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蜀宁:论价值储藏是货币的核心职能

货币的核心职能是价值储藏,正是因为货币具有价值储藏这一基本职能,才使得货币成为交换媒介,并具有其他的一些附属职能。

洪蜀宁:论价值储藏是货币的核心职能

近百年来,经济学界已经约定俗成地把货币认定为是一种交换媒介,而忽视了货币的价值理论,正是这样的错误导致了温和通胀论占据了主流地位。笔者认为,货币的核心职能是价值储藏,正是因为货币具有价值储藏这一基本职能,才使得货币成为交换媒介,并具有其他的一些附属职能。正确认识价值储藏的重要意义,是构建正确货币理论的思想基础,一个好的货币必定是值得民众持有而非急于花费出去的货币。

商品的价值来源于交换时的主观需求

要理解什么是价值储藏,首先要搞清楚货币价值的来源。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那么,商品的价值又是什么呢?

米塞斯认为:“价值是行动人赋予终极目的的重要性。价值不是固有的,它不存在于物件之中。它存在于我们心里;它是人对其所处环境之条件的反应方式。”商品的价值是人对商品的主观需求的反映,而不是商品本身固有的客观实在。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购买者看中的不是构成商品的材料(即通常所说的内在价值)或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劳动价值论),也不是商品本身具备的功能和特性(使用价值)有多么的炫目和高级,而是这些功能和特性对满足自己需求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同样一把梳子,在妇女眼中可能价值很高,而在和尚眼中则与废品无异。

因此,商品的价值不是恒定不变的,是因人、因时、因事而时刻变化的。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商品交换有了可能。甲之所以愿意用一头牛交换乙的三只羊,并非因为一头牛的内在价值正好等于三只羊的内在价值,而是因为在此时此刻,渴望吃羊肉的甲认为三只羊比一头牛更能满足他的胃口(3羊的价值>1牛),而刚刚播完种的乙恰恰觉得一头可以犁地的牛要比三只孱弱的羊有用得多(3羊的价值<1牛),于是一笔双方皆满意的“不等价”交换成功实现了,而上述2个看似矛盾的不等式也同时成立。试想一下,如果甲乙双方对牛和羊的价值看法是一致的,这笔交易还能完成吗?

货币也具有同样的主观价值

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同样体现在人的主观需求之上,所谓货币的交换价值并不独立存在。与物物交换一样,在货币交换过程中,交易双方对交换物价值的看法是不一致的。甲用一两黄金向乙购买一头牛,只有在甲认为牛对于自己的价值高于一两黄金、同时乙认为牛对于自己的价值低于一两黄金时才能完成交易。由于交换过程的不等价性,将货币称为“一般等价物”是极其错误的。

普通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其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功能和特性,而货币的价值则来源于交换过程。通过商品交换,人们为货币赋予了特殊的价值,这种价值与货币本身的、非交换用途的功能和特性并不相关。例如黄金虽然具有一定的工业用途,但黄金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其作为货币在交换中的作用,而与其工业用途无关。信用货币本身几乎完全没有实际用途,但其在市场活动中仍然可以具有很高的价值。主流经济学理论将这种现象解释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但无法说清楚这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种区分实在是没有必要的。价值只有一个,就是人们的“主观价值”。

价值储藏是货币的核心职能

一般认为,货币的职能有交换媒介、支付手段、价值储藏、价值尺度、世界货币等,其中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货币最基本的职能、也是最核心的职能是价值储藏,其它职能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人们之所以在商品交换中愿意使用货币这种间接交换方式,正是因为货币具有价值,可以用来完成当前以及将来的商品交换。人们之所以使用货币进行交换而不再采用物物交换方式,是因为货币具有稀缺性、安全性、耐损性、高流动性、“无用性”等优点,在相当大范围内达成共识后,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相对一致的主观价值。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正是由于金银在实际生活中的“无用性”,不会因人们的喜好不同而发生价值变动,才使得它们的价值能够在全球达成一致。这也是金、银而非铁、木等具备广泛用途的商品成为世界货币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货币出现之前,人们储藏食品、工具等各种物品来保存无法完全消费的生产剩余,就像松鼠储藏过冬的松果一样。但这些物品由于易损耗、单位价值低、价值波动大、流动性差等问题,很难避免储藏物的价值损失,而货币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便利且保值的价值储藏手段,从而成为价值储藏的主要手段。无论货币的形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一点都是始终不变的。如果人们无需储藏多余生产出来的价值,那么就不会产生商品交换的需求,也就不会出现货币,因此我们说价值储藏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正是由于货币本身储存了价值,它才可以用于交换其它商品,因为一个毫无价值的物品是无法参与商品交换过程的,因为它无法同时满足前述商品交换过程的两个不等式。这就是货币交换媒介职能的来源。同样地,货币的其它职能都是从价值储藏和交换媒介职能派生而来。

忽视货币价值储藏职能的危害

货币的核心职能是价值储藏,这一点在信用货币普及前是完全没有争议的,传统守财奴的形象就是临死也要抱着黄金不撒手的。在信用货币尤其是法定货币出现后,由于毫无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法定货币渐渐垄断了货币市场,人们对货币职能的认识开始出现了偏差,都误以为法定货币是没有价值的,因此无法用来储存价值,仅仅把货币当成了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甚至进而排斥金银等非法定货币的货币属性。

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货币本身的价值便变得不那么重要,通货膨胀有益论开始出现。主流经济学理论认为,适度的通胀可以促进货币流通,从而鼓励商品交换、刺激经济增长。从纯粹理论上来讲,这是没错的,但如何把握好这个“适度”,就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了,还涉及到人性、政治、社会等因素,从而变得极其复杂而不可控。几十年来,所有的恶性通胀事件都起始于“适度”通胀,给世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结语:重新认识货币价值储藏职能

因此,必须重新认识货币的价值储藏职能的重要性,才能避免通货膨胀政策的延续。适度的通缩可以增强货币的价值储藏优势,只有一个值得长期储存的货币,才能给民众带来经济安全感,在这个基础上,人们才愿意进行理性消费、理性投资,确保国民经济良性、有序、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洪蜀宁,来源微信公众号乐生活与爱IT。禁止未经授权和许可的转载、引用以及洗稿行为。文中所提的项目、人物,与小辣椒区块链不存在利益关系。另,作者观点不代表小辣椒区块链态度。

洪蜀宁:论价值储藏是货币的核心职能

转载声明:本文 由CoinON抓取收录,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CoinON资讯立场,CoinON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若以此作为投资依据,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1月19日 下午5:53
下一篇 2019年1月19日 下午5:57

相关推荐

洪蜀宁:论价值储藏是货币的核心职能

星期六 2019-01-19 17:55:09

洪蜀宁:论价值储藏是货币的核心职能

近百年来,经济学界已经约定俗成地把货币认定为是一种交换媒介,而忽视了货币的价值理论,正是这样的错误导致了温和通胀论占据了主流地位。笔者认为,货币的核心职能是价值储藏,正是因为货币具有价值储藏这一基本职能,才使得货币成为交换媒介,并具有其他的一些附属职能。正确认识价值储藏的重要意义,是构建正确货币理论的思想基础,一个好的货币必定是值得民众持有而非急于花费出去的货币。

商品的价值来源于交换时的主观需求

要理解什么是价值储藏,首先要搞清楚货币价值的来源。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那么,商品的价值又是什么呢?

米塞斯认为:“价值是行动人赋予终极目的的重要性。价值不是固有的,它不存在于物件之中。它存在于我们心里;它是人对其所处环境之条件的反应方式。”商品的价值是人对商品的主观需求的反映,而不是商品本身固有的客观实在。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购买者看中的不是构成商品的材料(即通常所说的内在价值)或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劳动价值论),也不是商品本身具备的功能和特性(使用价值)有多么的炫目和高级,而是这些功能和特性对满足自己需求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同样一把梳子,在妇女眼中可能价值很高,而在和尚眼中则与废品无异。

因此,商品的价值不是恒定不变的,是因人、因时、因事而时刻变化的。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商品交换有了可能。甲之所以愿意用一头牛交换乙的三只羊,并非因为一头牛的内在价值正好等于三只羊的内在价值,而是因为在此时此刻,渴望吃羊肉的甲认为三只羊比一头牛更能满足他的胃口(3羊的价值>1牛),而刚刚播完种的乙恰恰觉得一头可以犁地的牛要比三只孱弱的羊有用得多(3羊的价值<1牛),于是一笔双方皆满意的“不等价”交换成功实现了,而上述2个看似矛盾的不等式也同时成立。试想一下,如果甲乙双方对牛和羊的价值看法是一致的,这笔交易还能完成吗?

货币也具有同样的主观价值

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同样体现在人的主观需求之上,所谓货币的交换价值并不独立存在。与物物交换一样,在货币交换过程中,交易双方对交换物价值的看法是不一致的。甲用一两黄金向乙购买一头牛,只有在甲认为牛对于自己的价值高于一两黄金、同时乙认为牛对于自己的价值低于一两黄金时才能完成交易。由于交换过程的不等价性,将货币称为“一般等价物”是极其错误的。

普通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其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功能和特性,而货币的价值则来源于交换过程。通过商品交换,人们为货币赋予了特殊的价值,这种价值与货币本身的、非交换用途的功能和特性并不相关。例如黄金虽然具有一定的工业用途,但黄金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其作为货币在交换中的作用,而与其工业用途无关。信用货币本身几乎完全没有实际用途,但其在市场活动中仍然可以具有很高的价值。主流经济学理论将这种现象解释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但无法说清楚这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种区分实在是没有必要的。价值只有一个,就是人们的“主观价值”。

价值储藏是货币的核心职能

一般认为,货币的职能有交换媒介、支付手段、价值储藏、价值尺度、世界货币等,其中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货币最基本的职能、也是最核心的职能是价值储藏,其它职能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人们之所以在商品交换中愿意使用货币这种间接交换方式,正是因为货币具有价值,可以用来完成当前以及将来的商品交换。人们之所以使用货币进行交换而不再采用物物交换方式,是因为货币具有稀缺性、安全性、耐损性、高流动性、“无用性”等优点,在相当大范围内达成共识后,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相对一致的主观价值。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正是由于金银在实际生活中的“无用性”,不会因人们的喜好不同而发生价值变动,才使得它们的价值能够在全球达成一致。这也是金、银而非铁、木等具备广泛用途的商品成为世界货币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货币出现之前,人们储藏食品、工具等各种物品来保存无法完全消费的生产剩余,就像松鼠储藏过冬的松果一样。但这些物品由于易损耗、单位价值低、价值波动大、流动性差等问题,很难避免储藏物的价值损失,而货币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便利且保值的价值储藏手段,从而成为价值储藏的主要手段。无论货币的形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一点都是始终不变的。如果人们无需储藏多余生产出来的价值,那么就不会产生商品交换的需求,也就不会出现货币,因此我们说价值储藏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正是由于货币本身储存了价值,它才可以用于交换其它商品,因为一个毫无价值的物品是无法参与商品交换过程的,因为它无法同时满足前述商品交换过程的两个不等式。这就是货币交换媒介职能的来源。同样地,货币的其它职能都是从价值储藏和交换媒介职能派生而来。

忽视货币价值储藏职能的危害

货币的核心职能是价值储藏,这一点在信用货币普及前是完全没有争议的,传统守财奴的形象就是临死也要抱着黄金不撒手的。在信用货币尤其是法定货币出现后,由于毫无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法定货币渐渐垄断了货币市场,人们对货币职能的认识开始出现了偏差,都误以为法定货币是没有价值的,因此无法用来储存价值,仅仅把货币当成了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甚至进而排斥金银等非法定货币的货币属性。

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货币本身的价值便变得不那么重要,通货膨胀有益论开始出现。主流经济学理论认为,适度的通胀可以促进货币流通,从而鼓励商品交换、刺激经济增长。从纯粹理论上来讲,这是没错的,但如何把握好这个“适度”,就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了,还涉及到人性、政治、社会等因素,从而变得极其复杂而不可控。几十年来,所有的恶性通胀事件都起始于“适度”通胀,给世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结语:重新认识货币价值储藏职能

因此,必须重新认识货币的价值储藏职能的重要性,才能避免通货膨胀政策的延续。适度的通缩可以增强货币的价值储藏优势,只有一个值得长期储存的货币,才能给民众带来经济安全感,在这个基础上,人们才愿意进行理性消费、理性投资,确保国民经济良性、有序、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洪蜀宁,来源微信公众号乐生活与爱IT。禁止未经授权和许可的转载、引用以及洗稿行为。文中所提的项目、人物,与小辣椒区块链不存在利益关系。另,作者观点不代表小辣椒区块链态度。

洪蜀宁:论价值储藏是货币的核心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