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一进场,牛市就结束了?

媒体开始报道相关的事件之时,往往就是行业最丰厚红利消退之日。

“所有如今众所周知、耳熟能详的想法,曾经都是不为人知,出人意料的秘密。当你掌握了一个秘密时,你该怎么做?你不能将其昭告天下,因为那样不仅不会给你带来好处,还会将你置身危险之中。你也不能缄口不言,因为那样你就无法充分利用秘密的价值。最好的策略是只将秘密告诉那些你可以信任,并且可以合作的人。自古以来,有一个使你在昭告天下和缄口不言之间取得平衡的黄金法则——那就是成立一个组织。在古代这被称作教派或骑士团,在现代这被称作公司。……最好的企业家知道:每一个伟大的企业都建基于一个伟大的秘密之上。”

——《从零到一》,彼得·蒂尔

为什么我一进场,牛市就结束了?

刚刚过去的2018年,相信是很多币圈从业者都不愿再回首的一段时期,在过去的12个月中,包括区块链行业在内的各种创投领域都经历了一场噩梦,宏观货币政策的紧缩与很多垂直行业闭环模型的被证伪,使得流入到这个领域的资金呈现断崖式下滑之势,而诸多从业者亦遭受池鱼之殃——各种CEO变成打工仔,打工仔则直接变成外卖小哥,不禁给人一种万马齐喑的感觉。

然而作为一个宏观经济与中观行业的研究者与观察者,笔者对这种情况并不陌生。纵观2011年到2019年的这段从业时间内,各行各业干的最频繁的事情之一可以说就是哭穷,从外贸制造哭到金融IT,给人一种年年寒冬的感觉,然而事实是:在每一个号称大厦将倾的年份,却总有那么一些人能够脱颖而出,赚到不菲的收入。不信的话看看节节攀升的社会零售消费额就知道了。这就很有意思了,为什么包括数字货币在内的诸多财富传说只出现在别人的人生当中?作为区块链行业的从业者与投资者,我们还有这样的机会存在吗?

为什么我一进场,牛市就结束了?

△图:似乎每年都是经济寒冬,但实际上总会有人赚大钱

1、一个行业最赚钱的时候,往往是不为外人所知的时候。

事实上,对于“经济寒冬一枝独秀”这件事情,区块链行业的从业者们应该再熟悉不过了。要知道币圈上一轮大牛市,正是在2016年底传统金融市场风雨飘摇之时正式拉开大幕的——就在传统金融的交易员与研究员们看着惨遭四杀的股债汇期抽搐着脸、主流财经媒体唯恐天下不乱地大肆渲染经济末日气氛的同时,数字货币的投资者们正在大阳线里享受春天。直到今日,很多人对这段阳光灿烂的日子都无比怀念,毕竟赚钱固然痛快、但隔岸观火更是有着不可名状的心理快感。以至于今天的币市哪怕是只出现A股式的小幅反弹,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地发出“牛市来了”的惊呼,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不仅不像是一个客观陈述、甚至连主观推理也算不上,最多只能算是一种一惊一乍的自我心理安慰,原因也很简单:正如那句“闷声发大财”所言,很多时候,你只有闷声才能发大财,而在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地方——譬如今天的数字货币市场,你是没法在地上捡到钱的。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一个行业在什么时候才是最赚钱的?这句话稍作翻译,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我的投入在什么时候财务回报率是最高的?”毕竟无论是打工还是创业,本质上都是拿着自己的资产进行投资,只不过前者投入的是时间,后者投入的是金钱而已。而一般来说,进入行业越早,所分得的红利就越高【注】。回想一下从0到1与从1到2之间增长率的差别,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很多科技公司老员工在创业之初唾手而得的大量期权,普通的投资者们在几年后的股票市场上可能要花巨额资金才能买得到,就是这个道理。

【注】这句话说得更准确一些,应该是在合适的时间期内、进入行业的时间越早,所分得的红利就越高,如果进入行业的时间过早,有时候可能会适得其反。正所谓“领先一步是先驱,领先两步是先烈”。

但是问题在于:一个行业核心圈内从业者们享受从0到1这个拥有极高回报率的过程,往往是不为外人所知的。就像笔者前面所提到的、在2016-2017年那波由基于以太坊的C2B融资模式(ICO)所引领的大牛市的早期,当时的各路媒体和社会大众别说ICO了,连什么是以太坊都不知道。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绝大多数淘金者都不愿意把自己所发现的财富机遇跟别人分享,毕竟这样做除了给自己增加竞争者之外别无他效。除非你特别喜欢炫富;第二,在一个行业或者公司增速最高的时期,相关的从业者都在忙着抓紧时间享受红利,闷声赚大钱,很多时候是没什么兴趣做其他的事情的。就像2017年秋天ICO最火爆的时候,所有的科技媒体都想找几个业内人士现身说法谈谈内幕,但就是找不到——人家都忙着写白皮书、组织团队、到处站台呐,谁理你!

为什么我一进场,牛市就结束了?

△图:收益的递减性:比特币10年历史,前5年的涨幅大约在六七万倍,后5年则约为二三十倍

2、媒体开始报道相关的事件之时,往往就是行业最丰厚红利消退之日

可以说,在一个行业在真正赚钱的时候,往往是社会公众舆论对此毫无察觉的时候。然而正所谓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就算一个行业的从业者嘴巴再严、他们也会从各个渠道——比如说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那里露出蛛丝马迹,如此一来,便会吸引到某些专业媒体的注意。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烟草和电网公司这种垄断性行业的员工福利普遍比较好,但这类公司员工对于这些话题又是出了奇的敏感,即便是现在这种信息化社会,你在网上都查不到他们的准确薪资,那外人是怎么知道的?答案是:烟草和电网职工社区附近的商店经常会感觉到,这些公司的员工和家属们的消费能力会比一般人强很多。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也是一样。很多科技媒体最初注意到比特币其实不是因为什么“去中心化”等晦涩的密码学名词、甚至也并不是因为其上窜下跳的价格。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其实是因为比特币挖矿引爆了显卡市场的销售,甚至一度把电竞专用的高分辨率显卡都买断货了,搞得倾诉欲强烈的年轻游戏玩家们大声抱怨,这才引起了专业科技媒体的注意,进而发现了比特币的有利可图。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科技媒体实际上是通过比特币的上游产业——也就是显卡的脱销来察觉到比特币的存在、以及其暴利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看到了2013和2014年左右科技媒体对于比特币的大量报道,而有报道、一般来说就会有慕名而来的淘金者。但是很可惜,此刻等待着这些挖金人的并不是滚滚财富,而是彻头彻底的失望——因为专业媒体对于某项财富机遇的报道,其实无意之中说明了两件事:一是这个行业已经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发展期、具备了一定的体量(否则的话也不会吸引到媒体的注意力),而它最赚钱、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那个“从0到1”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进场基本是没有大鱼大肉的,大概只能吃一些残羹冷饭。二是专业媒体的背书【注】,使得一部分人对于这个行业确实能赚钱已经达成了共识,这样一来就会有很多的参与者进入到这个领域当中分羹,进而导致整个行业的供应者大面积增加,收益率出现下降。

【注】很多时候,专业媒体并不会为某些财富机遇以直接夸赞的方式进行背书,譬如说2017年下半年时,部分主流财经媒体揭露ICO的暴利,呼吁相关部门对此进行监管,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一黑顶十粉”的作用。

覆盖面较为小众的专业媒体尚且如此,那么那些比较大众化的综合性(自)媒体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你如果跟着前者进入某个行业淘金,多少可能还有喝汤的机会,但如果是受到了后者的号召,非但没有红利可以享受,怕是还会被别人吃掉,具体原理和前面是一样的——一方面,这个时期的行业增长度已经非常缓慢,另一方面,入局者也是人山人海,竞争十分激烈。回想一下那些曾经十分吃香的职业,在全社会已经公认它们能赚到大钱的时候,实际上也就到了抽身逃顶的时机。比如2000年左右的百货贸易商、2007年的股票市场、2010年左右的国企公务员热、以及2018年中的数字货币交易所。

为什么我一进场,牛市就结束了?

△图:被风口牵着跑的典型表现

3、下一波区块链最丰厚的行业红利,将会在新的玩法上重现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其实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在一个细分行业的信息在从最为核心的一线从业者传递到最外围的综合媒体与社会大众的过程中,它的收益率实际上是逐渐递减的。区块链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例子:你如果在2011年之前、比特币的中文资料都没在网上出现的时候就开始挖矿买币的话,那获得十倍百倍收益所需要的时间是非常短的;你如果在2013年底跟着科技媒体的脚步梭哈比特币,则需要花四年的时间才能获得几十倍左右的收益。而如果你是在2018年初,跟着各种“创业教父”和淘金者大军的队伍进入币圈,后果有目共睹,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为什么我一进场,牛市就结束了?

△图:在财富机遇当中,越外围的群体获得的收益率越低

但是,正所谓“往事不可追、来者犹可谏”,对于很多“生不逢时”的人来说,一味的抱怨是没有用的。与其伤感,还不如去寻找一些其他的机遇。举个例子:假设你在你是一个在2013年左右跟着科技媒体进入数字货币市场的人,此时的比特币相较于最初一笔法币交易的价格已经上涨了六七万倍,现在追高,只能勉强喝一点汤而已。那你要做什么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呢?答案是去购买那些逻辑合理、但却又没有被很多人所发现的标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太坊。如果你入手了这一款资产的话,那你在接下来的两三年时间里仍然会获得数千倍的收益率。因为你享受到了“区块链+智能合约”概念在刚刚起步时、发展速度最快的红利。毕竟这款资产在币圈刚刚出现的时候,是没几个人能看得懂的,比如说在Vitalik去敲某位中国币圈大佬的门请求融资的时候,竟然直接被赶出去了。当然,后来我们都已经知道,这款在当时不受人待见的创业项目直接引爆了2017年的超级大牛市,以至于专业媒体和社会大众都纷纷前去围观,而这个时候你如果跟随这样的信息流、把自己的时间和资金砸入其中的话,那结果不言自明,你仍会重复比特币上面的故事,而你手里的那张旧船票,也依然是难以登上财富自由的客船。 

从这点我们其实不难发现,对于区块链行业的从业者和投资者们来说,如果他们现在还想享受到区块链领域某个细分行业的最丰厚红利,其实是不能指望现有的这些概念和项目咸鱼翻身的,因为无论是数字货币本身、还是智能合约的新概念,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而且聚集在这些细分赛道上的选手也已经相当之多,这就决定了你不太可能从中重复昨天的财富故事,要么小富即安,要么只能发出“暴富梦碎、币圈进入下半场”这样的感慨。殊不知对于真正具备洞察力和执行力的人来说,很多时候财富机遇是无处不在的。就拿被做到滥的电商为例——你曾经以为淘宝京东这种综合性平台已经是这个行业的终极形态了,殊不知更为专业的垂直领域电商最近几年又火了一把,而在你觉得“综合+垂直”这两者的组合已经无死角覆盖了全部市场这时候,拼多多这种小镇杀手又刷新了你的三观……

事实上,只要行业本身靠谱,而研究又足够深入,很多时候你都是可以在某些新的垂直赛道上找到机遇的(此处有广告:比如说笔者之前所提到的《区块链3.0的展望:去中心化社群是鸡肋还是未来?》一文中的3.0概念)。只不过这个机遇并不存在于搜索引擎的结果列表里、更不活在嘈杂的专业与综合媒体评论区,而是建立在对区块链行业本身的深入理解、以及自己的一些适度创新之上。这就决定了它所流传的范围,只能是在你自己周围、或是你所处的一个非常小的圈子或隐秘社区之内的,纵观区块链行业的各个细分赛道,从最简单的买币挖矿、到后来的搬砖套利,无不是如此。 

最后,用一句改装后的名言作为本文的一个结尾。相信很多读者都听过一句极具争议性的话:那就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在笔者看来,真理是不是掌握在少数人中仍有待讨论,但高回报的努力机会一般来说绝对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因为一旦机会被多数人所知,基本上就不能算是机会了。

正如二八定律所言:“20%人往往会赚走80%的钱。”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20%的人掌握了其余80%的人所不具备的资源和信息。换句话说,那些能够赚取80%资产的机会,往往是游离于80%的人视线之外的小众机密。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喜欢跟着80%的人一起去凑热闹,作为一个吃瓜群众来说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你的目标是致力于获取较高程度的财务回报,那这样的行为无异于一场灾难,而这也或许正是很多“有志者”所接触到的财富传说,永远只存在于“别人家孩子”那里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注:作者系TokenClub研究院高阶分析师、工业区块链实验室研究员,链塔智库特约专家,火星财经、巴比特、海外币圈、白话区块链、金色财经、链得得等知名媒体的专栏作家。欢迎各位朋友在“在行一点”中向笔者提问,共同在区块链行业之中探索财富自由之道。

转载声明:本文 由CoinON抓取收录,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CoinON资讯立场,CoinON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若以此作为投资依据,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19年2月28日 下午6:14
下一篇 2019年2月28日 下午7:05

相关推荐

为什么我一进场,牛市就结束了?

星期四 2019-02-28 19:04:55

“所有如今众所周知、耳熟能详的想法,曾经都是不为人知,出人意料的秘密。当你掌握了一个秘密时,你该怎么做?你不能将其昭告天下,因为那样不仅不会给你带来好处,还会将你置身危险之中。你也不能缄口不言,因为那样你就无法充分利用秘密的价值。最好的策略是只将秘密告诉那些你可以信任,并且可以合作的人。自古以来,有一个使你在昭告天下和缄口不言之间取得平衡的黄金法则——那就是成立一个组织。在古代这被称作教派或骑士团,在现代这被称作公司。……最好的企业家知道:每一个伟大的企业都建基于一个伟大的秘密之上。”

——《从零到一》,彼得·蒂尔

为什么我一进场,牛市就结束了?

刚刚过去的2018年,相信是很多币圈从业者都不愿再回首的一段时期,在过去的12个月中,包括区块链行业在内的各种创投领域都经历了一场噩梦,宏观货币政策的紧缩与很多垂直行业闭环模型的被证伪,使得流入到这个领域的资金呈现断崖式下滑之势,而诸多从业者亦遭受池鱼之殃——各种CEO变成打工仔,打工仔则直接变成外卖小哥,不禁给人一种万马齐喑的感觉。

然而作为一个宏观经济与中观行业的研究者与观察者,笔者对这种情况并不陌生。纵观2011年到2019年的这段从业时间内,各行各业干的最频繁的事情之一可以说就是哭穷,从外贸制造哭到金融IT,给人一种年年寒冬的感觉,然而事实是:在每一个号称大厦将倾的年份,却总有那么一些人能够脱颖而出,赚到不菲的收入。不信的话看看节节攀升的社会零售消费额就知道了。这就很有意思了,为什么包括数字货币在内的诸多财富传说只出现在别人的人生当中?作为区块链行业的从业者与投资者,我们还有这样的机会存在吗?

为什么我一进场,牛市就结束了?

△图:似乎每年都是经济寒冬,但实际上总会有人赚大钱

1、一个行业最赚钱的时候,往往是不为外人所知的时候。

事实上,对于“经济寒冬一枝独秀”这件事情,区块链行业的从业者们应该再熟悉不过了。要知道币圈上一轮大牛市,正是在2016年底传统金融市场风雨飘摇之时正式拉开大幕的——就在传统金融的交易员与研究员们看着惨遭四杀的股债汇期抽搐着脸、主流财经媒体唯恐天下不乱地大肆渲染经济末日气氛的同时,数字货币的投资者们正在大阳线里享受春天。直到今日,很多人对这段阳光灿烂的日子都无比怀念,毕竟赚钱固然痛快、但隔岸观火更是有着不可名状的心理快感。以至于今天的币市哪怕是只出现A股式的小幅反弹,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地发出“牛市来了”的惊呼,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不仅不像是一个客观陈述、甚至连主观推理也算不上,最多只能算是一种一惊一乍的自我心理安慰,原因也很简单:正如那句“闷声发大财”所言,很多时候,你只有闷声才能发大财,而在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地方——譬如今天的数字货币市场,你是没法在地上捡到钱的。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一个行业在什么时候才是最赚钱的?这句话稍作翻译,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我的投入在什么时候财务回报率是最高的?”毕竟无论是打工还是创业,本质上都是拿着自己的资产进行投资,只不过前者投入的是时间,后者投入的是金钱而已。而一般来说,进入行业越早,所分得的红利就越高【注】。回想一下从0到1与从1到2之间增长率的差别,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很多科技公司老员工在创业之初唾手而得的大量期权,普通的投资者们在几年后的股票市场上可能要花巨额资金才能买得到,就是这个道理。

【注】这句话说得更准确一些,应该是在合适的时间期内、进入行业的时间越早,所分得的红利就越高,如果进入行业的时间过早,有时候可能会适得其反。正所谓“领先一步是先驱,领先两步是先烈”。

但是问题在于:一个行业核心圈内从业者们享受从0到1这个拥有极高回报率的过程,往往是不为外人所知的。就像笔者前面所提到的、在2016-2017年那波由基于以太坊的C2B融资模式(ICO)所引领的大牛市的早期,当时的各路媒体和社会大众别说ICO了,连什么是以太坊都不知道。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绝大多数淘金者都不愿意把自己所发现的财富机遇跟别人分享,毕竟这样做除了给自己增加竞争者之外别无他效。除非你特别喜欢炫富;第二,在一个行业或者公司增速最高的时期,相关的从业者都在忙着抓紧时间享受红利,闷声赚大钱,很多时候是没什么兴趣做其他的事情的。就像2017年秋天ICO最火爆的时候,所有的科技媒体都想找几个业内人士现身说法谈谈内幕,但就是找不到——人家都忙着写白皮书、组织团队、到处站台呐,谁理你!

为什么我一进场,牛市就结束了?

△图:收益的递减性:比特币10年历史,前5年的涨幅大约在六七万倍,后5年则约为二三十倍

2、媒体开始报道相关的事件之时,往往就是行业最丰厚红利消退之日

可以说,在一个行业在真正赚钱的时候,往往是社会公众舆论对此毫无察觉的时候。然而正所谓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就算一个行业的从业者嘴巴再严、他们也会从各个渠道——比如说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那里露出蛛丝马迹,如此一来,便会吸引到某些专业媒体的注意。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烟草和电网公司这种垄断性行业的员工福利普遍比较好,但这类公司员工对于这些话题又是出了奇的敏感,即便是现在这种信息化社会,你在网上都查不到他们的准确薪资,那外人是怎么知道的?答案是:烟草和电网职工社区附近的商店经常会感觉到,这些公司的员工和家属们的消费能力会比一般人强很多。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也是一样。很多科技媒体最初注意到比特币其实不是因为什么“去中心化”等晦涩的密码学名词、甚至也并不是因为其上窜下跳的价格。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其实是因为比特币挖矿引爆了显卡市场的销售,甚至一度把电竞专用的高分辨率显卡都买断货了,搞得倾诉欲强烈的年轻游戏玩家们大声抱怨,这才引起了专业科技媒体的注意,进而发现了比特币的有利可图。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科技媒体实际上是通过比特币的上游产业——也就是显卡的脱销来察觉到比特币的存在、以及其暴利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看到了2013和2014年左右科技媒体对于比特币的大量报道,而有报道、一般来说就会有慕名而来的淘金者。但是很可惜,此刻等待着这些挖金人的并不是滚滚财富,而是彻头彻底的失望——因为专业媒体对于某项财富机遇的报道,其实无意之中说明了两件事:一是这个行业已经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发展期、具备了一定的体量(否则的话也不会吸引到媒体的注意力),而它最赚钱、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那个“从0到1”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进场基本是没有大鱼大肉的,大概只能吃一些残羹冷饭。二是专业媒体的背书【注】,使得一部分人对于这个行业确实能赚钱已经达成了共识,这样一来就会有很多的参与者进入到这个领域当中分羹,进而导致整个行业的供应者大面积增加,收益率出现下降。

【注】很多时候,专业媒体并不会为某些财富机遇以直接夸赞的方式进行背书,譬如说2017年下半年时,部分主流财经媒体揭露ICO的暴利,呼吁相关部门对此进行监管,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一黑顶十粉”的作用。

覆盖面较为小众的专业媒体尚且如此,那么那些比较大众化的综合性(自)媒体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你如果跟着前者进入某个行业淘金,多少可能还有喝汤的机会,但如果是受到了后者的号召,非但没有红利可以享受,怕是还会被别人吃掉,具体原理和前面是一样的——一方面,这个时期的行业增长度已经非常缓慢,另一方面,入局者也是人山人海,竞争十分激烈。回想一下那些曾经十分吃香的职业,在全社会已经公认它们能赚到大钱的时候,实际上也就到了抽身逃顶的时机。比如2000年左右的百货贸易商、2007年的股票市场、2010年左右的国企公务员热、以及2018年中的数字货币交易所。

为什么我一进场,牛市就结束了?

△图:被风口牵着跑的典型表现

3、下一波区块链最丰厚的行业红利,将会在新的玩法上重现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其实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在一个细分行业的信息在从最为核心的一线从业者传递到最外围的综合媒体与社会大众的过程中,它的收益率实际上是逐渐递减的。区块链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例子:你如果在2011年之前、比特币的中文资料都没在网上出现的时候就开始挖矿买币的话,那获得十倍百倍收益所需要的时间是非常短的;你如果在2013年底跟着科技媒体的脚步梭哈比特币,则需要花四年的时间才能获得几十倍左右的收益。而如果你是在2018年初,跟着各种“创业教父”和淘金者大军的队伍进入币圈,后果有目共睹,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为什么我一进场,牛市就结束了?

△图:在财富机遇当中,越外围的群体获得的收益率越低

但是,正所谓“往事不可追、来者犹可谏”,对于很多“生不逢时”的人来说,一味的抱怨是没有用的。与其伤感,还不如去寻找一些其他的机遇。举个例子:假设你在你是一个在2013年左右跟着科技媒体进入数字货币市场的人,此时的比特币相较于最初一笔法币交易的价格已经上涨了六七万倍,现在追高,只能勉强喝一点汤而已。那你要做什么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呢?答案是去购买那些逻辑合理、但却又没有被很多人所发现的标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太坊。如果你入手了这一款资产的话,那你在接下来的两三年时间里仍然会获得数千倍的收益率。因为你享受到了“区块链+智能合约”概念在刚刚起步时、发展速度最快的红利。毕竟这款资产在币圈刚刚出现的时候,是没几个人能看得懂的,比如说在Vitalik去敲某位中国币圈大佬的门请求融资的时候,竟然直接被赶出去了。当然,后来我们都已经知道,这款在当时不受人待见的创业项目直接引爆了2017年的超级大牛市,以至于专业媒体和社会大众都纷纷前去围观,而这个时候你如果跟随这样的信息流、把自己的时间和资金砸入其中的话,那结果不言自明,你仍会重复比特币上面的故事,而你手里的那张旧船票,也依然是难以登上财富自由的客船。 

从这点我们其实不难发现,对于区块链行业的从业者和投资者们来说,如果他们现在还想享受到区块链领域某个细分行业的最丰厚红利,其实是不能指望现有的这些概念和项目咸鱼翻身的,因为无论是数字货币本身、还是智能合约的新概念,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而且聚集在这些细分赛道上的选手也已经相当之多,这就决定了你不太可能从中重复昨天的财富故事,要么小富即安,要么只能发出“暴富梦碎、币圈进入下半场”这样的感慨。殊不知对于真正具备洞察力和执行力的人来说,很多时候财富机遇是无处不在的。就拿被做到滥的电商为例——你曾经以为淘宝京东这种综合性平台已经是这个行业的终极形态了,殊不知更为专业的垂直领域电商最近几年又火了一把,而在你觉得“综合+垂直”这两者的组合已经无死角覆盖了全部市场这时候,拼多多这种小镇杀手又刷新了你的三观……

事实上,只要行业本身靠谱,而研究又足够深入,很多时候你都是可以在某些新的垂直赛道上找到机遇的(此处有广告:比如说笔者之前所提到的《区块链3.0的展望:去中心化社群是鸡肋还是未来?》一文中的3.0概念)。只不过这个机遇并不存在于搜索引擎的结果列表里、更不活在嘈杂的专业与综合媒体评论区,而是建立在对区块链行业本身的深入理解、以及自己的一些适度创新之上。这就决定了它所流传的范围,只能是在你自己周围、或是你所处的一个非常小的圈子或隐秘社区之内的,纵观区块链行业的各个细分赛道,从最简单的买币挖矿、到后来的搬砖套利,无不是如此。 

最后,用一句改装后的名言作为本文的一个结尾。相信很多读者都听过一句极具争议性的话:那就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在笔者看来,真理是不是掌握在少数人中仍有待讨论,但高回报的努力机会一般来说绝对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因为一旦机会被多数人所知,基本上就不能算是机会了。

正如二八定律所言:“20%人往往会赚走80%的钱。”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20%的人掌握了其余80%的人所不具备的资源和信息。换句话说,那些能够赚取80%资产的机会,往往是游离于80%的人视线之外的小众机密。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喜欢跟着80%的人一起去凑热闹,作为一个吃瓜群众来说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你的目标是致力于获取较高程度的财务回报,那这样的行为无异于一场灾难,而这也或许正是很多“有志者”所接触到的财富传说,永远只存在于“别人家孩子”那里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注:作者系TokenClub研究院高阶分析师、工业区块链实验室研究员,链塔智库特约专家,火星财经、巴比特、海外币圈、白话区块链、金色财经、链得得等知名媒体的专栏作家。欢迎各位朋友在“在行一点”中向笔者提问,共同在区块链行业之中探索财富自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