下了6个亿的票房。这部电影是中国本土近些年难得的一部的科幻片,但也能看出其中模仿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很多痕迹。其中,故事的结尾就十分好莱坞式。吴京饰演的刘培强是国际空间站中的中国航天员,为了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在最后关头,执行自杀式的营救计划,为了给地球提供燃料,把空间站推向木星。让人类幸免一场灭顶之灾。

故事十分的美式英雄主义,这种牺牲自己,成全全人类的桥段在好莱坞剧中是一种套路。这种套路本质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较量。

在一个实验中,心理学家提问:你们是否愿意把一个人推到失控的手推车前去,以阻止手推车伤害到更多人。被提问者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回答不愿意这样做。揭示了人性中的关键点:我们不愿意以牺牲一个人的代价去救助更多的人。

在另一个版本实验中,把大猩猩推到一输疾驰而来的火车前面,或是推动一个开关,这两种行为的可能性更多一些。

大多数人都宁愿不选择,除非死的是非人的生物。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途径对赴死的人进行适当的补偿,我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掉他,去拯救更多的人。

面对问题时,为什么这么难做出选择? 为什么看到危险却不躲避?

一个是认知上的风险,认为不是什么问题,这是认知盲区。

第二种情况,有人意识到了,而且有能力改变,但是仍然不作为,为什么?

抛开体制设置的严重缺陷,人力财力资源的严重匮乏,领导能力严重低下,优先处理看似严重的问题时阻力困难太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采取行动避免更大灾难发生所做的微小牺牲,是无法不去顾及的;而不作为的成本和代价,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就这是不作为的损失和作为损失之间的较量,我们之所以得过且过,是因为我们更不愿意对少数人造成伤害,认为比避免让多数人受到伤害更加重要。

如果能很好解释不作为的成本远远高于作为的成本,那么结果将会不同。

如果刘培强没有在最后关头,把空间站推向木星,避免地球坠入木星,结果是地球上的人类消失。成本是牺牲了刘培强和空间站,因为刘培强是一个人,他的牺牲显得可贵与动人。如果把刘培强换成一只猩猩,可能就会觉得理所应当。人与猩猩虽然都是生命,但是在人类眼中是不等价的。

你是选择现在就给你的车换机油,还是选择因为疏于保养维护而换掉发动机,这之间的利益权衡是非常明确的。出于费用考虑,不处理当下的潜在危险,必然会导致更大的经济损失。

是选择及时阻断当下的疫情,还是等疫情全面暴发后,进行管控。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在疫情初发时及时处理,所以导致现在用如此大的代价进行弥补,不能不说这是人祸。

在发现项目起初就壮士断腕,还是等归零后再维权。不在事发苗头初现时割肉离场,就可能在事成定局的时候血本无归。

选大还是选小?

总结:在面对危机时,为什么很难做出行动?除了认知上的风险,体制的缺陷带来的种种风险,还有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成本的考量,是选择维护少数人的利益,还是让大多数人受伤害?如果把不作为与作为的成本进行理性的计算,或许就该知道如何选择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