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加速器CEO檀林:长期看好公有链,但ToB业务或率先落地

我们主要关注的包括远大的目标、行业的定位、实际解决的问题,技术是否具有领先性,创始团队的构成,进入的时机以及未来的想象空间。

21361552133647_.pic

上面这首诗是微软开发的人工智能小冰的作品,也是她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里我最喜欢的一首。

3天前,我在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再次看见了小冰,当我走近她的同时,小冰通过实时感官平台对我的颜值打出了78分,相比半年前的67分有所进步,看来这个家伙学聪明了。

当然,我此行的目的并不是小冰,而是为了采访微软加速器•北京 CEO 檀林。他有着超过20年的IT企业从业经验,曾担任北大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CA 大中华区总经理、Oracle 大中华区BI/EPM 渠道总监、Apple 中国区市场总监等,并于2018年2月就任微软加速器•北京 CEO。

微软加速器素有“入选率不超过2%,比哈佛还难进”之称,但梳理过去13期北京创新企业名单后我发现,其中竟有不少区块链企业的身影,包括趣链科技,布比科技、感融物联网、小蚁、法大大等。有趣的是,檀林本人也很关注区块链技术,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区块链的大范围运用,可以在未来5到10年突破传统互联网生态集群公司的维度。”

微软加速器的入选标准是什么?怎么样的区块链项目可能获得青睐?檀林如何看待当下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在技术浪潮的裹挟中,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相信上述这些问题,大家都可以在本篇专访中找到答案。

一、看看这6大标准,你是微软pick的人吗?

 

巴比特:能否透露下微软加速器的入选标准?

檀林:微软加速器的入选标准,我们总结为以下六条。第一是该公司要有较为远大的变革性目标。发心要正,而不是找到了一个挣钱的机会,就想申请微软加速器,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希望的是它能用指数型技术,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通过数字化转型,去颠覆传统,帮助整个行业转型升级,最终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第二是落实情况,也就是该公司究竟有没有技术实力。它所运用的技术一定要在一、两个领域实现突破,并能在某一维度相较于过去的可替代技术方案,实现十倍以上的提高。

第三是该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现存商业模式要具有差异性。好比你不能说再造一个淘宝,但可以去做新商业模式的设计。比如拼多多,它做的是社会化电商,利用社交平台的基础设施快速成长,这和原有的电商是不同的商业逻辑。

第四是把握创业的时机。因为有时候你领先太多步,可能变成先烈。比如前几年,VR炒得那么热,最后都没有做起来。但我认为随着5G的到来,VR的机会可能来了。原先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VR直播带宽不够,迫使它本地的数据处理能力需要很强,因此头显设备就很贵、很重。但是5G使得端到云之间的通道可以是超宽带,同时边缘计算的处理能力也在这两年大幅加强。因此5G时代做VR、AR混合现实,可能会比前几年好很多。

第五是团队能力要强,至少要包含四种角色类型的人。首先,CEO要具备很强的远见,能从不同角度发现事物的本质,能站在未来看当下,能清晰的辨别出正确的路径。其次,团队要有具备综合产品和工程能力的专家,而不仅仅是科学家,因为做公司不同于做研究的单点突破,它需要把技术用到恰到好处,设计出好的产品。再者,团队还有有懂营销的专家,因为我们微软加速器更多是To B,如今渠道成本其实越来越低了,但内容却存在更多的噪音,如何把内容做得与众不同,如何针对行业客户做更有效的做营销,如何传达给决策人,这都是很关键的。最后,团队要有财务融资能力比较强的人才,要想跟得上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外部的资金、资源的支持。所以说团队要完整,相互之间要有配合,但大家的信念、理念要一致。

第六是该公司要有多样性的视角,反脆弱性要强。因为做创业创新,实际上是去拥抱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你能做到灵活应对。因此,你的思维需要是多元化的,不能在一条道上走到黑,要能看到周边相关联的变化,以此及时调整你的整体战略。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团队的成员,他们的教育背景、专业背景太相似,其实会比较脆弱,他们可能更适合去完成某件有具体的目标。但对于探索价值发现的事情,不如多样性的团队更有韧劲,更能反脆弱。

巴比特:据我们了解,微软加速器•北京从第12期开始全面实施“360大生态计划”,能否简单介绍下?

檀林:360度大生态计划分成四部分。

首先,面对创业者群体,我们提供一个迷你精创营。因为微软加速器并不接受从0到1的项目,我们需要你的产品和商业模式经过初步验证,拿到过第三方投资。那么对于A轮之前的,或者是天使轮、种子轮的这些项目,你就可以来我们的迷你精创营。通过一周的时间,初步了解我们对于进入微软加速器的全方面要求。另外我们会提供一些辅导,包括产品技术架构和商业模式设计,以及怎么做宣讲、做融资的一系列课程。你也可以通过校友企业基地计划,对接我们现有的校友企业,跟他们建立互动关系,同时可以来参访我们的微软加速器。

其次,面对做数字化转型创新的传统企业,我们提供一个数字化转型创新营。传统企业以前自己也建创新中心,但他们的创新叫做连续性创新,是基于现有业务的效率提升或成本节省,它很难去开拓新的业务场景,并非不想做,而是做不到,这是文化基因决定的,人力资源方面可能也没有能力做这件事情。为了让这些企业开启第二曲线,我们为这些传统大企业提供了一个数字化转型创新营,帮助他孵化颠覆性创新项目,安排我们的校友企业帮助他们联合构建,手把手地帮助他搭建相适应的技术架构平台,提供工具和模板,甚至帮助他完成几个迭代,开发出一个最小可行化的产品,验证初步的假设。最后的成果可能是一个带着交付物的团队,企业可以决定完全收购过来,还是开放给社会资本进行再投资。

再者,面对申请加入我们加速器的企业,我们会给他提供四个半月的驻场导师的指导,以及技术赋能的服务。我们有12个课程模块,每个月会开设两门课,进行技术培训和架构优化,并把他们的产品移植到微软云平台上发布。 另外,我们还会帮助他对接微软内部的渠道和销售资源,让微软的大客户给他们提供落地应用场景。除此之外,还会帮助他们对接一些投资机构,不过基本上进入微软加速器的项目都是投资机构主动找他们,我们不用在这方面投入太多精力。

最后一部分是校友会,我们毕业了大概250多家校友企业,90%左右都还活着。那么这些校友企业之间其实可以结成一些合作关系,所以我们构建了一个校友互帮互助的生态。我们还跟溪山读书会构建了一个成长性思维的学习型组织,每个月定期组织面向校友企业的读书会活动。

二、公有链代表未来,To B业务或率先落地

 

巴比特:您怎么看区块链技术?它属于您提到的指数型技术吗?

檀林:所有新技术本质上都是已有技术模块的重新组合,区块链也是一样。它是一个加密的点对点通讯网络,以及分布式的存储,这些功能以前都有,只不过比特币是第一个把这些功能组合起来,应用成了一个产品形态。 新技术的演化都是通过技术模块的重新组合来实现的。

区块链经过十年的发展,我认为它的应用价值才刚刚显现,有点像90年代中期互联网的状态,大家可能都看到了伴随着技术平台跃迁的巨大机会,但现在还没有找到杀手级应用。至少在公有链层面,真正能用起来的只有数字加密货币,除了炒作之外,它的实际价值对应的仅仅是网络上不受监管的交易,这也是为什么比特币从近2万美金跌到3千美金,它需要价值的回归,大家发现它缺乏和实体经济对应的价值支撑。

尽管在公有链上的杀手级应用还没有找到,但并不是说区块链技术本身没有价值,实际上它的想象空间还蛮大的。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联盟链,用以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安全的共享数据,以及端到端的溯源场景的应用,区块链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价值。

巴比特:联盟链和公有链谁更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檀林:我认为这两者并不是替代关系,随着技术的进步,如果各种应用真的能在公有链上运行起来,长期来看我还是看好公有链。这就像是互联网刚起步时,局域网也是用TCP/IP协议,在互联网真正应用起来之后,它最终要融到整个网络里。严格意义上来讲,局域网它并不是真正的网络,私有链、联盟链也并不是真正的区块链,它只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项目,但先在局部尝试起来,去实实在在的解决当下的一些问题。

公有链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效率太低、性能太差,缺乏监管和行业标准,也并没有出现能促进它快速发展的杀手级应用。接下来99%发空气币的企业都会死掉,在未来2、3年,技术落地要一步步从企业端,从联盟链开始,让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沉淀下来,随着技术进步在扩展到公有链上。

我的判断是,区块链行业和互联网的发展不同,互联网最早做ToB业务的公司都死了,做ToC的公司先实现了突破。但我认为区块链正好相反,很可能是ToB业务先应用,然后迎来ToC的落地。首先基础设施一步步建立起来,才有可能迎来应用的真正爆发,最终让用户能够参与进来,演变成通证经济。

巴比特:您怎么理解通证经济?怎么看待其中的金融属性?

檀林:我理解的通证经济相当于用区块链构建的一个没有边界的社群经济,消费者也成为社群化企业虚拟产权的拥有者,他们通过消费产品和服务获取通证权益。而在这个闭环生态中,消费者、生产者、投资者,他们彼此的角色是可以叠加的,随着社群活跃度的增加,社群经济的发展,通证权益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大。

实际上就是用通证把一些金融场景前置,好比众筹,是把社群虚拟企业的产权作为质押,在有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之后,通证又可以作为生态内的交易载体。它相当于社群内的一个货币,用来做投资和支付。

巴比特:微软加速器•北京已投资的区块链项目包括布比科技,趣链科技,感融物联网、小蚁、法大大、秀豹科技,投资上述几个公司的逻辑是什么?怎样获得微软加速器的青睐?

檀林:它们都是具有区块链技术能力和应用场景落地的企业,趣链做的是金融行业的联盟链,在行业中相对做的比较好,去年6月获得15亿B轮融资,估值暴涨,已经迈入准独角兽行列。布比科技是首家入选微软加速器的区块链企业,它和小蚁都是做基础设施的,主要研究区块链技术和平台开发。感融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支撑下的区块链+供应链"双链驱动"的企业。秀豹科技是在海外做客栈、酒店,当你入住的时候,酒店会给你一个带SIM卡的手机,不光可以作为房卡,控制酒店内的智能家居,还可以用来打电话,搜索周边吃、住、行、游、购、娱的联盟店铺,区块链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把这些异业之间的积分打通,变成一个积分交换平台,其实它是在营销层面引入了区块链。

微软加速器并不是投资机构,所以我们并不从投资的角度关注这些企业,我们主要关注的就是我最开始提到那六个维度,包括远大的目标、行业的定位、实际解决的问题,技术是否具有领先性,创始团队的构成,进入的时机以及未来的想象空间。

对于区块链项目,首先政策层面,它不能发空气币,不能做ICO。其次技术层面,他的共识算法或者分布式存储要有过硬的技术。再者它要有很强的跟实体经济结合的落地应用场景,比如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甚至是营销层面的那种积分兑换。

巴比特:去年8月,由大唐网络、微软加速器、北京智慧城市研究院、溪山天使会联合发起的全球旅游区块链实验室挂牌成立,能否介绍下这是做什么的?

檀林:其实这个落地场景主要是围绕5G来做,但区块链在其中也会起到一些作用。因为5G可以把区块链、物联网、边缘计算这些技术融合在一起。对于旅游产业来说,5G可以提供足够的带宽,让你在远离中心城市,自然禀赋比较好的旅游度假场所构建移动办公和生活的共享空间,我们把它叫做“数字游民”。其实就是尝试将生活、工作、学习、交流、创业、度假这些相互平行的线性不相干的生活方式叠加在一起。在5G时代,像知识服务的这类工作者,他们完全可以做到位置无关性,远程办公或者坐在CBD其实都不影响他的工作。

“数字游民”,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它需要技术支撑。为什么要用到区块链呢?互联网上有很多欺诈,如果不见面的话,有时候信任很难建立起来,但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是可以信赖的,因此它使得陌生人之间可以进行广泛的协作,不用担心身份丢失收不到钱等问题。另外通过物联网,通过传感器,你的会员关系是可以持续交互的。可能你在贵州、广西、海南、云南等地游走,但只要共享空间连接在一起,你用一个身份ID就可以畅行无阻,这其实是用区块链构建的保障体系。

三、技术终究是为人服务的,莫要失了人性

 

巴比特:最后我们聊点轻松有趣的话题,我发现您有一个隐藏身份,是个诗人,在每期加速器入驻企业欢迎会都会作诗一首,既有古体诗也有现代诗,为什么喜欢作诗?

檀林:我从小就比较喜欢诗歌,我认为读诗和写诗,其实是一种刻意练习想象力的方式,它可以保持你的创造力,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度,以及磨练你的同理心或共情力。长时间沉浸在竞争主导的商业环境里,人容易变得很麻木、很迟钝,但如果你想做创新的话,需要同理心,就是感受他人的能力。

所以我一直坚持读完一本书之后,看能否用最凝炼的诗歌语言将它总结出来。其实相较于格律诗,新体诗更困难。格律诗是将我的思考结构化,用诗性的语言进行浓缩,将最大容量的含义组织进去,变成一个多维分型的语言结构,这是我用来学习和读书的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其他人。

巴比特:您的工作是在不断关注各个技术浪潮的发展,但我们知道这并非一蹴而就的,比如人工智能历经这么多年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作为参与其中的普通个体,我们该如何看待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发挥的价值呢?

檀林:技术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快,因为技术的进步就是现有技术的重新组合,那么你组合的方式越来越多,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发展势必也会越来越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个体需要保持清醒,不能盲目去追求技术在单一维度上的发展,而忽略了作为“人”这个整体,你的意义何在?

千万要避免南方科技大学基因编辑婴儿这种事情,它其实就是技术上谁都能做,但是你做了这件事情,相当于把你自己异化成为一种失去人性的工具,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附加越来越多的文学和哲科的认知思维给创业者,就是希望他们知道技术还是要为人类发展服务的,那么你在采用技术的的过程中,不能以牺牲人性为代价。用技术来丰富人的内心世界,而不仅仅是外部的物质生活。

采访结束后,檀林送了我一本书,是由微软公司总裁施博德和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共同编写的《计算未来》,回程途中,我翻看了序言的部分,其中写到:“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得出一个极为重要的结论,就像史蒂夫•乔布斯生前反复强调的——要让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相互结合。”我想这大概就是檀林最后想要表达的含义。

尽管这段话实际上是出于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思考,以区块链目前所处的阶段,似乎还不需要我们去担忧它可能产生的隐患,但想到行业内的大咖在布道区块链这一技术时,声称它能够保护用户数据的隐私和所有权,以及解决利益分配不公平等问题,我真心希望它能够守住为人类服务的初心,不会像何宝宏老师所预言的那样,“成年后的技术都会活成自己当初讨厌的样子”。

转载声明:本文 由CoinON抓取收录,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CoinON资讯立场,CoinON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若以此作为投资依据,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3月12日 下午1:17
下一篇 2019年3月12日 下午2:18

相关推荐

微软加速器CEO檀林:长期看好公有链,但ToB业务或率先落地

星期二 2019-03-12 14:18:02

21361552133647_.pic

上面这首诗是微软开发的人工智能小冰的作品,也是她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里我最喜欢的一首。

3天前,我在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再次看见了小冰,当我走近她的同时,小冰通过实时感官平台对我的颜值打出了78分,相比半年前的67分有所进步,看来这个家伙学聪明了。

当然,我此行的目的并不是小冰,而是为了采访微软加速器•北京 CEO 檀林。他有着超过20年的IT企业从业经验,曾担任北大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CA 大中华区总经理、Oracle 大中华区BI/EPM 渠道总监、Apple 中国区市场总监等,并于2018年2月就任微软加速器•北京 CEO。

微软加速器素有“入选率不超过2%,比哈佛还难进”之称,但梳理过去13期北京创新企业名单后我发现,其中竟有不少区块链企业的身影,包括趣链科技,布比科技、感融物联网、小蚁、法大大等。有趣的是,檀林本人也很关注区块链技术,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区块链的大范围运用,可以在未来5到10年突破传统互联网生态集群公司的维度。”

微软加速器的入选标准是什么?怎么样的区块链项目可能获得青睐?檀林如何看待当下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在技术浪潮的裹挟中,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相信上述这些问题,大家都可以在本篇专访中找到答案。

一、看看这6大标准,你是微软pick的人吗?

 

巴比特:能否透露下微软加速器的入选标准?

檀林:微软加速器的入选标准,我们总结为以下六条。第一是该公司要有较为远大的变革性目标。发心要正,而不是找到了一个挣钱的机会,就想申请微软加速器,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希望的是它能用指数型技术,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通过数字化转型,去颠覆传统,帮助整个行业转型升级,最终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第二是落实情况,也就是该公司究竟有没有技术实力。它所运用的技术一定要在一、两个领域实现突破,并能在某一维度相较于过去的可替代技术方案,实现十倍以上的提高。

第三是该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现存商业模式要具有差异性。好比你不能说再造一个淘宝,但可以去做新商业模式的设计。比如拼多多,它做的是社会化电商,利用社交平台的基础设施快速成长,这和原有的电商是不同的商业逻辑。

第四是把握创业的时机。因为有时候你领先太多步,可能变成先烈。比如前几年,VR炒得那么热,最后都没有做起来。但我认为随着5G的到来,VR的机会可能来了。原先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VR直播带宽不够,迫使它本地的数据处理能力需要很强,因此头显设备就很贵、很重。但是5G使得端到云之间的通道可以是超宽带,同时边缘计算的处理能力也在这两年大幅加强。因此5G时代做VR、AR混合现实,可能会比前几年好很多。

第五是团队能力要强,至少要包含四种角色类型的人。首先,CEO要具备很强的远见,能从不同角度发现事物的本质,能站在未来看当下,能清晰的辨别出正确的路径。其次,团队要有具备综合产品和工程能力的专家,而不仅仅是科学家,因为做公司不同于做研究的单点突破,它需要把技术用到恰到好处,设计出好的产品。再者,团队还有有懂营销的专家,因为我们微软加速器更多是To B,如今渠道成本其实越来越低了,但内容却存在更多的噪音,如何把内容做得与众不同,如何针对行业客户做更有效的做营销,如何传达给决策人,这都是很关键的。最后,团队要有财务融资能力比较强的人才,要想跟得上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外部的资金、资源的支持。所以说团队要完整,相互之间要有配合,但大家的信念、理念要一致。

第六是该公司要有多样性的视角,反脆弱性要强。因为做创业创新,实际上是去拥抱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你能做到灵活应对。因此,你的思维需要是多元化的,不能在一条道上走到黑,要能看到周边相关联的变化,以此及时调整你的整体战略。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团队的成员,他们的教育背景、专业背景太相似,其实会比较脆弱,他们可能更适合去完成某件有具体的目标。但对于探索价值发现的事情,不如多样性的团队更有韧劲,更能反脆弱。

巴比特:据我们了解,微软加速器•北京从第12期开始全面实施“360大生态计划”,能否简单介绍下?

檀林:360度大生态计划分成四部分。

首先,面对创业者群体,我们提供一个迷你精创营。因为微软加速器并不接受从0到1的项目,我们需要你的产品和商业模式经过初步验证,拿到过第三方投资。那么对于A轮之前的,或者是天使轮、种子轮的这些项目,你就可以来我们的迷你精创营。通过一周的时间,初步了解我们对于进入微软加速器的全方面要求。另外我们会提供一些辅导,包括产品技术架构和商业模式设计,以及怎么做宣讲、做融资的一系列课程。你也可以通过校友企业基地计划,对接我们现有的校友企业,跟他们建立互动关系,同时可以来参访我们的微软加速器。

其次,面对做数字化转型创新的传统企业,我们提供一个数字化转型创新营。传统企业以前自己也建创新中心,但他们的创新叫做连续性创新,是基于现有业务的效率提升或成本节省,它很难去开拓新的业务场景,并非不想做,而是做不到,这是文化基因决定的,人力资源方面可能也没有能力做这件事情。为了让这些企业开启第二曲线,我们为这些传统大企业提供了一个数字化转型创新营,帮助他孵化颠覆性创新项目,安排我们的校友企业帮助他们联合构建,手把手地帮助他搭建相适应的技术架构平台,提供工具和模板,甚至帮助他完成几个迭代,开发出一个最小可行化的产品,验证初步的假设。最后的成果可能是一个带着交付物的团队,企业可以决定完全收购过来,还是开放给社会资本进行再投资。

再者,面对申请加入我们加速器的企业,我们会给他提供四个半月的驻场导师的指导,以及技术赋能的服务。我们有12个课程模块,每个月会开设两门课,进行技术培训和架构优化,并把他们的产品移植到微软云平台上发布。 另外,我们还会帮助他对接微软内部的渠道和销售资源,让微软的大客户给他们提供落地应用场景。除此之外,还会帮助他们对接一些投资机构,不过基本上进入微软加速器的项目都是投资机构主动找他们,我们不用在这方面投入太多精力。

最后一部分是校友会,我们毕业了大概250多家校友企业,90%左右都还活着。那么这些校友企业之间其实可以结成一些合作关系,所以我们构建了一个校友互帮互助的生态。我们还跟溪山读书会构建了一个成长性思维的学习型组织,每个月定期组织面向校友企业的读书会活动。

二、公有链代表未来,To B业务或率先落地

 

巴比特:您怎么看区块链技术?它属于您提到的指数型技术吗?

檀林:所有新技术本质上都是已有技术模块的重新组合,区块链也是一样。它是一个加密的点对点通讯网络,以及分布式的存储,这些功能以前都有,只不过比特币是第一个把这些功能组合起来,应用成了一个产品形态。 新技术的演化都是通过技术模块的重新组合来实现的。

区块链经过十年的发展,我认为它的应用价值才刚刚显现,有点像90年代中期互联网的状态,大家可能都看到了伴随着技术平台跃迁的巨大机会,但现在还没有找到杀手级应用。至少在公有链层面,真正能用起来的只有数字加密货币,除了炒作之外,它的实际价值对应的仅仅是网络上不受监管的交易,这也是为什么比特币从近2万美金跌到3千美金,它需要价值的回归,大家发现它缺乏和实体经济对应的价值支撑。

尽管在公有链上的杀手级应用还没有找到,但并不是说区块链技术本身没有价值,实际上它的想象空间还蛮大的。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联盟链,用以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安全的共享数据,以及端到端的溯源场景的应用,区块链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价值。

巴比特:联盟链和公有链谁更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檀林:我认为这两者并不是替代关系,随着技术的进步,如果各种应用真的能在公有链上运行起来,长期来看我还是看好公有链。这就像是互联网刚起步时,局域网也是用TCP/IP协议,在互联网真正应用起来之后,它最终要融到整个网络里。严格意义上来讲,局域网它并不是真正的网络,私有链、联盟链也并不是真正的区块链,它只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项目,但先在局部尝试起来,去实实在在的解决当下的一些问题。

公有链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效率太低、性能太差,缺乏监管和行业标准,也并没有出现能促进它快速发展的杀手级应用。接下来99%发空气币的企业都会死掉,在未来2、3年,技术落地要一步步从企业端,从联盟链开始,让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沉淀下来,随着技术进步在扩展到公有链上。

我的判断是,区块链行业和互联网的发展不同,互联网最早做ToB业务的公司都死了,做ToC的公司先实现了突破。但我认为区块链正好相反,很可能是ToB业务先应用,然后迎来ToC的落地。首先基础设施一步步建立起来,才有可能迎来应用的真正爆发,最终让用户能够参与进来,演变成通证经济。

巴比特:您怎么理解通证经济?怎么看待其中的金融属性?

檀林:我理解的通证经济相当于用区块链构建的一个没有边界的社群经济,消费者也成为社群化企业虚拟产权的拥有者,他们通过消费产品和服务获取通证权益。而在这个闭环生态中,消费者、生产者、投资者,他们彼此的角色是可以叠加的,随着社群活跃度的增加,社群经济的发展,通证权益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大。

实际上就是用通证把一些金融场景前置,好比众筹,是把社群虚拟企业的产权作为质押,在有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之后,通证又可以作为生态内的交易载体。它相当于社群内的一个货币,用来做投资和支付。

巴比特:微软加速器•北京已投资的区块链项目包括布比科技,趣链科技,感融物联网、小蚁、法大大、秀豹科技,投资上述几个公司的逻辑是什么?怎样获得微软加速器的青睐?

檀林:它们都是具有区块链技术能力和应用场景落地的企业,趣链做的是金融行业的联盟链,在行业中相对做的比较好,去年6月获得15亿B轮融资,估值暴涨,已经迈入准独角兽行列。布比科技是首家入选微软加速器的区块链企业,它和小蚁都是做基础设施的,主要研究区块链技术和平台开发。感融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支撑下的区块链+供应链"双链驱动"的企业。秀豹科技是在海外做客栈、酒店,当你入住的时候,酒店会给你一个带SIM卡的手机,不光可以作为房卡,控制酒店内的智能家居,还可以用来打电话,搜索周边吃、住、行、游、购、娱的联盟店铺,区块链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把这些异业之间的积分打通,变成一个积分交换平台,其实它是在营销层面引入了区块链。

微软加速器并不是投资机构,所以我们并不从投资的角度关注这些企业,我们主要关注的就是我最开始提到那六个维度,包括远大的目标、行业的定位、实际解决的问题,技术是否具有领先性,创始团队的构成,进入的时机以及未来的想象空间。

对于区块链项目,首先政策层面,它不能发空气币,不能做ICO。其次技术层面,他的共识算法或者分布式存储要有过硬的技术。再者它要有很强的跟实体经济结合的落地应用场景,比如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甚至是营销层面的那种积分兑换。

巴比特:去年8月,由大唐网络、微软加速器、北京智慧城市研究院、溪山天使会联合发起的全球旅游区块链实验室挂牌成立,能否介绍下这是做什么的?

檀林:其实这个落地场景主要是围绕5G来做,但区块链在其中也会起到一些作用。因为5G可以把区块链、物联网、边缘计算这些技术融合在一起。对于旅游产业来说,5G可以提供足够的带宽,让你在远离中心城市,自然禀赋比较好的旅游度假场所构建移动办公和生活的共享空间,我们把它叫做“数字游民”。其实就是尝试将生活、工作、学习、交流、创业、度假这些相互平行的线性不相干的生活方式叠加在一起。在5G时代,像知识服务的这类工作者,他们完全可以做到位置无关性,远程办公或者坐在CBD其实都不影响他的工作。

“数字游民”,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它需要技术支撑。为什么要用到区块链呢?互联网上有很多欺诈,如果不见面的话,有时候信任很难建立起来,但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是可以信赖的,因此它使得陌生人之间可以进行广泛的协作,不用担心身份丢失收不到钱等问题。另外通过物联网,通过传感器,你的会员关系是可以持续交互的。可能你在贵州、广西、海南、云南等地游走,但只要共享空间连接在一起,你用一个身份ID就可以畅行无阻,这其实是用区块链构建的保障体系。

三、技术终究是为人服务的,莫要失了人性

 

巴比特:最后我们聊点轻松有趣的话题,我发现您有一个隐藏身份,是个诗人,在每期加速器入驻企业欢迎会都会作诗一首,既有古体诗也有现代诗,为什么喜欢作诗?

檀林:我从小就比较喜欢诗歌,我认为读诗和写诗,其实是一种刻意练习想象力的方式,它可以保持你的创造力,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度,以及磨练你的同理心或共情力。长时间沉浸在竞争主导的商业环境里,人容易变得很麻木、很迟钝,但如果你想做创新的话,需要同理心,就是感受他人的能力。

所以我一直坚持读完一本书之后,看能否用最凝炼的诗歌语言将它总结出来。其实相较于格律诗,新体诗更困难。格律诗是将我的思考结构化,用诗性的语言进行浓缩,将最大容量的含义组织进去,变成一个多维分型的语言结构,这是我用来学习和读书的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其他人。

巴比特:您的工作是在不断关注各个技术浪潮的发展,但我们知道这并非一蹴而就的,比如人工智能历经这么多年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作为参与其中的普通个体,我们该如何看待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发挥的价值呢?

檀林:技术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快,因为技术的进步就是现有技术的重新组合,那么你组合的方式越来越多,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发展势必也会越来越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个体需要保持清醒,不能盲目去追求技术在单一维度上的发展,而忽略了作为“人”这个整体,你的意义何在?

千万要避免南方科技大学基因编辑婴儿这种事情,它其实就是技术上谁都能做,但是你做了这件事情,相当于把你自己异化成为一种失去人性的工具,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附加越来越多的文学和哲科的认知思维给创业者,就是希望他们知道技术还是要为人类发展服务的,那么你在采用技术的的过程中,不能以牺牲人性为代价。用技术来丰富人的内心世界,而不仅仅是外部的物质生活。

采访结束后,檀林送了我一本书,是由微软公司总裁施博德和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共同编写的《计算未来》,回程途中,我翻看了序言的部分,其中写到:“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得出一个极为重要的结论,就像史蒂夫•乔布斯生前反复强调的——要让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相互结合。”我想这大概就是檀林最后想要表达的含义。

尽管这段话实际上是出于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思考,以区块链目前所处的阶段,似乎还不需要我们去担忧它可能产生的隐患,但想到行业内的大咖在布道区块链这一技术时,声称它能够保护用户数据的隐私和所有权,以及解决利益分配不公平等问题,我真心希望它能够守住为人类服务的初心,不会像何宝宏老师所预言的那样,“成年后的技术都会活成自己当初讨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