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是产业供应链金融的必选项

当前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难点在哪里?

pow'er北京峰会

分享嘉宾

朱亮亮,诺也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 北邮计算机硕士,前京东金融ABS区块链项目负责人。曾任职于微软、华夏银行和京东金融等知名企业。10年以上金融和技术从业经验,早期区块链技术开发者。在区块链金融应用实践有丰富的落地经验,主导过金融领域大型区块链解决方案落地。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跟大家分享区块链在产业供应链金融里面的落地实践,以及我们在落地过程中的一些感想。主要分三个部分,一是产业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二是区块链在这个业务中的作用,第三是我们在物流行业落地的案例。

1.1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

区块链是产业供应链金融的必选项

首先我们要普及一些业务方面的概念。

供应链金融,在中国这边已经做了有20多年了。供应链金融业务与传统的纯贸易融资由很大区别。传统贸易金融的融资方式是银行跟单一企业之间点对点的融资模式。能直接拿到银行资金的企业都是一些实力强、抵质押资产充足的企业,中小微企业是和难从银行融资的。所以,有了供应链金融的业务,简单理解,就是让中小型企业能够通过供应链条中核心企业的信用融到钱的业务。银行通过把单个企业的风险分散到了整个供应链中,减低金融风险。

我国的供应链金融是从1998年开始,经历了三个阶段,业界把它总结成了1.0,2.0和3.0。

1.0就是一种线下核心企业模式, 一个核心企业加N个上下游小企业。银行主导,先选一家信用比较好的核心企业,一般通过质押上下游货物提供融业务。贸易背景核查主要通过纸质的贸易合同以及发票来做。但是这种模式的问题就是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很难把控,只能做到表面合规,很难穿透到场景。另外,这种模式的效率也非常低。

所以,后来出现了2.0,即线上核心企业模式,交易结构是没有发生改变,其实还是围绕着核心企业去做,还是银行主导。但是把业务搬到了线上。比如说企业端有ERP、业务系统、互联网平台等,同时跟银行信贷系统、银企直联协同打通,让银行可以获取多维度的数据和线上协同。但还是没有彻底解决贸易真实性的问题。线上协同仅限于核心企业与银行之间,上下游小企业数据掌握不全面,交易场景把控不足。

随着后来互联网的发展,产业与互联网结合越来越紧密,大量B端互联网交易平台涌现,使得金融机构对交易场景有了更加全面的把控,包括贸易订单、运单、发票、资金流向等方面。所以,出现了这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模式。这种模式下金融业务的交易结构就发生改变了,原来那种1+N的方式改变成N+N的模式,核心企业起增信的作用。银行把控的核心就从核心企业主体信用转变成了以交易场景为核心。接下来介绍的产业供应链金融就是这种模式的一种。

1.2产业互联网

区块链是产业供应链金融的必选项

要介绍产业供应链金融,就必须得理解什么叫产业互联网,因为产业供应链金融就是建立在产业互联网上的供应链金融。产业互联网就是相对于消费互联网来说的,它是消费互联网在往供应端延伸的时候催生的一种互联网模式,是产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我们知道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化的过程中,连接主体和内容都在发生变化。消费互联网是一种2C的互联网,不管是B2C或者C2C,连接的主体主要是人。连接的内容是信息。消费互联网本质还是一种信息的互联,包括第三方支付连接的也是信息,资金结算还是银行来完成的。

产业互联网的连接主体就变得非常复杂了,是消费者、设备,企业,甚至企业内部的部门之间的多点连接。连接内容也从信息的互联转化成了信息、资产和价值的互联。比如说汽车,很多互联网大佬带着资本和互联网思维涌进并改造这个行业,一辆新车从筹备到最终的投放市场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再比如养殖行业,阿里京东都开始养猪。再比如长途运输行业,很多原来做长途运输的物流公司也在加互联网,现在中国无车承运平台有200多家。

1.3产业供应链金融及其特征

• 资金缺口从企业主体运营转变为交易规模

• 风控逻辑

• 小而分散趋向于线上化

产业互联网发展直接造成了一个结果,就是人与产业的连接越来越紧密,倒逼中间的供应链管理进行改革,生产、仓储、配送等各环节更去中心化,更扁平,管理更高效,成本更低廉,以产业满足向互联网平台化的转型。

基于产业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也在发生改变,主要有几个特征:第一,资金缺口已经不再来做平台企业主体运营需求了,而是来自这个平台上的产生交易规模。比如,某个行业B2B的平台交易规模达到二十亿,平台企业自身的的营收也就一千万,那如果还是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的授信模式,他的资金缺口是远远得不到满足的。第二,就是它的风控逻辑变化,在下一个主题会详细介绍产业供应链金融的风控逻辑。第三,业务趋线上化,原来线下的很多业务模式逐渐被互联网平台所抛弃,因为大多数平台都是业务周期短,订单小而分散。这种分散包括地域上的,我们知道银行是有属地原则,但是这种模式不适合互联网平台的融资需求,一个互联网平台,它的业务基本是遍布全国的。比如说一笔融资业务要走线下面签、提交合同等线下流程,还需求去异地办理,如果融资规模不在500万以上银行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产业供应链金融是应该往数字化、线上化和标准化发展。同时风控逻辑也从传统的以核心企业主体信用为核心,转变成以整个产业链的资产优劣程度以及交易场景为核心。

就目前来看,以企业主体信用为核心的授信额度的模式还占主流。我们常见的,比如说5C分析,其实他们就是分析公司的各个指标,去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来判断融资主体的信用状况。有个客户经理说,他们去企业进行尽调的时候,中午会要求在他们食堂吃个饭,看一下这个公司的素质和人力资源实情况。另外还有现在比较火的Themis模型,这个模型是从日本那边传过来的,国家商务部也在花大价钱去打磨这个模型。从实际测试结果来看,这个模型的综合准确率还是很高的,它主要是考察十几个指标去分析企业异常值,通过异常值来判断一个企业的破产概率、违约概率。但是这种模型还是以企业的资质为主体,对于这个财务报表的要求非常高,至少是要三到五年之上的企业才有可能会被分析到啊这种模型。并且这种模型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因为他们的数据是公开的。

所以我认为,产业供应链金融时代,核心企业主体信用的风控模型还会存在,但是应该只是作为授信参考,真正把控核心是交易场景。

1.4产业供应链金融的风控要点

产业供应链金融的风控逻辑看重的是整条产业链的资产优劣程度和交易场景。下面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几个点。

a. 交易场景:贸易背景真实性、可穿透性

b. 资金流的把控,保证还款来源稳定可靠

c. 金融产品设计的合理性

d.产业自身的特点:标准化、数字化程度,金融需求

产业供应链金融,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控交易场景。首先是贸易背景的真实性把控,除了合同和发票之外,更多是线上场景下四流合一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其次,还款来源考虑更加看重供应链中历史资金流情况评估,用核心企业的模式,还款来源至少是稳定的,只要核心企业不倒,还款来源是比较稳定的。但如果没有核心企业,那就要根据历史的资金流数据,把控上游的回款作为还款来源的保证。从实践来看,如果在平台层面形成一个资金池,将会对产业供应链金融落地有很大帮助。然后,金融产品的设计合理性更加重要,如对交易结构的设计、业务分散程度、账期、单笔限额等等。第四点,就是产业自身的特点,这也是我们做这个业务的时候比较看重的一点。标准化程度越高、数字化越彻底,金融越好切入。

上面是都是金融业务相关的,核心思想是,产业供应链金融是新的,应该用新的方式去做。我们看到了区块链技术在这里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2.区块链在产业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

2.1落地要解决的三大难题

第二个话题,我们在做产业供应金融的业务的时候,怎么用区块链?以及区块链在这里产生了什么价值?这个话题经常被问到,所以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讨论。

要讨论区块链在这里面的价值,首先要看这个业务本身自己有哪些需要被解决的问题。我认为,现在供应链金融的最大痛点不是融资难融资贵,而是难落地。个人认为主要有三大难题。

第一个难题,就是交易场景难以把控,金融需要的数据不规整。金融机构不可能对各行各业都了解。真正做了产业里面的供应链金融之后,才会发现每个产业里面有多少坑,其中的交易流程有多复杂,以及现在的数据有多么的不规整。包括那些相对来说标准化、数字化程度都比较高的行业,站在金融的角度讲,它们的数据也非常不规整,交易场景数据也很难去验证,所以我觉得第一个难题就是交易场景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商业隐私,现在我们做落地的时候,遇到的第一性的问题其实就是商业隐私。金融机构也需要外部的合作伙伴作为产业里的触手,供应链的服务平台也是越来越多,就是相当于在银行在企业之间做一个桥梁的平台。这些平台固然有一定的专业性,能够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是商业数据的隐私怎么保护,一涉及到商业数据隐私的时候,每个企业都很敏感,特别是一些大的企业,所以怎么去保护这个隐私,也是落地遇到的一个难题。

第三个就是风控,因为每个行业的风控都不一样,这还是区别于C端的风控,2B的风控是比较难做的。原因有三,第一,数据量不够,第二,它的复杂度太高,第三,各个行业差异很大。

我觉得落地的这三大难题其实才是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痛点,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加物联网这些技术去解决一部分问题。

2.2技术增信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交易场景的把控。通过区块链的方式能做到数据的真实性以及交易场景的可追溯性。首先,区块链平台是有多方组成,链上的数据来源一定多方的,而不是从同一个平台上采集。其次,通过跟行业大数据做交叉比对,保证数据在上链之前就是真实的。最后,金融机构作为链上的节点,拿到的是一手数据。从技术层面说,区块链具有一定的技术增信的作用。我们在推银行合作时候,用区块链去解决交易场景问题的方法也得到了部分银行的认可,出具授信报告上会把用区块链去把握交易场景这点作为他们考察的一个方面。

其次,区块链可以帮助到商业隐私保护。企业的原始业务数据放在专属于企业身上独立的分区上,将不可读的验证数据同步给全部共识节点。既能保证数据不可篡改性,又可以保护数据隐私。另外区块链是点对点的加密传输机制,保证数据传输层面也是比较安全。

2.3行业标准推广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是由众多节点共同组织的计算网络,不是某一家企业控制的。如果有区块链智能合约编写的行业标准,将会更加容易推广和更新,并且这种标准还是自动化执行的,而不是一本厚厚的标准文档。所以在供应金融风控方面,区块链的优势并不在用大数据去跑风控模型,而是在于区块链可以用智能合约去扩散行业标准。这件事情,可能在一两家企业上看不到效果,但如果整个行业,或者说某一个行业里边大范围地使用区块链、使用智能合约的话,这种风控标准对这个行业是非常有利的。

2.4共识的力量

我说的共识不是技术层面的共识算法,是在技术之外的一个共识。现在,区块链技术能够解决信任的问题这个共识,越来越普及,那么我们可以依靠这种共识,去推进我们的业务。这种共识的力量,可以有助于我们把行业内大平台和优质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开展合作。这个也是我的切身体会。 

3.案例分享

区块链是产业供应链金融的必选项

下面分享一下我们在物流行业做的一个具体应用——运融链,也是基于上面的我们的思想,做的产业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运融链是专门针对物流行业的互联网物流平台而设计的金融区块链应用层协议,帮助平台型企业落地供应链金融业务。我们之所以选择物流这个行业,首先,中国的物流是经过电商催化过的产业,行业的标准化和数字化程度相对比较高。最近几年更是涌现了众多互联网物流平台,已经对标准化、数字化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也为产业供应链金融提供了土壤。

我们也是整合了一些行业内头部资源,通过这种公链加联盟链的这种混合方式搭建了一个可信的计算环境,同时也做了数字化的供应金融解决方案。我们计划把这个可信的计算环境和整个解决方案免费开放给全行业,共同为物流行业打造金融标准,解决800多万家的物流小企业去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现在这个平台也已经跑了有半年左右,有500多家的企业客户,算是是一个起步的阶段。产品还比较简单,有一个运力贷产品。我们通过打通物流平台和承运商、货主之间的交易场景,把承运商的应收账款进行了数字化,由此得出来链上的数字资产——运力值。承运商通过提供运力服务获取运力值,之后据此进行融资、加油和ETC充值。

优势有三。一、运力值是在链上内生的数字资产,而不是很多联盟链采用的“链下生成资产,资产数据上链”的模式。包括运力值产生的算法,也是严格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的。二、链上数据源由六个节点组成,以交易为主维度进行数据交叉验证,确保真实性、不可篡改下。三、面向全行业,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打算做出一个中心化的金融,而是面向整个物流行业设计了一套技术底层。在某个时间点,我们会把所有技术开源。对于整个物流金融产业来说,我们现在做的只是开了一个头。

转载声明:本文 由CoinON抓取收录,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CoinON资讯立场,CoinON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若以此作为投资依据,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8月13日 下午3:41
下一篇 2019年8月13日 下午3:42

相关推荐

区块链是产业供应链金融的必选项

星期二 2019-08-13 15:42:30

pow'er北京峰会

分享嘉宾

朱亮亮,诺也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 北邮计算机硕士,前京东金融ABS区块链项目负责人。曾任职于微软、华夏银行和京东金融等知名企业。10年以上金融和技术从业经验,早期区块链技术开发者。在区块链金融应用实践有丰富的落地经验,主导过金融领域大型区块链解决方案落地。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跟大家分享区块链在产业供应链金融里面的落地实践,以及我们在落地过程中的一些感想。主要分三个部分,一是产业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二是区块链在这个业务中的作用,第三是我们在物流行业落地的案例。

1.1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

区块链是产业供应链金融的必选项

首先我们要普及一些业务方面的概念。

供应链金融,在中国这边已经做了有20多年了。供应链金融业务与传统的纯贸易融资由很大区别。传统贸易金融的融资方式是银行跟单一企业之间点对点的融资模式。能直接拿到银行资金的企业都是一些实力强、抵质押资产充足的企业,中小微企业是和难从银行融资的。所以,有了供应链金融的业务,简单理解,就是让中小型企业能够通过供应链条中核心企业的信用融到钱的业务。银行通过把单个企业的风险分散到了整个供应链中,减低金融风险。

我国的供应链金融是从1998年开始,经历了三个阶段,业界把它总结成了1.0,2.0和3.0。

1.0就是一种线下核心企业模式, 一个核心企业加N个上下游小企业。银行主导,先选一家信用比较好的核心企业,一般通过质押上下游货物提供融业务。贸易背景核查主要通过纸质的贸易合同以及发票来做。但是这种模式的问题就是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很难把控,只能做到表面合规,很难穿透到场景。另外,这种模式的效率也非常低。

所以,后来出现了2.0,即线上核心企业模式,交易结构是没有发生改变,其实还是围绕着核心企业去做,还是银行主导。但是把业务搬到了线上。比如说企业端有ERP、业务系统、互联网平台等,同时跟银行信贷系统、银企直联协同打通,让银行可以获取多维度的数据和线上协同。但还是没有彻底解决贸易真实性的问题。线上协同仅限于核心企业与银行之间,上下游小企业数据掌握不全面,交易场景把控不足。

随着后来互联网的发展,产业与互联网结合越来越紧密,大量B端互联网交易平台涌现,使得金融机构对交易场景有了更加全面的把控,包括贸易订单、运单、发票、资金流向等方面。所以,出现了这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模式。这种模式下金融业务的交易结构就发生改变了,原来那种1+N的方式改变成N+N的模式,核心企业起增信的作用。银行把控的核心就从核心企业主体信用转变成了以交易场景为核心。接下来介绍的产业供应链金融就是这种模式的一种。

1.2产业互联网

区块链是产业供应链金融的必选项

要介绍产业供应链金融,就必须得理解什么叫产业互联网,因为产业供应链金融就是建立在产业互联网上的供应链金融。产业互联网就是相对于消费互联网来说的,它是消费互联网在往供应端延伸的时候催生的一种互联网模式,是产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我们知道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化的过程中,连接主体和内容都在发生变化。消费互联网是一种2C的互联网,不管是B2C或者C2C,连接的主体主要是人。连接的内容是信息。消费互联网本质还是一种信息的互联,包括第三方支付连接的也是信息,资金结算还是银行来完成的。

产业互联网的连接主体就变得非常复杂了,是消费者、设备,企业,甚至企业内部的部门之间的多点连接。连接内容也从信息的互联转化成了信息、资产和价值的互联。比如说汽车,很多互联网大佬带着资本和互联网思维涌进并改造这个行业,一辆新车从筹备到最终的投放市场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再比如养殖行业,阿里京东都开始养猪。再比如长途运输行业,很多原来做长途运输的物流公司也在加互联网,现在中国无车承运平台有200多家。

1.3产业供应链金融及其特征

• 资金缺口从企业主体运营转变为交易规模

• 风控逻辑

• 小而分散趋向于线上化

产业互联网发展直接造成了一个结果,就是人与产业的连接越来越紧密,倒逼中间的供应链管理进行改革,生产、仓储、配送等各环节更去中心化,更扁平,管理更高效,成本更低廉,以产业满足向互联网平台化的转型。

基于产业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也在发生改变,主要有几个特征:第一,资金缺口已经不再来做平台企业主体运营需求了,而是来自这个平台上的产生交易规模。比如,某个行业B2B的平台交易规模达到二十亿,平台企业自身的的营收也就一千万,那如果还是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的授信模式,他的资金缺口是远远得不到满足的。第二,就是它的风控逻辑变化,在下一个主题会详细介绍产业供应链金融的风控逻辑。第三,业务趋线上化,原来线下的很多业务模式逐渐被互联网平台所抛弃,因为大多数平台都是业务周期短,订单小而分散。这种分散包括地域上的,我们知道银行是有属地原则,但是这种模式不适合互联网平台的融资需求,一个互联网平台,它的业务基本是遍布全国的。比如说一笔融资业务要走线下面签、提交合同等线下流程,还需求去异地办理,如果融资规模不在500万以上银行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产业供应链金融是应该往数字化、线上化和标准化发展。同时风控逻辑也从传统的以核心企业主体信用为核心,转变成以整个产业链的资产优劣程度以及交易场景为核心。

就目前来看,以企业主体信用为核心的授信额度的模式还占主流。我们常见的,比如说5C分析,其实他们就是分析公司的各个指标,去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来判断融资主体的信用状况。有个客户经理说,他们去企业进行尽调的时候,中午会要求在他们食堂吃个饭,看一下这个公司的素质和人力资源实情况。另外还有现在比较火的Themis模型,这个模型是从日本那边传过来的,国家商务部也在花大价钱去打磨这个模型。从实际测试结果来看,这个模型的综合准确率还是很高的,它主要是考察十几个指标去分析企业异常值,通过异常值来判断一个企业的破产概率、违约概率。但是这种模型还是以企业的资质为主体,对于这个财务报表的要求非常高,至少是要三到五年之上的企业才有可能会被分析到啊这种模型。并且这种模型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因为他们的数据是公开的。

所以我认为,产业供应链金融时代,核心企业主体信用的风控模型还会存在,但是应该只是作为授信参考,真正把控核心是交易场景。

1.4产业供应链金融的风控要点

产业供应链金融的风控逻辑看重的是整条产业链的资产优劣程度和交易场景。下面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几个点。

a. 交易场景:贸易背景真实性、可穿透性

b. 资金流的把控,保证还款来源稳定可靠

c. 金融产品设计的合理性

d.产业自身的特点:标准化、数字化程度,金融需求

产业供应链金融,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控交易场景。首先是贸易背景的真实性把控,除了合同和发票之外,更多是线上场景下四流合一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其次,还款来源考虑更加看重供应链中历史资金流情况评估,用核心企业的模式,还款来源至少是稳定的,只要核心企业不倒,还款来源是比较稳定的。但如果没有核心企业,那就要根据历史的资金流数据,把控上游的回款作为还款来源的保证。从实践来看,如果在平台层面形成一个资金池,将会对产业供应链金融落地有很大帮助。然后,金融产品的设计合理性更加重要,如对交易结构的设计、业务分散程度、账期、单笔限额等等。第四点,就是产业自身的特点,这也是我们做这个业务的时候比较看重的一点。标准化程度越高、数字化越彻底,金融越好切入。

上面是都是金融业务相关的,核心思想是,产业供应链金融是新的,应该用新的方式去做。我们看到了区块链技术在这里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2.区块链在产业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

2.1落地要解决的三大难题

第二个话题,我们在做产业供应金融的业务的时候,怎么用区块链?以及区块链在这里产生了什么价值?这个话题经常被问到,所以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讨论。

要讨论区块链在这里面的价值,首先要看这个业务本身自己有哪些需要被解决的问题。我认为,现在供应链金融的最大痛点不是融资难融资贵,而是难落地。个人认为主要有三大难题。

第一个难题,就是交易场景难以把控,金融需要的数据不规整。金融机构不可能对各行各业都了解。真正做了产业里面的供应链金融之后,才会发现每个产业里面有多少坑,其中的交易流程有多复杂,以及现在的数据有多么的不规整。包括那些相对来说标准化、数字化程度都比较高的行业,站在金融的角度讲,它们的数据也非常不规整,交易场景数据也很难去验证,所以我觉得第一个难题就是交易场景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商业隐私,现在我们做落地的时候,遇到的第一性的问题其实就是商业隐私。金融机构也需要外部的合作伙伴作为产业里的触手,供应链的服务平台也是越来越多,就是相当于在银行在企业之间做一个桥梁的平台。这些平台固然有一定的专业性,能够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是商业数据的隐私怎么保护,一涉及到商业数据隐私的时候,每个企业都很敏感,特别是一些大的企业,所以怎么去保护这个隐私,也是落地遇到的一个难题。

第三个就是风控,因为每个行业的风控都不一样,这还是区别于C端的风控,2B的风控是比较难做的。原因有三,第一,数据量不够,第二,它的复杂度太高,第三,各个行业差异很大。

我觉得落地的这三大难题其实才是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痛点,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加物联网这些技术去解决一部分问题。

2.2技术增信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交易场景的把控。通过区块链的方式能做到数据的真实性以及交易场景的可追溯性。首先,区块链平台是有多方组成,链上的数据来源一定多方的,而不是从同一个平台上采集。其次,通过跟行业大数据做交叉比对,保证数据在上链之前就是真实的。最后,金融机构作为链上的节点,拿到的是一手数据。从技术层面说,区块链具有一定的技术增信的作用。我们在推银行合作时候,用区块链去解决交易场景问题的方法也得到了部分银行的认可,出具授信报告上会把用区块链去把握交易场景这点作为他们考察的一个方面。

其次,区块链可以帮助到商业隐私保护。企业的原始业务数据放在专属于企业身上独立的分区上,将不可读的验证数据同步给全部共识节点。既能保证数据不可篡改性,又可以保护数据隐私。另外区块链是点对点的加密传输机制,保证数据传输层面也是比较安全。

2.3行业标准推广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是由众多节点共同组织的计算网络,不是某一家企业控制的。如果有区块链智能合约编写的行业标准,将会更加容易推广和更新,并且这种标准还是自动化执行的,而不是一本厚厚的标准文档。所以在供应金融风控方面,区块链的优势并不在用大数据去跑风控模型,而是在于区块链可以用智能合约去扩散行业标准。这件事情,可能在一两家企业上看不到效果,但如果整个行业,或者说某一个行业里边大范围地使用区块链、使用智能合约的话,这种风控标准对这个行业是非常有利的。

2.4共识的力量

我说的共识不是技术层面的共识算法,是在技术之外的一个共识。现在,区块链技术能够解决信任的问题这个共识,越来越普及,那么我们可以依靠这种共识,去推进我们的业务。这种共识的力量,可以有助于我们把行业内大平台和优质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开展合作。这个也是我的切身体会。 

3.案例分享

区块链是产业供应链金融的必选项

下面分享一下我们在物流行业做的一个具体应用——运融链,也是基于上面的我们的思想,做的产业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运融链是专门针对物流行业的互联网物流平台而设计的金融区块链应用层协议,帮助平台型企业落地供应链金融业务。我们之所以选择物流这个行业,首先,中国的物流是经过电商催化过的产业,行业的标准化和数字化程度相对比较高。最近几年更是涌现了众多互联网物流平台,已经对标准化、数字化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也为产业供应链金融提供了土壤。

我们也是整合了一些行业内头部资源,通过这种公链加联盟链的这种混合方式搭建了一个可信的计算环境,同时也做了数字化的供应金融解决方案。我们计划把这个可信的计算环境和整个解决方案免费开放给全行业,共同为物流行业打造金融标准,解决800多万家的物流小企业去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现在这个平台也已经跑了有半年左右,有500多家的企业客户,算是是一个起步的阶段。产品还比较简单,有一个运力贷产品。我们通过打通物流平台和承运商、货主之间的交易场景,把承运商的应收账款进行了数字化,由此得出来链上的数字资产——运力值。承运商通过提供运力服务获取运力值,之后据此进行融资、加油和ETC充值。

优势有三。一、运力值是在链上内生的数字资产,而不是很多联盟链采用的“链下生成资产,资产数据上链”的模式。包括运力值产生的算法,也是严格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的。二、链上数据源由六个节点组成,以交易为主维度进行数据交叉验证,确保真实性、不可篡改下。三、面向全行业,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打算做出一个中心化的金融,而是面向整个物流行业设计了一套技术底层。在某个时间点,我们会把所有技术开源。对于整个物流金融产业来说,我们现在做的只是开了一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