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长春谈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两大架构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于11月2日发起货币桥项目,采用乐高积木式的架构,实现了对付款方和收款方身份、交易金额、调用的CBDC合约等核心交易数据的隐私控制。2022年8月至9月,20家商业银行完成货币桥项目国际首例真实交易试点,2023年拟推出最小化可行性产品,发展为国际跨境支付基础设施。

摘要由 Mars AI 生成

本摘要由 Mars AI 模型生成,其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还处于迭代更新阶段。

11月2日,在香港金融科技周货币桥座谈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介绍了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以下简称“货币桥”)项目技术架构和隐私架构设计。

穆长春表示,为货币桥平台搭建了一套技术系统,其核心是一个专门为货币桥开发的区块链:货币桥区块链(mBridge Ledger或mBL)。它是货币桥技术架构的核心,支持原子化支付和外汇同步交收业务、钱包管理和隐私保护控制等。货币桥代码对所有参与的中央银行/货币当局完全可见,可审计,可测试,并且在中央银行/货币当局参与方之间开源。其底层的货币桥区块链采用了一种拜占庭容错算法–大圣共识,旨在缩短节点间达成共识所需的时间,提高整体协议性能及效率。

货币桥区块链由参与的中央银行/货币当局及商业机构的节点构成。每个参与方各自管理各自的节点,所有敏感数据如交易记录、用户证书都被保存在参与方各自的节点,并通过区块链隐私管理机制实现保护。

具体来说,中央银行/货币当局的节点作为区块链共识协议中的验证节点;而商业机构的节点作为区块链同步节点,除了不参与共识机制,其余功能与央行/货币当局的节点相同。

除了货币桥区块链节点管理,各央行/货币当局及商业机构参与者的相关系统还包括货币桥前端和后端模块。前端提供用户交互界面,后端进行业务逻辑处理。

关于货币桥的隐私架构设计,穆长春表示,货币桥平台实现了对付款方和收款方身份、交易金额、调用的CBDC合约等核心交易数据的隐私控制。通过由随机生成的密钥对实现的假名机制,货币桥平台确保对于单笔跨境交易,只有交易对手方及对应的央行/货币当局才能了解交易详情。

例如,一家阿联酋商业银行在货币桥上用e-HKD向一家香港特别行政区商业银行付款;交易的详情只会被付款人、收款人、阿联酋央行及香港金管局查看,对于泰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及其他参与者则无法看到任何敏感的交易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穆长春曾在“2022香港金融科技周”上谈到过货币桥的技术架构。货币桥项目采用了乐高积木式的架构即模块式架构。与“烟囱式架构”相比,模块化架构的优势在于它允许模块之间的互动和协同、大幅度降低合规及监管成本,提升多国(地区)间业务治理、监管和政策体系的灵活度和适应能力。

彼时,在被问及货币桥为何使用区块链技术时,穆长春表示,区块链技术虽然不是最适合支付系统的技术,但考虑到货币桥参与方众多,各司法辖区的跨境支付监管制度、资本流动管理制度各有不同,为了更好地解决多方信任和隐私保护等问题,去中心化的技术路线是较为适合的选择。

同时,通过交易执行和存储的解耦等技术设计,货币桥区块链实现了低延迟和高性能。未来随着Dashing共识协议的部署(彼时已在测试中),货币桥区块链将在跨境场景中实现更高的效率和稳定性,提供更优的支付体验。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于2021年2月会同香港金管局、泰国央行、阿联酋央行联合发起货币桥项目,在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的支持和协调下共同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以提升跨境支付体系。

2021年,货币桥项目完成了业务模式研究和系统开发及模拟测试,实现了跨境交易全天候同步结算。国际清算银行发布了第一阶段成果报告,从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等角度肯定货币桥平台与传统代理行模式相比实现了跨越式的改进。

2021年11月3日,由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支持,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香港金管局、泰国央行及阿联酋央行共同发布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用例手册,介绍了项目应用场景及测试进展。潜在应用场景有15个,涉及国际贸易结算、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

2022年8月至9月,来自四个国家和地区的20家商业银行成功完成货币桥项目国际首例真实交易试点。期间,共发生164笔跨境支付和外汇同步交收业务,结算金额折合人民币超过1.5亿元,数字人民币交易笔数占比46.6%,主要涵盖跨境贸易、跨境汇款以及银行间交易等业务场景。

2023年,货币桥项目指导委员会联合各方共同研究项目整体战略规划并制定路线图,拟推出最小化可行性产品(MVP),并逐渐将货币桥项目发展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跨境支付基础设施。

转载声明:本文 由CoinON抓取收录,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CoinON资讯立场,CoinON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若以此作为投资依据,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11月4日 下午7:08
下一篇 2023年11月4日 下午7:08

相关推荐

穆长春谈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两大架构

星期六 2023-11-04 19:08:22

11月2日,在香港金融科技周货币桥座谈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介绍了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以下简称“货币桥”)项目技术架构和隐私架构设计。

穆长春表示,为货币桥平台搭建了一套技术系统,其核心是一个专门为货币桥开发的区块链:货币桥区块链(mBridge Ledger或mBL)。它是货币桥技术架构的核心,支持原子化支付和外汇同步交收业务、钱包管理和隐私保护控制等。货币桥代码对所有参与的中央银行/货币当局完全可见,可审计,可测试,并且在中央银行/货币当局参与方之间开源。其底层的货币桥区块链采用了一种拜占庭容错算法–大圣共识,旨在缩短节点间达成共识所需的时间,提高整体协议性能及效率。

货币桥区块链由参与的中央银行/货币当局及商业机构的节点构成。每个参与方各自管理各自的节点,所有敏感数据如交易记录、用户证书都被保存在参与方各自的节点,并通过区块链隐私管理机制实现保护。

具体来说,中央银行/货币当局的节点作为区块链共识协议中的验证节点;而商业机构的节点作为区块链同步节点,除了不参与共识机制,其余功能与央行/货币当局的节点相同。

除了货币桥区块链节点管理,各央行/货币当局及商业机构参与者的相关系统还包括货币桥前端和后端模块。前端提供用户交互界面,后端进行业务逻辑处理。

关于货币桥的隐私架构设计,穆长春表示,货币桥平台实现了对付款方和收款方身份、交易金额、调用的CBDC合约等核心交易数据的隐私控制。通过由随机生成的密钥对实现的假名机制,货币桥平台确保对于单笔跨境交易,只有交易对手方及对应的央行/货币当局才能了解交易详情。

例如,一家阿联酋商业银行在货币桥上用e-HKD向一家香港特别行政区商业银行付款;交易的详情只会被付款人、收款人、阿联酋央行及香港金管局查看,对于泰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及其他参与者则无法看到任何敏感的交易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穆长春曾在“2022香港金融科技周”上谈到过货币桥的技术架构。货币桥项目采用了乐高积木式的架构即模块式架构。与“烟囱式架构”相比,模块化架构的优势在于它允许模块之间的互动和协同、大幅度降低合规及监管成本,提升多国(地区)间业务治理、监管和政策体系的灵活度和适应能力。

彼时,在被问及货币桥为何使用区块链技术时,穆长春表示,区块链技术虽然不是最适合支付系统的技术,但考虑到货币桥参与方众多,各司法辖区的跨境支付监管制度、资本流动管理制度各有不同,为了更好地解决多方信任和隐私保护等问题,去中心化的技术路线是较为适合的选择。

同时,通过交易执行和存储的解耦等技术设计,货币桥区块链实现了低延迟和高性能。未来随着Dashing共识协议的部署(彼时已在测试中),货币桥区块链将在跨境场景中实现更高的效率和稳定性,提供更优的支付体验。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于2021年2月会同香港金管局、泰国央行、阿联酋央行联合发起货币桥项目,在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的支持和协调下共同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以提升跨境支付体系。

2021年,货币桥项目完成了业务模式研究和系统开发及模拟测试,实现了跨境交易全天候同步结算。国际清算银行发布了第一阶段成果报告,从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等角度肯定货币桥平台与传统代理行模式相比实现了跨越式的改进。

2021年11月3日,由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支持,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香港金管局、泰国央行及阿联酋央行共同发布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用例手册,介绍了项目应用场景及测试进展。潜在应用场景有15个,涉及国际贸易结算、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

2022年8月至9月,来自四个国家和地区的20家商业银行成功完成货币桥项目国际首例真实交易试点。期间,共发生164笔跨境支付和外汇同步交收业务,结算金额折合人民币超过1.5亿元,数字人民币交易笔数占比46.6%,主要涵盖跨境贸易、跨境汇款以及银行间交易等业务场景。

2023年,货币桥项目指导委员会联合各方共同研究项目整体战略规划并制定路线图,拟推出最小化可行性产品(MVP),并逐渐将货币桥项目发展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跨境支付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