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创始人李俊:资产类别的局限性是DeFi面临的第一大障碍(全文)

借贷

演讲人 | 本体创始人李俊

整理 | 梁雨山

火星财经APP(微信:hxcj24h)一线报道,由火星区块链主办、波场联合主办的「POW’ER 2020 DEFI 创新者大会」今日在深圳举行。本次大会议题覆盖DeFi领域10大细分赛道,广泛邀请国内外DeFi创新领袖、产业领军人物、一线投研机构,深入探讨DeFi的挑战和机遇、一二级市场投资方略,并发起DeFi项目闪电路演、NFT加密艺术品秋季拍卖。

会上,本体创始人李俊发表题为「是什么阻碍了DeFi的用户普及」的个人演讲。他表示,目前DeFi用户规模较小,全球数字货币用户量500万,而DeFi用户占比仅为1%。DeFi大规模普及,还需3至10年时间。

李俊认为,阻碍DeFi用户增长的核心原因并非交易/使用体验差,更多原因在于资产类别太少,并且股票、股权、房产以及实物资产引入速度较慢。“从用户角度出发,DeFi需要达到便利性,保证匿名性和实现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

精华观点提炼:

1.距DeFi大规模普及还需3至10年时间;

2.资产类别的局限性是DeFi面临的第一大障碍;

3.从用户角度出发,DeFi需要达到便利性,保证匿名性和实现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

4.阻碍DeFi用户增长的核心原因并非交易/使用体验差。

以下是演讲全文,经本人确认: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为「是什么阻碍了DeFi的用户普及」。

今早我还跟身边的人说火星给了我一个“砸场子”的题目,大家对DeFi的热情很高,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疆界,但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却说它有障碍,给大家的热情泼了一盆泼冷水。不过,我今天也希望通过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首先,不能凭我的主观感觉判断DeFi目前发展阶段是否存在障碍,我们还是要通过一些数据来了解情况。根据数据,目前DeFi用户规模较小,全球数字货币用户量500万,而DeFi用户占比仅为1%。我们预估距DeFi大规模普及还需3至10年时间。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如果以「币圈一日,人间一年」的说法计算,这相当于100年的时间。

另一方面,数据显示,近一半受访者认为顶级项目预计在3~5年后才会被主流采用,而8%的人认为可能需要超10年时间。参与调查的受访者是真正进行DeFi投资的业内人士,所以可见大部分人没有那么乐观。

目前大家看到DeFi用户量还非常少,规模也较小。我在网上看到大家探讨DeFi用户为什么那么少,80%的文章认为这是因为DeFi用户体验太差,如果我们能提供与互联网产品一样的用户体验,DeFi规模就能扩大。这是不是一个正确答案呢?

如果大家在传统金融市场参与过外汇交易就会发现,其交易流程事实上比DeFi要复杂得多,痛苦得多。相比之下,在目前很多DeFi产品中,用户在使用、交易时的障碍几乎已经很小。如果确实有很强的赚钱效应、很强的金融需求,这么一点流程步骤,根本不会成为用户的障碍,所以这明显不是一个准确答案。大家在网上看到80%的关于这一问题的答案都是错的。

回过头看,我们来讨论一下答案到底是什么?从我个人观点梳理,可能挂一漏万,不一定很全,只是提出来探讨:

第一大障碍,与传统金融相比,DeFi覆盖的点相比较小。在传统金融领域,其涵盖银行、资本市场、保险这三大板块。虽然在DeFi市场,目前也有保险板块,但它跟真正的保险相差很远。另外,这其实是一种投票机制,还不是一种保险理赔、保险定价机制,且操作步骤很困难;银行方面,DeFi市场虽然存在一些相关机制,但还不是那么对等;资本市场方面,借贷、交易是DeFi目前发展最为火爆的应用场景,但它的交易额、用户量和传统金融市场相比依然非常小。

深入探究这背后的原因,结果可能不是交易、使用体验太差,而是资产类别太少。DeFi市场中的资金流转一直以虚拟货币进行,现实中的资产(例如股票、股权及房产等)几乎没有一个上链。尽管大家宣称要突破这一关卡,但最终发现难度非常高。如果资产无法上链,产品体验再好,哪怕一键可以完成借贷也没用。因此说,资产类别的局限性是DeFi面临的第一大障碍。

第二大障碍,DeFi如何带来便利性。在谈去中心化概念时,用户会称“我要实现匿名化,我需要外界完全不知道我是谁”,但当金融服务范围扩大后,服务需要与用户联系起来,这时出现很多与资产相关的悖论。从用户角度出发,DeFi需要达到便利性,保证匿名性和实现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

第三大障碍,资产杠杆与配置。用户使用杠杆不是因为缺钱才来借贷,而是相信资产要涨,所以才参与杠杆。因此,如何降低资产错配和资产使用率,构成又一个障碍。

问题已经提出,如何破局? 这里没有标准的唯一答案,更多的是探讨。我基于该问题列出四类解决方法:引入资产、引入信用机制、构建传统金融与DeFi的桥梁、促进传统金融DeFi化。

引入更多资产,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你把一张桌子Token化,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涉及到身份数据、线下法律体系等,这是资产数字化的挑战,其需要一系列的配合设施,仅谈数字化的Tokenize是不够的。

信用机制的引入放大资产效率,如何降低杠杆率才是关键。利率高一点、低一点不是太大的障碍。如果我能用更少的钱,甚至无抵押的钱借到更多的钱,这才解决我缺钱的障碍。现实当中的借贷是因为缺钱,而不是“我有钱”,我要借另外一种资产去投资。降低杠杆率离不开信用机制,我想DeFi最终也跳不开这一部分。不通过信用机制,其实很难调低杠杆率,因为你很难以自动化的方式操作,特别是DeFi科学家这么“凶猛”,其比上一代羊毛党要高一个量级。

关于构建传统金融与DeFi的桥梁。CeFi和DeFi并不是对立关系,而且将DeFi的高效化、自动化运用到CeFi,将CeFi改造成DeFi。所以我相信,未来某些传统金融服务有机会DeFi化,真正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流转化,以及去中介化。

最后,我分享下本体团队在实践中针对这些解决方案进行的探索:

第一,资产杠杆与错期配置,这是一件极具挑战性质的事情。目前,市场中有一些新的借贷项目,利用降低杠杆甚至无抵押的方式,以用户在线下银行的信用,加上实名KYC,借Token给用户。需要注意,这只是将传统的借贷方式搬到链上,将原来的人民币、美元换成Token,本质上没有改变借贷这件事情。

我们既然是在链上,能不能有一种纯链上的信用机制,跟链下没关系。好比你在一个游戏世界里,修炼了一个百万级的高净值、高声誉的帐号,你不愿意为了借区区1000美金将帐号的声誉毁掉,即便人家不知道你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身份。所以,如何做一个纯链上的匿名化信用体系是DeFi需要解决问题,不然我们仅仅是在复制CeFi,唯一的不同是将美元或者人民币兑换成以太坊、比特币。

第二,关于预言机。目前,预言机只做一件事情——喂价。如果用户想要进一步获得更广泛的服务,想要信用、身份、实物数字化等一系列数据,需要一个预言机将这些数据机输送至区块链上

我们将这样的预言机称为超级预言机。除报价以外,它能提供一系列与身份、信用、评价、法律合同相关的数据。超级预言机,这也是本体底层核心在做的事情。

我们的系列产品包括超级预言机的板块。比如在DeID板块,DeID就像一个送水人,将DeID方案输送到每个生态当中,将它串联起来,让所有用户享受到同样的去中心化身份和数据的协议,这是w3Cdid的前缀,就像现在的域名系统。这不是我们抢注的,这是与合作方共同合作后建立起来的,大家会看到这些链上的DeID。至少在目前为止,本体是那些链上最完整和最全的DeID解决方案提供方。

DeID之外,还有刚才我提到的,链上的纯粹第二身份OScore,这是自我管理的链上信用评分。现实中大家可以不知道你是谁,但是在链上,你的行为将被看得清清楚楚。

我相信有一天,你不会为借1000美金,丢弃宝贵的账户。因为它跟链下一样,除了有评分,它还有黑名单。如果你的账户被你的行为污染,以后可能有一天你给别人转币的时候,别人会说,我能不能验一下你的账户是不是在黑名单里。如果在黑名单里,我不收你的钱。那时,你会发现即便自己是在一个匿名账户背后藏着,也依然在区块链世界里寸步难行。那时,我们有自己的去中心化自我管理声誉体系,我们可以向CeFi讲“我们有创新”。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转载声明:本文 由CoinON抓取收录,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CoinON资讯立场,CoinON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若以此作为投资依据,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0年9月29日 上午9:50
下一篇 2020年9月29日 上午10:58

相关推荐

本体创始人李俊:资产类别的局限性是DeFi面临的第一大障碍(全文)

星期二 2020-09-29 9:50:41

借贷

演讲人 | 本体创始人李俊

整理 | 梁雨山

火星财经APP(微信:hxcj24h)一线报道,由火星区块链主办、波场联合主办的「POW’ER 2020 DEFI 创新者大会」今日在深圳举行。本次大会议题覆盖DeFi领域10大细分赛道,广泛邀请国内外DeFi创新领袖、产业领军人物、一线投研机构,深入探讨DeFi的挑战和机遇、一二级市场投资方略,并发起DeFi项目闪电路演、NFT加密艺术品秋季拍卖。

会上,本体创始人李俊发表题为「是什么阻碍了DeFi的用户普及」的个人演讲。他表示,目前DeFi用户规模较小,全球数字货币用户量500万,而DeFi用户占比仅为1%。DeFi大规模普及,还需3至10年时间。

李俊认为,阻碍DeFi用户增长的核心原因并非交易/使用体验差,更多原因在于资产类别太少,并且股票、股权、房产以及实物资产引入速度较慢。“从用户角度出发,DeFi需要达到便利性,保证匿名性和实现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

精华观点提炼:

1.距DeFi大规模普及还需3至10年时间;

2.资产类别的局限性是DeFi面临的第一大障碍;

3.从用户角度出发,DeFi需要达到便利性,保证匿名性和实现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

4.阻碍DeFi用户增长的核心原因并非交易/使用体验差。

以下是演讲全文,经本人确认: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为「是什么阻碍了DeFi的用户普及」。

今早我还跟身边的人说火星给了我一个“砸场子”的题目,大家对DeFi的热情很高,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疆界,但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却说它有障碍,给大家的热情泼了一盆泼冷水。不过,我今天也希望通过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首先,不能凭我的主观感觉判断DeFi目前发展阶段是否存在障碍,我们还是要通过一些数据来了解情况。根据数据,目前DeFi用户规模较小,全球数字货币用户量500万,而DeFi用户占比仅为1%。我们预估距DeFi大规模普及还需3至10年时间。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如果以「币圈一日,人间一年」的说法计算,这相当于100年的时间。

另一方面,数据显示,近一半受访者认为顶级项目预计在3~5年后才会被主流采用,而8%的人认为可能需要超10年时间。参与调查的受访者是真正进行DeFi投资的业内人士,所以可见大部分人没有那么乐观。

目前大家看到DeFi用户量还非常少,规模也较小。我在网上看到大家探讨DeFi用户为什么那么少,80%的文章认为这是因为DeFi用户体验太差,如果我们能提供与互联网产品一样的用户体验,DeFi规模就能扩大。这是不是一个正确答案呢?

如果大家在传统金融市场参与过外汇交易就会发现,其交易流程事实上比DeFi要复杂得多,痛苦得多。相比之下,在目前很多DeFi产品中,用户在使用、交易时的障碍几乎已经很小。如果确实有很强的赚钱效应、很强的金融需求,这么一点流程步骤,根本不会成为用户的障碍,所以这明显不是一个准确答案。大家在网上看到80%的关于这一问题的答案都是错的。

回过头看,我们来讨论一下答案到底是什么?从我个人观点梳理,可能挂一漏万,不一定很全,只是提出来探讨:

第一大障碍,与传统金融相比,DeFi覆盖的点相比较小。在传统金融领域,其涵盖银行、资本市场、保险这三大板块。虽然在DeFi市场,目前也有保险板块,但它跟真正的保险相差很远。另外,这其实是一种投票机制,还不是一种保险理赔、保险定价机制,且操作步骤很困难;银行方面,DeFi市场虽然存在一些相关机制,但还不是那么对等;资本市场方面,借贷、交易是DeFi目前发展最为火爆的应用场景,但它的交易额、用户量和传统金融市场相比依然非常小。

深入探究这背后的原因,结果可能不是交易、使用体验太差,而是资产类别太少。DeFi市场中的资金流转一直以虚拟货币进行,现实中的资产(例如股票、股权及房产等)几乎没有一个上链。尽管大家宣称要突破这一关卡,但最终发现难度非常高。如果资产无法上链,产品体验再好,哪怕一键可以完成借贷也没用。因此说,资产类别的局限性是DeFi面临的第一大障碍。

第二大障碍,DeFi如何带来便利性。在谈去中心化概念时,用户会称“我要实现匿名化,我需要外界完全不知道我是谁”,但当金融服务范围扩大后,服务需要与用户联系起来,这时出现很多与资产相关的悖论。从用户角度出发,DeFi需要达到便利性,保证匿名性和实现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

第三大障碍,资产杠杆与配置。用户使用杠杆不是因为缺钱才来借贷,而是相信资产要涨,所以才参与杠杆。因此,如何降低资产错配和资产使用率,构成又一个障碍。

问题已经提出,如何破局? 这里没有标准的唯一答案,更多的是探讨。我基于该问题列出四类解决方法:引入资产、引入信用机制、构建传统金融与DeFi的桥梁、促进传统金融DeFi化。

引入更多资产,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你把一张桌子Token化,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涉及到身份数据、线下法律体系等,这是资产数字化的挑战,其需要一系列的配合设施,仅谈数字化的Tokenize是不够的。

信用机制的引入放大资产效率,如何降低杠杆率才是关键。利率高一点、低一点不是太大的障碍。如果我能用更少的钱,甚至无抵押的钱借到更多的钱,这才解决我缺钱的障碍。现实当中的借贷是因为缺钱,而不是“我有钱”,我要借另外一种资产去投资。降低杠杆率离不开信用机制,我想DeFi最终也跳不开这一部分。不通过信用机制,其实很难调低杠杆率,因为你很难以自动化的方式操作,特别是DeFi科学家这么“凶猛”,其比上一代羊毛党要高一个量级。

关于构建传统金融与DeFi的桥梁。CeFi和DeFi并不是对立关系,而且将DeFi的高效化、自动化运用到CeFi,将CeFi改造成DeFi。所以我相信,未来某些传统金融服务有机会DeFi化,真正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流转化,以及去中介化。

最后,我分享下本体团队在实践中针对这些解决方案进行的探索:

第一,资产杠杆与错期配置,这是一件极具挑战性质的事情。目前,市场中有一些新的借贷项目,利用降低杠杆甚至无抵押的方式,以用户在线下银行的信用,加上实名KYC,借Token给用户。需要注意,这只是将传统的借贷方式搬到链上,将原来的人民币、美元换成Token,本质上没有改变借贷这件事情。

我们既然是在链上,能不能有一种纯链上的信用机制,跟链下没关系。好比你在一个游戏世界里,修炼了一个百万级的高净值、高声誉的帐号,你不愿意为了借区区1000美金将帐号的声誉毁掉,即便人家不知道你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身份。所以,如何做一个纯链上的匿名化信用体系是DeFi需要解决问题,不然我们仅仅是在复制CeFi,唯一的不同是将美元或者人民币兑换成以太坊、比特币。

第二,关于预言机。目前,预言机只做一件事情——喂价。如果用户想要进一步获得更广泛的服务,想要信用、身份、实物数字化等一系列数据,需要一个预言机将这些数据机输送至区块链上

我们将这样的预言机称为超级预言机。除报价以外,它能提供一系列与身份、信用、评价、法律合同相关的数据。超级预言机,这也是本体底层核心在做的事情。

我们的系列产品包括超级预言机的板块。比如在DeID板块,DeID就像一个送水人,将DeID方案输送到每个生态当中,将它串联起来,让所有用户享受到同样的去中心化身份和数据的协议,这是w3Cdid的前缀,就像现在的域名系统。这不是我们抢注的,这是与合作方共同合作后建立起来的,大家会看到这些链上的DeID。至少在目前为止,本体是那些链上最完整和最全的DeID解决方案提供方。

DeID之外,还有刚才我提到的,链上的纯粹第二身份OScore,这是自我管理的链上信用评分。现实中大家可以不知道你是谁,但是在链上,你的行为将被看得清清楚楚。

我相信有一天,你不会为借1000美金,丢弃宝贵的账户。因为它跟链下一样,除了有评分,它还有黑名单。如果你的账户被你的行为污染,以后可能有一天你给别人转币的时候,别人会说,我能不能验一下你的账户是不是在黑名单里。如果在黑名单里,我不收你的钱。那时,你会发现即便自己是在一个匿名账户背后藏着,也依然在区块链世界里寸步难行。那时,我们有自己的去中心化自我管理声誉体系,我们可以向CeFi讲“我们有创新”。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