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本月三度发文,央媒齐发声聚焦区块链乱象,全国掀起整顿潮 | 号精选

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央媒纷纷进行报道,发文聚焦行业乱象,呼吁行业合规化发展。Bplus(ID:BplusSG)通过梳理中央和主流媒体对区块链监管的公开报道,把握舆论风向,透视行业问题,聚焦监管动态。

​近日来,打着区块链旗号传销诈骗、炒作数字货币“割韭菜”、发行毫无价值的“空气币”等区块链乱象再次受到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监管机构再次明确监管态度,重拳出击,开展针对交易所和虚拟货币的风险提示和摸排整治。

随之而来的,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央媒纷纷对此进行报道,发文聚焦行业乱象,呼吁行业合规化发展。Bplus(ID:BplusSG)通过梳理中央和主流媒体对区块链监管的公开报道,把握舆论风向,透视行业问题,聚焦监管动态。 

央行本月三度发文,央媒齐发声聚焦区块链乱象,全国掀起整顿潮 | 号精选

央行本月三度发文,加大打击虚拟货币交易 

中国人民银行罕见地在近半个月内三度发文,一方面提醒公众警惕冒用人民银行名义炒作“DC/EP”或“DCEP”的行为,另一方面明确提及加大监管防控力度、打击虚拟货币交易。

央行本月三度发文,央媒齐发声聚焦区块链乱象,全国掀起整顿潮 | 号精选中央人民银行/图源网络 

11月13日,央行发布公告称,目前网传所谓法定数字货币发行,以及个别机构冒用人民银行名义推出“DC/EP”或“DCEP”在资产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的行为,可能涉及诈骗和传销,请广大公众提高风险意识,不偏信轻信,防范利益受损。 

11月22日,央行上海总部发文指出,上海市金融稳定联席会议办公室、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继续贯彻落实《公告》要求,对辖内虚拟货币业务活动进行持续监测,一经发现立即处置,打早打小,防患于未然。 

11月25日,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对2018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指出,2018年以来,国内173家虚拟货币交易及代币发行融资平台已全部无风险退出。 

央行本月三度发文,央媒齐发声聚焦区块链乱象,全国掀起整顿潮 | 号精选

新华社:莫把区块链这部经念歪

11月24日,新华社“辛识平”栏目发文,揭露了区块链“虚火过旺”下的种种乱象,和打着区块链幌子招摇撞骗的套路。

 例如,有的人怀着爆炒心态、暴富心理,采取各种手段花式蹭热点,明明自身业务和区块链八竿子打不着,硬要安上区块链名号以大肆炒作;有的宣扬“数字货币就是区块链”“炒币获官方支持”等谬论,热炒比特币、归零币、空气币等。更有甚者,包装出所谓“区块链养猪”“区块链鸡肉”“区块链走路”等项目,挂羊头卖狗肉,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 

新华社指出,这些不仅损害了大众利益,更污染了区块链行业生态。倘若任由乱象丛生、坏了风气,让投机取巧者大行其道、踏实做事者举步维艰,势必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严重阻碍区块链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新华社还指出区块链不等于虚拟货币,需要正确引导区块链合理探索。 数字加密货币依托区块链技术而生,但区块链技术并不等于炒作虚拟货币。业内专家表示,要高度重视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让其在解决金融服务的难点、痛点上切实发挥作用。

央行本月三度发文,央媒齐发声聚焦区块链乱象,全国掀起整顿潮 | 号精选

央行上海总部科普漫画:发展区块链技术,远离虚拟货币炒作!

而目前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探索仍处于早期阶段,部分应用落地仍面临诸多难题,风险不可忽视,需要稳妥推进。 

首先,数据在“上链”前真实性难以保证,大量区块链数据的真实性,还得依靠中心化的可信第三方信息中介来验真。其次,区块链运行效率较低, 不适应一些高频的支付场景,难以满足支付需求。此外,区块链应用仍然存在安全稳定、隐私保护、责任认定、合规风险等多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底层技术发展还有待成熟。

新华社提到,下一步,监管部门要加强区块链技术规范和引导,引导区块链技术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推升协同效率、建立可信体系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央行本月三度发文,央媒齐发声聚焦区块链乱象,全国掀起整顿潮 | 号精选

人民日报:监管和防骗普及要双管齐下 

11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小心!有人借区块链之名行骗》的文章,报道了典型的区块链乱象。除了披“区块链”外衣炒作数字货币, 还有一些假借区块链之名、行传销诈骗之实的恶行死灰复燃。

在曝光的假借区块链传销、集资诈骗的案例中,“拉人头”的特征十分明显。他们往往利用大众不熟悉区块链但听说过比特币“造富神话”的心理,为非法行为披上“时髦”外衣,承诺低投入、高收益,发展下线回报更高,不明真相者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央行本月三度发文,央媒齐发声聚焦区块链乱象,全国掀起整顿潮 | 号精选

谨防区块链传销与诈骗/图源网络

另外,还有不少上市公司有意搭上区块链这班快车。据统计,3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超过500家自称同区块链有关联,但真正披露具体区块链业务内容且属实的只有不到40家。“蹭热点”现象十分突出。 

针对这些乱象,人民日报表示,除了加大区块链知识的普及,更关键的是监管也要与时俱进。 尽管这几年针对数字货币炒作、滥发币、传销诈骗的监管从未放松,但由于区块链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在法律上仍处于空白状态,传统监管方式目前看存在不小困难。 

当然,一些政府部门“谈区块链色变”同样不可取。火币集团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马天元认为,区块链正在广泛地与实体经济结合,并在物联网、智能制造、用户征信等各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只有善加利用,才能真正将潜能发挥出来。 金融分析师肖磊提醒,在区块链应用的商业模式尚未成熟时,要防止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借政策支持成为新的资本“黑洞”,杜绝盲目及跟风投资。 

央行本月三度发文,央媒齐发声聚焦区块链乱象,全国掀起整顿潮 | 号精选

中国证券报:境内境外风险管控需联动
 

中国证券报11月23号发文《严禁虚拟货币借区块链之名炒作》,文章表示,对这些违法违规现象,秉承即刻处置的原则。

 一方面,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以区块链名义开展的各类非法集资活动进行风险提示,组织各地开展清理整顿。此前各地整治办已接到通知,各地全面排查属地的区块链或借助区块链开展虚拟货币炒作活动最新情况。如有问题,及时地打早打小。

 另一方面,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和应急中心进行全网搜排,对一些新冒头的境内虚拟货币交易场所、首次代币发行(ICO)活动,以及境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进行及时处置。同时,也给主要支付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下发通知,要求从支付结算环节加强排查清理。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相关监管部门一共关闭境内新发现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6家,分7批技术处置“出海”虚拟货币交易平台203家。两家非银行支付机构微信和支付宝共关闭支付账户近万个。 另外,指导微信关闭约300个可连接炒币服务的小程序和公众号。对某些“币圈”颇有“名声”的虚拟货币交易网站,一旦发现有违法违规现象,也将立即予以处置。 

目前,社会各界对虚拟货币或以虚拟货币为名的违法犯罪活动的共识正在进一步加深,包括刑事手段介入及各部门协调联动会进一步加强。

当前对境内虚拟货币交易场所管控非常严,各地都已建立技术搜排系统,部分地区金融办和应急中心也建立实时技术接口。应急中心会定期搜排本地存在问题的网站,即刻发现,即刻处理。就支付环节而言,支付宝和腾讯建立专门工作团队,定期搜排,将不断加强此方面技术升级。

 对交易市场在境外的情况,报道表示期待在虚拟货币领域建立监管协同机制,但由于各国监管“水位”不同,也需要一定过程。不过,基于保护境内投资人的角度,监管部门也采取一些相应的管控措施。 

央行本月三度发文,央媒齐发声聚焦区块链乱象,全国掀起整顿潮 | 号精选

 法制日报:刹住借区块链炒作虚拟货币的歪风

11月26日,法制日报头版刊文《刹住借区块链炒作虚拟货币的歪风》。

文章报道了最新消息,广东省深圳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出关于防范虚拟货币非法活动的风险提示。与此同时,北京警方一举破获非法数字货币交易所BISS诈骗案,抓捕犯罪嫌疑人数十人。 

随着近期区块链技术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一些组织和机构又开始蹭区块链的热度,打着区块链旗号进行虚拟货币的推广宣传,包括比特币在内的虚拟货币价格开始飙升,国家将放松对虚拟货币监管的言论也是对投资者的误导,为不实消息。 

央行本月三度发文,央媒齐发声聚焦区块链乱象,全国掀起整顿潮 | 号精选

经济观察报社论:警惕地方拿区块链“割韭菜” 

经济观察报11月22日发文《警惕地方拿区块链“割韭菜”》,文章表示,最近的区块链乱象不管接受不接受,都需要承认这是一项前沿技术进入现实生活时必然遭遇的场景。

新技术落地总是伴随泡沫。这一点几乎无可避免。甚至可以说,正是在投资泡沫中,才从千百条路中找到一条正确的通向未来的路。这是试错的代价,也是新技术演进过程中很难规避的成本。 对此,应该吸取P2P监管中的经验和教训,强化监管协同,加快补足短板,避免监管空白和盲区。 

央行本月三度发文,央媒齐发声聚焦区块链乱象,全国掀起整顿潮 | 号精选                                                                                P2P暴雷/图源网络

首先,监管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行政之手和财政扶持资金的去向,拒绝不科学的拍脑袋决策和急功近利的盲目扶持。 

还要注意的是,不要夸大或迷信区块链的功能。从2009年比特币网络上线至今,除了加密货币发行和交易外,区块链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项技术创新对金融体系产生过颠覆性影响,区块链也不会例外”。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最近也提出,“要正确认识区块链技术的适用场景,也不是所有的数据都需要上链。”当我们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时,这样的冷静和理性难能可贵,也值得认真对待。 

结语

在区块链这场技术变革中,泥沙俱下裹挟着怀揣财富梦想的投资者。想要遏制行业乱象,引导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监管之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日,从中央到各地方政府严打虚拟货币交易,监管力度既震慑了非法炒作区块链的行为,也向市场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区块链决不等同于虚拟货币,国家对虚拟货币的政策不会改变,监管部门打击虚拟货币炒作和虚拟货币交易场所的态度也不会改变。 

监管部门明确的态度、严厉的措施,无疑整肃了当前一些地方借区块链炒作虚拟货币的歪风,也进一步体现了国家法律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转载声明:本文 由CoinON抓取收录,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CoinON资讯立场,CoinON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若以此作为投资依据,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11月27日 下午12:41
下一篇 2019年11月27日 下午12:42

相关推荐

央行本月三度发文,央媒齐发声聚焦区块链乱象,全国掀起整顿潮 | 号精选

星期三 2019-11-27 12:41:56

​近日来,打着区块链旗号传销诈骗、炒作数字货币“割韭菜”、发行毫无价值的“空气币”等区块链乱象再次受到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监管机构再次明确监管态度,重拳出击,开展针对交易所和虚拟货币的风险提示和摸排整治。

随之而来的,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央媒纷纷对此进行报道,发文聚焦行业乱象,呼吁行业合规化发展。Bplus(ID:BplusSG)通过梳理中央和主流媒体对区块链监管的公开报道,把握舆论风向,透视行业问题,聚焦监管动态。 

央行本月三度发文,央媒齐发声聚焦区块链乱象,全国掀起整顿潮 | 号精选

央行本月三度发文,加大打击虚拟货币交易 

中国人民银行罕见地在近半个月内三度发文,一方面提醒公众警惕冒用人民银行名义炒作“DC/EP”或“DCEP”的行为,另一方面明确提及加大监管防控力度、打击虚拟货币交易。

央行本月三度发文,央媒齐发声聚焦区块链乱象,全国掀起整顿潮 | 号精选中央人民银行/图源网络 

11月13日,央行发布公告称,目前网传所谓法定数字货币发行,以及个别机构冒用人民银行名义推出“DC/EP”或“DCEP”在资产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的行为,可能涉及诈骗和传销,请广大公众提高风险意识,不偏信轻信,防范利益受损。 

11月22日,央行上海总部发文指出,上海市金融稳定联席会议办公室、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继续贯彻落实《公告》要求,对辖内虚拟货币业务活动进行持续监测,一经发现立即处置,打早打小,防患于未然。 

11月25日,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对2018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指出,2018年以来,国内173家虚拟货币交易及代币发行融资平台已全部无风险退出。 

央行本月三度发文,央媒齐发声聚焦区块链乱象,全国掀起整顿潮 | 号精选

新华社:莫把区块链这部经念歪

11月24日,新华社“辛识平”栏目发文,揭露了区块链“虚火过旺”下的种种乱象,和打着区块链幌子招摇撞骗的套路。

 例如,有的人怀着爆炒心态、暴富心理,采取各种手段花式蹭热点,明明自身业务和区块链八竿子打不着,硬要安上区块链名号以大肆炒作;有的宣扬“数字货币就是区块链”“炒币获官方支持”等谬论,热炒比特币、归零币、空气币等。更有甚者,包装出所谓“区块链养猪”“区块链鸡肉”“区块链走路”等项目,挂羊头卖狗肉,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 

新华社指出,这些不仅损害了大众利益,更污染了区块链行业生态。倘若任由乱象丛生、坏了风气,让投机取巧者大行其道、踏实做事者举步维艰,势必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严重阻碍区块链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新华社还指出区块链不等于虚拟货币,需要正确引导区块链合理探索。 数字加密货币依托区块链技术而生,但区块链技术并不等于炒作虚拟货币。业内专家表示,要高度重视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让其在解决金融服务的难点、痛点上切实发挥作用。

央行本月三度发文,央媒齐发声聚焦区块链乱象,全国掀起整顿潮 | 号精选

央行上海总部科普漫画:发展区块链技术,远离虚拟货币炒作!

而目前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探索仍处于早期阶段,部分应用落地仍面临诸多难题,风险不可忽视,需要稳妥推进。 

首先,数据在“上链”前真实性难以保证,大量区块链数据的真实性,还得依靠中心化的可信第三方信息中介来验真。其次,区块链运行效率较低, 不适应一些高频的支付场景,难以满足支付需求。此外,区块链应用仍然存在安全稳定、隐私保护、责任认定、合规风险等多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底层技术发展还有待成熟。

新华社提到,下一步,监管部门要加强区块链技术规范和引导,引导区块链技术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推升协同效率、建立可信体系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央行本月三度发文,央媒齐发声聚焦区块链乱象,全国掀起整顿潮 | 号精选

人民日报:监管和防骗普及要双管齐下 

11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小心!有人借区块链之名行骗》的文章,报道了典型的区块链乱象。除了披“区块链”外衣炒作数字货币, 还有一些假借区块链之名、行传销诈骗之实的恶行死灰复燃。

在曝光的假借区块链传销、集资诈骗的案例中,“拉人头”的特征十分明显。他们往往利用大众不熟悉区块链但听说过比特币“造富神话”的心理,为非法行为披上“时髦”外衣,承诺低投入、高收益,发展下线回报更高,不明真相者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央行本月三度发文,央媒齐发声聚焦区块链乱象,全国掀起整顿潮 | 号精选

谨防区块链传销与诈骗/图源网络

另外,还有不少上市公司有意搭上区块链这班快车。据统计,3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超过500家自称同区块链有关联,但真正披露具体区块链业务内容且属实的只有不到40家。“蹭热点”现象十分突出。 

针对这些乱象,人民日报表示,除了加大区块链知识的普及,更关键的是监管也要与时俱进。 尽管这几年针对数字货币炒作、滥发币、传销诈骗的监管从未放松,但由于区块链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在法律上仍处于空白状态,传统监管方式目前看存在不小困难。 

当然,一些政府部门“谈区块链色变”同样不可取。火币集团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马天元认为,区块链正在广泛地与实体经济结合,并在物联网、智能制造、用户征信等各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只有善加利用,才能真正将潜能发挥出来。 金融分析师肖磊提醒,在区块链应用的商业模式尚未成熟时,要防止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借政策支持成为新的资本“黑洞”,杜绝盲目及跟风投资。 

央行本月三度发文,央媒齐发声聚焦区块链乱象,全国掀起整顿潮 | 号精选

中国证券报:境内境外风险管控需联动
 

中国证券报11月23号发文《严禁虚拟货币借区块链之名炒作》,文章表示,对这些违法违规现象,秉承即刻处置的原则。

 一方面,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以区块链名义开展的各类非法集资活动进行风险提示,组织各地开展清理整顿。此前各地整治办已接到通知,各地全面排查属地的区块链或借助区块链开展虚拟货币炒作活动最新情况。如有问题,及时地打早打小。

 另一方面,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和应急中心进行全网搜排,对一些新冒头的境内虚拟货币交易场所、首次代币发行(ICO)活动,以及境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进行及时处置。同时,也给主要支付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下发通知,要求从支付结算环节加强排查清理。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相关监管部门一共关闭境内新发现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6家,分7批技术处置“出海”虚拟货币交易平台203家。两家非银行支付机构微信和支付宝共关闭支付账户近万个。 另外,指导微信关闭约300个可连接炒币服务的小程序和公众号。对某些“币圈”颇有“名声”的虚拟货币交易网站,一旦发现有违法违规现象,也将立即予以处置。 

目前,社会各界对虚拟货币或以虚拟货币为名的违法犯罪活动的共识正在进一步加深,包括刑事手段介入及各部门协调联动会进一步加强。

当前对境内虚拟货币交易场所管控非常严,各地都已建立技术搜排系统,部分地区金融办和应急中心也建立实时技术接口。应急中心会定期搜排本地存在问题的网站,即刻发现,即刻处理。就支付环节而言,支付宝和腾讯建立专门工作团队,定期搜排,将不断加强此方面技术升级。

 对交易市场在境外的情况,报道表示期待在虚拟货币领域建立监管协同机制,但由于各国监管“水位”不同,也需要一定过程。不过,基于保护境内投资人的角度,监管部门也采取一些相应的管控措施。 

央行本月三度发文,央媒齐发声聚焦区块链乱象,全国掀起整顿潮 | 号精选

 法制日报:刹住借区块链炒作虚拟货币的歪风

11月26日,法制日报头版刊文《刹住借区块链炒作虚拟货币的歪风》。

文章报道了最新消息,广东省深圳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出关于防范虚拟货币非法活动的风险提示。与此同时,北京警方一举破获非法数字货币交易所BISS诈骗案,抓捕犯罪嫌疑人数十人。 

随着近期区块链技术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一些组织和机构又开始蹭区块链的热度,打着区块链旗号进行虚拟货币的推广宣传,包括比特币在内的虚拟货币价格开始飙升,国家将放松对虚拟货币监管的言论也是对投资者的误导,为不实消息。 

央行本月三度发文,央媒齐发声聚焦区块链乱象,全国掀起整顿潮 | 号精选

经济观察报社论:警惕地方拿区块链“割韭菜” 

经济观察报11月22日发文《警惕地方拿区块链“割韭菜”》,文章表示,最近的区块链乱象不管接受不接受,都需要承认这是一项前沿技术进入现实生活时必然遭遇的场景。

新技术落地总是伴随泡沫。这一点几乎无可避免。甚至可以说,正是在投资泡沫中,才从千百条路中找到一条正确的通向未来的路。这是试错的代价,也是新技术演进过程中很难规避的成本。 对此,应该吸取P2P监管中的经验和教训,强化监管协同,加快补足短板,避免监管空白和盲区。 

央行本月三度发文,央媒齐发声聚焦区块链乱象,全国掀起整顿潮 | 号精选                                                                                P2P暴雷/图源网络

首先,监管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行政之手和财政扶持资金的去向,拒绝不科学的拍脑袋决策和急功近利的盲目扶持。 

还要注意的是,不要夸大或迷信区块链的功能。从2009年比特币网络上线至今,除了加密货币发行和交易外,区块链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项技术创新对金融体系产生过颠覆性影响,区块链也不会例外”。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最近也提出,“要正确认识区块链技术的适用场景,也不是所有的数据都需要上链。”当我们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时,这样的冷静和理性难能可贵,也值得认真对待。 

结语

在区块链这场技术变革中,泥沙俱下裹挟着怀揣财富梦想的投资者。想要遏制行业乱象,引导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监管之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日,从中央到各地方政府严打虚拟货币交易,监管力度既震慑了非法炒作区块链的行为,也向市场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区块链决不等同于虚拟货币,国家对虚拟货币的政策不会改变,监管部门打击虚拟货币炒作和虚拟货币交易场所的态度也不会改变。 

监管部门明确的态度、严厉的措施,无疑整肃了当前一些地方借区块链炒作虚拟货币的歪风,也进一步体现了国家法律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