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比特币等难以成为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只能是数字化法币

“央行数字货币只能是现有法定货币的数字化,而不可能是现有法定货币之外的一种新货币。”

前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比特币等难以成为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只能是数字化法币

原文标题:《王永利 | 信用货币辨析(三)对各类「数字货币」的基本判断》
撰文:王永利,前中国银行副行长

在明确货币必然要从实物货币转化为信用货币,信用货币需要用国家主权范围内法律可以保护的社会财富做支撑,表现为国家主权货币或法定货币;为保持货币币值基本稳定,需要对货币投放和总量规模进行调控等基本逻辑之后,就不难对目前各类「数字货币」做出基本判断。

弄清楚信用货币因何而来,是谁的信用,以及货币的本质与发展逻辑问题之后,就不难对一些重大的货币热点问题,特别是当前突出的「数字货币」问题得出清晰的判断,其中至少包括以下「五难」结论:

一、「货币的非国家化」难以实现

在国家依然存在、主权独立难以消除的情况下,缺乏国家主权和法律保护的财富相对应,试图替代国家主权货币,推动「货币的非国家化」,违反了货币发展逻辑与规律,不是进步而是退步,是无法落地实现的。

二、「网络加密币」难以成为货币

比照黄金的原理进行设计,严格限定总量及阶段性供应量,不能与社会财富的变动相对应,缺乏国家主权和法律保护的网络加密币(如比特币、以太币等),违背货币发展的基本逻辑,其币值难以保持基本稳定,很容易大起大落,因而很难成为流通货币,只能成为一种特殊的数字资产,可以被用于投机炒作,或作为网络社区(商圈)专用代币,但不可能取代或颠覆国家主权(法定)货币而成为超主权货币!

从事这种数字资产的投机炒作,面临的风险也将非常突出。尤其是那些并非真正去中心化网络体系产生和运行、没有突出技术特点或代表性的加密币(如通过下载开源系统,简单模仿比特币、以太币等去中心化加密币、可以由发行人主控的各种「山寨币」)更是如此!

这类网络加密币过于强调隐私保护,难以满足金融监管要求,很容易被用于非法交易,必须严格监控使用法定货币买卖这类加密币的合规性(监管重点是法定货币而非加密货币),特别要强调投资人使用法定货币买卖加密币过程中的「原名、原币、原账户进出」原则,防止将买卖加密币作为逃汇套汇、转移资产、商业贿赂、恐怖输送等的中介和手段。以这种网络加密币为标的开展公开的期货及衍生品交易、资金的公募私募等,必须符合相关方面的金融监管和法律法规。如果监管跟不上,出现可能危害广泛的野蛮增长,及时叫停也是一种合理选择。

三、与某种法定货币等值挂钩的「稳定币」难以摆脱「代币」身份

需要明确,在一国只允许流通唯一的法定货币情况下,不代表不允许一定范围内使用被赋予特殊权利义务的「代币」的存在,比如娱乐场所的「游戏币」、一些单位食堂的饭菜票(卡)、一些商场的购物券(卡)、电子商务平台的积分(Token)等。但这种代币必须在指定的范围内使用,而且其与法定货币的兑换,只能是原币、原名、原账户进出,对其转让、赠送也要有所控制,防止其成为商业贿赂、贪污受贿的工具。

即使运用区块链等新的信息技术推出与单一货币等值挂钩的稳定币,无论其表现形态和运行方式有何变化,同样只能是其挂钩货币的「代币」,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货币,不可能取代或颠覆法定货币,必须接受「代币」的基本监管!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各种与法定货币等值挂钩的数字代币,除主要用于各种网络加密币的交易外,并没有发挥出其发行者宣传的那种颠覆性作用,实际应用场景有限,与法定货币相比,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优势,很多寿命并不长。

四、与多种法定货币一篮子挂钩的超主权货币很难成功

由于去中心封闭化的网络加密币以及只与一种法定货币等值挂钩的稳定币,难以成为真正的货币,难以颠覆或取代法定货币,于是有人开始设想以一篮子法定货币作为支撑,既希望获得法定货币的信用(价值)支持,又试图摆脱对单一货币的依赖,推出超国家主权(无国界)货币,并抢占由此可能带来的颠覆性效果和巨大经济利益。

需要明确的是,只与单一货币等值挂钩的「稳定币」跟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稳定币」存在根本性不同:前者实际上就是其挂钩货币的「代币」,后者则不再是代币,而完全是一种新的货币!

这种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思路可能起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 SDR。上世纪 60 年代末期爆发美元危机时,IMF 就设想推出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 SDR,取代美元作为新的国际中心货币。但由于存在极其复杂的技术挑战并缺乏足够的法律保护,特别是在美国的反对之下,SDR 最后只能成为一种使用范围极其狭窄、规模非常有限的政府间特殊储备——「特别提款权」,难以成为一种全球流通的真正货币。其根本原因就是,这种设想超越了时代发展的阶段:世界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国家主权独立,需要依靠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赢得国际话语权,包括国际中心货币地位的发展阶段,远没形成全球统一(地球村)治理的格局和机制。在这种情况下,要推出与主要国家货币一篮子挂钩的超主权货币,并与篮子货币同时并存,将对篮子货币体系的管理与稳定带来极大冲击,同时,将反过来挑战乃至取代最主要国家货币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势必受到最主要国家的坚决反对,是很难真正推出和有效运行的。

近年来,随着网络加密币以及稳定币的不断升温,IMF 打造超主权世界货币的热情再次被激发,屡次发声要利用新的信息科技推出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 eSDR,并使其成为超主权世界货币。这也激发了更多机构推动超主权货币的热情。

2019 年 6 月 18 日,著名社交网络公司 Facebook 宣称将联合 100 家左右大型公司作为初始会员单位,成立独立的管理协会,推出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新加坡元按比例挂钩的无国界货币——Libra (天秤币),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巨大轰动效应。很多人认为,依托其协会成员单位超过 30 亿人庞大用户群,Libra 将成为全世界用户群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强的货币,将给法定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格局带来颠覆性影响,很多弱小国家的货币可能会被取代。

但实际上,Facebook 宣称的 Libra「将为十几亿没有银行账户的人服务,让跨境汇款像发短信一样容易」,是一种脱离现实的夸张说法:只有收付款双方都是 Libra 注册用户且相互之间直接收付 Libra 才有可能。如果汇款人拥有的是非 Libra 的货币(特别是非 Libra 篮子货币),则需要首先将其所持货币兑换成 Libra,然后才能通过 Libra 体系汇出;如果收款人所在国不能直接使用 Libra,收款人还需要将 Libra 兑换成其所在国家的法定货币。这样,整体看,可能效率和费用完全不一样。更重要的是,作为货币,跨境汇款的规模一般都无法与国内支付的规模相比,而在境内直接使用本国货币进行收付,远比使用国际货币更便捷。因此,对于一些致力于打造国际清算体系的机构而言,即使要运行自己的数字货币,可能分别推出与各国货币等值挂钩的「代币」,并主要在该国使用,比直接推出与一篮子货币按比例综合挂钩统一的无国界货币更具可行性。

可见,即使 eSDR 以及 Libra 可能在技术和运行方式上所有创新,其本质上与 SDR 并没有什么不同,不仅其架构设计与实际运行面临非常复杂的难题与风险挑战(包括篮子货币构成比例的设定与维护及调整、货币储备物的冻结与管理,货币汇率的确定与变动、与篮子货币的关系等),本身就很难落地运行,而且依然缺乏足够的法律保护,不可能与其篮子货币同时并存。即使以美元作为最大的篮子成分,也不同于美元,仍然存在竞争关系,势必会面临美国的坚决反对,都是很难成功的!美联储主席一开始曾说不会对 libra 进行监管,是根本不可能的。实际上美国国会已经连续在召开听证会举行辩论,甚至连欧盟多国央行都表示要严格控制。6 月 18 日 Libra 白皮书发布时列明的 28 家初始会员中,在 10 月 15 日管理协会成立之前,Paypal、Visa、MasterCard、Stripe、Ebay 等支付及电商巨头共 7 家公司已经宣布退出,也是有这方面原因的。

必须指出的是,这并不像有人认为的那样,纳入 Libra 货币篮子,会增强这些货币的国际影响力;Libra 篮子货币中以美元为主(占 50% 份额),就会维持甚至强化美元的霸主地位,就会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没有纳入 Libra 篮子货币的国家,其货币将受到挤压甚至被取代。事实是,如果这种超主权货币真能全球流通,不是增强美元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而是可能取代美元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对美国的影响将是极其深刻的。否则,SDR 早就可以成为成功了!

现在有人认为,超主权世界货币很有必要,最好的选择应该是采取「公私合营」或「官督商办」的 PPP (Private Public Partnership)模式,由 Facebook 等国际大型互联网公司与联合国组织、国际清算银行(BIS)等共同研发和推动实施。但实际上这种想法听起来很美好,做起来几乎不可能。

在超主权货币方面可以借鉴的是:即使是得到区域内最强势国家坚定支持的欧元,也必须得到欧元区国家的法律认可与保护,并完全取代欧元区原有的国家货币,成为新的唯一的区域主权货币。欧元并不是超主权货币,不可能与原有国家货币并存共同运行!欧元的产生是有严苛条件的,是欧元区成员国出于国际竞争的共同利益需求,特别是在其中最强势国家愿意放弃本国货币,接受欧元统一管理条例的情况下才产生的,但由于欧元区成员国仍拥有很大的主权独立性,欧元的实际运行仍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

所以,现在要形成全球范围流通的超主权货币,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基本上都是不可能的!

五、央行数字货币只能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难以成为新的货币

在网络加密币和稳定币不断升温的过程中,不少国家的中央银行也难以保持镇定,纷纷宣布要推出央行主导的数字货币或法定数字货币,一些弱小国家,特别是受到国际制裁、缺少国际通货的国家,更加积极,致力于抢占数字货币的先机。

但问题是,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到底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智能化,还是像比特币、以太币一样全新的网络加密币?

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清晰。实际上,开始时很多国家都是设想比照比特币、以太币那样的网络加密币研发央行(法定)数字货币。

但是,比特币、以太币等网络加密币特别强调「去中心」,这本身就与「央行主导」存在明显的逻辑矛盾和冲突。同时,数字货币没有现金,而现实社会中要完全消除现金短时期是不可能的,这就意味着即使能够比照比特币、以太币推出央行数字货币,那也将使得一国央行要长时期保持两套货币体系同时运行,这同样是非常困难与危险的!

因此,尽管 2018 年委内瑞拉就宣布采用以太坊技术成功发行了全世界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发行并用石油作为支撑的「加密数字货币」——石油币,并一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不小的轰动效应,但实际上并没有发挥任何实际的积极作用,一年后,委内瑞拉石油币几乎已经被世界彻底淡忘!至今还没有出现任何模仿比特币、以太币推出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成功案例!

随着比特币、以太币等网络加密币存在问题的暴露,其难以成为真正的货币(信用货币),比照比特币、以太币等打造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实际上是走上了歧途的真相越来越被广泛认知,很多国家和央行对数字货币的冲动已经弱化,有的中央银行已经宣布停止数字货币研究计划。

但是,不能比照比特币、以太币等打造法定数字货币,不代表不能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推动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及其运行的智能化,不断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成本、严密监控。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及其运行的智能化毫无疑问应该大力推动,特别是尽可能减少现金的印制与使用。

当然,央行推出数字货币,其具体使用也需要配套解决好投放与运行方式(一层模式、二层模式)、信息载体(如智能手机、职能卡片等)、清算方式(连线实时清算与离线适时清算)、管理规则(包括账户或钱包分类等级与存款限额、每笔及每日支付限额、备付金的托管等)、监管分工与风险控制等诸多问题,平衡好安全性与便捷性,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严密风控的目标。

其中,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是:央行要推出的数字货币,如果是仅仅替代现金 M0,而不影响 M1、M2 (目的是避免存款搬家,对现有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那么,是否需要明确数字货币只能用现金兑换,而不能用存款兑换?如果仅仅替代 M0,在 M0 的占比甚至规模都呈现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其投入产出的实际效果或现实意义到底如何?央行要推出的是「数字货币」(与「电子货币」本质上都是法定货币),还是要推动货币数字化支付工具或结算方式的变革?在坚持「二层模式」 运行体系下,商业银行等授权运营机构只是代表央行进行数字现金的兑换与相关信息的转送,数字货币只能是在央行开立账户并进行监管,实现有限匿名管理。这就意味着数字货币在使用上都要与央行账户绑定,而不再与商业银行存款账户绑定,那么,商业银行等授权运营机构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央行数字货币只是现金的数字化,不会支付利息,相对于有息的银行存款和移动支付钱包,对企业或个人的吸引力到底如何?央行率先推出数字现金,就一定能抢占数字货币的世界领先地位,强化自己在数字货币方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吗?这可能还需要仔细斟酌、稳妥推进。

这里,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央行数字货币只能是现有法定货币的数字化,而不可能是现有法定货币之外的一种新货币!

转载声明:本文 由CoinON抓取收录,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CoinON资讯立场,CoinON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若以此作为投资依据,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0年2月10日 下午7:35
下一篇 2020年2月10日 下午7:35

相关推荐

前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比特币等难以成为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只能是数字化法币

星期一 2020-02-10 19:35:51

前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比特币等难以成为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只能是数字化法币

原文标题:《王永利 | 信用货币辨析(三)对各类「数字货币」的基本判断》
撰文:王永利,前中国银行副行长

在明确货币必然要从实物货币转化为信用货币,信用货币需要用国家主权范围内法律可以保护的社会财富做支撑,表现为国家主权货币或法定货币;为保持货币币值基本稳定,需要对货币投放和总量规模进行调控等基本逻辑之后,就不难对目前各类「数字货币」做出基本判断。

弄清楚信用货币因何而来,是谁的信用,以及货币的本质与发展逻辑问题之后,就不难对一些重大的货币热点问题,特别是当前突出的「数字货币」问题得出清晰的判断,其中至少包括以下「五难」结论:

一、「货币的非国家化」难以实现

在国家依然存在、主权独立难以消除的情况下,缺乏国家主权和法律保护的财富相对应,试图替代国家主权货币,推动「货币的非国家化」,违反了货币发展逻辑与规律,不是进步而是退步,是无法落地实现的。

二、「网络加密币」难以成为货币

比照黄金的原理进行设计,严格限定总量及阶段性供应量,不能与社会财富的变动相对应,缺乏国家主权和法律保护的网络加密币(如比特币、以太币等),违背货币发展的基本逻辑,其币值难以保持基本稳定,很容易大起大落,因而很难成为流通货币,只能成为一种特殊的数字资产,可以被用于投机炒作,或作为网络社区(商圈)专用代币,但不可能取代或颠覆国家主权(法定)货币而成为超主权货币!

从事这种数字资产的投机炒作,面临的风险也将非常突出。尤其是那些并非真正去中心化网络体系产生和运行、没有突出技术特点或代表性的加密币(如通过下载开源系统,简单模仿比特币、以太币等去中心化加密币、可以由发行人主控的各种「山寨币」)更是如此!

这类网络加密币过于强调隐私保护,难以满足金融监管要求,很容易被用于非法交易,必须严格监控使用法定货币买卖这类加密币的合规性(监管重点是法定货币而非加密货币),特别要强调投资人使用法定货币买卖加密币过程中的「原名、原币、原账户进出」原则,防止将买卖加密币作为逃汇套汇、转移资产、商业贿赂、恐怖输送等的中介和手段。以这种网络加密币为标的开展公开的期货及衍生品交易、资金的公募私募等,必须符合相关方面的金融监管和法律法规。如果监管跟不上,出现可能危害广泛的野蛮增长,及时叫停也是一种合理选择。

三、与某种法定货币等值挂钩的「稳定币」难以摆脱「代币」身份

需要明确,在一国只允许流通唯一的法定货币情况下,不代表不允许一定范围内使用被赋予特殊权利义务的「代币」的存在,比如娱乐场所的「游戏币」、一些单位食堂的饭菜票(卡)、一些商场的购物券(卡)、电子商务平台的积分(Token)等。但这种代币必须在指定的范围内使用,而且其与法定货币的兑换,只能是原币、原名、原账户进出,对其转让、赠送也要有所控制,防止其成为商业贿赂、贪污受贿的工具。

即使运用区块链等新的信息技术推出与单一货币等值挂钩的稳定币,无论其表现形态和运行方式有何变化,同样只能是其挂钩货币的「代币」,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货币,不可能取代或颠覆法定货币,必须接受「代币」的基本监管!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各种与法定货币等值挂钩的数字代币,除主要用于各种网络加密币的交易外,并没有发挥出其发行者宣传的那种颠覆性作用,实际应用场景有限,与法定货币相比,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优势,很多寿命并不长。

四、与多种法定货币一篮子挂钩的超主权货币很难成功

由于去中心封闭化的网络加密币以及只与一种法定货币等值挂钩的稳定币,难以成为真正的货币,难以颠覆或取代法定货币,于是有人开始设想以一篮子法定货币作为支撑,既希望获得法定货币的信用(价值)支持,又试图摆脱对单一货币的依赖,推出超国家主权(无国界)货币,并抢占由此可能带来的颠覆性效果和巨大经济利益。

需要明确的是,只与单一货币等值挂钩的「稳定币」跟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稳定币」存在根本性不同:前者实际上就是其挂钩货币的「代币」,后者则不再是代币,而完全是一种新的货币!

这种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思路可能起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 SDR。上世纪 60 年代末期爆发美元危机时,IMF 就设想推出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 SDR,取代美元作为新的国际中心货币。但由于存在极其复杂的技术挑战并缺乏足够的法律保护,特别是在美国的反对之下,SDR 最后只能成为一种使用范围极其狭窄、规模非常有限的政府间特殊储备——「特别提款权」,难以成为一种全球流通的真正货币。其根本原因就是,这种设想超越了时代发展的阶段:世界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国家主权独立,需要依靠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赢得国际话语权,包括国际中心货币地位的发展阶段,远没形成全球统一(地球村)治理的格局和机制。在这种情况下,要推出与主要国家货币一篮子挂钩的超主权货币,并与篮子货币同时并存,将对篮子货币体系的管理与稳定带来极大冲击,同时,将反过来挑战乃至取代最主要国家货币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势必受到最主要国家的坚决反对,是很难真正推出和有效运行的。

近年来,随着网络加密币以及稳定币的不断升温,IMF 打造超主权世界货币的热情再次被激发,屡次发声要利用新的信息科技推出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 eSDR,并使其成为超主权世界货币。这也激发了更多机构推动超主权货币的热情。

2019 年 6 月 18 日,著名社交网络公司 Facebook 宣称将联合 100 家左右大型公司作为初始会员单位,成立独立的管理协会,推出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新加坡元按比例挂钩的无国界货币——Libra (天秤币),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巨大轰动效应。很多人认为,依托其协会成员单位超过 30 亿人庞大用户群,Libra 将成为全世界用户群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强的货币,将给法定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格局带来颠覆性影响,很多弱小国家的货币可能会被取代。

但实际上,Facebook 宣称的 Libra「将为十几亿没有银行账户的人服务,让跨境汇款像发短信一样容易」,是一种脱离现实的夸张说法:只有收付款双方都是 Libra 注册用户且相互之间直接收付 Libra 才有可能。如果汇款人拥有的是非 Libra 的货币(特别是非 Libra 篮子货币),则需要首先将其所持货币兑换成 Libra,然后才能通过 Libra 体系汇出;如果收款人所在国不能直接使用 Libra,收款人还需要将 Libra 兑换成其所在国家的法定货币。这样,整体看,可能效率和费用完全不一样。更重要的是,作为货币,跨境汇款的规模一般都无法与国内支付的规模相比,而在境内直接使用本国货币进行收付,远比使用国际货币更便捷。因此,对于一些致力于打造国际清算体系的机构而言,即使要运行自己的数字货币,可能分别推出与各国货币等值挂钩的「代币」,并主要在该国使用,比直接推出与一篮子货币按比例综合挂钩统一的无国界货币更具可行性。

可见,即使 eSDR 以及 Libra 可能在技术和运行方式上所有创新,其本质上与 SDR 并没有什么不同,不仅其架构设计与实际运行面临非常复杂的难题与风险挑战(包括篮子货币构成比例的设定与维护及调整、货币储备物的冻结与管理,货币汇率的确定与变动、与篮子货币的关系等),本身就很难落地运行,而且依然缺乏足够的法律保护,不可能与其篮子货币同时并存。即使以美元作为最大的篮子成分,也不同于美元,仍然存在竞争关系,势必会面临美国的坚决反对,都是很难成功的!美联储主席一开始曾说不会对 libra 进行监管,是根本不可能的。实际上美国国会已经连续在召开听证会举行辩论,甚至连欧盟多国央行都表示要严格控制。6 月 18 日 Libra 白皮书发布时列明的 28 家初始会员中,在 10 月 15 日管理协会成立之前,Paypal、Visa、MasterCard、Stripe、Ebay 等支付及电商巨头共 7 家公司已经宣布退出,也是有这方面原因的。

必须指出的是,这并不像有人认为的那样,纳入 Libra 货币篮子,会增强这些货币的国际影响力;Libra 篮子货币中以美元为主(占 50% 份额),就会维持甚至强化美元的霸主地位,就会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没有纳入 Libra 篮子货币的国家,其货币将受到挤压甚至被取代。事实是,如果这种超主权货币真能全球流通,不是增强美元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而是可能取代美元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对美国的影响将是极其深刻的。否则,SDR 早就可以成为成功了!

现在有人认为,超主权世界货币很有必要,最好的选择应该是采取「公私合营」或「官督商办」的 PPP (Private Public Partnership)模式,由 Facebook 等国际大型互联网公司与联合国组织、国际清算银行(BIS)等共同研发和推动实施。但实际上这种想法听起来很美好,做起来几乎不可能。

在超主权货币方面可以借鉴的是:即使是得到区域内最强势国家坚定支持的欧元,也必须得到欧元区国家的法律认可与保护,并完全取代欧元区原有的国家货币,成为新的唯一的区域主权货币。欧元并不是超主权货币,不可能与原有国家货币并存共同运行!欧元的产生是有严苛条件的,是欧元区成员国出于国际竞争的共同利益需求,特别是在其中最强势国家愿意放弃本国货币,接受欧元统一管理条例的情况下才产生的,但由于欧元区成员国仍拥有很大的主权独立性,欧元的实际运行仍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

所以,现在要形成全球范围流通的超主权货币,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基本上都是不可能的!

五、央行数字货币只能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难以成为新的货币

在网络加密币和稳定币不断升温的过程中,不少国家的中央银行也难以保持镇定,纷纷宣布要推出央行主导的数字货币或法定数字货币,一些弱小国家,特别是受到国际制裁、缺少国际通货的国家,更加积极,致力于抢占数字货币的先机。

但问题是,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到底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智能化,还是像比特币、以太币一样全新的网络加密币?

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清晰。实际上,开始时很多国家都是设想比照比特币、以太币那样的网络加密币研发央行(法定)数字货币。

但是,比特币、以太币等网络加密币特别强调「去中心」,这本身就与「央行主导」存在明显的逻辑矛盾和冲突。同时,数字货币没有现金,而现实社会中要完全消除现金短时期是不可能的,这就意味着即使能够比照比特币、以太币推出央行数字货币,那也将使得一国央行要长时期保持两套货币体系同时运行,这同样是非常困难与危险的!

因此,尽管 2018 年委内瑞拉就宣布采用以太坊技术成功发行了全世界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发行并用石油作为支撑的「加密数字货币」——石油币,并一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不小的轰动效应,但实际上并没有发挥任何实际的积极作用,一年后,委内瑞拉石油币几乎已经被世界彻底淡忘!至今还没有出现任何模仿比特币、以太币推出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成功案例!

随着比特币、以太币等网络加密币存在问题的暴露,其难以成为真正的货币(信用货币),比照比特币、以太币等打造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实际上是走上了歧途的真相越来越被广泛认知,很多国家和央行对数字货币的冲动已经弱化,有的中央银行已经宣布停止数字货币研究计划。

但是,不能比照比特币、以太币等打造法定数字货币,不代表不能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推动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及其运行的智能化,不断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成本、严密监控。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及其运行的智能化毫无疑问应该大力推动,特别是尽可能减少现金的印制与使用。

当然,央行推出数字货币,其具体使用也需要配套解决好投放与运行方式(一层模式、二层模式)、信息载体(如智能手机、职能卡片等)、清算方式(连线实时清算与离线适时清算)、管理规则(包括账户或钱包分类等级与存款限额、每笔及每日支付限额、备付金的托管等)、监管分工与风险控制等诸多问题,平衡好安全性与便捷性,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严密风控的目标。

其中,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是:央行要推出的数字货币,如果是仅仅替代现金 M0,而不影响 M1、M2 (目的是避免存款搬家,对现有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那么,是否需要明确数字货币只能用现金兑换,而不能用存款兑换?如果仅仅替代 M0,在 M0 的占比甚至规模都呈现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其投入产出的实际效果或现实意义到底如何?央行要推出的是「数字货币」(与「电子货币」本质上都是法定货币),还是要推动货币数字化支付工具或结算方式的变革?在坚持「二层模式」 运行体系下,商业银行等授权运营机构只是代表央行进行数字现金的兑换与相关信息的转送,数字货币只能是在央行开立账户并进行监管,实现有限匿名管理。这就意味着数字货币在使用上都要与央行账户绑定,而不再与商业银行存款账户绑定,那么,商业银行等授权运营机构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央行数字货币只是现金的数字化,不会支付利息,相对于有息的银行存款和移动支付钱包,对企业或个人的吸引力到底如何?央行率先推出数字现金,就一定能抢占数字货币的世界领先地位,强化自己在数字货币方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吗?这可能还需要仔细斟酌、稳妥推进。

这里,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央行数字货币只能是现有法定货币的数字化,而不可能是现有法定货币之外的一种新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