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4大原因促TOP Network成火币Prime首期项目

“成功的公链需要满足几个条件:技术能力强,技术架构没有重大缺陷;要有自己的流量;要有可持续的现金流。”

独家对话:4大原因促TOP Network成火币Prime首期项目

3月20日上午,火币发出的一则公告,该公告指出,火币全球站将于3月26日通过优选通道(Huobi Prime)上线Top Network项目,一时间Top Network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据公开资料,Top Network致力于打造一个分布式通信网络,用以支持消息、语音、Proxy、流媒体、CDN和物联网数据共享与存储等诸多分布式通信服务。同时作为高性能公链,为分布式通信服务提供记账结算服务,以及为各类dApp提供服务。

Top Network创始人Steve Wei在通讯领域有极丰富的经验和经历,先后创办3家公司,推出多个通讯APP,从通讯领域投身区块链,尝试用区块链解决隐私通讯问题。

由此,火星财经(微信:hxcj24h)总编辑李劳专访火币Prime平台首发项目Top Network创始人Steve Wei。

李劳:Top Network为什么会成为火币Prime的首发项目?火币Prime调研标准有哪些?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Steve Wei:我们在硅谷比较低调,产品也是面向海外为主,所以跟交易所的接触并不频繁,但是后来他们发现我们的项目是符合需求的。

第一是项目的可落地性。区块链最大的困惑是项目的场景和用户,过去很多项目技术不错,但业务设计不能落地,社区很失望,这也是引发熊市的一个原因。我们原来是有业务的,而且这些业务可以迁移到Top Network上去,也就是说我们解决了用户从0到1的这个问题。

第二,火币要找比较靠谱的团队。大家也认识到区块链项目跟传统项目没什么区别,都是需要靠谱、有经验的创业者。区块链世界有很多年轻人开发出很多新的项目,年轻人当然非常好,但90后的创业者有很高的失败率,毕竟经验、知识积累、资源积累还是有所欠缺,所以区块链落地还是需要创业者来做,而不是极客来做。我认为Vitalik(V神)将整个区块链世界引入了一个误区,让人以为区块链都应该是Vitalik这样的人去做,这种极客类型的人去做,基于这一出发点,所以早年投资的时候大家都去投这样的人。

第三,他们非常关心项目价值。近几年区块链很多项目估值过高,但因为Top项目是第一次,所以定价不高。并且我们此前定价是跟以太坊绑定,随着以太坊价格下跌,我们估值也在下降,所以现在我们的估值就非常低了。

第四,我们的核心团队是硅谷的。目前来说,技术流的项目还是以美国硅谷为主。后来跟火币的沟通过程也是非常顺利的,他们认为我们非常符合选择标准,无论是技术、通证经济,还是团队经历。

李劳:在释放机制上,Huobi Prime释放15亿枚TOP,占总量200亿的7.5%,如此大规模的份额却没有锁仓期,你有没有考虑过在二级市场上可能会有的抛售情况?

Steve Wei:首先从公告里,我们的定价,或者说他(火币)要求的定价,是低于前面几轮的投资单价的,价格是非常低的。因为交易所希望越低越好,越低越安全,它的用户收获越大。我们也同意,当然早期投资人可能会不高兴。(但是对项目会好。)其次,大部分项目的流通盘从第一天起就非常大,但我们流通量其实很小,按火币介绍,几乎是历史上最小的流通盘之一,所以对市场应该不会有影响,应该说会好于绝大部分其他的流动盘比较大的项目。

李劳:春节之后,整个市场虽有回暖的迹象,但仍未摆脱熊市的困扰,Top Network仍是有主动意愿去选择在这个时候上币,这个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Steve Wei:因为我们不是加密货币的投资者,所以我们对熊、牛市其实没有什么判断力,个人有一些币但也不炒,更多是在感知市场。但是我们主网大概将在6月底上线,上线之前它是ERC-20的Token,上线之后会变成Native Token(原生币),而Native Token与交易所的对接会特别麻烦,而ERC-20对接的基础设施已经完善,所以我们主要是借机提前跟交易所对接好,这是我们最主要的考量点,其实是无关牛熊。

李劳:你刚才提到了早年的创业经历,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这些经历?当前团队的规模如何?

Steve Wei:我最早是跟着朱敏做WebEx,做通讯的。96年我在北京开发WebEx原型,因为当时协同方式落后,网络带宽很差,98年我们把整个团队搬到了美国,之后WebEx发展非常顺利。2004年我回中国创办了盛维(Cenwave),做企业视频会议和远程教育的互动课堂,在中国的远程教育上基本达到垄断。后来2016年,华为看到我们的技术、业务都不错,就把我们收购了,我随后在华为互联网部工作了不到两年就退出了,做了一些通信APP,这些APP现在有6000多万用户。

Top项目是在2017年底开始的,我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通讯比较容易做到去中心化,或者它本身就应该是分布式的,将来分布式的通讯很有可能颠覆现在的中心化的模式。比如最近Facebook扎克伯格也在博客上表示要做通信,用户信息上链等等,他实际上也看到了这个趋势,只是我们提前一年多就开始做这些事情了。

我们团队里其他几位也是最早的WebEx员工,都经历了从初创公司到大公司的成长过程,技术背景丰厚,有第一手的开发经验,涉及领域有通信、云计算的、网络安全,比较均衡。

李劳:你认为隐私在区块链社交方面真正发挥效力的机制是什么?

Steve Wei:首先不同国家的人对隐私问题的看法不一样,我生活在美国,美国人对隐私极为重视,他们认为隐私不能被冒犯;而亚洲对这个事情没那么看重,但我认为会越来越重视。第二点,很多时候用户只有隐私被侵犯后才会意识到。第三是像Facebook这样的巨头,而且是在美国,他也会严重侵犯用户隐私信息的,那么在其他国家就更不用提了。

Facebook这次为什么下定决心,不惜两个副总裁离职都要做隐私通信,因为他已经不能再经受一次这种信任危机了。与国内用户大多逆来顺受不同,在美国如果不重视用户隐私,会导致用户大量流失。从这个角度来讲,当用户对隐私的意识达到一定程度,作为一个业务运营者,他不得不严肃的看待这件事情。

其实国内很多用户的隐私意识越来越强,现在某个APP要麦克风权限大家高度紧张,你要这个权限干嘛?隐私本身对用户体验来讲是没什么帮助的,但一个产品很好地保护隐私的话,它的好处在于对个人信息的尊重和保护。

所以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做隐私,隐私的价值在哪里?2017年的时候,我偶然看到了一个项目叫兰花协议,我意识到这样的一个做法,将来很有可能把中心化的系统颠覆,而我们看到这个趋势,不如现在就布局进去。因为我们本来就有做通讯的优势,世界上做通讯的,我们应该是相当有资格的几个团队之一,我们最先进去占据战略上的先机,将来的机会就越大。

李劳:这个项目是开始时间是什么时候?何时拿到了天使和A轮融资?

Steve Wei:我们在(2017年)8月份就启动了。2017年我们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因为我们对区块链还比较陌生,所以花了很多时间对行业、对技术做了深度调研,包括白皮书都写了一个多月。

虽然2017年开始做这件事情,但当时并没有去融资,我会习惯先做东西出来,不像有的项目拿白皮书就去融资了。像我前面创业的时候,先自己花200万做一点东西出来,然后再去找投资。到2018年4月份,进行了天使轮的比较传统的股权投资,8月份进行了Token方式融资,后面都是加密货币的投资方。

李劳:据我们了解,Top Network要打造一个分布式通信网络,公链是它的运营基础,与目前市面上其他公链相比,区别度在哪里?

Steve Wei:起初我们并没有想做公链,只想做一个分布式通讯,但我们发现分布式通讯这种业务性质,消息流量频率非常高,交易结算金额又特别低,如果从以太坊上结算,性能肯定跟不上,所以我们只能自己开发,把它打造成公链,支撑类似于我们这种高频的业务,我们的公链不是金融结算,而可以理解为业务结算。

对于这种业务结算,首先是要快,第二是不能收gas费用,第三是业务的数据结构非常复杂,业务逻辑也非常复杂,所以需要一套链上的基础设施来支撑。而金融链它是一个业务、一个行业链,我们的链可以理解为通用的业务点,完全从业务落地的场景去考虑。

李劳:未来除了你们自己的产品,公链是否会对外开放?未来对dApp生态是如何规划的?

Steve Wei:我们自己会把通信行业做完整,只要是搭建通信业务的都可以跑在链上,接下来我们会跟四个区合作,对接其他的业务。因为我们整个架构设计成了开放式的,所以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把行业的业务搬到链上,做成一个平台性质的结构,而上链都要有一个基础的服务层,服务层可以支持各行业平台使用。等总体架构上线,通信业务链上线后,可以一条一条的扩展出来。

李劳:我们从资料获知,团队此前开发了Dingtone,CoverMe以及SkyVPN,并表示有6000多万用户,这6000多万用户的特征是什么?比如说年龄,网络行为等。此外,我们看到Top Network项目亮点中也是有这6000万用户储备,那这些用户何时能用到区块链,在上链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挑战的?

Steve Wei:我们对用户的信息所知是非常少的,因为它并非需要实名制,你并不知道这个账户所属,男、女、年龄这些信息都是没有的,我们没有收集这些信息,所以从来不去分析这些信息。其次,我们实现透明迁移是有特殊情况的,我们以前就建了一层分布式的通信网络,而这几个APP已经跑在已有的分布式通信网络上了。

Top这个架构其实跟我们以前的架构很像,只是Top不是由一家公司来运营网络,而是由社区的来运营。所以之前的三个APP只要把基础网络整个迁移过去,特别简单,我们叫做透明迁移,用户甚至都感知不到区别就上链了。这些用户都是存量用户,我们会用一个渐进的方式来迁移的,会采取比较谨慎的策略慢慢把这些用户给迁移过去。

至于挑战,我们自己的业务迁移其实没什么挑战。但我认为整个区块链行业里有一个挑战的,就是苹果和谷歌引起的。苹果目前基本上不允许带有虚拟币的app在应用商店里存在,现在只有钱包以及交易所这两类是可以的,所以现在所有的dApp只有网页版。而网页版访问特别麻烦,导致用户体验极差,流程也特别差;而通过钱包运行dApp更不可行。苹果和谷歌只允许他们的支付方式,虚拟货币不允许出现,这样从APP端来讲,几乎无法做出提升。所以我个人认为,什么时候苹果和谷歌开放了,这个行业的落地才会发展得更快。

李劳:现在整个项目的开发进度是怎样的?在Top Network生态之中,Token的应用场景具体有哪些?

Steve Wei:测试网已经发布了,主网有希望在6月底上线,上线后会把我们以前的业务迁移过去。所以目前的进展跟白皮书的描述基本一致。

因为我们这个分布式就像阿里云、AWS,是一种云服务,Token就是用来做结算的。比如说APP消耗了一个G的流量,那就按照一个G的流量定价来支付Top Token。它是一种结算性的,不是挖矿的,对于我们这种业务性质来讲,它要提供业务以后才能收到Token,所以是根据业务的结算量来计算的。

李劳:现在很多交易所也在布局公链,比如火币计划中的公链、比如币安已经上线的测试网,这些公链也有一定的场景,你如何看待这些交易所公链?

Steve Wei:我实际上不太看好这个做法,它和中心化系统没区别,或者说叫私有链,因为很少有交易所外的业务场景会到这些链上去的,它只是围绕着平台币来运营的。其次,现在所有链的趋势是采用类似于EOS超级节点的方式,因为这个很容易建立,1个或9个超级节点数量没有本质区别,但我们看来,这个东西跟中心化也没什么区别,并且会逐渐造成公信力的问题。只有几个节点的区块链是没有安全性的,真正安全的货币还是跑在有成千上万个节点的以太坊上的这一类。

李劳:其实根本原因还是TPS的问题,节点减少也是想提高TPS,但是少到一定程度中心化的问题就又出来了。

Steve Wei:是的,所以我认为如果以太坊进度快一点,TPS能达到几百的时候,其实是足够金融场景使用的,这时我相信半中心化区块链会逐渐消失。

李劳:那Top Network的节点是怎么来设置的?

STEVE WEI:因为我本来就做中心化出身的,所以不会继续再做中心化,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完全像以太坊那样的,至少有几千个节点,完全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网络。

李劳:但这其实对发展社群是有挑战的,要寻得矿工的支持。

Steve Wei:你说的对,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用EOS的模式。现在的熊市,大家对货币的上涨期待已经比以前小很多;另外区块链越来越多,互相之间也有竞争,也争抢资源,大家都要矿工,所以形成了对矿工的竞争,要发展矿工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有一点优势,我们是可以把一部分用户转化为节点的,比如我们的pc版本,我们会询问要不要成为节点挖矿,因为用户基数比较大,至少能转换出一部分节点。

李劳:目前这轮熊市还在进行,而公链领域的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比如EOS、波场、以太坊,他们在市值、用户、舆论上都占相对强劲的高点;另一方面,它们的储备资金也足够支撑后续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你判断新一轮市场繁荣的时候,公链领域是怎样的?是像互联网领域这种几家独大的情况,还是会出现均匀化发展,公链普及化?

Steve Wei: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多,我觉得除了以太坊、EOS、波场以外,所有的其他链的起跑线是一样的,不管是已经上线了,还是半个月后上线,还是一年后上线,因为这些链都没有用户。以太坊、EOS、波场要么时机比较早,要么像波场资金量特别大,包括EOS可以说现在叫头部项目,但是并没有处于像BAT那样的江湖地位。因为这三个链并没有本质上不可替代的应用,并且我们看到这三条链都充满了争议,如果开发者有更好的选择,他们是很愿意更换开发环境的。

但现在来看这是一个鸡和蛋的问题,公链上没有业务,开发者不愿来,宁可跑到EOS、以太坊上去也不愿意到新链来,那公链没有业务量就没更没有开发者,这就死循环了。所以这里只有一条解决之道,就是公链自己一定能产生足够大的流量,而产生流量有两种方法,要么链的Token热度特别大,要么就是只能自己来建业务了。

所以成功的公链需要满足几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技术能力强,技术架构没有重大缺陷;第二个,自己要有自己的流量,业务上链后就有自己的生态了;第三点,团队得有可持续的现金流。我们知道区块链的融资模式是有问题的,虽说一次性融了一笔钱,但按传统来讲,A轮1000万美金,B轮2000万美金,C轮可能5000万美金,而现在大部分区块链项目也就是2000万美金以下,也就是个B轮,怎么持续运营,这是个很大的问号。

很多项目先后败在这些需求上,而我们碰巧有自己的造血能力,所以我对Top还是有信心的,虽然今天来讲,我们跟其他公链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转载声明:本文 由CoinON抓取收录,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CoinON资讯立场,CoinON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若以此作为投资依据,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3月22日 下午10:55
下一篇 2019年3月22日 下午11:58

相关推荐

独家对话:4大原因促TOP Network成火币Prime首期项目

星期五 2019-03-22 23:56:05

独家对话:4大原因促TOP Network成火币Prime首期项目

3月20日上午,火币发出的一则公告,该公告指出,火币全球站将于3月26日通过优选通道(Huobi Prime)上线Top Network项目,一时间Top Network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据公开资料,Top Network致力于打造一个分布式通信网络,用以支持消息、语音、Proxy、流媒体、CDN和物联网数据共享与存储等诸多分布式通信服务。同时作为高性能公链,为分布式通信服务提供记账结算服务,以及为各类dApp提供服务。

Top Network创始人Steve Wei在通讯领域有极丰富的经验和经历,先后创办3家公司,推出多个通讯APP,从通讯领域投身区块链,尝试用区块链解决隐私通讯问题。

由此,火星财经(微信:hxcj24h)总编辑李劳专访火币Prime平台首发项目Top Network创始人Steve Wei。

李劳:Top Network为什么会成为火币Prime的首发项目?火币Prime调研标准有哪些?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Steve Wei:我们在硅谷比较低调,产品也是面向海外为主,所以跟交易所的接触并不频繁,但是后来他们发现我们的项目是符合需求的。

第一是项目的可落地性。区块链最大的困惑是项目的场景和用户,过去很多项目技术不错,但业务设计不能落地,社区很失望,这也是引发熊市的一个原因。我们原来是有业务的,而且这些业务可以迁移到Top Network上去,也就是说我们解决了用户从0到1的这个问题。

第二,火币要找比较靠谱的团队。大家也认识到区块链项目跟传统项目没什么区别,都是需要靠谱、有经验的创业者。区块链世界有很多年轻人开发出很多新的项目,年轻人当然非常好,但90后的创业者有很高的失败率,毕竟经验、知识积累、资源积累还是有所欠缺,所以区块链落地还是需要创业者来做,而不是极客来做。我认为Vitalik(V神)将整个区块链世界引入了一个误区,让人以为区块链都应该是Vitalik这样的人去做,这种极客类型的人去做,基于这一出发点,所以早年投资的时候大家都去投这样的人。

第三,他们非常关心项目价值。近几年区块链很多项目估值过高,但因为Top项目是第一次,所以定价不高。并且我们此前定价是跟以太坊绑定,随着以太坊价格下跌,我们估值也在下降,所以现在我们的估值就非常低了。

第四,我们的核心团队是硅谷的。目前来说,技术流的项目还是以美国硅谷为主。后来跟火币的沟通过程也是非常顺利的,他们认为我们非常符合选择标准,无论是技术、通证经济,还是团队经历。

李劳:在释放机制上,Huobi Prime释放15亿枚TOP,占总量200亿的7.5%,如此大规模的份额却没有锁仓期,你有没有考虑过在二级市场上可能会有的抛售情况?

Steve Wei:首先从公告里,我们的定价,或者说他(火币)要求的定价,是低于前面几轮的投资单价的,价格是非常低的。因为交易所希望越低越好,越低越安全,它的用户收获越大。我们也同意,当然早期投资人可能会不高兴。(但是对项目会好。)其次,大部分项目的流通盘从第一天起就非常大,但我们流通量其实很小,按火币介绍,几乎是历史上最小的流通盘之一,所以对市场应该不会有影响,应该说会好于绝大部分其他的流动盘比较大的项目。

李劳:春节之后,整个市场虽有回暖的迹象,但仍未摆脱熊市的困扰,Top Network仍是有主动意愿去选择在这个时候上币,这个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Steve Wei:因为我们不是加密货币的投资者,所以我们对熊、牛市其实没有什么判断力,个人有一些币但也不炒,更多是在感知市场。但是我们主网大概将在6月底上线,上线之前它是ERC-20的Token,上线之后会变成Native Token(原生币),而Native Token与交易所的对接会特别麻烦,而ERC-20对接的基础设施已经完善,所以我们主要是借机提前跟交易所对接好,这是我们最主要的考量点,其实是无关牛熊。

李劳:你刚才提到了早年的创业经历,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这些经历?当前团队的规模如何?

Steve Wei:我最早是跟着朱敏做WebEx,做通讯的。96年我在北京开发WebEx原型,因为当时协同方式落后,网络带宽很差,98年我们把整个团队搬到了美国,之后WebEx发展非常顺利。2004年我回中国创办了盛维(Cenwave),做企业视频会议和远程教育的互动课堂,在中国的远程教育上基本达到垄断。后来2016年,华为看到我们的技术、业务都不错,就把我们收购了,我随后在华为互联网部工作了不到两年就退出了,做了一些通信APP,这些APP现在有6000多万用户。

Top项目是在2017年底开始的,我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通讯比较容易做到去中心化,或者它本身就应该是分布式的,将来分布式的通讯很有可能颠覆现在的中心化的模式。比如最近Facebook扎克伯格也在博客上表示要做通信,用户信息上链等等,他实际上也看到了这个趋势,只是我们提前一年多就开始做这些事情了。

我们团队里其他几位也是最早的WebEx员工,都经历了从初创公司到大公司的成长过程,技术背景丰厚,有第一手的开发经验,涉及领域有通信、云计算的、网络安全,比较均衡。

李劳:你认为隐私在区块链社交方面真正发挥效力的机制是什么?

Steve Wei:首先不同国家的人对隐私问题的看法不一样,我生活在美国,美国人对隐私极为重视,他们认为隐私不能被冒犯;而亚洲对这个事情没那么看重,但我认为会越来越重视。第二点,很多时候用户只有隐私被侵犯后才会意识到。第三是像Facebook这样的巨头,而且是在美国,他也会严重侵犯用户隐私信息的,那么在其他国家就更不用提了。

Facebook这次为什么下定决心,不惜两个副总裁离职都要做隐私通信,因为他已经不能再经受一次这种信任危机了。与国内用户大多逆来顺受不同,在美国如果不重视用户隐私,会导致用户大量流失。从这个角度来讲,当用户对隐私的意识达到一定程度,作为一个业务运营者,他不得不严肃的看待这件事情。

其实国内很多用户的隐私意识越来越强,现在某个APP要麦克风权限大家高度紧张,你要这个权限干嘛?隐私本身对用户体验来讲是没什么帮助的,但一个产品很好地保护隐私的话,它的好处在于对个人信息的尊重和保护。

所以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做隐私,隐私的价值在哪里?2017年的时候,我偶然看到了一个项目叫兰花协议,我意识到这样的一个做法,将来很有可能把中心化的系统颠覆,而我们看到这个趋势,不如现在就布局进去。因为我们本来就有做通讯的优势,世界上做通讯的,我们应该是相当有资格的几个团队之一,我们最先进去占据战略上的先机,将来的机会就越大。

李劳:这个项目是开始时间是什么时候?何时拿到了天使和A轮融资?

Steve Wei:我们在(2017年)8月份就启动了。2017年我们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因为我们对区块链还比较陌生,所以花了很多时间对行业、对技术做了深度调研,包括白皮书都写了一个多月。

虽然2017年开始做这件事情,但当时并没有去融资,我会习惯先做东西出来,不像有的项目拿白皮书就去融资了。像我前面创业的时候,先自己花200万做一点东西出来,然后再去找投资。到2018年4月份,进行了天使轮的比较传统的股权投资,8月份进行了Token方式融资,后面都是加密货币的投资方。

李劳:据我们了解,Top Network要打造一个分布式通信网络,公链是它的运营基础,与目前市面上其他公链相比,区别度在哪里?

Steve Wei:起初我们并没有想做公链,只想做一个分布式通讯,但我们发现分布式通讯这种业务性质,消息流量频率非常高,交易结算金额又特别低,如果从以太坊上结算,性能肯定跟不上,所以我们只能自己开发,把它打造成公链,支撑类似于我们这种高频的业务,我们的公链不是金融结算,而可以理解为业务结算。

对于这种业务结算,首先是要快,第二是不能收gas费用,第三是业务的数据结构非常复杂,业务逻辑也非常复杂,所以需要一套链上的基础设施来支撑。而金融链它是一个业务、一个行业链,我们的链可以理解为通用的业务点,完全从业务落地的场景去考虑。

李劳:未来除了你们自己的产品,公链是否会对外开放?未来对dApp生态是如何规划的?

Steve Wei:我们自己会把通信行业做完整,只要是搭建通信业务的都可以跑在链上,接下来我们会跟四个区合作,对接其他的业务。因为我们整个架构设计成了开放式的,所以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把行业的业务搬到链上,做成一个平台性质的结构,而上链都要有一个基础的服务层,服务层可以支持各行业平台使用。等总体架构上线,通信业务链上线后,可以一条一条的扩展出来。

李劳:我们从资料获知,团队此前开发了Dingtone,CoverMe以及SkyVPN,并表示有6000多万用户,这6000多万用户的特征是什么?比如说年龄,网络行为等。此外,我们看到Top Network项目亮点中也是有这6000万用户储备,那这些用户何时能用到区块链,在上链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挑战的?

Steve Wei:我们对用户的信息所知是非常少的,因为它并非需要实名制,你并不知道这个账户所属,男、女、年龄这些信息都是没有的,我们没有收集这些信息,所以从来不去分析这些信息。其次,我们实现透明迁移是有特殊情况的,我们以前就建了一层分布式的通信网络,而这几个APP已经跑在已有的分布式通信网络上了。

Top这个架构其实跟我们以前的架构很像,只是Top不是由一家公司来运营网络,而是由社区的来运营。所以之前的三个APP只要把基础网络整个迁移过去,特别简单,我们叫做透明迁移,用户甚至都感知不到区别就上链了。这些用户都是存量用户,我们会用一个渐进的方式来迁移的,会采取比较谨慎的策略慢慢把这些用户给迁移过去。

至于挑战,我们自己的业务迁移其实没什么挑战。但我认为整个区块链行业里有一个挑战的,就是苹果和谷歌引起的。苹果目前基本上不允许带有虚拟币的app在应用商店里存在,现在只有钱包以及交易所这两类是可以的,所以现在所有的dApp只有网页版。而网页版访问特别麻烦,导致用户体验极差,流程也特别差;而通过钱包运行dApp更不可行。苹果和谷歌只允许他们的支付方式,虚拟货币不允许出现,这样从APP端来讲,几乎无法做出提升。所以我个人认为,什么时候苹果和谷歌开放了,这个行业的落地才会发展得更快。

李劳:现在整个项目的开发进度是怎样的?在Top Network生态之中,Token的应用场景具体有哪些?

Steve Wei:测试网已经发布了,主网有希望在6月底上线,上线后会把我们以前的业务迁移过去。所以目前的进展跟白皮书的描述基本一致。

因为我们这个分布式就像阿里云、AWS,是一种云服务,Token就是用来做结算的。比如说APP消耗了一个G的流量,那就按照一个G的流量定价来支付Top Token。它是一种结算性的,不是挖矿的,对于我们这种业务性质来讲,它要提供业务以后才能收到Token,所以是根据业务的结算量来计算的。

李劳:现在很多交易所也在布局公链,比如火币计划中的公链、比如币安已经上线的测试网,这些公链也有一定的场景,你如何看待这些交易所公链?

Steve Wei:我实际上不太看好这个做法,它和中心化系统没区别,或者说叫私有链,因为很少有交易所外的业务场景会到这些链上去的,它只是围绕着平台币来运营的。其次,现在所有链的趋势是采用类似于EOS超级节点的方式,因为这个很容易建立,1个或9个超级节点数量没有本质区别,但我们看来,这个东西跟中心化也没什么区别,并且会逐渐造成公信力的问题。只有几个节点的区块链是没有安全性的,真正安全的货币还是跑在有成千上万个节点的以太坊上的这一类。

李劳:其实根本原因还是TPS的问题,节点减少也是想提高TPS,但是少到一定程度中心化的问题就又出来了。

Steve Wei:是的,所以我认为如果以太坊进度快一点,TPS能达到几百的时候,其实是足够金融场景使用的,这时我相信半中心化区块链会逐渐消失。

李劳:那Top Network的节点是怎么来设置的?

STEVE WEI:因为我本来就做中心化出身的,所以不会继续再做中心化,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完全像以太坊那样的,至少有几千个节点,完全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网络。

李劳:但这其实对发展社群是有挑战的,要寻得矿工的支持。

Steve Wei:你说的对,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用EOS的模式。现在的熊市,大家对货币的上涨期待已经比以前小很多;另外区块链越来越多,互相之间也有竞争,也争抢资源,大家都要矿工,所以形成了对矿工的竞争,要发展矿工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有一点优势,我们是可以把一部分用户转化为节点的,比如我们的pc版本,我们会询问要不要成为节点挖矿,因为用户基数比较大,至少能转换出一部分节点。

李劳:目前这轮熊市还在进行,而公链领域的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比如EOS、波场、以太坊,他们在市值、用户、舆论上都占相对强劲的高点;另一方面,它们的储备资金也足够支撑后续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你判断新一轮市场繁荣的时候,公链领域是怎样的?是像互联网领域这种几家独大的情况,还是会出现均匀化发展,公链普及化?

Steve Wei: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多,我觉得除了以太坊、EOS、波场以外,所有的其他链的起跑线是一样的,不管是已经上线了,还是半个月后上线,还是一年后上线,因为这些链都没有用户。以太坊、EOS、波场要么时机比较早,要么像波场资金量特别大,包括EOS可以说现在叫头部项目,但是并没有处于像BAT那样的江湖地位。因为这三个链并没有本质上不可替代的应用,并且我们看到这三条链都充满了争议,如果开发者有更好的选择,他们是很愿意更换开发环境的。

但现在来看这是一个鸡和蛋的问题,公链上没有业务,开发者不愿来,宁可跑到EOS、以太坊上去也不愿意到新链来,那公链没有业务量就没更没有开发者,这就死循环了。所以这里只有一条解决之道,就是公链自己一定能产生足够大的流量,而产生流量有两种方法,要么链的Token热度特别大,要么就是只能自己来建业务了。

所以成功的公链需要满足几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技术能力强,技术架构没有重大缺陷;第二个,自己要有自己的流量,业务上链后就有自己的生态了;第三点,团队得有可持续的现金流。我们知道区块链的融资模式是有问题的,虽说一次性融了一笔钱,但按传统来讲,A轮1000万美金,B轮2000万美金,C轮可能5000万美金,而现在大部分区块链项目也就是2000万美金以下,也就是个B轮,怎么持续运营,这是个很大的问号。

很多项目先后败在这些需求上,而我们碰巧有自己的造血能力,所以我对Top还是有信心的,虽然今天来讲,我们跟其他公链都在同一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