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加密资产量化交易存在大量“黑天鹅”,监管是行业回归理性的“催化剂”

监管是加密行业回归理性的催化剂,也是当前略显混乱、失序的行业的救命稻草。

1月5日,“火星大学·火星特训营”第1期结业培训有幸邀请到加密资产量化交易老兵,前美国纽银梅隆集团(BNYMellon)总裁助理(VP)、西部利得基金量化总监李天为学员讲授加资产量化交易相关主题课程,火星财经(微信:hxcj24h就当前行业热议话题与李天进行了探讨。

李天:加密资产量化交易存在大量“黑天鹅”,监管是行业回归理性的“催化剂”

李天

前美国纽银梅隆集团(BNYMellon)总裁助理(VP)、西部利得基金量化总监

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复旦大学统计学学士

在华尔街和中国金融市场,有10+年的投资研究、量化交易和风险管理经验

曾就任于多家金融机构和对冲基金:如美国纽银梅隆集团(BNYMellon)总裁助理(VP),西部利得基金量化总监,上海路安投资基金投资总监

李天认为,随着加密资产市场进入熊市,当前策略赚钱的难度变大了,量化资管团队推广、募资、赚钱的难度也相应地扩大了,当前量化团队应该着眼整个量化生态,提供一些纯粹交易之外服务,先保证团队能够度过整个“冬天”。

在李天看来,加密资产交易仍然面临信任缺失的问题。相应地,也会由此带来一些创业机会,特别是在监管政策不断明确的条件下为行业提供托管、评级等类型的服务,有助于将好的量化团队区分出来的服务,可能会是比较好的创业方向。

由于行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监管缺失,加密资产量化交易领域存在大量“黑天鹅”风险,投资者利益难以保障。监管是加密行业回归理性的催化剂,也是当前略显混乱、失序的行业的救命稻草。没有监管,从理论上讲,市场也会出清,但痛苦和代价是巨大的,历程也会是更漫长的。

以下为文字实录:

Q:您粗略估计,国内做加密资产量化投资的团队有多少?什么样的团队最终能脱颖而出?

A:这个不好说,估计得有上百家。目前市场上的量化团队,有一些是品牌、公司化运作的,但大部分可能不是,2、3个懂计算机编程又懂交易的人凑一起,就能做量化交易了,极端情况下可能就是一个人、一台计算机。

业绩好永远是衡量一个量化团队行不行的根本标准,也是资管的本源。出于监管考虑,现在好多团队更愿意“闷声发大财”。目前行业缺乏一个有公信力的平台来验证团队的真实业绩,但这在传统金融里反而很成熟:比如第三方评级,托管行的存在,业绩是可以查证的。

加密资产行业目前还是面临着信任缺失。在这些基础设施都没有的时候,一个量化团队做得好不好,除了投资我的人知道以外,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即便我去给自己做广告,做宣传,信的也不多,推广成本很大。也正由于这些基础设施的缺乏,导致行业里好的量化团队和不好的量化团队混杂在一起:做得好的也活得不好,做的不好的也活得不差。

Q:熊市对于量化团队有哪些挑战?

A:熊市往往是存量资金博弈,策略赚钱的难度越来越大。牛市能达到3%的管理费(固定收益)和30%的利润提成(浮动收益),现在也很少见了。相应地,推广和募资更难了。但是整个区块链量化交易的生态很大,除了做一些纯粹的投资赚取利润回报,也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保持正现金收入,维持团队的正常运转,先过冬。

Q: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量化策略有哪些?哪一种在当前的行情下更占优势?

A:就跟武功有少林派、华山派、峨眉派等的派系之分一样,量化交易也有不同的派别。最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追求稳健保本的中性策略,另一类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趋势类策略,与加密资产市场牛熊切换快、周期短的特征非常契合。

在熊市里,前一种策略采用的人可能会更多。因为本金安全是第一位的,大家的风险厌恶程度特别高,甚至不愿意承担任何风险。于是,在坚持收益风险匹配的第一原则的前提下,即使应该承担配置一些高风险资产,人们也会倾向于不去做。

Q:在您看来,当前加密资产量化交易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A:这个领域存在着大量的“黑天鹅”。比如由于技术的问题造成爆仓、穿仓或者用户的账户被黑,加密资产被盗,这在传统金融领域出现的概率很小,它们都是稳健运行了多年的系统。再比如说,监管。现在许多资管产品都不够阳光化,如果存在某些交易导致了群体性的事件,那么很可能引发监管在短期内的国际反应,全面禁止、冻结交易,这样即便你在为客户赚到了钱,但这些钱也是取不出来的。

Q:既然行业存在这么多风险,那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他应该怎么选择量化资管团队守住自己的资产?

A:对于普通的小散来说,我建议就不要去找量化团队替你管理了,这个成本太高,目前市场上太多不靠谱的小团队。如果是机构或者大户,最好去找有足够信任背书的团队,但现在行业面临的问题是,缺乏一套有效的体系和一个有公信力的平台来验证量化团队的真实业绩,为它们背书。这可能会随着监管的明确(比如香港去年11月颁布的虚拟资产新规)而诱发一批这样的创业机会。

Q:怎么看待当前的监管环境?

A:目前行业最迫切的问题是缺乏监管,这就给一些资金盘和非法借贷以可乘之机,也容易诱发庞氏骗局。监管是催化剂,是行业的救命稻草。区块链、比特币技术都很好,但是为什么行业被玩烂了?还是人性。到今天,真正遵守游戏规则的人,其实成为了受害者。行业被大量的传销、暴利玩坏了。如果没有监管,可能市场也会出现自然出清,重新回归理性,但这个过程会非常漫长。监管倒逼反而促进了市场快速回归理性。

Q:目前盛传华尔街许多大行都因为加密资产市场的萎靡暂停了进场步伐,您的判断是?

A:传统金融机构进场关注的是合规和流程。传统机构资金都讲究一个投资流程。比如说,它们要投资加密资产,那么谁来做尽调?谁来做托管?谁来做会计和审计?净值怎么计算?目前在加密资产投资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流程也有缺失。要吸引传统金融机构的钱进来,就先要学会用它们的思路考虑问题。只有在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机构的钱才能进来。

传统金融机构,特别是华尔街的大行,它们在按部就班的推进加密资产相关业务,并不能说因为熊市就放缓了步伐,因为牛市就加快了进程。只能说,熊市里资金都不宽裕,可能投研的投入变少了,技术的复杂性导致进展不及预期,而SEC的监管又导致它们采取一种等等看的态度。它们不像中国的机构,常常会做一些迎合监管的动作。

Q:您怎么看待大家都寄予很高期待的比特币ETF

A:个人认为,比特币ETF是一个重量级的产品没错,但它更是代表了一种态度,特别是美国监管层、SEC的态度。比特币ETF一旦通过,其实就表明了美国证监会对加密资产的态度由负面转为正面,随之而来的是,可能会有大量美国投资者进入加密资产市场。说句玩笑话,美国的“韭菜”质量还是很高的。

2017~2018的市场已经充分印证了人性的疯狂程度。从长期来看,比特币涨到1万、10万、100万都是有可能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比特币很可能变成像古董一样的收藏品。但价格的变化不会是突然的,大家会把基础设施的完善、华尔街和机构资金的入场、比特币ETF通过放进预期中去,从而价格走在了真实事件发生的前面。

转载声明:本文 由CoinON抓取收录,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CoinON资讯立场,CoinON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若以此作为投资依据,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1月7日 下午10:27
下一篇 2019年1月7日 下午10:31

相关推荐

李天:加密资产量化交易存在大量“黑天鹅”,监管是行业回归理性的“催化剂”

星期一 2019-01-07 22:27:58

1月5日,“火星大学·火星特训营”第1期结业培训有幸邀请到加密资产量化交易老兵,前美国纽银梅隆集团(BNYMellon)总裁助理(VP)、西部利得基金量化总监李天为学员讲授加资产量化交易相关主题课程,火星财经(微信:hxcj24h就当前行业热议话题与李天进行了探讨。

李天:加密资产量化交易存在大量“黑天鹅”,监管是行业回归理性的“催化剂”

李天

前美国纽银梅隆集团(BNYMellon)总裁助理(VP)、西部利得基金量化总监

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复旦大学统计学学士

在华尔街和中国金融市场,有10+年的投资研究、量化交易和风险管理经验

曾就任于多家金融机构和对冲基金:如美国纽银梅隆集团(BNYMellon)总裁助理(VP),西部利得基金量化总监,上海路安投资基金投资总监

李天认为,随着加密资产市场进入熊市,当前策略赚钱的难度变大了,量化资管团队推广、募资、赚钱的难度也相应地扩大了,当前量化团队应该着眼整个量化生态,提供一些纯粹交易之外服务,先保证团队能够度过整个“冬天”。

在李天看来,加密资产交易仍然面临信任缺失的问题。相应地,也会由此带来一些创业机会,特别是在监管政策不断明确的条件下为行业提供托管、评级等类型的服务,有助于将好的量化团队区分出来的服务,可能会是比较好的创业方向。

由于行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监管缺失,加密资产量化交易领域存在大量“黑天鹅”风险,投资者利益难以保障。监管是加密行业回归理性的催化剂,也是当前略显混乱、失序的行业的救命稻草。没有监管,从理论上讲,市场也会出清,但痛苦和代价是巨大的,历程也会是更漫长的。

以下为文字实录:

Q:您粗略估计,国内做加密资产量化投资的团队有多少?什么样的团队最终能脱颖而出?

A:这个不好说,估计得有上百家。目前市场上的量化团队,有一些是品牌、公司化运作的,但大部分可能不是,2、3个懂计算机编程又懂交易的人凑一起,就能做量化交易了,极端情况下可能就是一个人、一台计算机。

业绩好永远是衡量一个量化团队行不行的根本标准,也是资管的本源。出于监管考虑,现在好多团队更愿意“闷声发大财”。目前行业缺乏一个有公信力的平台来验证团队的真实业绩,但这在传统金融里反而很成熟:比如第三方评级,托管行的存在,业绩是可以查证的。

加密资产行业目前还是面临着信任缺失。在这些基础设施都没有的时候,一个量化团队做得好不好,除了投资我的人知道以外,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即便我去给自己做广告,做宣传,信的也不多,推广成本很大。也正由于这些基础设施的缺乏,导致行业里好的量化团队和不好的量化团队混杂在一起:做得好的也活得不好,做的不好的也活得不差。

Q:熊市对于量化团队有哪些挑战?

A:熊市往往是存量资金博弈,策略赚钱的难度越来越大。牛市能达到3%的管理费(固定收益)和30%的利润提成(浮动收益),现在也很少见了。相应地,推广和募资更难了。但是整个区块链量化交易的生态很大,除了做一些纯粹的投资赚取利润回报,也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保持正现金收入,维持团队的正常运转,先过冬。

Q: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量化策略有哪些?哪一种在当前的行情下更占优势?

A:就跟武功有少林派、华山派、峨眉派等的派系之分一样,量化交易也有不同的派别。最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追求稳健保本的中性策略,另一类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趋势类策略,与加密资产市场牛熊切换快、周期短的特征非常契合。

在熊市里,前一种策略采用的人可能会更多。因为本金安全是第一位的,大家的风险厌恶程度特别高,甚至不愿意承担任何风险。于是,在坚持收益风险匹配的第一原则的前提下,即使应该承担配置一些高风险资产,人们也会倾向于不去做。

Q:在您看来,当前加密资产量化交易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A:这个领域存在着大量的“黑天鹅”。比如由于技术的问题造成爆仓、穿仓或者用户的账户被黑,加密资产被盗,这在传统金融领域出现的概率很小,它们都是稳健运行了多年的系统。再比如说,监管。现在许多资管产品都不够阳光化,如果存在某些交易导致了群体性的事件,那么很可能引发监管在短期内的国际反应,全面禁止、冻结交易,这样即便你在为客户赚到了钱,但这些钱也是取不出来的。

Q:既然行业存在这么多风险,那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他应该怎么选择量化资管团队守住自己的资产?

A:对于普通的小散来说,我建议就不要去找量化团队替你管理了,这个成本太高,目前市场上太多不靠谱的小团队。如果是机构或者大户,最好去找有足够信任背书的团队,但现在行业面临的问题是,缺乏一套有效的体系和一个有公信力的平台来验证量化团队的真实业绩,为它们背书。这可能会随着监管的明确(比如香港去年11月颁布的虚拟资产新规)而诱发一批这样的创业机会。

Q:怎么看待当前的监管环境?

A:目前行业最迫切的问题是缺乏监管,这就给一些资金盘和非法借贷以可乘之机,也容易诱发庞氏骗局。监管是催化剂,是行业的救命稻草。区块链、比特币技术都很好,但是为什么行业被玩烂了?还是人性。到今天,真正遵守游戏规则的人,其实成为了受害者。行业被大量的传销、暴利玩坏了。如果没有监管,可能市场也会出现自然出清,重新回归理性,但这个过程会非常漫长。监管倒逼反而促进了市场快速回归理性。

Q:目前盛传华尔街许多大行都因为加密资产市场的萎靡暂停了进场步伐,您的判断是?

A:传统金融机构进场关注的是合规和流程。传统机构资金都讲究一个投资流程。比如说,它们要投资加密资产,那么谁来做尽调?谁来做托管?谁来做会计和审计?净值怎么计算?目前在加密资产投资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流程也有缺失。要吸引传统金融机构的钱进来,就先要学会用它们的思路考虑问题。只有在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机构的钱才能进来。

传统金融机构,特别是华尔街的大行,它们在按部就班的推进加密资产相关业务,并不能说因为熊市就放缓了步伐,因为牛市就加快了进程。只能说,熊市里资金都不宽裕,可能投研的投入变少了,技术的复杂性导致进展不及预期,而SEC的监管又导致它们采取一种等等看的态度。它们不像中国的机构,常常会做一些迎合监管的动作。

Q:您怎么看待大家都寄予很高期待的比特币ETF

A:个人认为,比特币ETF是一个重量级的产品没错,但它更是代表了一种态度,特别是美国监管层、SEC的态度。比特币ETF一旦通过,其实就表明了美国证监会对加密资产的态度由负面转为正面,随之而来的是,可能会有大量美国投资者进入加密资产市场。说句玩笑话,美国的“韭菜”质量还是很高的。

2017~2018的市场已经充分印证了人性的疯狂程度。从长期来看,比特币涨到1万、10万、100万都是有可能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比特币很可能变成像古董一样的收藏品。但价格的变化不会是突然的,大家会把基础设施的完善、华尔街和机构资金的入场、比特币ETF通过放进预期中去,从而价格走在了真实事件发生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