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司司长孙国峰的区块链观之金融监管科技(三)

本文将介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 孙国峰 对监管科技的最新看法。本系列最后一篇。

本文将介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 孙国峰 对监管科技的最新看法。本系列最后一篇。

核心观点

1、定位

金融的本质属性决定了金融科技的最终落脚点是,通过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只有在监管的引导下,才能使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真正用于服务实体经济,而不是进行监管套利。

2、什么是监管科技(RegTech)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最早提出了监管科技的概念,即金融机构利用新技术来更有效地解决监管合规问题,减少不断上升的合规费用。

3、监管科技与金融科技的关系

金融科技的本质是利用新兴信息科技改造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是从技术研发与应用的角度对金融业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升级和重塑。

监管科技和金融科技之间并不具有直接关系,两者分别是科技与金融监管、科技与金融相互融合的产物。监管科技是用于监管整个金融行业的,包括传统金融和金融科技,而非局限于监管金融科技行业。

金融科技行业的异军突起、科技在金融领域的有效运用,以及金融科技本身暴露出的风险,让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意识到了科技的重要驱动作用,从而加速了监管科技的产生和发展。

4、金融监管科技的内在逻辑

(1)金融科技使金融风险更具隐蔽性、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增加了金融系统性风险。

(2)金融科技使传统金融“脱媒”风险更大。即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正在降低,金融交易脱离现有金融管制的情况越发严重。

(3)技术风险更加突出。

(4)数据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相互交织。

(5)传统的信用风险将继续存在。

(6)监管套利风险。

(7)金融科技风险集中爆发点。*提到了 P2P 爆雷的案例。

5、模式选择

全国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坚持从国情出发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相对而言,在严格的监管环境中,监管科技的市场需求更大,因此,监管科技在英、美等国发展较快,而中国对金融科技的发展一直采取鼓励和包容的态度,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发展相对失衡。金融科技行业一旦发生并暴露大面积的不合规业务,最终将倒逼监管机构集中力量进行清理和整顿,如我国此前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顿工作,其结果是增加了监管的负担,延缓并阻碍了金融科技的持续健康发展。面临金融科技公司不断增长的海量业务,监管成本将不断上升。因此,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之间需要形成一个互动机制。

在分析和总结了国际上的金融监管经验之后,孙国峰同志认为,美国这种大型经济体更具借鉴意义。特别是其穿透式监管、功能监管。在美国,不管金融科技以何种形态出现,均根据金融本质涉及的金融业务纳入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同时,又需要结合中国的特殊情况,比如,中国在金融科技运用场景方面明显领先,但也存在监管模糊地带,特别是个人数据保护不及美国那么完善。

6、发展路径

中国的金融监管实际上是一种包容式监管,容易造成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监管科技去达到监管合规要求的动力不足。所以金融监管科技的需求,目前主要来自中国金融监管当局。

首先,监管科技应当同时为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服务,否则,监管科技可能沦为部分金融机构规避监管甚至监管套利的工具。

其次,金融行业有必要分担一部分金融机构发展监管科技的成本,将此视作维护公平竞争环境的必要支出。

最后,监管科技应由金融监管机构主导发展,由金融科技公司或监管科技公司承担研发工作。

7、应用场景

(1)识别和防范金融机构、企业、股市的流动性风险。

(2)监管影子银行

(3)打击非法集资

(4)监管智能投顾

(5)反洗钱

我的解读

1、大家一听到“监管”这个词,总会不自觉地联想到监控和管制,有一种被束缚的感觉。其实跳出现象看监管,它本质上是一种安全策略。

2、读完《金钉子》的监管部分,我的感受是,监管科技是一门大生意啊。我有位朋友正在机器学习领域创业,我跟他说:你们干脆去做监管科技得了,孙司长把评判标准和发展路径都给你写好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当年张一鸣也是看了《推荐系统实践》一书做了今日头条,并练就了个性化推荐神功,现在母公司字节跳动都已经估值750亿美元。而这本书的作者也已经在字节跳动任职。

3、关于影子银行,孙国峰同志凭借论文《中国影子银行界定及其规模测算——基于信用货币创造的视角》获得了去年的孙冶方金融创新奖。孙国峰同志在本书中提出了利用监管科技破解影子银行的方案,分别是:

(1)区块链记账,获得去中心化、开发性、信息不可篡改的数据。

(2)大数据和云计算令数据加工处理更有效率

(3)人工智能可以使监管层对风险的回应更及时。

4、《金钉子》最后一章还提到了金融科技领域的“数据寡头”问题,“穿透式监管”也是一个高频词。如果最终是靠监管部门出面打破数据孤岛的话,倒也是个办法吧。

至此,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 孙国峰 对区块链、央行数字货币和监管科技的看法全部解读完毕。推荐感兴趣的朋友读原作,大数据一章也很有见地。我

导航:

上篇:货币司司长孙国峰的区块链观(1)创造性的破坏力量

中篇:货币司司长孙国峰的区块链观(2)央行数字货币

转载声明:本文 由CoinON抓取收录,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CoinON资讯立场,CoinON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若以此作为投资依据,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6月16日 下午3:07
下一篇 2019年6月16日 下午3:08

相关推荐

货币司司长孙国峰的区块链观之金融监管科技(三)

星期日 2019-06-16 15:08:10

本文将介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 孙国峰 对监管科技的最新看法。本系列最后一篇。

核心观点

1、定位

金融的本质属性决定了金融科技的最终落脚点是,通过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只有在监管的引导下,才能使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真正用于服务实体经济,而不是进行监管套利。

2、什么是监管科技(RegTech)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最早提出了监管科技的概念,即金融机构利用新技术来更有效地解决监管合规问题,减少不断上升的合规费用。

3、监管科技与金融科技的关系

金融科技的本质是利用新兴信息科技改造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是从技术研发与应用的角度对金融业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升级和重塑。

监管科技和金融科技之间并不具有直接关系,两者分别是科技与金融监管、科技与金融相互融合的产物。监管科技是用于监管整个金融行业的,包括传统金融和金融科技,而非局限于监管金融科技行业。

金融科技行业的异军突起、科技在金融领域的有效运用,以及金融科技本身暴露出的风险,让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意识到了科技的重要驱动作用,从而加速了监管科技的产生和发展。

4、金融监管科技的内在逻辑

(1)金融科技使金融风险更具隐蔽性、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增加了金融系统性风险。

(2)金融科技使传统金融“脱媒”风险更大。即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正在降低,金融交易脱离现有金融管制的情况越发严重。

(3)技术风险更加突出。

(4)数据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相互交织。

(5)传统的信用风险将继续存在。

(6)监管套利风险。

(7)金融科技风险集中爆发点。*提到了 P2P 爆雷的案例。

5、模式选择

全国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坚持从国情出发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相对而言,在严格的监管环境中,监管科技的市场需求更大,因此,监管科技在英、美等国发展较快,而中国对金融科技的发展一直采取鼓励和包容的态度,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发展相对失衡。金融科技行业一旦发生并暴露大面积的不合规业务,最终将倒逼监管机构集中力量进行清理和整顿,如我国此前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顿工作,其结果是增加了监管的负担,延缓并阻碍了金融科技的持续健康发展。面临金融科技公司不断增长的海量业务,监管成本将不断上升。因此,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之间需要形成一个互动机制。

在分析和总结了国际上的金融监管经验之后,孙国峰同志认为,美国这种大型经济体更具借鉴意义。特别是其穿透式监管、功能监管。在美国,不管金融科技以何种形态出现,均根据金融本质涉及的金融业务纳入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同时,又需要结合中国的特殊情况,比如,中国在金融科技运用场景方面明显领先,但也存在监管模糊地带,特别是个人数据保护不及美国那么完善。

6、发展路径

中国的金融监管实际上是一种包容式监管,容易造成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监管科技去达到监管合规要求的动力不足。所以金融监管科技的需求,目前主要来自中国金融监管当局。

首先,监管科技应当同时为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服务,否则,监管科技可能沦为部分金融机构规避监管甚至监管套利的工具。

其次,金融行业有必要分担一部分金融机构发展监管科技的成本,将此视作维护公平竞争环境的必要支出。

最后,监管科技应由金融监管机构主导发展,由金融科技公司或监管科技公司承担研发工作。

7、应用场景

(1)识别和防范金融机构、企业、股市的流动性风险。

(2)监管影子银行

(3)打击非法集资

(4)监管智能投顾

(5)反洗钱

我的解读

1、大家一听到“监管”这个词,总会不自觉地联想到监控和管制,有一种被束缚的感觉。其实跳出现象看监管,它本质上是一种安全策略。

2、读完《金钉子》的监管部分,我的感受是,监管科技是一门大生意啊。我有位朋友正在机器学习领域创业,我跟他说:你们干脆去做监管科技得了,孙司长把评判标准和发展路径都给你写好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当年张一鸣也是看了《推荐系统实践》一书做了今日头条,并练就了个性化推荐神功,现在母公司字节跳动都已经估值750亿美元。而这本书的作者也已经在字节跳动任职。

3、关于影子银行,孙国峰同志凭借论文《中国影子银行界定及其规模测算——基于信用货币创造的视角》获得了去年的孙冶方金融创新奖。孙国峰同志在本书中提出了利用监管科技破解影子银行的方案,分别是:

(1)区块链记账,获得去中心化、开发性、信息不可篡改的数据。

(2)大数据和云计算令数据加工处理更有效率

(3)人工智能可以使监管层对风险的回应更及时。

4、《金钉子》最后一章还提到了金融科技领域的“数据寡头”问题,“穿透式监管”也是一个高频词。如果最终是靠监管部门出面打破数据孤岛的话,倒也是个办法吧。

至此,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 孙国峰 对区块链、央行数字货币和监管科技的看法全部解读完毕。推荐感兴趣的朋友读原作,大数据一章也很有见地。我

导航:

上篇:货币司司长孙国峰的区块链观(1)创造性的破坏力量

中篇:货币司司长孙国峰的区块链观(2)央行数字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