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2019券商十大事件盘点,区块链助力资管业务

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正在渗透到券商资管越来越多的实际业务中。

中国基金报:2019券商十大事件盘点,区块链助力资管业务

记者  张莉 章子林

2019年,在资管新规的影响下,券商资管行业迎来深刻变化。一方面,通道类业务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资管规模遭遇收缩,同时主动管理能力成为各家机构竞争新打法。另一方面,公募化集合改造落地、企业ABS产品创新、权益ETF上市、科创类资管密集发行,券商资管领域多点开花,行业重构和生态优化并行。本期“回顾2019”系列,就券商资管十大事件进行盘点。

一、去通道猛烈

资管规模大缩水

在资管去通道的大背景下,券商资管的规模面临大幅缩水的态势。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披露,截至今年10月,证券公司资管规模已经持续缩水至10.01万亿。相比此前高峰时期超18万亿的规模,目前券商资管的存量已经接近腰斩。

而从产品发行情况看,券商系资管产品发行也遭遇了寒冬。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3日,今年券商资管发行产品总数为5687只,发行份额为1110.80亿元,相比去年发行产品总数下降两成。而2017年高峰期券商资管产品发行数超过万只,如今产品数量和份额则直接下降44%和57%。

受规模缩水和产品发行降温的影响,券商资管的业绩也难言乐观。今年上半年,券商资管业务总体收入为198.57亿元,业务利润率为58%。但其中有超20家券商资管净利同比出现下降,其中6家机构净利降幅超60%,降幅最大的券商资管业务已经出现了明显亏损,同比降幅超6倍。

不过,在这一轮去通道的行业压力下,仍有头部机构业绩逐步稳定和显现出来。以最新11月券商资管成绩单来看,华泰资管在营收、净利和净资产三大指标上领先同行,而东证资管和招证资管以超60%的业务利润率表现突出,行业分化格局显现。 

在业内人士看来,去通道、降杠杆仍将是未来资管行业主旋律,券商资管规模可能仍会持续收缩,通道类业务退出历史舞台,而主动管理规模则需要成为机构之间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未来行业分化明显,中小券商资管机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显著。

二、股票类产品逆袭

主动管理规模占比提升

在资管新规的影响下,通道类、现金类业务逐步收缩,券商方位发力主动管理,券商资管内部也加快了业务调整布局,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成为券商资管转型的关键。

尽管券商资管产品整体发行遇冷,但从产品结构来看,股票类券商资管产品发行却迎来逆袭。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3日,今年股票型资管产品发行数量高达52只,相比去年增加了36只,发行份额达到29.6亿份,相比2017年高峰期仍增长35%以上。

而从主动管理规模占比情况来看,2019年,股票型和债券型发行规模占总体发行规模已经达到了72%,而2017年和2018年主动管理规模占比分别为55%和57%,占比提升明显。

多家券商在2019半年报中明确表示,将积极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比如中信证券表示“不断做大主动管理规模,推动长期资金管理规模的稳健增长”;广发证券表示“稳步推进主动管理等更有质量的内涵式增长转型工作”;东方证券表示“巩固和提升主动权益类、固收类业务”。

广发资管总经理孔维成认为,在资管行业迈入全面监管的时代,大资管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面临重构,行业回归资产管理的本源,券商资管机构将逐步进入平稳内涵式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主动管理能力强的机构则会在这一轮角逐中全面胜出,头部效应会越来越明显。

三、大集合改造落地

爆款基金产品频现

2018年11月底,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对大集合公募化转型进行细化明确。2019年,券商资管大集合改造迈出实质性一步。

2019年8月开始,东方红资管、中信证券、国泰君安、中金公司等司等券商机构大集合产品先后转型获批,大集合公募化转型正式拉开序幕。转型后的基金产品推出市场后大获追捧。其中东方红启元半日募集30亿,并宣布次日暂停申购;中信红利价值一日售出46亿;国君君得明混合型基金日销刷出120亿成绩。

在业内人士看来,大集合公募化改造正在成为券商发力公募基金市场的新起点。中信证券资管董事总经理刘曼表示,大集合公募化改造完以后,券商资管产品的起点降低,可以公开宣传,产品的品牌效应就会出来。此外,也可以进一步丰富资管新规后的公募产品体系,通过稳健的投资业绩和客户服务,券商资管也将为公募产品的体系完善做出一份贡献。

不过在大集合产品公募化改造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布局进行产品转换、解决过渡期的问题也成为各家机构面临的挑战。华泰资管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议大集合产品备案程序实施绿色通道机制,例如大集合变更为私募产品,从加快转换进度、防止交易中断等角度,简化备案程序,提升效率。同时,建议在投资者适当性方面实施“新老划断”,避免出现业务纠纷、客户流失等问题。

四、ABS突破3万亿大关

行业迎来新风控指标

在资管规模持续压缩之下,券商ABS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逆势狂飙。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统计,自备案制以来至2019年9月30日,累计共有134家机构备案确认2465只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总备案规模达3.26万亿,其中存续产品1423只,存续规模1.46万亿元,存续规模长期以来保持稳定。

目前,政策环境逐步放宽,逐步激发了ABS业务创新不断。据一创证券投行人士表示,随着审批权下放到沪深交易所后,ABS业务审核时间从1年缩短至1个月,大大促进了业务发展。同时,可供发行基础资产涉及范围广阔、加上商业物业CMBS和REITs的出现,大大增加了ABS产品的发行量。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比传统的融资模式,ABS有盘活基础资产和破产隔离等优势,有利于发行人在获得融资的同时调节资产结构。随着相关监管指引的不断完善,ABS或将从融资工具逐步转变为商业模式的有效补充。

以财通资管为例,今年在资产证券化业务领域不断发力、成效初显,发行品种囊括央企供应链类、汽车租赁类、应收账款类、基础设施收费权类等ABS,服务了一大批省内外优质企业,与众多投资人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不过,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投入的增加,监管部门也开始加强对ABS业务的风控措施,日前,上海证监局对辖区内券商发文明确了ABS业务相关风控指标,其中条款明确在自有资金投资ABS、承销ABS涉及风险资本参照承销债券计提等指标上进行明确区分。

五、期指松绑

量化类产品发行火热

今年4月,中金所对股指期货交易再度进行松绑,其中具代表性的松绑举措莫过于对日内过度交易行为的监管标准大幅放宽,从前一次单个合约50手的监管标准一次性大幅提升至单个合约500手的水平。

在期指松绑的政策催化剂下,券商资管量化产品发行大增。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3日,59家券商共发行超303只量化产品,资产管理规模接近550亿元。其中国君资管、方正资管、招商资管等机构发行量化产品数量居前,分别为41只、29只、25只。

券商人士表示,目前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青睐量化投资策略,一方面量化投资可以提供回溯的策略业绩,以及市场关注的因子评价;另一方面量化投资可以运用于各种灵活的资产管理需求,覆盖股票池增强、大类资产配置、择时配置等多个领域。而从渠道反馈看,量化策略产品比股票策略等产品销售热度高很多。

不过,由于量化投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不少机构的量化投资产品也遇到策略创新不足和市场扩容过快收益收窄的问题,同时由于投资者对收益预期过高、量化对冲工具有限,量化投资也面临发展瓶颈。

招商资管投资总监王承炜表示,目前国内量化投资规模占比依然较低,原因在于投资者对其理解仍存在误区,一方面认为量化投资披着神秘面纱不得窥见真容,另一方面投资者更加看重短期投资收益。此外,国内目前对于衍生品工具的监管依然比较严格,量化投资缺乏足够的对冲和投资工具,使得投资过程中很多风险不能有效对冲,从而增加了短期波动性。

六、公募业务成

券商资管子公司新的发力点 

在资管新规之下,公募业务俨然成为券商资管新的业务增长点。

近日,安信证券出资1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安信资管的申请获批。从 2018年2月23日正式提交申请材料,到正式核准设立,整个过程历时近2年。无独有偶。去年12月18日,在宣布已经提交公募基金牌照的申报材料之后,天风证券公告称,公司拟设立资管子公司,承接总部资管业务,新设的资管子公司将获得母公司5亿元投资。

此外,最新一期基金公司申请审核公示表显示,五矿证券已递交了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审批申请;此外华西证券近日也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择机申请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事实上,无论是券商设立资管子公司,还是是直接申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背后都是券商涉足公募基金业务,提高主动管理能力的探索。毕竟在去通道、转型主动管理的共识之下,券商资管行业大都面临规模萎缩的窘境,而发力公募业务则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华东一家券商资管的工作人员表示,和公募基金同台竞技,券商资管并非处于劣势,反而强大的主动管理投研能力将是券商资管最核心的竞争力。该人士表示,券商资管可以协调券商的投行、研究、渠道等资源,围绕核心竞争力发挥自身优势,建立产品品牌和特色,占据基金行业的一席之地。

七、券商资管推科创类主题产品

在众多产品类型中,科创类主题产品是今年券商资管推出的最“应景”的产品之一。 用蓝筹股票做底仓,同时通过股指期货对冲风险,并适时参与科创板,这是多家公司的主要策略。

不过,从各家情况来看,参与方式略有不同,中信证券、招商资管等多家机构主要是推出产品来聚焦科创板的相关业务机会,比如中信证券的科创领先系列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这也是目前比较主流的方式;有的券商资管则是通过定制科创板配售的集合产品来分享科创板带来的机会;也有公司则表示以后可能作为基石投资者身份去参与科创板。

 头部券商的科创主题资管产品率先亮相。今年4月24日,中信证券宣布成立科创板券商集合资管计划——中信证券科创领先系列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就在同一天,招商资管科创精选系列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也开始发售,并于5月7日正式成立。

上海一家券商资管的工作人员表示,券商在行业研究、估值定价、价值发现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随着科创板的开闸,券商资管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券商“全业务链”优势,进一步提升投研实力。“券商资管参与科创板的投资优势比较明显,因为它们和券商的投行有天然的关联,会非常清楚投行保荐项目的需求和质量”,华东一家券商资管的工作人员表示。

八、国内首只券商资管权益ETF上市

今年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继续爆发式增长。在存量ETF规模不断壮大、新发ETF频现百亿认购的背景下,前11个月股票型ETF净值规模突破4300亿元大关,较去年末增长了三成。

在庞大的ETF大军中,由公募基金公司发行的产品占据了绝大部分,但是,近几年来,ETF产品的发行人中,也渐渐出现了券商资管的身影。今年9月9日,浙商汇金中证浙江凤凰行动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正式登陆上交所,这标志着国内首只由券商资管发行的权益ETF上市流通。

据浙商证券董事长吴承根介绍,凤凰50ETF所跟踪的凤凰50指数,从沪深两地上市的浙江省上市公司中选取50只“增速快、分红高、估值低”的股票作为样本,聚焦优质、龙头上市公司,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以反映浙江省内最具活力的各类行业或子行业龙头公司表现。50家上市公司分布在19个不同行业(申万一级行业),是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九、金融科技逐渐渗透

科技和资产管理加快融合

金融科技也正在渗透到券商资管越来越多的实际业务中。在采访中,有多家券商表示,正将金融科技的能力渗透资产管理中。比如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应用到资管ABS业务、投研体系以及机构服务中,并进行数字化改造。

 广发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孔维成表示,当前金融科技是公司布局的重要战略,在资产管理的投资决策中,科技与资产管理正加速融合。“在具体的资管计划产品中,我们已经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搭建智能ABS云平台,利用科技平台对业务流程中产生的资金和业务变化进行有效数据传输和风险监控,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不可修改。”

据东方证券相关人士介绍,金融和科技两者可以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孵化出新的应用重构原有业务场景。“以固定收益债券报价交易为例,我们采取NLP技术,识别设计工具总的报价文字,自动转化为交易指令,交易员复核后自动下单,让交易员得到解放,也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事实上,  券商资管和金融科技的加速融合,不仅能够帮助券商资管提高工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券商资管乃至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趋势,那就是用科技的基因实现数字化转型。

十、MOM新政落地

券商资管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12月6日,证监会发布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管理人中管理人(MOM)产品指引(试行)》,对MOM产品定义、运作模式、参与主体主要职责及资质要求、投资运作、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等进行了规范。

对于券商资管而言,MOM作为一种创新的业务模式,不仅有助于实现更多的委外业务空间,也满足了合规运作需要,吸引力巨大。  放眼整个资管行业,目前开展MOM业务的并不多,但事实上多家券商资管已将MOM业务作为一个重点发展方向,部分公司已经提前做好布局。

国海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MOM业务负责人杨涛表示,公司在2015年底发行了近3亿元规模的MOM产品,并且随着产品的持续运作,MOM业务的管理经验日益丰富。此外,自2016年初落地第一单,中泰资管的FOF/MOM业务开展至今已经整三年,期间最大规模达到70亿。中泰资管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机构FOF/MOM业务,根据客户自身的业务发展、风险偏好、配置目标等个性化内容做定制服务,协同客户制定投资配置目标,为满足特定配置目标进行子管理人和产品配置,并实时跟踪、定期或不定期调整;针对个人FOF/MOM业务,提供套餐式服务,甄选优质子管理人和子基金池,提供定制化配置服务。

事实上,券商资管有发行私募FOF的经验,也有一定的客户积累,且较强的综合业务能力有助于其在私募MOM业务上发力布局,综合来说,券商资管在私募MOM起步阶段优势相对明显。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MOM产品在券商资管领域的落地并非一蹴而就,仍存在着不小的挑战。首先就是券商资管的专业能力问题。MOM重在考验母管理人对子管理人遴选体系及动态考核能力,对母管理人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风控能力及绩效归因分析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券商资管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化程度才能达到要求。此外,MOM业务对券商的后台体系要求较高。

转载声明:本文 由CoinON抓取收录,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CoinON资讯立场,CoinON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若以此作为投资依据,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12月16日 下午2:06
下一篇 2019年12月16日 下午2:07

相关推荐

中国基金报:2019券商十大事件盘点,区块链助力资管业务

星期一 2019-12-16 14:06:59

中国基金报:2019券商十大事件盘点,区块链助力资管业务

记者  张莉 章子林

2019年,在资管新规的影响下,券商资管行业迎来深刻变化。一方面,通道类业务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资管规模遭遇收缩,同时主动管理能力成为各家机构竞争新打法。另一方面,公募化集合改造落地、企业ABS产品创新、权益ETF上市、科创类资管密集发行,券商资管领域多点开花,行业重构和生态优化并行。本期“回顾2019”系列,就券商资管十大事件进行盘点。

一、去通道猛烈

资管规模大缩水

在资管去通道的大背景下,券商资管的规模面临大幅缩水的态势。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披露,截至今年10月,证券公司资管规模已经持续缩水至10.01万亿。相比此前高峰时期超18万亿的规模,目前券商资管的存量已经接近腰斩。

而从产品发行情况看,券商系资管产品发行也遭遇了寒冬。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3日,今年券商资管发行产品总数为5687只,发行份额为1110.80亿元,相比去年发行产品总数下降两成。而2017年高峰期券商资管产品发行数超过万只,如今产品数量和份额则直接下降44%和57%。

受规模缩水和产品发行降温的影响,券商资管的业绩也难言乐观。今年上半年,券商资管业务总体收入为198.57亿元,业务利润率为58%。但其中有超20家券商资管净利同比出现下降,其中6家机构净利降幅超60%,降幅最大的券商资管业务已经出现了明显亏损,同比降幅超6倍。

不过,在这一轮去通道的行业压力下,仍有头部机构业绩逐步稳定和显现出来。以最新11月券商资管成绩单来看,华泰资管在营收、净利和净资产三大指标上领先同行,而东证资管和招证资管以超60%的业务利润率表现突出,行业分化格局显现。 

在业内人士看来,去通道、降杠杆仍将是未来资管行业主旋律,券商资管规模可能仍会持续收缩,通道类业务退出历史舞台,而主动管理规模则需要成为机构之间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未来行业分化明显,中小券商资管机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显著。

二、股票类产品逆袭

主动管理规模占比提升

在资管新规的影响下,通道类、现金类业务逐步收缩,券商方位发力主动管理,券商资管内部也加快了业务调整布局,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成为券商资管转型的关键。

尽管券商资管产品整体发行遇冷,但从产品结构来看,股票类券商资管产品发行却迎来逆袭。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3日,今年股票型资管产品发行数量高达52只,相比去年增加了36只,发行份额达到29.6亿份,相比2017年高峰期仍增长35%以上。

而从主动管理规模占比情况来看,2019年,股票型和债券型发行规模占总体发行规模已经达到了72%,而2017年和2018年主动管理规模占比分别为55%和57%,占比提升明显。

多家券商在2019半年报中明确表示,将积极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比如中信证券表示“不断做大主动管理规模,推动长期资金管理规模的稳健增长”;广发证券表示“稳步推进主动管理等更有质量的内涵式增长转型工作”;东方证券表示“巩固和提升主动权益类、固收类业务”。

广发资管总经理孔维成认为,在资管行业迈入全面监管的时代,大资管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面临重构,行业回归资产管理的本源,券商资管机构将逐步进入平稳内涵式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主动管理能力强的机构则会在这一轮角逐中全面胜出,头部效应会越来越明显。

三、大集合改造落地

爆款基金产品频现

2018年11月底,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对大集合公募化转型进行细化明确。2019年,券商资管大集合改造迈出实质性一步。

2019年8月开始,东方红资管、中信证券、国泰君安、中金公司等司等券商机构大集合产品先后转型获批,大集合公募化转型正式拉开序幕。转型后的基金产品推出市场后大获追捧。其中东方红启元半日募集30亿,并宣布次日暂停申购;中信红利价值一日售出46亿;国君君得明混合型基金日销刷出120亿成绩。

在业内人士看来,大集合公募化改造正在成为券商发力公募基金市场的新起点。中信证券资管董事总经理刘曼表示,大集合公募化改造完以后,券商资管产品的起点降低,可以公开宣传,产品的品牌效应就会出来。此外,也可以进一步丰富资管新规后的公募产品体系,通过稳健的投资业绩和客户服务,券商资管也将为公募产品的体系完善做出一份贡献。

不过在大集合产品公募化改造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布局进行产品转换、解决过渡期的问题也成为各家机构面临的挑战。华泰资管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议大集合产品备案程序实施绿色通道机制,例如大集合变更为私募产品,从加快转换进度、防止交易中断等角度,简化备案程序,提升效率。同时,建议在投资者适当性方面实施“新老划断”,避免出现业务纠纷、客户流失等问题。

四、ABS突破3万亿大关

行业迎来新风控指标

在资管规模持续压缩之下,券商ABS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逆势狂飙。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统计,自备案制以来至2019年9月30日,累计共有134家机构备案确认2465只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总备案规模达3.26万亿,其中存续产品1423只,存续规模1.46万亿元,存续规模长期以来保持稳定。

目前,政策环境逐步放宽,逐步激发了ABS业务创新不断。据一创证券投行人士表示,随着审批权下放到沪深交易所后,ABS业务审核时间从1年缩短至1个月,大大促进了业务发展。同时,可供发行基础资产涉及范围广阔、加上商业物业CMBS和REITs的出现,大大增加了ABS产品的发行量。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比传统的融资模式,ABS有盘活基础资产和破产隔离等优势,有利于发行人在获得融资的同时调节资产结构。随着相关监管指引的不断完善,ABS或将从融资工具逐步转变为商业模式的有效补充。

以财通资管为例,今年在资产证券化业务领域不断发力、成效初显,发行品种囊括央企供应链类、汽车租赁类、应收账款类、基础设施收费权类等ABS,服务了一大批省内外优质企业,与众多投资人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不过,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投入的增加,监管部门也开始加强对ABS业务的风控措施,日前,上海证监局对辖区内券商发文明确了ABS业务相关风控指标,其中条款明确在自有资金投资ABS、承销ABS涉及风险资本参照承销债券计提等指标上进行明确区分。

五、期指松绑

量化类产品发行火热

今年4月,中金所对股指期货交易再度进行松绑,其中具代表性的松绑举措莫过于对日内过度交易行为的监管标准大幅放宽,从前一次单个合约50手的监管标准一次性大幅提升至单个合约500手的水平。

在期指松绑的政策催化剂下,券商资管量化产品发行大增。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3日,59家券商共发行超303只量化产品,资产管理规模接近550亿元。其中国君资管、方正资管、招商资管等机构发行量化产品数量居前,分别为41只、29只、25只。

券商人士表示,目前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青睐量化投资策略,一方面量化投资可以提供回溯的策略业绩,以及市场关注的因子评价;另一方面量化投资可以运用于各种灵活的资产管理需求,覆盖股票池增强、大类资产配置、择时配置等多个领域。而从渠道反馈看,量化策略产品比股票策略等产品销售热度高很多。

不过,由于量化投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不少机构的量化投资产品也遇到策略创新不足和市场扩容过快收益收窄的问题,同时由于投资者对收益预期过高、量化对冲工具有限,量化投资也面临发展瓶颈。

招商资管投资总监王承炜表示,目前国内量化投资规模占比依然较低,原因在于投资者对其理解仍存在误区,一方面认为量化投资披着神秘面纱不得窥见真容,另一方面投资者更加看重短期投资收益。此外,国内目前对于衍生品工具的监管依然比较严格,量化投资缺乏足够的对冲和投资工具,使得投资过程中很多风险不能有效对冲,从而增加了短期波动性。

六、公募业务成

券商资管子公司新的发力点 

在资管新规之下,公募业务俨然成为券商资管新的业务增长点。

近日,安信证券出资1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安信资管的申请获批。从 2018年2月23日正式提交申请材料,到正式核准设立,整个过程历时近2年。无独有偶。去年12月18日,在宣布已经提交公募基金牌照的申报材料之后,天风证券公告称,公司拟设立资管子公司,承接总部资管业务,新设的资管子公司将获得母公司5亿元投资。

此外,最新一期基金公司申请审核公示表显示,五矿证券已递交了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审批申请;此外华西证券近日也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择机申请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事实上,无论是券商设立资管子公司,还是是直接申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背后都是券商涉足公募基金业务,提高主动管理能力的探索。毕竟在去通道、转型主动管理的共识之下,券商资管行业大都面临规模萎缩的窘境,而发力公募业务则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华东一家券商资管的工作人员表示,和公募基金同台竞技,券商资管并非处于劣势,反而强大的主动管理投研能力将是券商资管最核心的竞争力。该人士表示,券商资管可以协调券商的投行、研究、渠道等资源,围绕核心竞争力发挥自身优势,建立产品品牌和特色,占据基金行业的一席之地。

七、券商资管推科创类主题产品

在众多产品类型中,科创类主题产品是今年券商资管推出的最“应景”的产品之一。 用蓝筹股票做底仓,同时通过股指期货对冲风险,并适时参与科创板,这是多家公司的主要策略。

不过,从各家情况来看,参与方式略有不同,中信证券、招商资管等多家机构主要是推出产品来聚焦科创板的相关业务机会,比如中信证券的科创领先系列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这也是目前比较主流的方式;有的券商资管则是通过定制科创板配售的集合产品来分享科创板带来的机会;也有公司则表示以后可能作为基石投资者身份去参与科创板。

 头部券商的科创主题资管产品率先亮相。今年4月24日,中信证券宣布成立科创板券商集合资管计划——中信证券科创领先系列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就在同一天,招商资管科创精选系列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也开始发售,并于5月7日正式成立。

上海一家券商资管的工作人员表示,券商在行业研究、估值定价、价值发现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随着科创板的开闸,券商资管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券商“全业务链”优势,进一步提升投研实力。“券商资管参与科创板的投资优势比较明显,因为它们和券商的投行有天然的关联,会非常清楚投行保荐项目的需求和质量”,华东一家券商资管的工作人员表示。

八、国内首只券商资管权益ETF上市

今年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继续爆发式增长。在存量ETF规模不断壮大、新发ETF频现百亿认购的背景下,前11个月股票型ETF净值规模突破4300亿元大关,较去年末增长了三成。

在庞大的ETF大军中,由公募基金公司发行的产品占据了绝大部分,但是,近几年来,ETF产品的发行人中,也渐渐出现了券商资管的身影。今年9月9日,浙商汇金中证浙江凤凰行动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正式登陆上交所,这标志着国内首只由券商资管发行的权益ETF上市流通。

据浙商证券董事长吴承根介绍,凤凰50ETF所跟踪的凤凰50指数,从沪深两地上市的浙江省上市公司中选取50只“增速快、分红高、估值低”的股票作为样本,聚焦优质、龙头上市公司,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以反映浙江省内最具活力的各类行业或子行业龙头公司表现。50家上市公司分布在19个不同行业(申万一级行业),是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九、金融科技逐渐渗透

科技和资产管理加快融合

金融科技也正在渗透到券商资管越来越多的实际业务中。在采访中,有多家券商表示,正将金融科技的能力渗透资产管理中。比如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应用到资管ABS业务、投研体系以及机构服务中,并进行数字化改造。

 广发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孔维成表示,当前金融科技是公司布局的重要战略,在资产管理的投资决策中,科技与资产管理正加速融合。“在具体的资管计划产品中,我们已经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搭建智能ABS云平台,利用科技平台对业务流程中产生的资金和业务变化进行有效数据传输和风险监控,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不可修改。”

据东方证券相关人士介绍,金融和科技两者可以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孵化出新的应用重构原有业务场景。“以固定收益债券报价交易为例,我们采取NLP技术,识别设计工具总的报价文字,自动转化为交易指令,交易员复核后自动下单,让交易员得到解放,也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事实上,  券商资管和金融科技的加速融合,不仅能够帮助券商资管提高工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券商资管乃至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趋势,那就是用科技的基因实现数字化转型。

十、MOM新政落地

券商资管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12月6日,证监会发布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管理人中管理人(MOM)产品指引(试行)》,对MOM产品定义、运作模式、参与主体主要职责及资质要求、投资运作、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等进行了规范。

对于券商资管而言,MOM作为一种创新的业务模式,不仅有助于实现更多的委外业务空间,也满足了合规运作需要,吸引力巨大。  放眼整个资管行业,目前开展MOM业务的并不多,但事实上多家券商资管已将MOM业务作为一个重点发展方向,部分公司已经提前做好布局。

国海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MOM业务负责人杨涛表示,公司在2015年底发行了近3亿元规模的MOM产品,并且随着产品的持续运作,MOM业务的管理经验日益丰富。此外,自2016年初落地第一单,中泰资管的FOF/MOM业务开展至今已经整三年,期间最大规模达到70亿。中泰资管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机构FOF/MOM业务,根据客户自身的业务发展、风险偏好、配置目标等个性化内容做定制服务,协同客户制定投资配置目标,为满足特定配置目标进行子管理人和产品配置,并实时跟踪、定期或不定期调整;针对个人FOF/MOM业务,提供套餐式服务,甄选优质子管理人和子基金池,提供定制化配置服务。

事实上,券商资管有发行私募FOF的经验,也有一定的客户积累,且较强的综合业务能力有助于其在私募MOM业务上发力布局,综合来说,券商资管在私募MOM起步阶段优势相对明显。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MOM产品在券商资管领域的落地并非一蹴而就,仍存在着不小的挑战。首先就是券商资管的专业能力问题。MOM重在考验母管理人对子管理人遴选体系及动态考核能力,对母管理人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风控能力及绩效归因分析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券商资管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化程度才能达到要求。此外,MOM业务对券商的后台体系要求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