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野火烧不尽

原本标题:力说|野火烧不尽

原文作者:张力

原文来源: 力说

DAO

最近收到了比较两极的情绪反馈,悲观者通常过于悲观,表象又让人有繁荣的错觉,使他们陷入了困境。当然了,乐观在许多时候都是可爱的。一些已经发生以及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许会让我们看清楚什么才是真实的。

困兽之斗

先说悲观的。悲观是现实,我们无从逃避。

有一个问题一直很拉扯,行业究竟是需要对抗,还是融入主流?我是很不想承认,但大部分对抗都失败了。以挑战者姿态出场,最终都归于平淡。

“我也许被行业抛弃了”,这应该是近期听到的声音里最悲伤的一句,当时很想给他一个拥抱。这位受访者经历过险峰,得到过赞誉,跟着行业一起成长起来。他发出这样的感慨,也是我们许多人的感受。

“以前对数字游民这四个字没概念,大家最多行业无国界,理念上交流没有太大障碍,能跨服碰撞火花。咖啡厅的一张桌子、一个网络论坛、一个聊天群,就能承载许多人的理想。我们也许是最容易产生错觉的行业,或者,我们也是最会造梦的行业。我以前就在这个梦里,市场繁华的时候我做什么都是对的。但梦醒的时候我好像又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切,现在真的成了游民,回不了头,又步履维艰。”

躺平和不躺平都有一个战场,都硝烟不断。

听他说完,我脑子里冒出了两句话:

If you love a person, delivers him to go to New York, because there is a heaven; If you hate a person, delivers him to go to New York, because there is a hell。只要把纽约随便代入即可。

在上一篇写新加坡的文章时我忽略了两个问题:既然大家都出来了,那国内产业还剩下什么?在国内的又在坚持什么?

一位媒体朋友回答的非常直接:“(产业)基本是零了,九月之后”。而当时,他正在大理参加近两年国内人数最多的web3大会。

我问:“那大理的一群朋友是吃散伙饭吗?”

答:“对。”

也是一位媒体朋友,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说:“所有人都对我没有润而感到惊讶。我感觉出去意义不大,还是要继续找机会。”

对内容从业者来说,经纬度也许真的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一个基金创始人半开玩笑说:“(国内)还剩家人”。一会加了句:“这里(新加坡)算是对华人很友好的了”。他的这个回答好像是什么都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另一位已经在新加坡的从业者对我说:“其实还是有很多员工在国内办公的,出海的成本还是太高,不可能把公司的人都拉出来,但产业上基本算没了吧。已经没有人会在国内做项目了,全部迁徙到海外,至少是个人实体或者公司。”

因为:“区块链的底层逻辑需要开放社会”。其实还是强调了一个观点:国内已经没有产业。

还在国内的另一位创业者说他打算去欧洲看看,许多的团队即便离开也会先试水亚洲或者生态比较成熟的美国,这倒是跟大部分人的选择不同。

他说:“我不打算面向国内市场,也不太喜欢在华人圈里社交,不太想去坡县卷了。”

“我个人觉得现在大家离岸办公也只是权宜之计,面向国内用户和国内市场的机会越来越小,短期最好不做国内生意。对于我个人来说,咱们这个行业目前相对还好,至少产品技术团队还可以依赖国内。我认识其他行业的生意人其实更难。国内不是不好,其实是缺乏确定性,政策环境经常发生逆转,说变就变,这对长期的创业来说就很不友好。”

“我们在美国和欧洲招了研发和运营,国内反而不好招人。现在大家都求稳定,不敢去这种创业公司,尤其是政策不鼓励的行业,这几年都是一脚一个坑踩过来的,太难了。”

国内产业清零已经是既定事实,环顾四周要么是已经落地要么是正在打包,也不会再有完全是华人的创业团队,行业要求大家必须带着国际化的基因。那热闹的大理发生的是什么呢?我们怎么去定义这些满怀热情的年轻人?

有一点我是比较确定的,大理有很大一部分乐观者,一位漂亮的小姐姐就无不激动的对我说:“我以为你也在,人超级多,全是新面孔。NFT真的好火,也来了好多的投资机构。”

我说:“哇,你是我今天采访以来第一个这么high的。对国内的发展环境还持乐观态度嘛?”

她答:“分布式(办公)就没问题,国内有非常多的优秀程序员。”

生生不息

“Web3实实在在发生在大理。”一位同行对我说。他是为数不多的我采访的老朋友里保持着热情,带点赤子之心,甚至还会提到“信仰”二字的人。

而且他的经历更曲折一些,原本我以为他会对现状愤怒到不行,没料到他反而是最积极向上的那一个,对自己的定位是“我是坚定的布道者”。

过去我们都知道信仰在这个行业里有多重要,现在许多人都已经过了白日梦想家的阶段。但,我们永远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大理的Web3不止席地而坐,隔着山海,我都感受到了国内从业者的热情,没有哪个行业这么热切的需要一个出口。

“失控—自组织—热烈讨论—产出,web3给人的感觉如是。我自己在办活动时深切经历了这个过程。本来只邀请了十几个人,打算吃完饭搞个简单的沙龙交流。但现场的热情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大家闻声而来,除了social又同时形成了好几个小场,各自分享自己对行业的理解。” 朋友说。

“关于web3,关于DAO,每一个优秀的自组织必须对社会对行业做出贡献,我们称这类DAO是ImpactDAO;反之,一群人如果只是来攫取行业红利,不做贡献,我们应该打击这类假DAO。每个热爱行业的人都希望圈外人能听到正确的声音,而不是被大量的垃圾噪音充斥,否则只能像很多人,在坡县,自己体会淡淡的乡愁。”

听他说完我笑了,问:“所以国内除了剩下乡愁,web3,仅有的硕果就是DAO了吗?”

“不是这样,DAO的兴起是有使命愿景价值观的。比如为公共物品提供技术、资金和各项支持;比如让更多的人能接受正确的web3教育,大量的DAPP会产出于这些DAO,为全球的web3 builder提升效率,提供帮助。DAO不仅是底层的技术设施,是代码,也是思潮。”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参与讨论的)这群人以90、95后为主,时代在变,有新生力量有信仰就行。大概大浪淘沙就是这种意思吧”。

我给加了一句:“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希望我们所有人以后都好。——张力。

责任编辑:MK

转载声明:本文 由CoinON抓取收录,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CoinON资讯立场,CoinON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若以此作为投资依据,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8月23日 下午1:47
下一篇 2022年8月23日 下午1:47

相关推荐

Web3 野火烧不尽

星期二 2022-08-23 13:47:48

DAO

最近收到了比较两极的情绪反馈,悲观者通常过于悲观,表象又让人有繁荣的错觉,使他们陷入了困境。当然了,乐观在许多时候都是可爱的。一些已经发生以及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许会让我们看清楚什么才是真实的。

困兽之斗

先说悲观的。悲观是现实,我们无从逃避。

有一个问题一直很拉扯,行业究竟是需要对抗,还是融入主流?我是很不想承认,但大部分对抗都失败了。以挑战者姿态出场,最终都归于平淡。

“我也许被行业抛弃了”,这应该是近期听到的声音里最悲伤的一句,当时很想给他一个拥抱。这位受访者经历过险峰,得到过赞誉,跟着行业一起成长起来。他发出这样的感慨,也是我们许多人的感受。

“以前对数字游民这四个字没概念,大家最多行业无国界,理念上交流没有太大障碍,能跨服碰撞火花。咖啡厅的一张桌子、一个网络论坛、一个聊天群,就能承载许多人的理想。我们也许是最容易产生错觉的行业,或者,我们也是最会造梦的行业。我以前就在这个梦里,市场繁华的时候我做什么都是对的。但梦醒的时候我好像又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切,现在真的成了游民,回不了头,又步履维艰。”

躺平和不躺平都有一个战场,都硝烟不断。

听他说完,我脑子里冒出了两句话:

If you love a person, delivers him to go to New York, because there is a heaven; If you hate a person, delivers him to go to New York, because there is a hell。只要把纽约随便代入即可。

在上一篇写新加坡的文章时我忽略了两个问题:既然大家都出来了,那国内产业还剩下什么?在国内的又在坚持什么?

一位媒体朋友回答的非常直接:“(产业)基本是零了,九月之后”。而当时,他正在大理参加近两年国内人数最多的web3大会。

我问:“那大理的一群朋友是吃散伙饭吗?”

答:“对。”

也是一位媒体朋友,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说:“所有人都对我没有润而感到惊讶。我感觉出去意义不大,还是要继续找机会。”

对内容从业者来说,经纬度也许真的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一个基金创始人半开玩笑说:“(国内)还剩家人”。一会加了句:“这里(新加坡)算是对华人很友好的了”。他的这个回答好像是什么都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另一位已经在新加坡的从业者对我说:“其实还是有很多员工在国内办公的,出海的成本还是太高,不可能把公司的人都拉出来,但产业上基本算没了吧。已经没有人会在国内做项目了,全部迁徙到海外,至少是个人实体或者公司。”

因为:“区块链的底层逻辑需要开放社会”。其实还是强调了一个观点:国内已经没有产业。

还在国内的另一位创业者说他打算去欧洲看看,许多的团队即便离开也会先试水亚洲或者生态比较成熟的美国,这倒是跟大部分人的选择不同。

他说:“我不打算面向国内市场,也不太喜欢在华人圈里社交,不太想去坡县卷了。”

“我个人觉得现在大家离岸办公也只是权宜之计,面向国内用户和国内市场的机会越来越小,短期最好不做国内生意。对于我个人来说,咱们这个行业目前相对还好,至少产品技术团队还可以依赖国内。我认识其他行业的生意人其实更难。国内不是不好,其实是缺乏确定性,政策环境经常发生逆转,说变就变,这对长期的创业来说就很不友好。”

“我们在美国和欧洲招了研发和运营,国内反而不好招人。现在大家都求稳定,不敢去这种创业公司,尤其是政策不鼓励的行业,这几年都是一脚一个坑踩过来的,太难了。”

国内产业清零已经是既定事实,环顾四周要么是已经落地要么是正在打包,也不会再有完全是华人的创业团队,行业要求大家必须带着国际化的基因。那热闹的大理发生的是什么呢?我们怎么去定义这些满怀热情的年轻人?

有一点我是比较确定的,大理有很大一部分乐观者,一位漂亮的小姐姐就无不激动的对我说:“我以为你也在,人超级多,全是新面孔。NFT真的好火,也来了好多的投资机构。”

我说:“哇,你是我今天采访以来第一个这么high的。对国内的发展环境还持乐观态度嘛?”

她答:“分布式(办公)就没问题,国内有非常多的优秀程序员。”

生生不息

“Web3实实在在发生在大理。”一位同行对我说。他是为数不多的我采访的老朋友里保持着热情,带点赤子之心,甚至还会提到“信仰”二字的人。

而且他的经历更曲折一些,原本我以为他会对现状愤怒到不行,没料到他反而是最积极向上的那一个,对自己的定位是“我是坚定的布道者”。

过去我们都知道信仰在这个行业里有多重要,现在许多人都已经过了白日梦想家的阶段。但,我们永远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大理的Web3不止席地而坐,隔着山海,我都感受到了国内从业者的热情,没有哪个行业这么热切的需要一个出口。

“失控—自组织—热烈讨论—产出,web3给人的感觉如是。我自己在办活动时深切经历了这个过程。本来只邀请了十几个人,打算吃完饭搞个简单的沙龙交流。但现场的热情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大家闻声而来,除了social又同时形成了好几个小场,各自分享自己对行业的理解。” 朋友说。

“关于web3,关于DAO,每一个优秀的自组织必须对社会对行业做出贡献,我们称这类DAO是ImpactDAO;反之,一群人如果只是来攫取行业红利,不做贡献,我们应该打击这类假DAO。每个热爱行业的人都希望圈外人能听到正确的声音,而不是被大量的垃圾噪音充斥,否则只能像很多人,在坡县,自己体会淡淡的乡愁。”

听他说完我笑了,问:“所以国内除了剩下乡愁,web3,仅有的硕果就是DAO了吗?”

“不是这样,DAO的兴起是有使命愿景价值观的。比如为公共物品提供技术、资金和各项支持;比如让更多的人能接受正确的web3教育,大量的DAPP会产出于这些DAO,为全球的web3 builder提升效率,提供帮助。DAO不仅是底层的技术设施,是代码,也是思潮。”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参与讨论的)这群人以90、95后为主,时代在变,有新生力量有信仰就行。大概大浪淘沙就是这种意思吧”。

我给加了一句:“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希望我们所有人以后都好。——张力。

责任编辑:M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