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押型VS法币型:应用、监管、出圈,稳定币话题一网打尽 | 号精选

杭州区块链国际周 | 质押型VS法币型:应用、监管、出圈,稳定币话题一网打尽 

(圆桌合影:从左至右为汤霞玲、长铗、孟岩、潘超、姜孜龙、雷宇)

 以下为巴比特整理的圆桌讨论内容:

1. 汤霞玲:质押型代币和法币型抵押,你觉得将来是以哪一种为主?

长铗:质押型适合DeFi,法币型适合支付。 

我个人认为这两种类型都会有它应用的价值。很多人愿意用USDT来购物,如果法律环境支持这种稳定币来消费的话,我认为很多人愿意使用USDT或者USDC,因为它可以直接换成真实的美元。但是在线下使用DAI买咖啡或者淘宝购物很难。但是另外一方面,我认为它们是互相补充的,因为DeFi生态对单一抵押型的或者说中心化的稳定币是有抵触的。所以在DeFi生态,我认为DAI这种模式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所以我认为未来这两种类型的稳定币都会有其生存的空间。

  潘超:短期我们会看到更多的法币 (尤其是美元) 类型。长期来看,广义资产质押的空间更大。 

质押法币和质押代币,在之后哪一种更受欢迎?其实真正要去想的问题是在之后的区块链上的金融活动上,我们会看到更多的法币资产还是其他类型的资产,包括应收账款、黄金等其他的资产。我觉得在短期,我们会看到更多的法币类型,尤其是美元的资产。一部分是监管原因,一部分是技术原因:法币资产是没有期限的,是永续的,由于区块链的时间特殊性,这点比较容易实现。但是对于更广义的资产,是有很多期限的,上链涉及到期清算会复杂很多。短期会看到更多的法币类型资产,但是长期的话,质押(稳定币)资产会更多一点。

  2. 汤霞玲:提到稳定币,公众关注度最高的除了USDT,就是Libra,下一个问题我们来讨论一下Libra,想听听大家对Libra的看法和对它未来发展的预期?

孟岩:看好Libra背后的庞大互联网生态。 

Libra从去年出来被打击之后,它好像陷入一种神秘主义的状态,它在背后悄悄地做很多事,也不对外公布,冷不丁放一个冷枪,来一个2.0的白皮书等等。但是总体来讲,感觉这个项目还是往前进的,所以我个人的判断,还是认为这个项目应该会在未来的不是很远的某一个时间落地,我比较看好它的影响力,我们核心看中的是背后庞大的已经建成的互联网生态,它和我们目前数字资产或者区块链圈子里其他的玩家来说,从先天基因来说不是在一个量级上。至于它能否有效地把威力和有效资源过渡到我们的圈子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监管。

  3. 汤霞玲:稳定币的风险可能来自于哪里?目前有没有好的主流方法去防范或者采取一些措施相对降低它的风险?

雷宇:法币担保型稳定币最大的风险在于是否有足额的担保资产支撑,去中心化的稳定币最大的风险在于市场波动以及底层担保资产自身风险。 

对于法币担保型的稳定币,最大的风险在于是否有足额的锚定资产做支撑,因为对于一个中心化的机构来讲,可能有一个天然的冲动或者是内生的因素去刺激它挪用这种资产,甚至就算发行方把法币资产放到银行里,银行也会去把资金进行周转并用在别的地方,这中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中心化的风险,我认为这是法币担保型的稳定币最大的风险所在。

对于去中心化的稳定币,它的风险更多还是来自于市场的波动。除了市场波动以外,去中心化的稳定币增加了底层的担保资产的种类以后,随着每增加一种担保资产,这种担保资产自身的风险也就会被引入到稳定币的系统当中。所以,去中心化的稳定币,它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两块,一块是市场波动造成的风险,还有一块是底层担保资产自身的一些智能合约等风险。

对于法币型稳定币,防范风险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信息披露,落实监管政策,目前大家都担心USDT暴雷,就是因为其运作不透明,而像USDC等合规型稳定币,遵守了美国等国的监管要求,所遭到的质疑就低很多。

对于去中心化稳定币,可以通过向系统引入多种调控因子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例如,现有的去中心化稳定币系统最主要的参考指标是加密资产的价格,当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就会对担保资产进行清算,以便维持稳定币的整体担保率。但是这一模型所参考的指标过于简单,欠缺对于加密资产价格变化速度,也就是波动率的计算,我们在QIAN稳定币里就引入了波动率指标去调控用户的开仓担保倍数,结合价格因素,双管齐下,尽可能的对稳定币的风险进行有效调控。

  姜孜龙:中心化稳定币的风险在于合规和团队自身的考量。 

中心化的稳定币的审计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之所以现在我们担心它出现中心化的风险,更多是团队本身自己的预案以及基于合规性考虑所去释放的一些公开性的信息。一方面是团队自己可能的考量,另一方面也有一个点,就在于它没有做到合规所带来的金融通道的风险。比如说你不合规,银行不接受你,不去给你做法币和数字货币的支持,你的账户体系的支持,我觉得这是比它团队自己的意愿更重要的点。

  潘超:中心化稳定币有作恶和监管风险,很多去中心化金融缺乏风险设置。 

根据模式的不同有两大类,第一种是中心化发行的稳定币的风险,它的风险在于作恶风险和监管风险,而去中心化的方式恰恰解决了这些风险,分散不同地区将监管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链上部分的每一笔账,都是在透明可见的,可以自证来解决作恶风险。

很多人是把 DeFi 比作乐高积木,可如果最底层出现问题,整个积木都会轰塌。积木的最底层就是依托它的网络,以以太坊为例,如果说这个网络出了问题,如果它被双花攻击了或者说更常见的例子是网络堵塞了,也会影响上面所发行的衍生资产。第二层其实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比如 Compound 作为一个借贷市场,但是它要借贷的货币,比如 USDC 实际上承受来源于线下托管的信托公司所承担的风险,DeFi 是无法消除这个风险的,能够做的就是要针对每种资产设置它的额度上限。但是现在非常遗憾而且非常吃惊地看到,除了 Maker 之外,没有一个项目有针对不同资产的最基本的风险隔离参数,我觉得这是每个DeFi开发者都要考虑的问题。积木的最上层是价格风险,这点其实是最容易解决的,可以通过传统金融定价的方式分散化。

  4. 汤霞玲:请各位分享一下关于稳定币可能在哪些场景或者领域当中带来一些想象空间?

长铗:稳定币在合成资产发行领域的应用值得探讨。 

我对于稳定币这个概念的范畴定义的更大一点,其实是把它视为一种合成资产,只不过它的价值恰好锚定了一种资产而已,比如说它锚定一个股票或者指数,或者说一个ETF,我觉得都有稳定币的要素。这样去想的话,它的使用场景就非常大了,有一篇文章讲的很好,认为稳定币的本质是一种资产的储备池。其实将来很多合成资产都可以用类似的模式来发行,所以我觉得这是将来可以值得探讨的一个使用领域。

  孟岩:征税和Libra是我感兴趣的点。 

当你在谈稳定币有哪些应用场景的时候,其实重点在于未来稳定币可用的场景不是一个问题,什么地方不能用才是一个问题。但是从现在到那个时候,我其实更关注的是它从现在这个状态到将来稳定币广泛使用的状态中,有一个关键的环节或者节点,就是要出现那种政府用它所发行的货币来征税的时候,那个时间节点。

如果Facebook发行了Libra,是否允许它的广告客户使用Libra来支付广告费,来购买游戏和游戏装备?如果允许的话,等于Facebook用自己本来应该收到的美元的收入来支撑了Libra的应用场景。首先它是否愿意这么做,另外这么做了以后,是否可以催生一个庞大的Libra的经济体,这都是我非常有兴趣观察的点。如果连像Facebook这样体量的公司,都提供不了有效的支点场景,那么看起来在今天这个历史情况下,只有等政府来提供这样的力量。

  潘超:稳定币大规模应用需要与传统机构合作。 

对于普通人来说,他并不需要知道他的资产背后所经历的过程,你只要在稳定币的需求端有推广更大规模就好了,那么怎么样推广更大规模?那就需要和传统的机构进行合作,打通之间的桥梁。比如说DeFi协议和交易所之间的合作,比如说稳定币的发行方和加密货币银行卡的合作。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刚才有人说DAI不能买咖啡,其实DAI是可以买咖啡的,这里是一张加密银行卡,你可以将DAI充到钱包里,在任何接受Visa的地方都可以消费,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DeFi或者是稳定币,作为协议是在后端的,前端的应用推广应该交给中心化的桥梁以及提供用户友好的这些服务商,不能让所有的事情都让协议去做。

  姜孜龙:稳定币与金融工具的结合,在普惠金融和价值流通方面大有可为。 

其实对于稳定币来说,更多是我们与其他的相关机构,就是说在不同的金融工具方面达成更多的合作。对于这方面,我的理解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货币价值的点,在世界的某些地区,本身的货币不稳定或者说它的金融体系没有那么丰富,我们想把稳定币作为一个类似于帮助用户补全资产或者普惠金融的点。第二个方面,这是近期不可避免的一个趋势,就是它的一个流通手段的功能。我们也注意到特别是中心化的稳定币,现在很多人在做套利,特别是现在有逆全球化的趋势,对于外汇管制必然有一个往上走的点,这个点来讲,稳定币可能会发挥一定的自己力量。

  雷宇:链上做DeFi,链下是法币资金进出通道,跨境转账成本更低。 

稳定币现在是处于一个链上、链下都在寻找应用场景上的突破的这样一个临界状态。链上的话,从各个DeFi的应用里,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稳定币的使用场景去展开的。对于链下来讲,我们也知道,现在稳定币已经成为了法币资金进出加密货币世界的通道。法币型的稳定币在跨国转账方面的成本更低,就会吸引到很多资金逐渐地转移到稳定币的体系当中来。所以其实不管是Facebook搞Libra,还是现有的这样一些稳定币,它对于传统的金融架构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现在还有一个比较危险的趋势,美元的稳定币在全网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一方面美国团队也占据技术优势,还有包括各个DeFi项目背后的美元资本推手,促使了美元稳定币在全网获得现阶段的统治地位。但是这样的话,未来可能会促进美元体系入侵到各个弱小国家的金融系统,进一步加深美元对小国和弱国货币体系的冲击。所以,基于链资产,去做一些不在美元体系之内,锚定人民币、欧元等主流的一些法定货币的稳定币,现在也在逐渐出现,这也是各国在经济上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体现。

  5. 汤霞玲:将来哪种稳定币会真正成为破圈之王,稳定币是更适用于监管,还是更对抗监管的,请各位分享对稳定币合规的观点。

长铗:去中心化稳定币法律风险小,更像是一种指数。 

中心化的稳定怎么也绕不开(法律风险),很多人说USDT会暴雷,其实这个雷很大程度上我觉得是来自于法律风险。去中心化的稳定币,我个人认为相应的法律风险比较小,首先它没有抵押任何现实资产,也没有和任何法币形成通道。这种合成型的稳定币,更像是一种指数,交易和使用起来目前来看没有太大的法律风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比较看好MakerDAO这个模式在DeFi或者在现实中的一些应用,只不过大家需要逐渐接受,合成型的稳定币波动性还是比较大,也有它的一些问题。

  孟岩:稳定币监管核心在于货币创造和流通。 

关于货币创造这个环节的监管,我认为将面临一个转折点,像当Libra这样的项目出来之后,这件事情会有比较大的改观,它会促进我们去中心化世界里的资产丰富度。但从中心化世界到去中心化世界的桥梁只会有少数的几座,只会开几个口,因为这是挺核心的权利,中心化的世界不会愿意放弃这个权利,这是关于货币创造的监管。

还有一个重要的监管环节是货币的流通。这个问题其实蛮重要的,在我们去中心化世界中,未来面临的挑战是蛮大的,这是将来可能会引爆一些问题的,如果像去中心化的货币大规模流行之后,会不会被用来做恐怖主义或者其他的行为,这一点是做稳定币的人要高度关注的。

但未来可能出现全球化的逆流,在某个数据空间里出现一个特区,两个经济体进行特殊的沟通和交流。那么那个时候,我们这些做数字稳定币的组织或者是去中心化的组织,反而可能会获得一些非常特别的历史机遇,但是到底会怎么样,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潘超:我觉得做DeFi产品,就是专注于写代码,做好去中心化,这样才能把风险降到最小。

姜孜龙:监管红线不能碰。 

特别是像法币抵押型的稳定币,其涉及到的一个点可能就是监管非常关心的,就是洗钱问题,这个红线肯定是不能碰的。法定稳定币连接了区块链市场和线下的市场,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监管套利的空间。那么监管套利的空间只是作为一个监管方面的暗场,如果涉及到法律法规的问题,监管会在这方面启动。

  雷宇:监管不会阻碍行业政策发展。 

关于监管,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最近加强了对各种加密资产交易商的监管规定,例如落实旅行规则等。这体现出一种趋势,全球的监管层也在逐步学习加密货币的特点,逐步顺应技术的发展,然后去加强监管的一些手段。但是最终监管的目的就是去防止刚才像各位嘉宾提到的类似于洗钱、恐怖主义犯罪等等事情,如果你处在一个正常的经济活动状态下,监管还是不会去阻碍行业的正常发展。

转载声明:本文 由CoinON抓取收录,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CoinON资讯立场,CoinON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若以此作为投资依据,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0年7月6日 下午12:18
下一篇 2020年7月6日 下午3:16

相关推荐

质押型VS法币型:应用、监管、出圈,稳定币话题一网打尽 | 号精选

星期一 2020-07-06 15:16:24

杭州区块链国际周 | 质押型VS法币型:应用、监管、出圈,稳定币话题一网打尽 

(圆桌合影:从左至右为汤霞玲、长铗、孟岩、潘超、姜孜龙、雷宇)

 以下为巴比特整理的圆桌讨论内容:

1. 汤霞玲:质押型代币和法币型抵押,你觉得将来是以哪一种为主?

长铗:质押型适合DeFi,法币型适合支付。 

我个人认为这两种类型都会有它应用的价值。很多人愿意用USDT来购物,如果法律环境支持这种稳定币来消费的话,我认为很多人愿意使用USDT或者USDC,因为它可以直接换成真实的美元。但是在线下使用DAI买咖啡或者淘宝购物很难。但是另外一方面,我认为它们是互相补充的,因为DeFi生态对单一抵押型的或者说中心化的稳定币是有抵触的。所以在DeFi生态,我认为DAI这种模式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所以我认为未来这两种类型的稳定币都会有其生存的空间。

  潘超:短期我们会看到更多的法币 (尤其是美元) 类型。长期来看,广义资产质押的空间更大。 

质押法币和质押代币,在之后哪一种更受欢迎?其实真正要去想的问题是在之后的区块链上的金融活动上,我们会看到更多的法币资产还是其他类型的资产,包括应收账款、黄金等其他的资产。我觉得在短期,我们会看到更多的法币类型,尤其是美元的资产。一部分是监管原因,一部分是技术原因:法币资产是没有期限的,是永续的,由于区块链的时间特殊性,这点比较容易实现。但是对于更广义的资产,是有很多期限的,上链涉及到期清算会复杂很多。短期会看到更多的法币类型资产,但是长期的话,质押(稳定币)资产会更多一点。

  2. 汤霞玲:提到稳定币,公众关注度最高的除了USDT,就是Libra,下一个问题我们来讨论一下Libra,想听听大家对Libra的看法和对它未来发展的预期?

孟岩:看好Libra背后的庞大互联网生态。 

Libra从去年出来被打击之后,它好像陷入一种神秘主义的状态,它在背后悄悄地做很多事,也不对外公布,冷不丁放一个冷枪,来一个2.0的白皮书等等。但是总体来讲,感觉这个项目还是往前进的,所以我个人的判断,还是认为这个项目应该会在未来的不是很远的某一个时间落地,我比较看好它的影响力,我们核心看中的是背后庞大的已经建成的互联网生态,它和我们目前数字资产或者区块链圈子里其他的玩家来说,从先天基因来说不是在一个量级上。至于它能否有效地把威力和有效资源过渡到我们的圈子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监管。

  3. 汤霞玲:稳定币的风险可能来自于哪里?目前有没有好的主流方法去防范或者采取一些措施相对降低它的风险?

雷宇:法币担保型稳定币最大的风险在于是否有足额的担保资产支撑,去中心化的稳定币最大的风险在于市场波动以及底层担保资产自身风险。 

对于法币担保型的稳定币,最大的风险在于是否有足额的锚定资产做支撑,因为对于一个中心化的机构来讲,可能有一个天然的冲动或者是内生的因素去刺激它挪用这种资产,甚至就算发行方把法币资产放到银行里,银行也会去把资金进行周转并用在别的地方,这中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中心化的风险,我认为这是法币担保型的稳定币最大的风险所在。

对于去中心化的稳定币,它的风险更多还是来自于市场的波动。除了市场波动以外,去中心化的稳定币增加了底层的担保资产的种类以后,随着每增加一种担保资产,这种担保资产自身的风险也就会被引入到稳定币的系统当中。所以,去中心化的稳定币,它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两块,一块是市场波动造成的风险,还有一块是底层担保资产自身的一些智能合约等风险。

对于法币型稳定币,防范风险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信息披露,落实监管政策,目前大家都担心USDT暴雷,就是因为其运作不透明,而像USDC等合规型稳定币,遵守了美国等国的监管要求,所遭到的质疑就低很多。

对于去中心化稳定币,可以通过向系统引入多种调控因子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例如,现有的去中心化稳定币系统最主要的参考指标是加密资产的价格,当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就会对担保资产进行清算,以便维持稳定币的整体担保率。但是这一模型所参考的指标过于简单,欠缺对于加密资产价格变化速度,也就是波动率的计算,我们在QIAN稳定币里就引入了波动率指标去调控用户的开仓担保倍数,结合价格因素,双管齐下,尽可能的对稳定币的风险进行有效调控。

  姜孜龙:中心化稳定币的风险在于合规和团队自身的考量。 

中心化的稳定币的审计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之所以现在我们担心它出现中心化的风险,更多是团队本身自己的预案以及基于合规性考虑所去释放的一些公开性的信息。一方面是团队自己可能的考量,另一方面也有一个点,就在于它没有做到合规所带来的金融通道的风险。比如说你不合规,银行不接受你,不去给你做法币和数字货币的支持,你的账户体系的支持,我觉得这是比它团队自己的意愿更重要的点。

  潘超:中心化稳定币有作恶和监管风险,很多去中心化金融缺乏风险设置。 

根据模式的不同有两大类,第一种是中心化发行的稳定币的风险,它的风险在于作恶风险和监管风险,而去中心化的方式恰恰解决了这些风险,分散不同地区将监管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链上部分的每一笔账,都是在透明可见的,可以自证来解决作恶风险。

很多人是把 DeFi 比作乐高积木,可如果最底层出现问题,整个积木都会轰塌。积木的最底层就是依托它的网络,以以太坊为例,如果说这个网络出了问题,如果它被双花攻击了或者说更常见的例子是网络堵塞了,也会影响上面所发行的衍生资产。第二层其实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比如 Compound 作为一个借贷市场,但是它要借贷的货币,比如 USDC 实际上承受来源于线下托管的信托公司所承担的风险,DeFi 是无法消除这个风险的,能够做的就是要针对每种资产设置它的额度上限。但是现在非常遗憾而且非常吃惊地看到,除了 Maker 之外,没有一个项目有针对不同资产的最基本的风险隔离参数,我觉得这是每个DeFi开发者都要考虑的问题。积木的最上层是价格风险,这点其实是最容易解决的,可以通过传统金融定价的方式分散化。

  4. 汤霞玲:请各位分享一下关于稳定币可能在哪些场景或者领域当中带来一些想象空间?

长铗:稳定币在合成资产发行领域的应用值得探讨。 

我对于稳定币这个概念的范畴定义的更大一点,其实是把它视为一种合成资产,只不过它的价值恰好锚定了一种资产而已,比如说它锚定一个股票或者指数,或者说一个ETF,我觉得都有稳定币的要素。这样去想的话,它的使用场景就非常大了,有一篇文章讲的很好,认为稳定币的本质是一种资产的储备池。其实将来很多合成资产都可以用类似的模式来发行,所以我觉得这是将来可以值得探讨的一个使用领域。

  孟岩:征税和Libra是我感兴趣的点。 

当你在谈稳定币有哪些应用场景的时候,其实重点在于未来稳定币可用的场景不是一个问题,什么地方不能用才是一个问题。但是从现在到那个时候,我其实更关注的是它从现在这个状态到将来稳定币广泛使用的状态中,有一个关键的环节或者节点,就是要出现那种政府用它所发行的货币来征税的时候,那个时间节点。

如果Facebook发行了Libra,是否允许它的广告客户使用Libra来支付广告费,来购买游戏和游戏装备?如果允许的话,等于Facebook用自己本来应该收到的美元的收入来支撑了Libra的应用场景。首先它是否愿意这么做,另外这么做了以后,是否可以催生一个庞大的Libra的经济体,这都是我非常有兴趣观察的点。如果连像Facebook这样体量的公司,都提供不了有效的支点场景,那么看起来在今天这个历史情况下,只有等政府来提供这样的力量。

  潘超:稳定币大规模应用需要与传统机构合作。 

对于普通人来说,他并不需要知道他的资产背后所经历的过程,你只要在稳定币的需求端有推广更大规模就好了,那么怎么样推广更大规模?那就需要和传统的机构进行合作,打通之间的桥梁。比如说DeFi协议和交易所之间的合作,比如说稳定币的发行方和加密货币银行卡的合作。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刚才有人说DAI不能买咖啡,其实DAI是可以买咖啡的,这里是一张加密银行卡,你可以将DAI充到钱包里,在任何接受Visa的地方都可以消费,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DeFi或者是稳定币,作为协议是在后端的,前端的应用推广应该交给中心化的桥梁以及提供用户友好的这些服务商,不能让所有的事情都让协议去做。

  姜孜龙:稳定币与金融工具的结合,在普惠金融和价值流通方面大有可为。 

其实对于稳定币来说,更多是我们与其他的相关机构,就是说在不同的金融工具方面达成更多的合作。对于这方面,我的理解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货币价值的点,在世界的某些地区,本身的货币不稳定或者说它的金融体系没有那么丰富,我们想把稳定币作为一个类似于帮助用户补全资产或者普惠金融的点。第二个方面,这是近期不可避免的一个趋势,就是它的一个流通手段的功能。我们也注意到特别是中心化的稳定币,现在很多人在做套利,特别是现在有逆全球化的趋势,对于外汇管制必然有一个往上走的点,这个点来讲,稳定币可能会发挥一定的自己力量。

  雷宇:链上做DeFi,链下是法币资金进出通道,跨境转账成本更低。 

稳定币现在是处于一个链上、链下都在寻找应用场景上的突破的这样一个临界状态。链上的话,从各个DeFi的应用里,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稳定币的使用场景去展开的。对于链下来讲,我们也知道,现在稳定币已经成为了法币资金进出加密货币世界的通道。法币型的稳定币在跨国转账方面的成本更低,就会吸引到很多资金逐渐地转移到稳定币的体系当中来。所以其实不管是Facebook搞Libra,还是现有的这样一些稳定币,它对于传统的金融架构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现在还有一个比较危险的趋势,美元的稳定币在全网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一方面美国团队也占据技术优势,还有包括各个DeFi项目背后的美元资本推手,促使了美元稳定币在全网获得现阶段的统治地位。但是这样的话,未来可能会促进美元体系入侵到各个弱小国家的金融系统,进一步加深美元对小国和弱国货币体系的冲击。所以,基于链资产,去做一些不在美元体系之内,锚定人民币、欧元等主流的一些法定货币的稳定币,现在也在逐渐出现,这也是各国在经济上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体现。

  5. 汤霞玲:将来哪种稳定币会真正成为破圈之王,稳定币是更适用于监管,还是更对抗监管的,请各位分享对稳定币合规的观点。

长铗:去中心化稳定币法律风险小,更像是一种指数。 

中心化的稳定怎么也绕不开(法律风险),很多人说USDT会暴雷,其实这个雷很大程度上我觉得是来自于法律风险。去中心化的稳定币,我个人认为相应的法律风险比较小,首先它没有抵押任何现实资产,也没有和任何法币形成通道。这种合成型的稳定币,更像是一种指数,交易和使用起来目前来看没有太大的法律风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比较看好MakerDAO这个模式在DeFi或者在现实中的一些应用,只不过大家需要逐渐接受,合成型的稳定币波动性还是比较大,也有它的一些问题。

  孟岩:稳定币监管核心在于货币创造和流通。 

关于货币创造这个环节的监管,我认为将面临一个转折点,像当Libra这样的项目出来之后,这件事情会有比较大的改观,它会促进我们去中心化世界里的资产丰富度。但从中心化世界到去中心化世界的桥梁只会有少数的几座,只会开几个口,因为这是挺核心的权利,中心化的世界不会愿意放弃这个权利,这是关于货币创造的监管。

还有一个重要的监管环节是货币的流通。这个问题其实蛮重要的,在我们去中心化世界中,未来面临的挑战是蛮大的,这是将来可能会引爆一些问题的,如果像去中心化的货币大规模流行之后,会不会被用来做恐怖主义或者其他的行为,这一点是做稳定币的人要高度关注的。

但未来可能出现全球化的逆流,在某个数据空间里出现一个特区,两个经济体进行特殊的沟通和交流。那么那个时候,我们这些做数字稳定币的组织或者是去中心化的组织,反而可能会获得一些非常特别的历史机遇,但是到底会怎么样,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潘超:我觉得做DeFi产品,就是专注于写代码,做好去中心化,这样才能把风险降到最小。

姜孜龙:监管红线不能碰。 

特别是像法币抵押型的稳定币,其涉及到的一个点可能就是监管非常关心的,就是洗钱问题,这个红线肯定是不能碰的。法定稳定币连接了区块链市场和线下的市场,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监管套利的空间。那么监管套利的空间只是作为一个监管方面的暗场,如果涉及到法律法规的问题,监管会在这方面启动。

  雷宇:监管不会阻碍行业政策发展。 

关于监管,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最近加强了对各种加密资产交易商的监管规定,例如落实旅行规则等。这体现出一种趋势,全球的监管层也在逐步学习加密货币的特点,逐步顺应技术的发展,然后去加强监管的一些手段。但是最终监管的目的就是去防止刚才像各位嘉宾提到的类似于洗钱、恐怖主义犯罪等等事情,如果你处在一个正常的经济活动状态下,监管还是不会去阻碍行业的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