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 蓝狐谈DeFi商业模式:可扩展性是最大瓶颈,项目方必须提前思考如何应对极端情况

没有足够的扩展性,DeFi基本上就会停留在小众的规模。公链底层资产的价值直接决定了能够承载的DeFi规模的大小。

3月23日14时,火星公开课特别版「火星号嘉宾有约3月开讲啦」第5期在火星社群正式开启。本期主题为「DeFi项目的商业模式:如何实现可持续》」,由火星财经代理总编辑猛小蛇深度对话蓝狐笔记社区创始人蓝狐。

今日推荐 | 蓝狐谈DeFi商业模式:可扩展性是最大瓶颈,项目方必须提前思考如何应对极端情况

在今天的公开课中,蓝狐老师以MakerDAO、Compoud、dYdX等知名DeFi项目为例,解释了DeFi商业模式、商业机遇,并对社群关心的“Maker 0出价拍卖bug”、“bZx闪电贷攻击”事件做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DeFi发展的瓶颈与繁荣的条件。

火星财经APP(微信:hxcj24h)整理了本场公开课的10个核心要点:

1. 无论怎么设计,目前DeFi项目主要有两大商业模式:代币化和收费模式。

2. 对于想要效仿收费模式的DeFi项目来说,在业务没有发展到足够规模时,最好不要考虑收取费用的模式,一是费用太少没实质意义,二是阻碍业务的发展。

3. 目前的DeFi市场中,借贷占据主要地位,然后是去中心化交易、衍生品交易。DeFi的商业机遇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它有自己的独特属性;二是,市场格局未定的早期机遇。

4. 数字原生的金融特性在于它是基于无须许可、不可篡改的公链之上,这使得DeFi呈现出了可组合的创新、无须许可参与、可信的特性,这是传统金融无法实现的。这些独特的属性无法被消灭,如果消灭了,DeFi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5. DeFi的脆弱性来自于其自身特性。加密市场结构的分散化,底层资产的极端波动性,还有公链的吞吐量和速度也是它脆弱性的来源。

6.可扩展性问题是DeFi发展的最大瓶颈,没有足够的扩展性,基本上就会停留在小众的规模。

7. 公链底层资产的价值直接决定了能够承载的DeFi规模的大小。

8. DeFi项目需要考虑极端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包括:底层资产出现急速暴跌时的应对措施、预言机安全、治理安全等。这是Maker 0出价拍卖bug留给我们的启示,或许接下来所有DeFi项目的优先事项都是这一个。

9. 我给DeFi在312大危机中表现出来的修复力打7分。DeFi未来一定还会遇到更大的问题,更大冲击,不过,但未来只会越来越强。

10. DeFi迎来大繁荣,需要具备五个条件:技术基础设施的完善、公链的资产的市值和稳定性、产品和市场的契合程度、用户体验、安全。

以下为分享全文(附社群问答):

大家好,我叫蓝狐。从2015年开始关注比特币,以及从中抽象而来的区块链技术,并为之着迷。后来发现有不少朋友也希望了解加密领域的更多事情,自己也一直关注国外区块链技术,因此也就决定把一些好的内容引入区块链世界。蓝狐笔记,通往区块链的新世界,希望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大家带来更多想法。

非常开心来这里跟大家交流加密领域的事情。这是我们的火星号链接:https://www.huoxing24.com/userCenter/052e38b498ae46e2bac5ffea6042960c

蓝狐笔记公众号(lanhubiji),欢迎各位关注和交流。

今天我的分享主题是《DeFi项目的商业模式:如何实现可持续》。任何项目要存活,都需要有可持续的业务,需要运营的资金,DeFi也不例外。这是正确的废话。但是,能满足要求的项目其实是很少见的。我们现在看到锁定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DeFi项目也就二十家左右,但在做DeFi的项目至少有上百家,大多数都还默默无闻。

很多朋友都在问,DeFi项目有什么商业模式,靠什么存活下来?这也是我们今天聊的主题。

从目前看,不管怎么设计,从大的层面来说,就两种:代币化、收费模式。

代币化

首先来看第一种,就是代币化模式。代币化模式的本质是将项目的价值通过代币来衡量,代币成为项目进行价值分配的媒介。在这种分配过程中,代币为项目方带来运营的资金。DeFi项目方通过一级或二级市场售出代币,从而筹集维持运营的资金。Maker、Compound、Synthetix、Aave、Kyber、0X等都有代币,虽然各自代币化设计的深度和模式有不同,这是这些项目获得运营资金的重要方式。

* Maker

通过其项目代币MKR从风投基金那里完成了2轮融资,第一轮融资获得1200万美元,第二轮融资获得1500万美元,共融资2700万美元,其中第二轮共售出6万个MKR,1MKR的价格为250美元。

通过代币销售,为项目团队带来的开发及运营的资金,为项目可持续提供支持。MKR代币的早期分配中,其中39%是分配给基金会,15%是分配给核心团队,剩余的在市场流通。也就是说,所有的开发、研究、市场和法律等开支都是以基金会的形式支付。而基金会的主要资产就是这些MKR代币。

这意味着,将来即使早期融资资金使用完毕,还有基金会的MKR代币可作为项目的运作资金。此外,随着Maker社区化的发展,除了项目方之外,整个Maker社区将会逐步承担起系统的运行,这其中包括MKR持有人、Vault资金库用户、Dai持有人、清算人、开发者等。对于系统运行的贡献者,比如开发者、清算人如何激励,将来也可以通过MKR的治理来解决其运营资金的问题,从而确保DeFi项目的长期存续。

那么,MKR为什么会有价值?首先它捕获了部分稳定费,如果Dai规模增大,会有持续对MKR的销毁需求,这是通缩代币,这是它的价值基础。其次,MKR也是治理代币,它可以参与一些关键决策的投票,比如抵押品的调整(增加或修改抵押债仓类型)、调整稳定费率、选择何种预言机、修改敏感参数、调整喂价敏感度等。

这意味着,它也可以捕获来自治理方面的价值。当然,MKR作为系统的受益者和治理者,也担负最终的兜底角色。在极端情况,需要担负清算偿还功能,比如3.12大跌之后,需要拍卖增发的MKR来偿付超过400万美元的债务。

当前,Maker系统中主要收入来自于稳定费和清算罚金。MKR只捕获了部分稳定费,剩余的价值分配给了清算人、Dai的持有人等。如果系统中所有的价值分配都通过MKR来进行,那么,会进一步推升对MKR的需求。

随着项目的发展,系统的相关人利益会交织在一起。例如Vault用户、MKR持有人、Dai持有人、清算人、套利者、开发团队、基金会等都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最终来说,MKR代币也可以随着时间推移,修正其价值捕获模型,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均衡的利益关系,以使得Maker项目能够以DeFi方式持续下去。

对于Maker来说,其存续下去的最核心关键在于其DAI能不能维持稳定,DeFi生态对DAI的需求能不能持续增长。如果答案是能,那么,MKR只是生态价值的衡量工具,最终来说,可以捕获项目价值,并为项目的存续提供足够的运营资金。

*Compound

Compound也是通过融资获得早期的运营资金。这跟互联网项目的创业模式类似。前后获得两轮融资,第一轮是82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第二轮获得A16Z领投的2500万美元融资,目前还没有开展收入模式。但不久前Compound发布了COMP的治理代币,COMP是ERC20代币,部署到以太坊,其总量为1000万枚。

由于有融资,所以,Compound团队的重心还是扩大业务规模和用户基数。如果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有可能会走向社区化。通过代币来捕获价值。而项目有可能通过代币模式实现长期的可持续。这一点从其推出治理代币COMP可以看出,COMP代币用于投票,参与治理。COMP在完成去中心化之前,暂时没有对公众开放。估计持有者以早期投资者、基金会、团队为主,此外,未来有很大概率会向公众发行部分代币。

从这一举措看,Compound团队已经开始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COMP首先是治理代币,这个治理代币,通过其治理决议,可以赋予其捕获价值的决定。比如,Compound从其业务量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也是有可能的,这部分费用可用来销毁COMP代币,赋予COMP代币价值。如果是这样,那么Compound的模式逐渐会与Maker模式靠近。

从其发展路径看,它试图在构建一个真正去中心化的借贷网络,通过代币模式让所有参与者获得收益。这让其不再受限于项目团队本身。此外,它可以跟交易所、经纪商、托管公司合作,将借贷业务扩展到更多主体,形成借贷的基础设施。

其他的项目,如Synthetix(原Havven)、kyber、0X、Aave(原ETHLend)都有过代币融资,尽管细节不同,但基本是靠代币化实现项目持续发展。

今日推荐 | 蓝狐谈DeFi商业模式:可扩展性是最大瓶颈,项目方必须提前思考如何应对极端情况

0x的开发团队代币

 今日推荐 | 蓝狐谈DeFi商业模式:可扩展性是最大瓶颈,项目方必须提前思考如何应对极端情况

Synthetix基金会代币

*Dharma

Dharma是做加密银行的DeFi项目,本质上是加密钱包,用户通过存入资金,可以获得年化收益。跟普通银行的业务类似,不过它处理的加密资产的银行业务。

Dharma的商业模式也很简单,就是从其用户获得的存储收益中捕获其中的10%。目前用户通过Dharma赚取接近95万美元的利息收益。如果按照10%的比例,目前Dharma可以捕获9.5万美元。

不过,Dharma并不是直接收取费用,而是通过代币化的模式进行。具体来说,Dharma在2月份引入了dToken。dToken是一种以Dai或USDC计价的可以计息的稳定币,它由它们各自在Comound上的cToken支撑。也就是,它可以通过Compound赚取资产的利息收益。如上所述,其中90%的收益归用户,10%的收益会给予Dharma。假如Compound上的年化收益为7%,那么,6.3%归用户,0.7%归Dharma。

收费模式

基于业务量收取费用的模式是CeFi或者是中心化公司的主要模式之一。几乎所有的CeFi公司都通过交易手续费来支撑其商业模式。当然有的CeFi公司发行了代币,但本质也是依靠其业务量,比如通过其业务规模来获得手续费用。

手续费模式从CeFi延伸到了DeFi,那么,DeFi是如何做的?并不是所有的DeFi项目都发行了代币。如dYdX和Uniswap就没有发行代币。没有代币,但这些项目必须要生存,要发展,怎么办?收取基于业务量的费用。

*dYdX

3月3日,dYdX宣布了其商业模式,其中涉及到了收取交易费用的模式。这引起了蓝狐笔记的注意。

dYdX从3月10日开始引入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基于交易量。dYdX说的很清楚,其目标是为公司赚取可持续的费用,同时激励产生更多的流动性。

dYdX一直在构建和迭代产品,比如在2018年构建了P2P借贷协议+expo(通过前端生成和销毁做空/做多的保证金代币);2019年,构建了有资金池的借贷协议+dYdX交易所+本地订单簿/流动性。未来还会构建新产品。

dYdX团队每年都在构建新产品,除了团队开支,还有各种运营费用。例如dYdX从2019年9月开始为所有交易支付gas费用。当订单匹配之后,由dYdX提交交易到链上执行。这种方式可以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不过也产生了成本。例如,2020年2月份,花费超过40,000美元。

dYdX没有发行代币,它选择了收取交易费用的模式。dYdX将其费用对象分为Maker(挂单)和Taker(吃单),Maker为订单簿提供深度和流动性,因此不会被收取费用。Taker从交易所中移除流动性,被收取费用。Taker超过0.5ETH单子需要支付0.15%费用,如果低于0.5ETH,则需要支付0.5%的费用。此外,DAI/USDC交易对有单独费用模式,Taker超过0.5ETH的单子将收取0.05%的交易费用,而低于0.5ETH,则收取0.5%的费用。

如下图:

今日推荐 | 蓝狐谈DeFi商业模式:可扩展性是最大瓶颈,项目方必须提前思考如何应对极端情况

不管是CeFi还是DeFi,本质上都需要商业模式。而要想商业化,需要实现足够的业务规模,否则过早商业化反而会阻碍项目发展。dYdX之所以可以这么做主要是近期交易量的剧增,如图:

今日推荐 | 蓝狐谈DeFi商业模式:可扩展性是最大瓶颈,项目方必须提前思考如何应对极端情况

2月份,dYdX的交易总量超过1.5亿美元,并在DAI市场交易中,dYdX成为最大交易所。

所以,对于想要效仿收费模式的DeFi项目来说,在业务没有发展到足够规模时,最好不要考虑收取费用的模式,一是费用太少没实质意义,二是阻碍业务的发展。

*Uniswap

 对于没有发行代币也没有收取费用的Uniswap,大家会好奇它会怎么存续。它早期获得了以太坊基金会的支持。而从长期看,它要么发行自己的代币,走Compound或Maker之路,要么走dYdX的道路。不过只要是大家喜欢使用它的产品,按照目前Uniswap在DeFi领域位置,要想存活下来,问题不大。目前Uniswap的价值主要由流动性提供商捕获,而未来可以向代币模式或收费模式发展。

结语

从上可以看出,DeFi项目要想实现可持续,要么通过代币化,要么通过收取费用。而不管是哪种方式,都需要价值的支撑。Maker的MKR依赖于生态中对Dai的需求增长,Compound虽然目前只有治理代币COMP,其本质跟MKR的发展路径类似。dYdX正式开始探索收取费用,算是另外一种商业模式的探索。

这里面的核心问题变成,只要能够有足够的用户需求,不用担心其商业模式的问题。不管是DeFi还是CeFi,不管是通过代币模式,还是收取费用模式,最终来说都可以探索出项目的存续之道,就像今天的Uniswap,根本不用担心是发行代币模式,还是收取费用的模式,它已经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够实现项目的存续。

社群问答:

1. 猛小蛇:蓝狐老师好!我周围很多人都是蓝狐笔记的粉丝。火星号“蓝狐笔记”已经成为火星财经最优质的原创内容来源之一。谢谢您和蓝狐笔记社区持续为中文区块链世界输出高质量的内容,今天的分享依然精彩。接下来,我还有几个问题代表社群的朋友向您发问。第一个问题,作为DeFi的长期观察者,您如何形容DeFi带来的商业机遇?可否为大家简单描绘下当前的DeFi市场格局?

蓝狐:目前看DeFi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市场格局还谈不上。全世界资产市场中,黄金大约8万亿美元,股票市场大约70万亿美元,房产市场大约200多万亿美元,衍生品市场大约500多万亿美元。目前DeFi锁定的资产才5.5亿美元左右,即便是最高峰,也只是10多亿美元。

目前的DeFi市场中,借贷占据主要地位,然后是去中心化交易,以及衍生品交易。借贷主要以Maker、Compound、Aave等为主,而去中心化交易方面,以Kyber、Uniswap、Oasis为主,衍生品方面以Synthetix为主。

DeFi的商业机遇,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它有自己的独特属性;二是,市场格局未定的早期机遇。 

从这次3.12黑天鹅事件来看,DeFi确实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加密市场结构的分散化以及区块链的吞吐量和速度都存在问题,这导致连锁暴跌。这些是限制DeFi发展的市场结构和底层技术因素。这些市场结构和底层技术问题,短期内几乎无法得到解决,但长期看有很大概率得到解决。

因此,即便如此,DeFi也有很多商业机遇。比特币是原生的互联网货币,DeFi更进一步,试图要打开数字时代的开放金融的时代。DeFi最大的机遇就在于这一点,它要实现是人类社会的真正基于数字的开放金融,这就是它的机会所在。

数字原生的金融特性在于它是基于无须许可、不可篡改的公链之上,这使得DeFi呈现出了可组合的创新、无须许可参与、可信的特性,这是传统金融无法实现的,例如DeFi中的借贷项目,通过超额抵押,无须许可的参与,随时进入和退出,期限灵活,利率可变等。具体来说,借贷、交易、衍生品都还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此外,DeFi的保险、预言机等也会有很大的机会。DeFi还不够稳健,保险市场可以给予更多用户信心,目前市场上有Nexus Mutual、Opyn等,但这还远远不够。预言机方面,目前Chainlink领先,但还需要更多的预言机,例如Tellor、Nest、Band、DoS等。这些都是DeFi带来的商业机遇。

2. 猛小蛇:您个人比较看好哪些DeFi项目,为什么?

蓝狐:个人比较看到Uniswap、Kyber、dYdX、Maker、Compound等项目,此外,预言机方面的Chainlink、Nest、Tellor等,还有去中心化的数据市场协议Erasure等。

这些项目,不管是去中心化交易,还是借贷、预言机等,都是DeFi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项目。有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深度和流动性,有的已经经历了至少两次大考,依然存活下来,有的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这些项目如果能把握住机会,也许有好的未来。 

3. 猛小蛇:3月12日~13日,以太坊短大跌,引发Maker系统清算。有清算人在没有竞争者的情况下,以0 DAI的出价赢得拍卖,而0 DAI出价占所有清算交易的36%,导致MakerDAO产生了高达567 万 DAI 的不良债务。我们姑且称这个事件叫“Maker 0出价拍卖bug”——作为DeFi的标杆项目的MakerDao为什么会马失前蹄?Maker系统存在哪些致命缺陷?

蓝狐:这个问题分两个方面看。一个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公链基础设施本身的问题。由于以太坊的吞吐量和速度都无法满足市场极端波动时的需求。以太坊拥堵,Maker的预言机出问题,Vault用户无法及时补充资金,清算人无法及时清算。二是Maker对市场极端情况下的设计应对有不足的地方。在网络拥堵时,成本过高,清算人一是参与竞拍动力不足,二是没有及时调整gas上限的机制,导致发生恶意竞拍成功的事件。

鉴于加密市场的结构和公链本身的可扩展性问题,DeFi项目需要考虑极端情况下的应对措施。不仅是Maker,也是所有DeFi项目需要考虑的。主要是考虑底层资产出现急速暴跌时的应对措施,是否需要增加更多元且相关性不高的资产类型;预言机的安全问题,在没有完全实现去中心化预言机时,是否需要考虑混合的机制等;治理安全的问题,如何确保不被治理攻击,尤其是有闪电贷的情况下。

由于DeFi的无须许可、可组合性,还有公链的吞吐量和速度限制,底层资产的极端不确定性,设计出可以应对极端情况下的DeFi机制,可能是接下来所有DeFi项目的优先事项。

4. 猛小蛇: “Maker 0出价拍卖bug”彰显了DeFi的不成熟,更引发了有关DeFi失灵的讨论。我们不能忘记,就在 2 月14~18 日,bZx接连遭遇两次闪电贷攻击,黑客低成本获利约约3571 ETH。DeFi为什么如此脆弱? DeFi自身存在哪些问题可能成为其发展中的瓶颈?

蓝狐:DeFi的脆弱性来自于其自身特性。它自身的优点,例如无须许可地参与、可组合性等。好的一面,它可以成为货币乐高,给大家带来更多开放金融的产品和服务。不好的时候,也成了它脆弱性的来源。这个从bZX的闪贷攻击、预言机攻击等方面可以看出。

此外,加密市场结构的分散化,底层资产的极端波动性,还有公链的吞吐量和速度也是它脆弱性的来源。不过,DeFi自身独特的属性是无法被消灭的,如果消灭了这些属性,那么,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大家去玩CeFi就好了。

首先,DeFi中存在的可扩展性问题是其发展的最大瓶颈,没有足够的扩展性,基本上就会停留在小众的规模。其次,公链底层资产的价值和波动性。底层价值不够,直接决定了能够承载的DeFi规模的大小;过高的波动性导致出现极端情况,影响大家对DeFi的信心,同时无法吸引更多新用户加入。此外,还存在产品和市场的契合度、用户体验、DeFi的安全性等问题,这些都是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5. 猛小蛇: 312的大跌可以说是对DeFi的一场压力测试。我们看到了极端行情下,DeFi锁仓价值的暴跌、DeFi协议间断性地出现了喂价延迟、清算不及时、流动性枯竭等问题……截至目前,我们看到了许多DeFi在大危机中不尽人意的地方,也分析了许多它在大危机中展现出来的问题,但是,在这场危机中,它有没有展现出来一些独特的价值? 如果对DeFi在大危机后的修复力打分(0~10分),您会打几分?

蓝狐:最大的价值是它存活下来了。直到今日,锁定的资产还超过5.5亿美元。此外,DEX也显现出较大的需求。修复力打7分。虽然遭受打击,且未来一定还会遇到更大的问题,更大冲击,不过,但未来只会越来越强。

6. 猛小蛇:在您看来,DeFi要迎来大繁荣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蓝狐:DeFi迎来大繁荣,需要具备五个条件:一是,技术基础设施的完善,首当其冲的是公链的交易吞吐量和速度,如果这个条件没有得到解决,大繁荣不太可能。二是,公链的资产的市值和稳定性,这决定了它可以包容的市场规模和风险程度。三是,产品和市场的契合程度。目前在借贷、去中心化交易、衍生品上发展不错,但距离大规模的用户刚需还有距离。四是,用户体验,虽然对于DeFi用户来说,只要有web3钱包,其实使用并不复杂,但钱包的管理本身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来说,门槛还是很高的。如何实现简单的用户体验,对于DeFi的发展至关重要。五是,安全问题。DeFi潜在的风险可能会让不少用户望而却步,需要解决这一后顾之忧。

转载声明:本文 由CoinON抓取收录,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CoinON资讯立场,CoinON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若以此作为投资依据,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0年3月24日 上午9:58
下一篇 2020年3月24日 上午10:58

相关推荐

今日推荐 | 蓝狐谈DeFi商业模式:可扩展性是最大瓶颈,项目方必须提前思考如何应对极端情况

星期二 2020-03-24 9:58:41

3月23日14时,火星公开课特别版「火星号嘉宾有约3月开讲啦」第5期在火星社群正式开启。本期主题为「DeFi项目的商业模式:如何实现可持续》」,由火星财经代理总编辑猛小蛇深度对话蓝狐笔记社区创始人蓝狐。

今日推荐 | 蓝狐谈DeFi商业模式:可扩展性是最大瓶颈,项目方必须提前思考如何应对极端情况

在今天的公开课中,蓝狐老师以MakerDAO、Compoud、dYdX等知名DeFi项目为例,解释了DeFi商业模式、商业机遇,并对社群关心的“Maker 0出价拍卖bug”、“bZx闪电贷攻击”事件做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DeFi发展的瓶颈与繁荣的条件。

火星财经APP(微信:hxcj24h)整理了本场公开课的10个核心要点:

1. 无论怎么设计,目前DeFi项目主要有两大商业模式:代币化和收费模式。

2. 对于想要效仿收费模式的DeFi项目来说,在业务没有发展到足够规模时,最好不要考虑收取费用的模式,一是费用太少没实质意义,二是阻碍业务的发展。

3. 目前的DeFi市场中,借贷占据主要地位,然后是去中心化交易、衍生品交易。DeFi的商业机遇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它有自己的独特属性;二是,市场格局未定的早期机遇。

4. 数字原生的金融特性在于它是基于无须许可、不可篡改的公链之上,这使得DeFi呈现出了可组合的创新、无须许可参与、可信的特性,这是传统金融无法实现的。这些独特的属性无法被消灭,如果消灭了,DeFi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5. DeFi的脆弱性来自于其自身特性。加密市场结构的分散化,底层资产的极端波动性,还有公链的吞吐量和速度也是它脆弱性的来源。

6.可扩展性问题是DeFi发展的最大瓶颈,没有足够的扩展性,基本上就会停留在小众的规模。

7. 公链底层资产的价值直接决定了能够承载的DeFi规模的大小。

8. DeFi项目需要考虑极端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包括:底层资产出现急速暴跌时的应对措施、预言机安全、治理安全等。这是Maker 0出价拍卖bug留给我们的启示,或许接下来所有DeFi项目的优先事项都是这一个。

9. 我给DeFi在312大危机中表现出来的修复力打7分。DeFi未来一定还会遇到更大的问题,更大冲击,不过,但未来只会越来越强。

10. DeFi迎来大繁荣,需要具备五个条件:技术基础设施的完善、公链的资产的市值和稳定性、产品和市场的契合程度、用户体验、安全。

以下为分享全文(附社群问答):

大家好,我叫蓝狐。从2015年开始关注比特币,以及从中抽象而来的区块链技术,并为之着迷。后来发现有不少朋友也希望了解加密领域的更多事情,自己也一直关注国外区块链技术,因此也就决定把一些好的内容引入区块链世界。蓝狐笔记,通往区块链的新世界,希望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大家带来更多想法。

非常开心来这里跟大家交流加密领域的事情。这是我们的火星号链接:https://www.huoxing24.com/userCenter/052e38b498ae46e2bac5ffea6042960c

蓝狐笔记公众号(lanhubiji),欢迎各位关注和交流。

今天我的分享主题是《DeFi项目的商业模式:如何实现可持续》。任何项目要存活,都需要有可持续的业务,需要运营的资金,DeFi也不例外。这是正确的废话。但是,能满足要求的项目其实是很少见的。我们现在看到锁定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DeFi项目也就二十家左右,但在做DeFi的项目至少有上百家,大多数都还默默无闻。

很多朋友都在问,DeFi项目有什么商业模式,靠什么存活下来?这也是我们今天聊的主题。

从目前看,不管怎么设计,从大的层面来说,就两种:代币化、收费模式。

代币化

首先来看第一种,就是代币化模式。代币化模式的本质是将项目的价值通过代币来衡量,代币成为项目进行价值分配的媒介。在这种分配过程中,代币为项目方带来运营的资金。DeFi项目方通过一级或二级市场售出代币,从而筹集维持运营的资金。Maker、Compound、Synthetix、Aave、Kyber、0X等都有代币,虽然各自代币化设计的深度和模式有不同,这是这些项目获得运营资金的重要方式。

* Maker

通过其项目代币MKR从风投基金那里完成了2轮融资,第一轮融资获得1200万美元,第二轮融资获得1500万美元,共融资2700万美元,其中第二轮共售出6万个MKR,1MKR的价格为250美元。

通过代币销售,为项目团队带来的开发及运营的资金,为项目可持续提供支持。MKR代币的早期分配中,其中39%是分配给基金会,15%是分配给核心团队,剩余的在市场流通。也就是说,所有的开发、研究、市场和法律等开支都是以基金会的形式支付。而基金会的主要资产就是这些MKR代币。

这意味着,将来即使早期融资资金使用完毕,还有基金会的MKR代币可作为项目的运作资金。此外,随着Maker社区化的发展,除了项目方之外,整个Maker社区将会逐步承担起系统的运行,这其中包括MKR持有人、Vault资金库用户、Dai持有人、清算人、开发者等。对于系统运行的贡献者,比如开发者、清算人如何激励,将来也可以通过MKR的治理来解决其运营资金的问题,从而确保DeFi项目的长期存续。

那么,MKR为什么会有价值?首先它捕获了部分稳定费,如果Dai规模增大,会有持续对MKR的销毁需求,这是通缩代币,这是它的价值基础。其次,MKR也是治理代币,它可以参与一些关键决策的投票,比如抵押品的调整(增加或修改抵押债仓类型)、调整稳定费率、选择何种预言机、修改敏感参数、调整喂价敏感度等。

这意味着,它也可以捕获来自治理方面的价值。当然,MKR作为系统的受益者和治理者,也担负最终的兜底角色。在极端情况,需要担负清算偿还功能,比如3.12大跌之后,需要拍卖增发的MKR来偿付超过400万美元的债务。

当前,Maker系统中主要收入来自于稳定费和清算罚金。MKR只捕获了部分稳定费,剩余的价值分配给了清算人、Dai的持有人等。如果系统中所有的价值分配都通过MKR来进行,那么,会进一步推升对MKR的需求。

随着项目的发展,系统的相关人利益会交织在一起。例如Vault用户、MKR持有人、Dai持有人、清算人、套利者、开发团队、基金会等都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最终来说,MKR代币也可以随着时间推移,修正其价值捕获模型,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均衡的利益关系,以使得Maker项目能够以DeFi方式持续下去。

对于Maker来说,其存续下去的最核心关键在于其DAI能不能维持稳定,DeFi生态对DAI的需求能不能持续增长。如果答案是能,那么,MKR只是生态价值的衡量工具,最终来说,可以捕获项目价值,并为项目的存续提供足够的运营资金。

*Compound

Compound也是通过融资获得早期的运营资金。这跟互联网项目的创业模式类似。前后获得两轮融资,第一轮是82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第二轮获得A16Z领投的2500万美元融资,目前还没有开展收入模式。但不久前Compound发布了COMP的治理代币,COMP是ERC20代币,部署到以太坊,其总量为1000万枚。

由于有融资,所以,Compound团队的重心还是扩大业务规模和用户基数。如果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有可能会走向社区化。通过代币来捕获价值。而项目有可能通过代币模式实现长期的可持续。这一点从其推出治理代币COMP可以看出,COMP代币用于投票,参与治理。COMP在完成去中心化之前,暂时没有对公众开放。估计持有者以早期投资者、基金会、团队为主,此外,未来有很大概率会向公众发行部分代币。

从这一举措看,Compound团队已经开始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COMP首先是治理代币,这个治理代币,通过其治理决议,可以赋予其捕获价值的决定。比如,Compound从其业务量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也是有可能的,这部分费用可用来销毁COMP代币,赋予COMP代币价值。如果是这样,那么Compound的模式逐渐会与Maker模式靠近。

从其发展路径看,它试图在构建一个真正去中心化的借贷网络,通过代币模式让所有参与者获得收益。这让其不再受限于项目团队本身。此外,它可以跟交易所、经纪商、托管公司合作,将借贷业务扩展到更多主体,形成借贷的基础设施。

其他的项目,如Synthetix(原Havven)、kyber、0X、Aave(原ETHLend)都有过代币融资,尽管细节不同,但基本是靠代币化实现项目持续发展。

今日推荐 | 蓝狐谈DeFi商业模式:可扩展性是最大瓶颈,项目方必须提前思考如何应对极端情况

0x的开发团队代币

 今日推荐 | 蓝狐谈DeFi商业模式:可扩展性是最大瓶颈,项目方必须提前思考如何应对极端情况

Synthetix基金会代币

*Dharma

Dharma是做加密银行的DeFi项目,本质上是加密钱包,用户通过存入资金,可以获得年化收益。跟普通银行的业务类似,不过它处理的加密资产的银行业务。

Dharma的商业模式也很简单,就是从其用户获得的存储收益中捕获其中的10%。目前用户通过Dharma赚取接近95万美元的利息收益。如果按照10%的比例,目前Dharma可以捕获9.5万美元。

不过,Dharma并不是直接收取费用,而是通过代币化的模式进行。具体来说,Dharma在2月份引入了dToken。dToken是一种以Dai或USDC计价的可以计息的稳定币,它由它们各自在Comound上的cToken支撑。也就是,它可以通过Compound赚取资产的利息收益。如上所述,其中90%的收益归用户,10%的收益会给予Dharma。假如Compound上的年化收益为7%,那么,6.3%归用户,0.7%归Dharma。

收费模式

基于业务量收取费用的模式是CeFi或者是中心化公司的主要模式之一。几乎所有的CeFi公司都通过交易手续费来支撑其商业模式。当然有的CeFi公司发行了代币,但本质也是依靠其业务量,比如通过其业务规模来获得手续费用。

手续费模式从CeFi延伸到了DeFi,那么,DeFi是如何做的?并不是所有的DeFi项目都发行了代币。如dYdX和Uniswap就没有发行代币。没有代币,但这些项目必须要生存,要发展,怎么办?收取基于业务量的费用。

*dYdX

3月3日,dYdX宣布了其商业模式,其中涉及到了收取交易费用的模式。这引起了蓝狐笔记的注意。

dYdX从3月10日开始引入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基于交易量。dYdX说的很清楚,其目标是为公司赚取可持续的费用,同时激励产生更多的流动性。

dYdX一直在构建和迭代产品,比如在2018年构建了P2P借贷协议+expo(通过前端生成和销毁做空/做多的保证金代币);2019年,构建了有资金池的借贷协议+dYdX交易所+本地订单簿/流动性。未来还会构建新产品。

dYdX团队每年都在构建新产品,除了团队开支,还有各种运营费用。例如dYdX从2019年9月开始为所有交易支付gas费用。当订单匹配之后,由dYdX提交交易到链上执行。这种方式可以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不过也产生了成本。例如,2020年2月份,花费超过40,000美元。

dYdX没有发行代币,它选择了收取交易费用的模式。dYdX将其费用对象分为Maker(挂单)和Taker(吃单),Maker为订单簿提供深度和流动性,因此不会被收取费用。Taker从交易所中移除流动性,被收取费用。Taker超过0.5ETH单子需要支付0.15%费用,如果低于0.5ETH,则需要支付0.5%的费用。此外,DAI/USDC交易对有单独费用模式,Taker超过0.5ETH的单子将收取0.05%的交易费用,而低于0.5ETH,则收取0.5%的费用。

如下图:

今日推荐 | 蓝狐谈DeFi商业模式:可扩展性是最大瓶颈,项目方必须提前思考如何应对极端情况

不管是CeFi还是DeFi,本质上都需要商业模式。而要想商业化,需要实现足够的业务规模,否则过早商业化反而会阻碍项目发展。dYdX之所以可以这么做主要是近期交易量的剧增,如图:

今日推荐 | 蓝狐谈DeFi商业模式:可扩展性是最大瓶颈,项目方必须提前思考如何应对极端情况

2月份,dYdX的交易总量超过1.5亿美元,并在DAI市场交易中,dYdX成为最大交易所。

所以,对于想要效仿收费模式的DeFi项目来说,在业务没有发展到足够规模时,最好不要考虑收取费用的模式,一是费用太少没实质意义,二是阻碍业务的发展。

*Uniswap

 对于没有发行代币也没有收取费用的Uniswap,大家会好奇它会怎么存续。它早期获得了以太坊基金会的支持。而从长期看,它要么发行自己的代币,走Compound或Maker之路,要么走dYdX的道路。不过只要是大家喜欢使用它的产品,按照目前Uniswap在DeFi领域位置,要想存活下来,问题不大。目前Uniswap的价值主要由流动性提供商捕获,而未来可以向代币模式或收费模式发展。

结语

从上可以看出,DeFi项目要想实现可持续,要么通过代币化,要么通过收取费用。而不管是哪种方式,都需要价值的支撑。Maker的MKR依赖于生态中对Dai的需求增长,Compound虽然目前只有治理代币COMP,其本质跟MKR的发展路径类似。dYdX正式开始探索收取费用,算是另外一种商业模式的探索。

这里面的核心问题变成,只要能够有足够的用户需求,不用担心其商业模式的问题。不管是DeFi还是CeFi,不管是通过代币模式,还是收取费用模式,最终来说都可以探索出项目的存续之道,就像今天的Uniswap,根本不用担心是发行代币模式,还是收取费用的模式,它已经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够实现项目的存续。

社群问答:

1. 猛小蛇:蓝狐老师好!我周围很多人都是蓝狐笔记的粉丝。火星号“蓝狐笔记”已经成为火星财经最优质的原创内容来源之一。谢谢您和蓝狐笔记社区持续为中文区块链世界输出高质量的内容,今天的分享依然精彩。接下来,我还有几个问题代表社群的朋友向您发问。第一个问题,作为DeFi的长期观察者,您如何形容DeFi带来的商业机遇?可否为大家简单描绘下当前的DeFi市场格局?

蓝狐:目前看DeFi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市场格局还谈不上。全世界资产市场中,黄金大约8万亿美元,股票市场大约70万亿美元,房产市场大约200多万亿美元,衍生品市场大约500多万亿美元。目前DeFi锁定的资产才5.5亿美元左右,即便是最高峰,也只是10多亿美元。

目前的DeFi市场中,借贷占据主要地位,然后是去中心化交易,以及衍生品交易。借贷主要以Maker、Compound、Aave等为主,而去中心化交易方面,以Kyber、Uniswap、Oasis为主,衍生品方面以Synthetix为主。

DeFi的商业机遇,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它有自己的独特属性;二是,市场格局未定的早期机遇。 

从这次3.12黑天鹅事件来看,DeFi确实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加密市场结构的分散化以及区块链的吞吐量和速度都存在问题,这导致连锁暴跌。这些是限制DeFi发展的市场结构和底层技术因素。这些市场结构和底层技术问题,短期内几乎无法得到解决,但长期看有很大概率得到解决。

因此,即便如此,DeFi也有很多商业机遇。比特币是原生的互联网货币,DeFi更进一步,试图要打开数字时代的开放金融的时代。DeFi最大的机遇就在于这一点,它要实现是人类社会的真正基于数字的开放金融,这就是它的机会所在。

数字原生的金融特性在于它是基于无须许可、不可篡改的公链之上,这使得DeFi呈现出了可组合的创新、无须许可参与、可信的特性,这是传统金融无法实现的,例如DeFi中的借贷项目,通过超额抵押,无须许可的参与,随时进入和退出,期限灵活,利率可变等。具体来说,借贷、交易、衍生品都还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此外,DeFi的保险、预言机等也会有很大的机会。DeFi还不够稳健,保险市场可以给予更多用户信心,目前市场上有Nexus Mutual、Opyn等,但这还远远不够。预言机方面,目前Chainlink领先,但还需要更多的预言机,例如Tellor、Nest、Band、DoS等。这些都是DeFi带来的商业机遇。

2. 猛小蛇:您个人比较看好哪些DeFi项目,为什么?

蓝狐:个人比较看到Uniswap、Kyber、dYdX、Maker、Compound等项目,此外,预言机方面的Chainlink、Nest、Tellor等,还有去中心化的数据市场协议Erasure等。

这些项目,不管是去中心化交易,还是借贷、预言机等,都是DeFi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项目。有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深度和流动性,有的已经经历了至少两次大考,依然存活下来,有的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这些项目如果能把握住机会,也许有好的未来。 

3. 猛小蛇:3月12日~13日,以太坊短大跌,引发Maker系统清算。有清算人在没有竞争者的情况下,以0 DAI的出价赢得拍卖,而0 DAI出价占所有清算交易的36%,导致MakerDAO产生了高达567 万 DAI 的不良债务。我们姑且称这个事件叫“Maker 0出价拍卖bug”——作为DeFi的标杆项目的MakerDao为什么会马失前蹄?Maker系统存在哪些致命缺陷?

蓝狐:这个问题分两个方面看。一个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公链基础设施本身的问题。由于以太坊的吞吐量和速度都无法满足市场极端波动时的需求。以太坊拥堵,Maker的预言机出问题,Vault用户无法及时补充资金,清算人无法及时清算。二是Maker对市场极端情况下的设计应对有不足的地方。在网络拥堵时,成本过高,清算人一是参与竞拍动力不足,二是没有及时调整gas上限的机制,导致发生恶意竞拍成功的事件。

鉴于加密市场的结构和公链本身的可扩展性问题,DeFi项目需要考虑极端情况下的应对措施。不仅是Maker,也是所有DeFi项目需要考虑的。主要是考虑底层资产出现急速暴跌时的应对措施,是否需要增加更多元且相关性不高的资产类型;预言机的安全问题,在没有完全实现去中心化预言机时,是否需要考虑混合的机制等;治理安全的问题,如何确保不被治理攻击,尤其是有闪电贷的情况下。

由于DeFi的无须许可、可组合性,还有公链的吞吐量和速度限制,底层资产的极端不确定性,设计出可以应对极端情况下的DeFi机制,可能是接下来所有DeFi项目的优先事项。

4. 猛小蛇: “Maker 0出价拍卖bug”彰显了DeFi的不成熟,更引发了有关DeFi失灵的讨论。我们不能忘记,就在 2 月14~18 日,bZx接连遭遇两次闪电贷攻击,黑客低成本获利约约3571 ETH。DeFi为什么如此脆弱? DeFi自身存在哪些问题可能成为其发展中的瓶颈?

蓝狐:DeFi的脆弱性来自于其自身特性。它自身的优点,例如无须许可地参与、可组合性等。好的一面,它可以成为货币乐高,给大家带来更多开放金融的产品和服务。不好的时候,也成了它脆弱性的来源。这个从bZX的闪贷攻击、预言机攻击等方面可以看出。

此外,加密市场结构的分散化,底层资产的极端波动性,还有公链的吞吐量和速度也是它脆弱性的来源。不过,DeFi自身独特的属性是无法被消灭的,如果消灭了这些属性,那么,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大家去玩CeFi就好了。

首先,DeFi中存在的可扩展性问题是其发展的最大瓶颈,没有足够的扩展性,基本上就会停留在小众的规模。其次,公链底层资产的价值和波动性。底层价值不够,直接决定了能够承载的DeFi规模的大小;过高的波动性导致出现极端情况,影响大家对DeFi的信心,同时无法吸引更多新用户加入。此外,还存在产品和市场的契合度、用户体验、DeFi的安全性等问题,这些都是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5. 猛小蛇: 312的大跌可以说是对DeFi的一场压力测试。我们看到了极端行情下,DeFi锁仓价值的暴跌、DeFi协议间断性地出现了喂价延迟、清算不及时、流动性枯竭等问题……截至目前,我们看到了许多DeFi在大危机中不尽人意的地方,也分析了许多它在大危机中展现出来的问题,但是,在这场危机中,它有没有展现出来一些独特的价值? 如果对DeFi在大危机后的修复力打分(0~10分),您会打几分?

蓝狐:最大的价值是它存活下来了。直到今日,锁定的资产还超过5.5亿美元。此外,DEX也显现出较大的需求。修复力打7分。虽然遭受打击,且未来一定还会遇到更大的问题,更大冲击,不过,但未来只会越来越强。

6. 猛小蛇:在您看来,DeFi要迎来大繁荣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蓝狐:DeFi迎来大繁荣,需要具备五个条件:一是,技术基础设施的完善,首当其冲的是公链的交易吞吐量和速度,如果这个条件没有得到解决,大繁荣不太可能。二是,公链的资产的市值和稳定性,这决定了它可以包容的市场规模和风险程度。三是,产品和市场的契合程度。目前在借贷、去中心化交易、衍生品上发展不错,但距离大规模的用户刚需还有距离。四是,用户体验,虽然对于DeFi用户来说,只要有web3钱包,其实使用并不复杂,但钱包的管理本身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来说,门槛还是很高的。如何实现简单的用户体验,对于DeFi的发展至关重要。五是,安全问题。DeFi潜在的风险可能会让不少用户望而却步,需要解决这一后顾之忧。