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推:除Restaking,Eigenlayer还为市场带来什么?

Eigenlayer旨在为其他链提供以太坊级安全共识,通过Restaking释放以太坊流动性,延展安全共识至其他链,为以太坊带来新发展机会。EigenDA作为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旨在补充或增强以太坊的DA能力。相比Celestia的DA方案,EigenDA更依赖以太坊基础设施,可以延长Rollup链的DA需求。尽管成本不及Celestia便宜,但对于有DA需求的生态应用来说更可靠。EigenDA的出现是为了弥补以太坊DA能力的不足,抵御Celestia的DA入侵,让链划清界限,分出层次。

摘要由 Mars AI 生成

本摘要由 Mars AI 模型生成,其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还处于迭代更新阶段。

注:原文来自@tmel0211发布长推。

关于 @eigenlayer 到底在做什么?如果只看到Restaking层面显然还不够,因为Restaking乍一看只会加剧“套娃”,让以太坊DeFi可组合乐高大厦陷入“共识过载”的危险境地。

但倘若基于第三方DA入侵保卫战,全链流动性溢出释放的战略上层逻辑,就大为不同了。Why?接下来,我来浅析下,我认知中的Eigenlayer。

1)Restaking只是表面的“套娃“,如果在单个DeFi生态内,质押LSD产生了LP凭证,然后再把该凭证质押,然后以锁住流动性之名发个治理代币,让二级市场炒作反哺Restaking的预期价值,这是套娃。

因为用二级反哺一级矿工,透支的是市场对一个Token的预期,并没有真正的价值增长发生。

Eigenlayer抛出了共享以太坊Security的概念,这些LP凭证被质押后,会被用于支持以太坊上的验证者Validators,允许以太坊Validators冲破以太坊围墙参与多个区块链网络的验证工作,从而从其他多链环境下寻求额外收入的机会。

这个角度看,Restaking只反映了Eigenlayer的工作机制,听着是很套娃,但其经济模型逻辑恰恰打破了“套娃”。

2)Eigenlayer目标为其他异构链提供部分以太坊级安全共识,随着以太坊DeFi产业的成熟规模化,以太坊上沉淀了大量金融筑底类的项目,比如:Lending-MakerDAO,Dex-Uniswap,等,这些DeFi“不动产”给以太坊带来了巩固的安全共识。

一些新异构链,比如,Middle layer中间层链,Rollup链,如果想构建一套安全共识,其实有两个选择:

1、自主搭建节点参与网络治理用长时间的稳定运行逐步达成信任共识;

2、直接让以太坊的部分Validaors来参与网络治理即刻获得相当于以太坊级别的信任共识。

无论是成本、时间还是收益比,显然第二种方案更受欢迎。比如:共享Sequencer供应方 @EspressoSys 就尝试以这种方式,提供一种可行的去中心化Sequencer方案。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让部分节点参与网络治理并不等于以太坊的全局安全共识,以太坊的全局共识来源于Validators的数量规模之大、位置之分散以及POS运作机制下Builder的稳定出块机制,这些都是其他异构链所不具备的。

若其他链仅凭若干个节点就号称拥有了以太坊级别的安全共识,然后贿选节点作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所以异构链较大的挑战其实是Slash惩罚机制的设计,但一旦节点被Slash,在其上边质押LP的LSD提供者也会受到牵连。

因此Restaking确实能延展以太坊的安全共识出去,但这个过程得平衡用户质押收益,异构链惩罚机制、节点作恶倾向性等一系列问题。

如果把基于Restaking向外释放流动性的方式,当成一次以太坊共识过载后泄洪的过程,那时刻得注意加固堤坝,以防坍塌隐患。

不过,整体来说,积极意义大一些,因为确实释放了一些以太坊的套娃属性,而且在整体模块化的趋势下,Eigenlayer确实能让以太坊的安全共识变成一个“模块层”延展至其他异构链,进而在新锐链层出不穷的当下,为以太坊老链绽放新芽。

3)EigenDA站在守护以太坊DA的前线。DA能力是以太坊要绝对守护的防线, @VitalikButerin 此前呼吁Plasma以及“喊单”ENS背后都是处于此战略考量,而EigenDA作为EIgenlayer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目标正是要补充或增强以太坊的DA能力。

这和做模块化独立链的 @CelestiaOrg DA截然相反,Celestia的DA是要不断向以太坊生态内渗透,让一些layer2链和中间链等采用Celestia的DA方案,其优势就是成本低,再加上OP Stack等一键发链的开源策略,Celestia这个外来的和尚着实念了一出好经。EigenDA相对更依赖以太坊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是妥妥的自家兄弟。

简单来说,EigenDA调动了坎昆升级后的Blob区块数据+KZG承诺,Rollup链可以对Blob Data进行纠删码生成KZG承诺然后发布到EigenDA合约,由EigenDA的节点来给后续的链DA能力(存储或验证)进行保证,相当于增强了以太坊的DA能力。

因为Blob区块存在1个月的时效期,而通过KZG承诺+其他诸如去中心化存储或节点本地存储等,都可以大大延长Rollup链的DA需求。

关键是,EigenDA的整个过程都围绕Blob、KZG这些以太坊既有的基础设施来完成,其节点验证工作也由以太坊的Validators参与。显然这一套操作下来,DA成本并不及Celestia便宜,不过,相比有失效期的Blob方式确实更吸引对DA能力需求大的生态应用。

所以说,EigenDA的出现是为了弥补以太坊DA能力的不足,为一些坚守以太坊DA正统性的链提供更可靠的DA选择。

某种程度上可以抵御Celestia的DA入侵,但对于一些旨在模块化、低成本的链,它们可能还是会选择低成本。

不过,DA正统性问题随着坎昆升级的到来,会成为分化链底层属性的根本,追求性价比和追求极致品牌也不冲突,

让这些链划清界限,分出层次,不也挺好。

转载声明:本文 由CoinON抓取收录,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CoinON资讯立场,CoinON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若以此作为投资依据,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1月13日 下午5:27
下一篇 2024年1月13日 下午5:27

相关推荐

长推:除Restaking,Eigenlayer还为市场带来什么?

星期六 2024-01-13 17:27:26

注:原文来自@tmel0211发布长推。

关于 @eigenlayer 到底在做什么?如果只看到Restaking层面显然还不够,因为Restaking乍一看只会加剧“套娃”,让以太坊DeFi可组合乐高大厦陷入“共识过载”的危险境地。

但倘若基于第三方DA入侵保卫战,全链流动性溢出释放的战略上层逻辑,就大为不同了。Why?接下来,我来浅析下,我认知中的Eigenlayer。

1)Restaking只是表面的“套娃“,如果在单个DeFi生态内,质押LSD产生了LP凭证,然后再把该凭证质押,然后以锁住流动性之名发个治理代币,让二级市场炒作反哺Restaking的预期价值,这是套娃。

因为用二级反哺一级矿工,透支的是市场对一个Token的预期,并没有真正的价值增长发生。

Eigenlayer抛出了共享以太坊Security的概念,这些LP凭证被质押后,会被用于支持以太坊上的验证者Validators,允许以太坊Validators冲破以太坊围墙参与多个区块链网络的验证工作,从而从其他多链环境下寻求额外收入的机会。

这个角度看,Restaking只反映了Eigenlayer的工作机制,听着是很套娃,但其经济模型逻辑恰恰打破了“套娃”。

2)Eigenlayer目标为其他异构链提供部分以太坊级安全共识,随着以太坊DeFi产业的成熟规模化,以太坊上沉淀了大量金融筑底类的项目,比如:Lending-MakerDAO,Dex-Uniswap,等,这些DeFi“不动产”给以太坊带来了巩固的安全共识。

一些新异构链,比如,Middle layer中间层链,Rollup链,如果想构建一套安全共识,其实有两个选择:

1、自主搭建节点参与网络治理用长时间的稳定运行逐步达成信任共识;

2、直接让以太坊的部分Validaors来参与网络治理即刻获得相当于以太坊级别的信任共识。

无论是成本、时间还是收益比,显然第二种方案更受欢迎。比如:共享Sequencer供应方 @EspressoSys 就尝试以这种方式,提供一种可行的去中心化Sequencer方案。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让部分节点参与网络治理并不等于以太坊的全局安全共识,以太坊的全局共识来源于Validators的数量规模之大、位置之分散以及POS运作机制下Builder的稳定出块机制,这些都是其他异构链所不具备的。

若其他链仅凭若干个节点就号称拥有了以太坊级别的安全共识,然后贿选节点作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所以异构链较大的挑战其实是Slash惩罚机制的设计,但一旦节点被Slash,在其上边质押LP的LSD提供者也会受到牵连。

因此Restaking确实能延展以太坊的安全共识出去,但这个过程得平衡用户质押收益,异构链惩罚机制、节点作恶倾向性等一系列问题。

如果把基于Restaking向外释放流动性的方式,当成一次以太坊共识过载后泄洪的过程,那时刻得注意加固堤坝,以防坍塌隐患。

不过,整体来说,积极意义大一些,因为确实释放了一些以太坊的套娃属性,而且在整体模块化的趋势下,Eigenlayer确实能让以太坊的安全共识变成一个“模块层”延展至其他异构链,进而在新锐链层出不穷的当下,为以太坊老链绽放新芽。

3)EigenDA站在守护以太坊DA的前线。DA能力是以太坊要绝对守护的防线, @VitalikButerin 此前呼吁Plasma以及“喊单”ENS背后都是处于此战略考量,而EigenDA作为EIgenlayer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目标正是要补充或增强以太坊的DA能力。

这和做模块化独立链的 @CelestiaOrg DA截然相反,Celestia的DA是要不断向以太坊生态内渗透,让一些layer2链和中间链等采用Celestia的DA方案,其优势就是成本低,再加上OP Stack等一键发链的开源策略,Celestia这个外来的和尚着实念了一出好经。EigenDA相对更依赖以太坊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是妥妥的自家兄弟。

简单来说,EigenDA调动了坎昆升级后的Blob区块数据+KZG承诺,Rollup链可以对Blob Data进行纠删码生成KZG承诺然后发布到EigenDA合约,由EigenDA的节点来给后续的链DA能力(存储或验证)进行保证,相当于增强了以太坊的DA能力。

因为Blob区块存在1个月的时效期,而通过KZG承诺+其他诸如去中心化存储或节点本地存储等,都可以大大延长Rollup链的DA需求。

关键是,EigenDA的整个过程都围绕Blob、KZG这些以太坊既有的基础设施来完成,其节点验证工作也由以太坊的Validators参与。显然这一套操作下来,DA成本并不及Celestia便宜,不过,相比有失效期的Blob方式确实更吸引对DA能力需求大的生态应用。

所以说,EigenDA的出现是为了弥补以太坊DA能力的不足,为一些坚守以太坊DA正统性的链提供更可靠的DA选择。

某种程度上可以抵御Celestia的DA入侵,但对于一些旨在模块化、低成本的链,它们可能还是会选择低成本。

不过,DA正统性问题随着坎昆升级的到来,会成为分化链底层属性的根本,追求性价比和追求极致品牌也不冲突,

让这些链划清界限,分出层次,不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