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嘉年华」小作文合集:大家都在聊什么?哪个赛道更受欢迎?加密韋馱|Crypto V(AC Capital 合伙人):Haotian(加密研究员):大葱 Fred(加密投资人):Dov Wo(加密投资人):Ethan yu(AC Capital 合伙人):

2024年4月,香港会展中心举办Web3区块链嘉年华,吸引了全球最聪明、最具创新能力的大脑,讨论最新的Web3技术方案。BTC和以太坊的Layer2正在展开较量,KOL和VC在牛市中发挥重要作用。英伟达在多卡并行方面具有优势,但去中心化算力的终局难以预测。Solana、BTC和Cosmos是最热门的活动,普通人也可以成为KOL,找到自己的定位。华人机构关注比特币和Restaking,欧美机构关注Solana上的DePin,新人和想进入行业的人较多。

摘要由 Mars AI 生成

本摘要由 Mars AI 模型生成,其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还处于迭代更新阶段。

2024 香港 Web3 区块链周于 4 月 6 日至 9 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办。本次活动涵盖 4 个会场,围绕 Web3 各个赛道的核心议题展开讨论。这几天,全球最聪明、最具创新能力的大脑都汇集在香港共同分享和探讨最新的 Web3 的技术方案。(具体活动流程可阅读:《活动速递丨 2024 香港 Web3 嘉年华 4 月 6 日即将开幕,周边活动汇总》。)与此同时,许多知名投资机构、加密 KOL 也参与其中。香港的活动已经结束,BlockBeats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香港 Web3 嘉年华「小作文」,看看他们的最新发现与感悟,让你没去现场也不错过前沿热点。

加密韋馱|Crypto V(AC Capital 合伙人):

已经返回妙瓦迪,献上迟到的香港小作文:

我的观察:

1. 这是一届团结的大会,一届胜利的大会。第一次有一种「行业终于长大了」的错觉,不论遇到的 VC、生态、项目方、KOL,都比往年更加务实

2. 大会的主旨是共谋与共赢,处处皆是「想明白了」的阳谋。台上谁与谁一起联办活动,就代表谁与谁抱团。这不再是浅薄的共同宣发,而是互为 TVL、互为流动性、互相充话费送手机.

台下,每一场活动的走廊,每一场私局,大家终于不再为了所谓的「品牌调性」遮遮掩掩而是开诚布公,我出技术你出运营他出 MM,怎么分帐什么市值策略。攒局终于开始有了广交会般的效率。

3. 与各路 KOL 网友面基老友 Catch Up,共同探讨农业技术的进步与推广。前年提出的「KOL 替代 VC」假说终于有了现实意义上的体现。KOL 这个头衔可以喊得光明正大,更多的所谓「国际大项目」也已经开始采取「2 家推上所 VC+交易所+KOL」的直销式融资策略。

4. 大会一共 5 条主线: 以 BTC 做赌筹、以 Solana 做赌筹、互助盘 Restaking 展望拆分盘阶段、新 Cosmos 公链级抱团庞氏、以及走向腾讯会议地推的 TON。

我的感想:

1.Crypto 机会窗口没有收窄,反而越来越大

– 东西方再无主线共识,流动性战争将上一个数量级。上一轮的「政治正确」不复存在,每个阵营都拿出大笔预算,寻找新英雄

– 对链上机会的共识和参与度明显增大,上大所是共谋的最终诉求,但不是共谋唯一解

-「草莽无机会」的创业门槛增高论明显被证伪。被淘汰的是「草莽的专业人士」而不是「专业的草莽人士」。作战经验丰富的土狗战队要比不接地气的「头衔集邮家」更受共谋方欢迎

-「合规化」只是表面政治正确。大家的产品和努力方向已经说明问题。随着全球政治局势的分裂,法规不断增加,但合规将日渐无力。佩服那些已经从硅谷走向迪拜,与工业时代强权割席分座的团队们的勇气

2、所有的 VC 都是给 Binance 打工

打不上工的将无可避免的失势。相应的,要么做 Binance 喜欢的,要么就做完全背向而行的。走极端将在这个周期变成一种优势。如 @BroLeonAus 所说,对于机构来讲的退出路径缺失将给 @Bybit_Official@gate_io@bitgetglobal 带来机会。其实我更期待这个周期新的垂类中心化所的出现,尤其是东南亚或者俄罗斯这些被制裁或者无阵营国家的新秀们。大家这个周期不再装清真,下个周期能不能不再装合规?

3. 反思自己

此行与许多同行深入交流,我意识到自己在团队集群化作战专业程度、协调程度上有肉眼可见的差距。老镰刀,新问题,是时候补短板了。新合作、新共谋、新组局。

4. 开源镰刀

见到了很多喜欢开源镰刀的朋友,让我知道「三盘理论」被欣赏甚至真正帮助到很多人。这条路是正确的,我将持续实践、总结、分享。

让天下没有难开的盘。

感恩

5. 持续战斗

牛市远没有结束,或者本身用牛熊去看待我们所处的行业本身是不是已经不再合时宜?作为一个投资者或者一个攒局人,抱着「牛熊分岭」等、靠、要,还是说这个市场对我们来说本应就是一场又一场「拼輸贏」?

原文链接

Haotian(加密研究员):

结束了 3 天的香港 Web3 大会之行,感触良多,千言万语道不尽,就利用细碎时间简单分享下我的感受:

1)从大会的热闹程度,可以很确定市场处于牛市初期,能感受到浓厚的参与热情,但还没有太 Fomo。尽管这段时间二级市场持续震荡磨人,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也延迟了,牛市不确定因素增加了,但一级市场 Builder 们的参与热情却很确定,这也是这一轮牛市走的足够坚定、持久、磅礴的基础;

2)主会场、分会场的主题分享和 Panel、以及周边的社区主导活动等等呈现出分散化、专题化、社区化的形态,因此很难说哪一块就是主流。有人相信 Solana 能 Flip 以太坊,有人认为 CKB 能带动 BTC Layer2 繁荣,也有人钻到 AI+DePin 方向找 Alpha,当然更多的人在以太坊 Layer2 领域死磕坚守等等。似乎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主流」,但还没有一个获得全民共识且全民 Fomo「主升浪」出现。整个晋西北打成了一锅粥,谁是牵头的还没有决出高下,这恰恰验证了当下还处于牛市初期,还没有一个有绝对话语权的赛道和领头羊出来。

3)整个会场会外 Social 下来,感觉 CEX 交易所的权重不那么「凸显」了,也许他们迫于某些原因躲到了暗处。但少了成排成群的西方美女 Model 和大范围的 Shill 即视感,放眼望去能吸收到更营养的精神食粮。虽然依然有很多形形色色的技术、社区和行业叙事让人眼花缭乱一头雾水,但明显感觉故事也在认真讲了,市场审美也被抬高了。比特币 ETF 通过之后,被主流化的不仅仅是 BTC 本身,还有 Crypto 从业者的 Build 心态?其实,市场并不怕讲故事,而恰恰怕市场把韭菜当傻子。

4)围绕「链」的叙事依然是重中之重,无论是 ETH Layer2 、BTC Layer2、高性能 Layer1、并行 EVM、模块化发链、链抽象可交互操作性、AI+Crypto、ZK、DePIN 等等,每个叙事方向背后似乎都在围绕「链」infra 在做文章。表面上看,行业各方都把开发力量 Focus 到了「发链」的叙事上,而应用落地方向似乎陷入了停滞?但实际上,应用落地方向其实也很热闹,只不过应用的叙事只有达到 Stepn 一样的现象级才能有存在感。本身一锁定应用,就得经历拉新、留存、增长等互联网式内卷,而现在市场的 Mass Adoption 程度远未到可以卷应用的地步。相反,卷 B 端服务,可以用模块化资源整合嵌套,用链抽象跨生态组合流动性,可拓展性实在太丰富了。与其说市场偏好讲 B 端故事,倒不如说现阶段只能讲这些;

5)可以显著感觉到 BTC Layer2 新欢和以太坊 Layer2 旧爱正在展开一场较量,Vitalik 提出的 Layer2-centric 故事愿景很美好,但反映到币价和实际交付预期上依然差强人意,也正因为此,BTC Layer2 才承接了足够大的新市场预期。因此,毫无疑问,BTC Layer2 吃的就是以太坊 Layer2 落地不及预期的红利。这样内卷当然会有重复造轮子的嫌疑,但别忽略了,玩 BTC 生态的和玩以太坊生态的用户群体并非百分百重叠,BTC 强共识下很可能这轮牛市拉新的核心驱动力量。放长远看,BTC Layer2 可以衍生出一条独特的 UTXO 架构新路线,也完全可以组合已经成熟的以太坊 layer2 生态,我们以 Layer2 为本位的话,BTC Layer2 和以太坊 Layer2 并非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可以明显感觉,双方阵营都在拥抱彼此;

6)确实没有看到创新性和启发性很强的优秀 Alpha 项目,有人说这是东方力量秀肌肉的舞台,西方力量都集中在数天后的迪拜 Token2049。就叙事方向而言,AI、DePIN、ZK,并行 EVM,如果不考虑落地,西方力量确实更吸引人一些,毕竟很多西方项目传到华语圈估值就高到可怕;就创新活力而言,铭文市场、BTC Layer2、DePIN 硬件挖矿,如果不计较 Rug 摩擦的话,东方力量的财富效应拉新能力的确在驱动着整个行业前进。与其说东方力量和西方力量在暗中较劲,倒不如说是各自都错过了彼此的增长而已。现在的东方铭文和西方 MEME 力量总会在某个主升浪力量产生后,形成合力。

7)明显感觉优质 KOL 的话语权变强了,某种程度影响力上超过了部分 VC。这根本上源于 VC 的打法变了,VC 联合项目方孵化项目,拉拢交易所攒项目,这一轮 VC 明显都成了「老韭菜」心态,过去锁仓很久的 VC 托底筑梦故事,已经不 work 了。某种程度上,随时想要出逃的钱,就成了烫手山芋,大多数优秀项目并非有钱就能拿到额度,而同时具备一级投资能力和二级带货能力的 KOL 就成了香饽饽,所以,KOL Round 不是凭空来的,很好的补充了 VC 在一级市场话语权变弱的不足。

8)在 Restaking、模块化等叙事方向的牵引下,项目的资源整合(La Bang Jie Pai)能力愈发凸显了,这无异成为项目方主流技术和发展叙事之外的软实力显现。应该讲,项目方背后的资源攒聚能力会成为其发展预期的强支撑。一旦某个项目有着极强的资源和关系,从商业视角来评判,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同样在讲难落地的故事,用户会倾向哪类项目呢?答案很明显;

9)这一轮有太多,老树发新芽的故事,我个人对此喜闻乐见。虽然新链也有了一键发的条件和环境,但老链的 Great Again 背后藏着一个个社区的殷切期望,也是一份份本该交付的预期。如果旧链能讲新故事,盘活社区、共识并和新链并驾齐驱,我个人更希望有更多的老链崛起。

10)每次开会都会有各色的 FUD 声音,当成八卦听听也就罢了。TVL 虚假繁荣、DeFi 挖矿收益困局、交易所潜在暴雷可能等等,如果你都认同资源整合是现在的市场主旋律,FUD TVL 造假这种撕掉行业底裤的行为,并没有任何意义。至于,不确定性下的黑天鹅事件很难避免,但大凡有能力跨越牛熊的项目方和团队,这一轮一定能走得更稳健,成熟。Fud 搞不死项目,只能增加一些市场噪音而已。

Note:以上所思所想仅代表个人参会体验和观察视角下的感受,并不能反映香港 Web3 大会的全貌。但,我希望行业能撕掉小众、骗局的标签,逐渐向趋于大众、成熟的方向发展,我很希望有一天我看不懂这个行业了,但却始终能感受到它的成长。

原文链接

大葱 Fred(加密投资人)

Web3

最近来到香港后,和一些投资人同行聊了聊,发现大家对于 AI 和 DePIN 赛道的关注度还是蛮高的。分享下最近关于 AI 和 DePIN 的思考,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核心讨论四个问题:

1、为什么大部分去中心化算力项目都选择做 AI 推理而不是 AI 训练?

2、英伟达究竟牛在哪里?去中心化算力训练难做的原因在哪?

3、去中心化算力(Render、Akash 等)的终局会是什么样?

4、去中心化算法(Bittensor)的终局会是什么样?

接下来咱们层层抽丝剥茧:

1)纵观这个赛道,除了 Gensyn 之外,大部分的去中心化算力项目都选择做 AI 推理而不是训练,核心在于对于算力和带宽的要求不同

为了帮助大家的简单理解,我们来把 AI 比作一个学生:

– AI 训练:如果我们把人工智能比作一个学生,那么训练就类似于给人工智能提供了大量知识、示例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数据,人工智能从这些知识示例中进行学习。由于学习的本质需要理解和记忆大量的信息,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和时间。

– AI 推理:那什么是推理呢?可以理解为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或者参加考试,在推理的阶段中人工智能是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解答,而不是活动新知识,所以在推理过程所需要的计算量是较小的。

容易发现,两者的难度差本质上在于大模型 AI 训练需要极大的数据量,以及对数据高速通信需要的带宽需求极高,所以目前去中心化算力用作训练的实现难度极大。而推理对于数据和带宽的需求小的多,实现可能性更大。

2)那么数据和带宽的卡点究竟在哪?为什么去中心化训练难以实现?

这就涉及到大模型训练的两个关键要素:单卡算力和多卡并联。

– 单卡算力:目前所有的需要训练大模型的中心,我们把它叫做超算中心。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我们可以以人体作为比喻,超算中心就是人体的组织,底层单元 GPU 就是细胞。如果单个细胞(GPU)的算力很强,那么整体的算力(单个细胞×数量)也可能会很强。

– 多卡并联:而一个大模型的训练动辄就是千亿 GB,对于训练大模型的超算中心来说,至少需要万级别个 A100 打底。所以就需要调动这几万张卡来进行训练,然而大模型的训练并不是简单的串联,并不是在第一个 A100 卡上训练完之后再在第二张卡上训练,而是模型的不同部分,在不同的显卡上训练,训练 A 的时候可能需要 B 的结果,所以涉及到多卡并行。

为什么英伟达这么厉害,市值一路腾飞,而 AMD 和国内的华为、地平线目前很难追上。核心并不是单卡算力本身,而是在于两个方面:CUDA 软件环境和 NVLink 多卡通信。

– 一方面,有没有软件生态能适配硬件是非常重要的,如英伟达的 CUDA 系统,而构建一个新的系统是很难的,就像构建了一个新的语言,替换成本非常高。

– 另一方面,就是多卡通信,本质上多卡之间的传输就是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怎么并联,怎么传输。因为 NVLink 的存在,没有办法把英伟达和 AMD 卡打通;另外,NVLink 会限制显卡之间的物理距离,需要显卡在同一个超算中心中,这就导致去中心化的算力如果分布在世界各地就比较难实现。

第一点解释了为什么 AMD 和国内的华为、地平线目前很难追上;第二点解释了为什么去中心化训练很难实现。

3)去中心化算力的终局会是什么样?

– 去中心化算力目前难以进行大模型训练,核心在于大模型训练最看重的是稳定性,如果训练中断,需要重新训练,沉没成本很高。其对于多卡并联的要求是很高的,而带宽是受物理距离的限制的。英伟达通过 NVLink 来实现多卡通信,然而在一个超算中心里面,NVLink 会限制显卡之间的物理距离,因此分散的算力无法形成一个算力集群去进行大模型训练。

– 但另一方面,对于算力要求相对较低的需求是可以实现的,例如 AI 推理,或者是一些特定场景的垂类中小型的模型训练是有可能实现的,在去中心化算力网络中有一些相对大的节点服务商时,是有潜力为这些相对大的算力需求服务的。以及像渲染这类边缘计算的场景也是相对容易实现的。

4)去中心化算法模型的终局会是什么样?

去中心化算法模型的终局取决于对未来 AI 的终局,我认为未来 AI 之战可能会是有 1-2 个闭源模型巨头(如 ChatGPT),再加上百花齐放的模型,在这种背景下,应用层产品没有必要和一个大模型绑定,而是与多个大模型合作,在这种背景下来看,Bittensor 的这种模式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原文链接

Dov Wo(加密投资人):

Web3

VC 视角香港参会小作文(充满偏见)

1. 牛市产品不重要,叙事和情绪更重要。Meme 已经在反复反复证明这一点。融资的钱至少一半拿来拉盘。

2. 本轮牛市最核心的能力:操盘能力和喊单能力。如果你没有操盘能力,请去练习喊单能力,我也在帮一些项目方找 KOL 做推广,欢迎来接我给的商单。有很多 binance、OKX 都投了的项目找不到合适的国内/海外推广渠道,虚假繁荣/买盘就是刚需。

3. VC 的地位越来越差,解锁慢、估值高,散户不认。如果不能给项目方带来额外的资源(如交易所关系、某特定地区的资源和社区、经济模型设计、推广能力等),大部分纯财投 VC 只能当大怨种。

拿最近找我的某个项目举例,给 KOL 轮的额度估值比 VC 还低,且解锁比 VC 还好。(本项目由西方某顶级 VC 领投)

KOL > VC 不是空穴来风,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我也在做一个小的精品的 KOL agency 来卖卖铲子。

4. 最火的活动是 Berachain、Solana、BTC;ETH 生态相对不太活跃,很大的一个 Meme 梗为 Layer 69(Solana 自己拍的搞怪恶搞 ETH 的视频)

5. Side Event 人非常多,这次活动可能有几百场 Side Event。反而主会场没有什么人;项目方们或许需要反思昂贵的主会场展台是否还值得;比如 Berachain、Solana 都是没有主会场展台的,而是自己办活动。OKX 是展台活动全都有,最顶级状态,反观 Binance 继续是一个活动没有。

6. 普通人一定要当 KOL,找好自己的定位,比如喊土狗就只喊土狗,好好做分析就好好做分析。都能接到不错的商单的。我找喊土狗的 KOL 喊单,每条价格从 200U-2000U 不等。不会喊单的 VC 活不下去,不会喊单的 KOL 赚不到钱。你有流量,会有大量的项目方主动找你合作,你会有更好的信息和更多的资源。请再看一遍第二条。质疑带单老师,理解带单老师,成为带单老师。

7. 今年 HK 聊合规、牌照的少了,聊操盘和攒资源多了(也可能是因为我走到了更高的阶段能听懂和参与了)。主会场一进门最大的是 OKX 和 DWF 的展台,谁有资源和谁有钱大家都知道了吧。

ABCDE 联创杜均在该条推文下做出了评论,称「没有核心投研能力的机构会很难」。

Web3

原文链接

Ethan yu(AC Capital 合伙人):

Web3

喝了 2 天,听了听牛逼:

1. 华人机构 Fomo 比特币生态和 Restaking,欧美/海外基因的机构 Fomo Solana 上的 DePin,少量机构 Fomo Cosmos 生态相关的 Bearchain,部分机构因为上轮被套在 GameFi,所以现在只能继续硬头皮推,不过所有最后都殊途同归都要大割,估值简直都离谱到家了。

2. 几乎所有共识是 Solana 上金狗真的太多了,暴富效应一直在持续,这几天去 Base 的土狗流水盘又转回 Solana 了。

3. 不是 Kol 作用比 VC 大,是因为 KOL 资金比较灵活也可以随便喊单删推,解锁方式也更友好,让机构官推喊单你肿么办?另外一方面机构也不是人傻钱多,你一上来就 1 亿美金估值,整个 3 年 36 个月才能完全退出,又不上 Binance、OKX , 让我现在投 50 万美金是你傻还是机构傻?

4. 新人和想进行业的确实很多,年轻人又主动热情又好学,也没有行业包袱,看好梭哈就是干,但是新人还不够多,所以牛市还在初期

转载声明:本文 由CoinON抓取收录,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CoinON资讯立场,CoinON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若以此作为投资依据,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4月10日 下午4:35
下一篇 2024年4月10日 下午4:35

相关推荐

「Web3嘉年华」小作文合集:大家都在聊什么?哪个赛道更受欢迎?加密韋馱|Crypto V(AC Capital 合伙人):Haotian(加密研究员):大葱 Fred(加密投资人):Dov Wo(加密投资人):Ethan yu(AC Capital 合伙人):

星期三 2024-04-10 16:35:53

2024 香港 Web3 区块链周于 4 月 6 日至 9 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办。本次活动涵盖 4 个会场,围绕 Web3 各个赛道的核心议题展开讨论。这几天,全球最聪明、最具创新能力的大脑都汇集在香港共同分享和探讨最新的 Web3 的技术方案。(具体活动流程可阅读:《活动速递丨 2024 香港 Web3 嘉年华 4 月 6 日即将开幕,周边活动汇总》。)与此同时,许多知名投资机构、加密 KOL 也参与其中。香港的活动已经结束,BlockBeats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香港 Web3 嘉年华「小作文」,看看他们的最新发现与感悟,让你没去现场也不错过前沿热点。

加密韋馱|Crypto V(AC Capital 合伙人):

已经返回妙瓦迪,献上迟到的香港小作文:

我的观察:

1. 这是一届团结的大会,一届胜利的大会。第一次有一种「行业终于长大了」的错觉,不论遇到的 VC、生态、项目方、KOL,都比往年更加务实

2. 大会的主旨是共谋与共赢,处处皆是「想明白了」的阳谋。台上谁与谁一起联办活动,就代表谁与谁抱团。这不再是浅薄的共同宣发,而是互为 TVL、互为流动性、互相充话费送手机.

台下,每一场活动的走廊,每一场私局,大家终于不再为了所谓的「品牌调性」遮遮掩掩而是开诚布公,我出技术你出运营他出 MM,怎么分帐什么市值策略。攒局终于开始有了广交会般的效率。

3. 与各路 KOL 网友面基老友 Catch Up,共同探讨农业技术的进步与推广。前年提出的「KOL 替代 VC」假说终于有了现实意义上的体现。KOL 这个头衔可以喊得光明正大,更多的所谓「国际大项目」也已经开始采取「2 家推上所 VC+交易所+KOL」的直销式融资策略。

4. 大会一共 5 条主线: 以 BTC 做赌筹、以 Solana 做赌筹、互助盘 Restaking 展望拆分盘阶段、新 Cosmos 公链级抱团庞氏、以及走向腾讯会议地推的 TON。

我的感想:

1.Crypto 机会窗口没有收窄,反而越来越大

– 东西方再无主线共识,流动性战争将上一个数量级。上一轮的「政治正确」不复存在,每个阵营都拿出大笔预算,寻找新英雄

– 对链上机会的共识和参与度明显增大,上大所是共谋的最终诉求,但不是共谋唯一解

-「草莽无机会」的创业门槛增高论明显被证伪。被淘汰的是「草莽的专业人士」而不是「专业的草莽人士」。作战经验丰富的土狗战队要比不接地气的「头衔集邮家」更受共谋方欢迎

-「合规化」只是表面政治正确。大家的产品和努力方向已经说明问题。随着全球政治局势的分裂,法规不断增加,但合规将日渐无力。佩服那些已经从硅谷走向迪拜,与工业时代强权割席分座的团队们的勇气

2、所有的 VC 都是给 Binance 打工

打不上工的将无可避免的失势。相应的,要么做 Binance 喜欢的,要么就做完全背向而行的。走极端将在这个周期变成一种优势。如 @BroLeonAus 所说,对于机构来讲的退出路径缺失将给 @Bybit_Official@gate_io@bitgetglobal 带来机会。其实我更期待这个周期新的垂类中心化所的出现,尤其是东南亚或者俄罗斯这些被制裁或者无阵营国家的新秀们。大家这个周期不再装清真,下个周期能不能不再装合规?

3. 反思自己

此行与许多同行深入交流,我意识到自己在团队集群化作战专业程度、协调程度上有肉眼可见的差距。老镰刀,新问题,是时候补短板了。新合作、新共谋、新组局。

4. 开源镰刀

见到了很多喜欢开源镰刀的朋友,让我知道「三盘理论」被欣赏甚至真正帮助到很多人。这条路是正确的,我将持续实践、总结、分享。

让天下没有难开的盘。

感恩

5. 持续战斗

牛市远没有结束,或者本身用牛熊去看待我们所处的行业本身是不是已经不再合时宜?作为一个投资者或者一个攒局人,抱着「牛熊分岭」等、靠、要,还是说这个市场对我们来说本应就是一场又一场「拼輸贏」?

原文链接

Haotian(加密研究员):

结束了 3 天的香港 Web3 大会之行,感触良多,千言万语道不尽,就利用细碎时间简单分享下我的感受:

1)从大会的热闹程度,可以很确定市场处于牛市初期,能感受到浓厚的参与热情,但还没有太 Fomo。尽管这段时间二级市场持续震荡磨人,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也延迟了,牛市不确定因素增加了,但一级市场 Builder 们的参与热情却很确定,这也是这一轮牛市走的足够坚定、持久、磅礴的基础;

2)主会场、分会场的主题分享和 Panel、以及周边的社区主导活动等等呈现出分散化、专题化、社区化的形态,因此很难说哪一块就是主流。有人相信 Solana 能 Flip 以太坊,有人认为 CKB 能带动 BTC Layer2 繁荣,也有人钻到 AI+DePin 方向找 Alpha,当然更多的人在以太坊 Layer2 领域死磕坚守等等。似乎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主流」,但还没有一个获得全民共识且全民 Fomo「主升浪」出现。整个晋西北打成了一锅粥,谁是牵头的还没有决出高下,这恰恰验证了当下还处于牛市初期,还没有一个有绝对话语权的赛道和领头羊出来。

3)整个会场会外 Social 下来,感觉 CEX 交易所的权重不那么「凸显」了,也许他们迫于某些原因躲到了暗处。但少了成排成群的西方美女 Model 和大范围的 Shill 即视感,放眼望去能吸收到更营养的精神食粮。虽然依然有很多形形色色的技术、社区和行业叙事让人眼花缭乱一头雾水,但明显感觉故事也在认真讲了,市场审美也被抬高了。比特币 ETF 通过之后,被主流化的不仅仅是 BTC 本身,还有 Crypto 从业者的 Build 心态?其实,市场并不怕讲故事,而恰恰怕市场把韭菜当傻子。

4)围绕「链」的叙事依然是重中之重,无论是 ETH Layer2 、BTC Layer2、高性能 Layer1、并行 EVM、模块化发链、链抽象可交互操作性、AI+Crypto、ZK、DePIN 等等,每个叙事方向背后似乎都在围绕「链」infra 在做文章。表面上看,行业各方都把开发力量 Focus 到了「发链」的叙事上,而应用落地方向似乎陷入了停滞?但实际上,应用落地方向其实也很热闹,只不过应用的叙事只有达到 Stepn 一样的现象级才能有存在感。本身一锁定应用,就得经历拉新、留存、增长等互联网式内卷,而现在市场的 Mass Adoption 程度远未到可以卷应用的地步。相反,卷 B 端服务,可以用模块化资源整合嵌套,用链抽象跨生态组合流动性,可拓展性实在太丰富了。与其说市场偏好讲 B 端故事,倒不如说现阶段只能讲这些;

5)可以显著感觉到 BTC Layer2 新欢和以太坊 Layer2 旧爱正在展开一场较量,Vitalik 提出的 Layer2-centric 故事愿景很美好,但反映到币价和实际交付预期上依然差强人意,也正因为此,BTC Layer2 才承接了足够大的新市场预期。因此,毫无疑问,BTC Layer2 吃的就是以太坊 Layer2 落地不及预期的红利。这样内卷当然会有重复造轮子的嫌疑,但别忽略了,玩 BTC 生态的和玩以太坊生态的用户群体并非百分百重叠,BTC 强共识下很可能这轮牛市拉新的核心驱动力量。放长远看,BTC Layer2 可以衍生出一条独特的 UTXO 架构新路线,也完全可以组合已经成熟的以太坊 layer2 生态,我们以 Layer2 为本位的话,BTC Layer2 和以太坊 Layer2 并非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可以明显感觉,双方阵营都在拥抱彼此;

6)确实没有看到创新性和启发性很强的优秀 Alpha 项目,有人说这是东方力量秀肌肉的舞台,西方力量都集中在数天后的迪拜 Token2049。就叙事方向而言,AI、DePIN、ZK,并行 EVM,如果不考虑落地,西方力量确实更吸引人一些,毕竟很多西方项目传到华语圈估值就高到可怕;就创新活力而言,铭文市场、BTC Layer2、DePIN 硬件挖矿,如果不计较 Rug 摩擦的话,东方力量的财富效应拉新能力的确在驱动着整个行业前进。与其说东方力量和西方力量在暗中较劲,倒不如说是各自都错过了彼此的增长而已。现在的东方铭文和西方 MEME 力量总会在某个主升浪力量产生后,形成合力。

7)明显感觉优质 KOL 的话语权变强了,某种程度影响力上超过了部分 VC。这根本上源于 VC 的打法变了,VC 联合项目方孵化项目,拉拢交易所攒项目,这一轮 VC 明显都成了「老韭菜」心态,过去锁仓很久的 VC 托底筑梦故事,已经不 work 了。某种程度上,随时想要出逃的钱,就成了烫手山芋,大多数优秀项目并非有钱就能拿到额度,而同时具备一级投资能力和二级带货能力的 KOL 就成了香饽饽,所以,KOL Round 不是凭空来的,很好的补充了 VC 在一级市场话语权变弱的不足。

8)在 Restaking、模块化等叙事方向的牵引下,项目的资源整合(La Bang Jie Pai)能力愈发凸显了,这无异成为项目方主流技术和发展叙事之外的软实力显现。应该讲,项目方背后的资源攒聚能力会成为其发展预期的强支撑。一旦某个项目有着极强的资源和关系,从商业视角来评判,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同样在讲难落地的故事,用户会倾向哪类项目呢?答案很明显;

9)这一轮有太多,老树发新芽的故事,我个人对此喜闻乐见。虽然新链也有了一键发的条件和环境,但老链的 Great Again 背后藏着一个个社区的殷切期望,也是一份份本该交付的预期。如果旧链能讲新故事,盘活社区、共识并和新链并驾齐驱,我个人更希望有更多的老链崛起。

10)每次开会都会有各色的 FUD 声音,当成八卦听听也就罢了。TVL 虚假繁荣、DeFi 挖矿收益困局、交易所潜在暴雷可能等等,如果你都认同资源整合是现在的市场主旋律,FUD TVL 造假这种撕掉行业底裤的行为,并没有任何意义。至于,不确定性下的黑天鹅事件很难避免,但大凡有能力跨越牛熊的项目方和团队,这一轮一定能走得更稳健,成熟。Fud 搞不死项目,只能增加一些市场噪音而已。

Note:以上所思所想仅代表个人参会体验和观察视角下的感受,并不能反映香港 Web3 大会的全貌。但,我希望行业能撕掉小众、骗局的标签,逐渐向趋于大众、成熟的方向发展,我很希望有一天我看不懂这个行业了,但却始终能感受到它的成长。

原文链接

大葱 Fred(加密投资人)

Web3

最近来到香港后,和一些投资人同行聊了聊,发现大家对于 AI 和 DePIN 赛道的关注度还是蛮高的。分享下最近关于 AI 和 DePIN 的思考,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核心讨论四个问题:

1、为什么大部分去中心化算力项目都选择做 AI 推理而不是 AI 训练?

2、英伟达究竟牛在哪里?去中心化算力训练难做的原因在哪?

3、去中心化算力(Render、Akash 等)的终局会是什么样?

4、去中心化算法(Bittensor)的终局会是什么样?

接下来咱们层层抽丝剥茧:

1)纵观这个赛道,除了 Gensyn 之外,大部分的去中心化算力项目都选择做 AI 推理而不是训练,核心在于对于算力和带宽的要求不同

为了帮助大家的简单理解,我们来把 AI 比作一个学生:

– AI 训练:如果我们把人工智能比作一个学生,那么训练就类似于给人工智能提供了大量知识、示例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数据,人工智能从这些知识示例中进行学习。由于学习的本质需要理解和记忆大量的信息,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和时间。

– AI 推理:那什么是推理呢?可以理解为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或者参加考试,在推理的阶段中人工智能是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解答,而不是活动新知识,所以在推理过程所需要的计算量是较小的。

容易发现,两者的难度差本质上在于大模型 AI 训练需要极大的数据量,以及对数据高速通信需要的带宽需求极高,所以目前去中心化算力用作训练的实现难度极大。而推理对于数据和带宽的需求小的多,实现可能性更大。

2)那么数据和带宽的卡点究竟在哪?为什么去中心化训练难以实现?

这就涉及到大模型训练的两个关键要素:单卡算力和多卡并联。

– 单卡算力:目前所有的需要训练大模型的中心,我们把它叫做超算中心。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我们可以以人体作为比喻,超算中心就是人体的组织,底层单元 GPU 就是细胞。如果单个细胞(GPU)的算力很强,那么整体的算力(单个细胞×数量)也可能会很强。

– 多卡并联:而一个大模型的训练动辄就是千亿 GB,对于训练大模型的超算中心来说,至少需要万级别个 A100 打底。所以就需要调动这几万张卡来进行训练,然而大模型的训练并不是简单的串联,并不是在第一个 A100 卡上训练完之后再在第二张卡上训练,而是模型的不同部分,在不同的显卡上训练,训练 A 的时候可能需要 B 的结果,所以涉及到多卡并行。

为什么英伟达这么厉害,市值一路腾飞,而 AMD 和国内的华为、地平线目前很难追上。核心并不是单卡算力本身,而是在于两个方面:CUDA 软件环境和 NVLink 多卡通信。

– 一方面,有没有软件生态能适配硬件是非常重要的,如英伟达的 CUDA 系统,而构建一个新的系统是很难的,就像构建了一个新的语言,替换成本非常高。

– 另一方面,就是多卡通信,本质上多卡之间的传输就是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怎么并联,怎么传输。因为 NVLink 的存在,没有办法把英伟达和 AMD 卡打通;另外,NVLink 会限制显卡之间的物理距离,需要显卡在同一个超算中心中,这就导致去中心化的算力如果分布在世界各地就比较难实现。

第一点解释了为什么 AMD 和国内的华为、地平线目前很难追上;第二点解释了为什么去中心化训练很难实现。

3)去中心化算力的终局会是什么样?

– 去中心化算力目前难以进行大模型训练,核心在于大模型训练最看重的是稳定性,如果训练中断,需要重新训练,沉没成本很高。其对于多卡并联的要求是很高的,而带宽是受物理距离的限制的。英伟达通过 NVLink 来实现多卡通信,然而在一个超算中心里面,NVLink 会限制显卡之间的物理距离,因此分散的算力无法形成一个算力集群去进行大模型训练。

– 但另一方面,对于算力要求相对较低的需求是可以实现的,例如 AI 推理,或者是一些特定场景的垂类中小型的模型训练是有可能实现的,在去中心化算力网络中有一些相对大的节点服务商时,是有潜力为这些相对大的算力需求服务的。以及像渲染这类边缘计算的场景也是相对容易实现的。

4)去中心化算法模型的终局会是什么样?

去中心化算法模型的终局取决于对未来 AI 的终局,我认为未来 AI 之战可能会是有 1-2 个闭源模型巨头(如 ChatGPT),再加上百花齐放的模型,在这种背景下,应用层产品没有必要和一个大模型绑定,而是与多个大模型合作,在这种背景下来看,Bittensor 的这种模式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原文链接

Dov Wo(加密投资人):

Web3

VC 视角香港参会小作文(充满偏见)

1. 牛市产品不重要,叙事和情绪更重要。Meme 已经在反复反复证明这一点。融资的钱至少一半拿来拉盘。

2. 本轮牛市最核心的能力:操盘能力和喊单能力。如果你没有操盘能力,请去练习喊单能力,我也在帮一些项目方找 KOL 做推广,欢迎来接我给的商单。有很多 binance、OKX 都投了的项目找不到合适的国内/海外推广渠道,虚假繁荣/买盘就是刚需。

3. VC 的地位越来越差,解锁慢、估值高,散户不认。如果不能给项目方带来额外的资源(如交易所关系、某特定地区的资源和社区、经济模型设计、推广能力等),大部分纯财投 VC 只能当大怨种。

拿最近找我的某个项目举例,给 KOL 轮的额度估值比 VC 还低,且解锁比 VC 还好。(本项目由西方某顶级 VC 领投)

KOL > VC 不是空穴来风,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我也在做一个小的精品的 KOL agency 来卖卖铲子。

4. 最火的活动是 Berachain、Solana、BTC;ETH 生态相对不太活跃,很大的一个 Meme 梗为 Layer 69(Solana 自己拍的搞怪恶搞 ETH 的视频)

5. Side Event 人非常多,这次活动可能有几百场 Side Event。反而主会场没有什么人;项目方们或许需要反思昂贵的主会场展台是否还值得;比如 Berachain、Solana 都是没有主会场展台的,而是自己办活动。OKX 是展台活动全都有,最顶级状态,反观 Binance 继续是一个活动没有。

6. 普通人一定要当 KOL,找好自己的定位,比如喊土狗就只喊土狗,好好做分析就好好做分析。都能接到不错的商单的。我找喊土狗的 KOL 喊单,每条价格从 200U-2000U 不等。不会喊单的 VC 活不下去,不会喊单的 KOL 赚不到钱。你有流量,会有大量的项目方主动找你合作,你会有更好的信息和更多的资源。请再看一遍第二条。质疑带单老师,理解带单老师,成为带单老师。

7. 今年 HK 聊合规、牌照的少了,聊操盘和攒资源多了(也可能是因为我走到了更高的阶段能听懂和参与了)。主会场一进门最大的是 OKX 和 DWF 的展台,谁有资源和谁有钱大家都知道了吧。

ABCDE 联创杜均在该条推文下做出了评论,称「没有核心投研能力的机构会很难」。

Web3

原文链接

Ethan yu(AC Capital 合伙人):

Web3

喝了 2 天,听了听牛逼:

1. 华人机构 Fomo 比特币生态和 Restaking,欧美/海外基因的机构 Fomo Solana 上的 DePin,少量机构 Fomo Cosmos 生态相关的 Bearchain,部分机构因为上轮被套在 GameFi,所以现在只能继续硬头皮推,不过所有最后都殊途同归都要大割,估值简直都离谱到家了。

2. 几乎所有共识是 Solana 上金狗真的太多了,暴富效应一直在持续,这几天去 Base 的土狗流水盘又转回 Solana 了。

3. 不是 Kol 作用比 VC 大,是因为 KOL 资金比较灵活也可以随便喊单删推,解锁方式也更友好,让机构官推喊单你肿么办?另外一方面机构也不是人傻钱多,你一上来就 1 亿美金估值,整个 3 年 36 个月才能完全退出,又不上 Binance、OKX , 让我现在投 50 万美金是你傻还是机构傻?

4. 新人和想进行业的确实很多,年轻人又主动热情又好学,也没有行业包袱,看好梭哈就是干,但是新人还不够多,所以牛市还在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