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票”助力区块链在烟台落地,从“概念”变成“现实”——— 烟台区块链“现形记”

“理论上,区块链拥有巨大的应用场景。但是,放眼全国,真正实现区块链落地应用的并不多见。”

“发票”助力区块链在烟台落地,从“概念”变成“现实”——— 烟台区块链“现形记”

本文来源:烟台日报

这几天,“区块链”很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最高层的前瞻判断,让区块链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提起区块链,很多人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这个词很火,谈到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一定漏不了区块链;陌生,是因为没见过区块链的应用场景,没有真切感受。

10月31日,在市税务局智慧税务监控指挥中心大屏幕上,记者看到了真真切切的区块链应用场景。农户以“上链者”身份提报的生产经营、发票开具等信息都在税务部门建立的“区块链”里,可实时监控。“区块链+税务”在烟台的实际应用,让区块链技术现出“真形”。这一落地应用,获得农业农村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的高度评价。

应用场景农户养殖信息“上链”

到底什么是区块链?烟台大学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李文卓教授的介绍,更容易理解。他说,从技术层面来看,区块链涉及数学、密码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编程等很多技术问题,不好理解。但越过具体技术层面,从应用视角来理解区块链就容易了,它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的记账系统,具有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追溯等特点。这些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从而创造了信任基础。

理论上,区块链拥有巨大的应用场景。但是,放眼全国,真正实现区块链落地应用的并不多见。

在牟平区大窑街道东山北头村村民曲树录的养殖场里,8000多头长势喜人的貂和狐狸已经“上链”。养殖户通过“农产品直报APP”上报产量等生产信息,这些信息和来自其他部门的管理数据均被存储在区块链里,不能被篡改。“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实现了两个目标,一是上链数据可追溯,从而监管发票开具行为;二是上链信息不可篡改,从而鼓励诚信行为。”市税务局信息中心主任陈海青介绍,这款“区块链+税收监管”软件项目已于今年9月19日投产试运行,目前已有100多个养殖户“上链”。

为支持涉农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国家推出了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的一系列税收优惠和减税降费政策。然而,由于诚信体系不完善、税收监管难度大等客观原因,这些优惠政策难以真正落实到农业生产者身上。“借助区块链这一应用,将建立农业生产者‘自主登记、自主提报、自我信用担保’的运行模式,达到‘真实身份、真实票据、真实业务’的管理效果,有效落实国家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市税务局局长郑舒东介绍,下步我市将在苹果等烟台农产品上推广这一应用,进一步促进纳税遵从,助力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

落地契机电子发票覆盖率全国领先

其实,早在2018年,市税务局与同济大学区块链研究团队不谋而合,共同研发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在2018年11月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市税务局展示了这套管理模式,获得大会“特别组织奖”和“特别设计奖”两个奖项。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理事会会长黄竞仪说:“烟台市税务局积极参与开发的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为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领域真正落地应用趟出了一条可实践、可复制的新路子。”

烟台之所以能在区块链应用上走在全国前列,源于我市电子发票覆盖率全国领先。我市使用税控发票的纳税人中,开具电子发票的占比超过96%,户数占全省85%。电子发票使用方便、节省社会成本,是数据经济的基础,但在推行初期存在着重复打印报销等问题。“探讨解决问题时,我们发现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仅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还力不从心。”陈海青清楚地记得他是怎么研究上了区块链。

同济大学区块链研究团队之所以愿意和市税务局共同探索解决电子发票推行问题,是因为他们当时正在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缺少流通领域的可信凭证信息发愁,而能直接“上链”的电子发票,则可将农产品质量管理信息和流通信息串起来,形成从种植养殖、收购、生产、运输到销售的质量追溯完整链条。“我市的电子发票开具量和覆盖率全国领先,双方一拍即合。”郑舒东自豪地说。

这套基于“区块链+税务+农产品质量监督”的新型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比企业自建的传统质量追溯条码等方式更具公信力,可有效防止假冒产品“上链”,还能规范企业开具发票行为。该项目已于2018年10月完成前期开发验证和试点运行。今年5月,市税务局启动了小规模试运行和配套工作方案验证等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协同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同济大学和烟台大学等单位积极争取更高层次的项目立项,进一步推进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郑舒东透露。

厚积薄发涉税信息集中收纳起步早

区块链技术的基础是海量数据信息。没有数据,区块链只能空转,不产生实际效能,这也是区块链技术从“概念”变成“现实”的障碍之一。

区块链技术能在烟台率先实现落地应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市税务系统十几年前就开始的涉税数据集约管理工作。“这是我们厚积薄发的结果。”郑舒东说。2004年,我市税务系统就建起了“数据仓库”,将散落在各级税务部门的涉税信息集中收纳,后又搭建了大数据平台。正是基于这些基础性工作,烟台才有了全国首创的“智慧税务综合体”。

较早树立的大数据意识,加上始终将核心应用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坚持,让烟台税务走在了区块链技术应用前沿。陈海青向记者介绍:“跟一般政府或部门‘大外包’的购买服务方式不同,我们自己的技术人员深度参与研发,提出需求框架,进行技术选型,我们掌握技术研发应用的主导权,外聘专家只提供相应服务,所以我们的技术体系一脉相承,还能根据需求随时更新升级。”

区块链未来已来,应用空间无限。“区块链尚在早期发展阶段,我们的应用实践也只能算刚刚起步,我们将在不断积累区块链技术应用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更多更丰富的应用场景,与烟台市税务部门一起,为加强税收监管、构建诚信社会、助力烟台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同济大学顾伟楠教授说。

转载声明:本文 由CoinON抓取收录,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CoinON资讯立场,CoinON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若以此作为投资依据,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11月4日 下午1:47
下一篇 2019年11月4日 下午1:48

相关推荐

“发票”助力区块链在烟台落地,从“概念”变成“现实”——— 烟台区块链“现形记”

星期一 2019-11-04 13:48:02

“发票”助力区块链在烟台落地,从“概念”变成“现实”——— 烟台区块链“现形记”

本文来源:烟台日报

这几天,“区块链”很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最高层的前瞻判断,让区块链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提起区块链,很多人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这个词很火,谈到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一定漏不了区块链;陌生,是因为没见过区块链的应用场景,没有真切感受。

10月31日,在市税务局智慧税务监控指挥中心大屏幕上,记者看到了真真切切的区块链应用场景。农户以“上链者”身份提报的生产经营、发票开具等信息都在税务部门建立的“区块链”里,可实时监控。“区块链+税务”在烟台的实际应用,让区块链技术现出“真形”。这一落地应用,获得农业农村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的高度评价。

应用场景农户养殖信息“上链”

到底什么是区块链?烟台大学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李文卓教授的介绍,更容易理解。他说,从技术层面来看,区块链涉及数学、密码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编程等很多技术问题,不好理解。但越过具体技术层面,从应用视角来理解区块链就容易了,它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的记账系统,具有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追溯等特点。这些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从而创造了信任基础。

理论上,区块链拥有巨大的应用场景。但是,放眼全国,真正实现区块链落地应用的并不多见。

在牟平区大窑街道东山北头村村民曲树录的养殖场里,8000多头长势喜人的貂和狐狸已经“上链”。养殖户通过“农产品直报APP”上报产量等生产信息,这些信息和来自其他部门的管理数据均被存储在区块链里,不能被篡改。“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实现了两个目标,一是上链数据可追溯,从而监管发票开具行为;二是上链信息不可篡改,从而鼓励诚信行为。”市税务局信息中心主任陈海青介绍,这款“区块链+税收监管”软件项目已于今年9月19日投产试运行,目前已有100多个养殖户“上链”。

为支持涉农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国家推出了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的一系列税收优惠和减税降费政策。然而,由于诚信体系不完善、税收监管难度大等客观原因,这些优惠政策难以真正落实到农业生产者身上。“借助区块链这一应用,将建立农业生产者‘自主登记、自主提报、自我信用担保’的运行模式,达到‘真实身份、真实票据、真实业务’的管理效果,有效落实国家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市税务局局长郑舒东介绍,下步我市将在苹果等烟台农产品上推广这一应用,进一步促进纳税遵从,助力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

落地契机电子发票覆盖率全国领先

其实,早在2018年,市税务局与同济大学区块链研究团队不谋而合,共同研发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在2018年11月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市税务局展示了这套管理模式,获得大会“特别组织奖”和“特别设计奖”两个奖项。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理事会会长黄竞仪说:“烟台市税务局积极参与开发的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为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领域真正落地应用趟出了一条可实践、可复制的新路子。”

烟台之所以能在区块链应用上走在全国前列,源于我市电子发票覆盖率全国领先。我市使用税控发票的纳税人中,开具电子发票的占比超过96%,户数占全省85%。电子发票使用方便、节省社会成本,是数据经济的基础,但在推行初期存在着重复打印报销等问题。“探讨解决问题时,我们发现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仅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还力不从心。”陈海青清楚地记得他是怎么研究上了区块链。

同济大学区块链研究团队之所以愿意和市税务局共同探索解决电子发票推行问题,是因为他们当时正在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缺少流通领域的可信凭证信息发愁,而能直接“上链”的电子发票,则可将农产品质量管理信息和流通信息串起来,形成从种植养殖、收购、生产、运输到销售的质量追溯完整链条。“我市的电子发票开具量和覆盖率全国领先,双方一拍即合。”郑舒东自豪地说。

这套基于“区块链+税务+农产品质量监督”的新型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比企业自建的传统质量追溯条码等方式更具公信力,可有效防止假冒产品“上链”,还能规范企业开具发票行为。该项目已于2018年10月完成前期开发验证和试点运行。今年5月,市税务局启动了小规模试运行和配套工作方案验证等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协同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同济大学和烟台大学等单位积极争取更高层次的项目立项,进一步推进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郑舒东透露。

厚积薄发涉税信息集中收纳起步早

区块链技术的基础是海量数据信息。没有数据,区块链只能空转,不产生实际效能,这也是区块链技术从“概念”变成“现实”的障碍之一。

区块链技术能在烟台率先实现落地应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市税务系统十几年前就开始的涉税数据集约管理工作。“这是我们厚积薄发的结果。”郑舒东说。2004年,我市税务系统就建起了“数据仓库”,将散落在各级税务部门的涉税信息集中收纳,后又搭建了大数据平台。正是基于这些基础性工作,烟台才有了全国首创的“智慧税务综合体”。

较早树立的大数据意识,加上始终将核心应用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坚持,让烟台税务走在了区块链技术应用前沿。陈海青向记者介绍:“跟一般政府或部门‘大外包’的购买服务方式不同,我们自己的技术人员深度参与研发,提出需求框架,进行技术选型,我们掌握技术研发应用的主导权,外聘专家只提供相应服务,所以我们的技术体系一脉相承,还能根据需求随时更新升级。”

区块链未来已来,应用空间无限。“区块链尚在早期发展阶段,我们的应用实践也只能算刚刚起步,我们将在不断积累区块链技术应用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更多更丰富的应用场景,与烟台市税务部门一起,为加强税收监管、构建诚信社会、助力烟台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同济大学顾伟楠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